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數据信息化时代和数据计算技术的发展和融合,对财务会计、审计工作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和改变。为使审计工作满足新时代发展需要,有必要开展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发展趋势和方向探索与分析。相关调研表明,大数据技术影响下的审计工作,在审计理念、审计模式、审计程序和审计手段正在不断更新。本论文从不同方面阐述大数据时代下审计工作的发展趋势,希望为研究大数据时代审计工作的专家和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审计工作;发展趋势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导致传统会计行业和审计行业的会计信息化和会计职能发生变化,对传统的会计和审计行业造成冲击,改变了会计的核算和审计方式,促进了会计和审计行业改革。因而,深入探究大数据时代下会计、审计工作的发展趋势非常重要。
1大数据的定义及特点
1.1大数据概念
目前,社会各界对大数据缺乏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维基百科笼统的定义成,主要由巨型的数据整合构成,这些巨型的数据已超出人们可在接受的时间内,来收集、储存及处理数据的能力,且数据的增长速度非常快,因此,将其称为大数据。
1.2大数据特点
1.2.1数字或是数据量飞速增长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2007 年,全球网络系统的储存数据超过350EB,如果将其换算为 GB,则高达 3200 亿。在所存储的数据当中,只有少量数据保存在以往的网络媒介上,如报纸、杂志以及书籍等,其他的都是数字数据。导致 2013 年,全球网络系统储存数据超过 1.2ZB,大约为 12300 亿 GB,只有少于 3%的数据记录在以往使用的媒介上。
1.2.2工作、思维方式发生转变
以往的计算机水平非常低,人们只能通过随机选择的方式,来研究大量数据,以利用较少的数据,得到更多有用的信息。但该种采集信息的方式所获取的信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只能从采集的数据中得到事先所设计好的答案,得到的答案并不是适合在任何情况下使用,很难了解到更多深层次问题。若把计算机网络当做随机抽样对象,则很难找出一个最佳数据抽样标准;若抽样网络比较小,则利用抽样数据研究得出的结果,就很难较好地体现出整个网络系统的结构特性。
2大数据对审计发展趋势的影响
2.1审计理念得到更新
审计理念得到更新是大数据背景下审计的最为明显的发展趋势。在传统的审计理念中,审计作为一种在企业完成财务会计报表之后,由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或者外部审计机构对企业的财务报表采取的一种鉴证服务,带有明显的事后性,审计的基本职能也是检查企业的财务报表中的相关数据是否公允。也正是因为传统审计的这一特征,使得审计的基本理念就是确保被