市场化逻辑:统筹城乡人力资本短缺的解析

来源 :北方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ich198706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预设背景
  
   人力资本短缺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和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因人力资本需求量大于供给量而产生明显缺口的一种人力资本市场非均衡状态。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相当丰富,农村人口占到总人口的70%以上。但是,以知识和技能为基本特征的人力资本存量和质量都较低,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本有待开发。据统计,2003年,在我国约4.9亿人的农村劳动力中,初中以下的劳动力就有4.2亿,占到农村劳动力的87.5%;从人均受教育程度看,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仅有7.6年,而城市职工平均受教育程度为10.6年;从整体情况看,全国92%以上的文盲半文盲生活在农村。如此令人堪忧的人力资本现状导致新农村建设对人力资本的内在要求相差甚远,由于诸多原因,在长期的农村发展过程中,并没有持久地给予该问题以必要的关注,最终造成今天农村发展中人才极度短缺的局面。从而影响了其他要素在农村发展中应有效益的发挥,使国家对农村现有的政策难以持久见效。导致农村人力资本的开发只能围绕和服务于城市化和工业化而展开,农村人才的形成更多地依靠自然积淀和迁移投资而成。而在迁移投资过程中,存在着户籍制度、用工制度、就业信息不畅等许多障碍,就业形式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风险性。目前关于农村人力资本短缺的原因包括城乡二元结构引致的农村教育及有关公共设施供给的落后;农民相关权利和政策的缺失;缺乏人力资本形成的理念和条件;没有稳定人才的环境;城市与农村的差别以及城乡劳动力就业制度障碍等。为此提出了农村人力资本开发的对策应该强调从城乡统筹的角度出发来确立转移战略,制定转移措施,认为应从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优化农业的产业结构、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加快小城镇建设及加强农村教育等方面来开发农村人力资本,应通过相关法律制度的构建来消除相关制度障碍,促进农村人力资本的开发等。这些研究一方面没能从更深层次上揭示中国农村人力资本短缺的背景。另一方面,没能够揭示建国后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短缺的本质所在。新中国成立后,在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科举制度”的规范下,国家对农村人力资本进行了持久的卓有成效的开发。但是这种开发战略是建立在“城市殖民农村”基础之上的,对广大农村来说是一种“掠夺”型的开发战略,大批的农村“精英”通过“考试”这一管道被“吸”到城市,沉淀为工业化的“人力资本”,而被隔离在土地上的绝大部分农民仍然是典型的“人力资本”,不具有可持续性,而农村社会发展缓慢的现实与城市社会飞速发展的繁荣形成巨大的反差,也进一步固化了理性农民离开土地的可能性,造成更大的农村人力资本短缺。最后,没能从更本质的意义上确立中国农村人力资本短缺的实质。也就是说,对农村人力资本的开发,只是把农民当作开发的客体,没有建立在农民自身人力资本产权意义基础上的开发,农民并没有开发自身人力资本的主导权,即农民对自己的人力资本不享有排它的权利。因此,建立城乡统筹的短缺人力资本市场和市场化运作,实现市场化流动是有效解决统筹城乡人力资本短缺供需矛盾的可行方法。
  
   二、统筹城乡人力资本短缺的市场化理论基础
  
   短缺资源市场的理论思想来源于福利经济学的帕累托原则。帕累托原则是指当一种新的资源分配方式在没有损害他人效用情况下,至少使某个人的效用增加,那么这种分配方式是较优的,事实上,许多资源转移都意味着消长两方面的影响。因此,帕累托原则演化成Kaldor-Hicks补偿原则,这一原则要求“长”的一方要足够补“消”的一方。这一原则也就是费用效益分析的基本思想。
   我们假定人力资本资源短缺只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分配,考察一下人力资本资源短缺市场的运作机制。经济学认为对市场中的某一方,一定的市场价格对应着一定的需求量,也就是需求函数。不同的参与者有不同的需求函数,那么在一定人力资本资源条件下,如何进行分配呢?
   假定城市、农村、总需求函数关系如下图:
  


   DU—表示城市的需求函数DA—表示农村的需求函数DT—表示城乡总需求函数。
   在一定资源Qs条件下,根据总需求函数有市场价格P1。在市场机制下,所有参与者的边际价值都应等于市场价格P1,从各自的需求曲线也对应着QU(城市)和QA(农村)的分配量。
  其中:
   Qu +QA= Qs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的增加,技术进步或价格变化,将产生新的人力资本资源市场价格P2,城市和农业的需求函数也将有变化,这样将重新分配资源Qs。新的需求曲线和分配等如下图所示:
  


   图中,假定城市需求曲线从Du1升到Du2,也就是说对同样的人力资本资源 (如图城市中的QU1),城市居民或企业愿意付出更高的价格。农村需求假定其需求曲线不变。相应地,总需求曲线从DT1升到DT2,在同样资源量QS下资源市场价从P1升到P2,由于城市需求和农村需求它们相应的边际价值都应等于新的市场价格P2,从而产生新的人力资本资源量分配。城市用资源量从Q1U增加到Q2U,农村用资源量从Q2A减少到Q1A。其中:
   Qu2 -Qu1= QA2-QA1
   事实上,从图中也可以看出从农村到城市的资源转移也体现费用效益的基本思想。由于农村人力资本资源量减少,农村损失了面积BA的利益,而城市人力资本资源量增加,补偿了Bu的效益。由于,Qu2-Qu1= QA2-QA1,很明显Bu>BA,也就是说从全社会来讲,资源的整体效用是增加的。只要城市补偿农村足够的人力资本利益,两者是有可能达成协议进行人力资本资源转移,因为两者都能从中得到利益。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只要城市和农村两者边际人力资本资源价值不相等,在完全市场机制下,就必然产生人力资本资源交易,直到两者边际人力资本资源价值重新达到平衡点(假设不计人力资本资源转移,管理费用)。这样才达到资源的最优分配。
   如果考察资源转移,管理等费用,只要满足下面两个条件,就有可能进行城乡人力资本资源市场交易;
   买者从人力资本市场交易得到的利益减去买者因人力资本市场交易发生的相关的费用(转移、管理等)大于卖者因人力资本市场交易损失的利益加上卖者因人力资本市场交易发生的相关的费用(调研等);
   买者因人力资本市场交易发生的相关费用小于从其他方法得到人力资本资源的费用。
  
   三、统筹城乡人力资本短缺市场化的若干对策
  
   (一)完善城乡统筹短缺的人力资本资源产权,树立有偿使用人力资本资源的观念
   人力资本作为一种资源,其产权也包括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等一系列权利束,人力资本的所有权属劳动者所有,使用权可以依法许可提供,统一发放农村专业人才或者特殊人才相关证明,统一提供服务农村相关费用是资源权属管理的具体体现。第一,要保证服务农村人员的人力资本产权的明确性,明确规定各当事人对资源的各种权利、对权利的使用范畴。第二,要实现人力资本产权的排他性,即人力资本所有者要承担由该产权所赋予的效益、费用和义务,并规定只有通过所有者才能转卖该人力资本的使用权;第三,人力资本产权的灵活性和可转让性,即本着自愿的原则,产权(主要指使用权)可以出售和转让,从而使人力资本从效率低的使用者手中转让到效率高的使用者手中;第四,人力资本的强制性和可实施性,即应该保证城乡劳动者人力资本的所有权免受其他非使用者的侵犯,应有明确的处罚和管理条件对侵犯劳动者人力资本使用者权利的行为进行处罚。
   (二)建立城乡统筹人力资本短缺使用的补偿制度
   所谓短缺人力资本使用的补偿制度是指国家为保障和满足农村短缺人力资本可持续利用,采取强制手段使开发利用短缺人力资本的城市单位和个人支付一定费用给农村的一整套管理措施。这些补偿制度在农村劳动力迁移城市或城市专业技术性人才支援农村建设和发展时予以实施。采取法律手段公平分配短缺人力资本资源补偿的收益,并保证用于短缺人力资本资源教育和培训再投资。
   (三)形成城乡统筹短缺人力资本资源循环累积机制和价格市场机制
   需要构建具有正向效应的农村人力资本短缺的循环累积机制。政府应将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负担的重心上移,统筹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同时,公共财政应加大对农村教育和培训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公共财政面对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来源可以当期城乡统筹市场化的方式实现付费,并形成积累基金,这也是一种城乡统筹农村人力资本短缺的有效交易方法。农村短缺人力资本资源循环累积机制也是农村短缺人力资本市场化逻辑的基础。另一方面,农村人力资本资源被长期低价或无偿使用,形成了巨大的短缺资源浪费和对短缺资源的非持续开发利用。要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和经济杠杆进行运作,使不同区域、年龄、文化素质的农村人力资本短缺资源价格,服从于市场的需要。其价格和收费的制定必须基于其边际收益。在价格和收费制度上,行政主管部门要有决策权、监督权和否决权。
   (四)改革、创新和完善相关体制
   为了使城乡统筹人力资本资源市场化改革得以顺利推行,必须建立统一的城乡人力资本资源管理机构,进一步完善城乡统筹人力资本资源开发使用的教育、培训和使用机制。政府应当在加大公共财政投资力度的同时,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和人才市场, 消除流动壁垒, 促进城乡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双向流动。通过户籍制度、用工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逐步打破城乡就业分割的壁垒, 建立城乡统筹协调的就业管理体系、信息系统和统一的人力资本市场。对农村劳动力就地消化和向城市转移流动的要加大指导、培训力度, 给予积极的引导和合理的统筹。而对于城市劳动力、人才向农村流动的, 要用市场化的方法为他们在农村就业和创业积极营造政策上规范、利益上理性,建立科学合理的交易制度安排。
   (五)建立和完善城乡人力资本市场化服务体系
   一是建立以市级人才市场为依托,县级人才市场为主体,乡镇人才交流工作站为前沿的三级人力资本服务体系,运用市场功能,构建适应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配置的运作框架。形成以县级人力资本市场为龙头、乡镇人力资本市场为网络的农村人力资本市场运行框架。坚持挖掘与引进并举,管理与培养并重的原则,从城市延伸到乡村。二是坚持以服务为本,大力培育和繁荣农村人力资本市场,健全和完善市场功能,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村对人才有效需求的增长。三是建立城乡人力资本信息网络和农村人力资本资源库,健全信息服务功能。及时准确了解掌握各类人才的供求信息,定期向乡村发布人才信息,为农村人力资本开发搞好信息服务,为农业生产和农民提供各种人才技术信息服务。
   (作者系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其他文献
服务业,又称“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服务业所占比重都超过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
以非水溶性氨基树脂为接枝聚合母体,先将其用水溶性有机溶剂配成稀溶液,然后加入丙烯酸单体及苯乙烯混合物进行接枝聚合,所得的树脂中加入特种铝粉及各种助剂,配制成水性铝粉浸涂
摘要:所得税涉税鉴证是税务师事务所和注册税务师的主要涉税鉴证业务。本文通过对资产负债表资产项目的分析,试析了资产项目审查在企业所得税涉税鉴证中的运用。  关键词:资产项目 所得税 涉税鉴证    会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也是企业按照规定必须报送给主管税务机关的纳税资料之一。对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审查分析是从事涉税鉴证业务的重要环节之一,掌握通过对资产负债表资产项目的审
一、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缺乏社会保障应有的社会性和福利性  1992年民政部颁布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规定: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资金筹集上坚持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原则。尽管是这样规定的,由于大多数集体无力或不愿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给予补助,大部分地区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实际上是个人交费、自愿参加,并无任何补助和补贴
央行副行长胡晓炼在中国社会科学论坛上表示。应对发达经济体低利率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管理流动性.中国央行将继续灵活运用存款准备金、利率等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同时建
人事部近日发布的《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十一五”规划》(下称《规划》)提出,我国将加大高层次留学人才引进工作力度,“十一五”期间,要使留学回国人员新增人数达到15—20万,争取吸引
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表示。当前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五大背景.第一大背景中国资本市场已经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全流通时代,全流通的时代将会大大提升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力。
“十一王”时期。是内蒙古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阶段。财政作为参与经济分配的重要手段。财政支出对优化资源配置、调节收入分配结构
今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5%,创下这一轮增长周期的新高。同时,国民经济运行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新问题,宏观经济政策也将会进行适度调整,保障国民经济又好又
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后,走上了工业化的发展道路,出现明显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特征:在工业化的开始阶段就出现了工业深化的特征。国际学术界对工业化选择问题早有结论:类似中国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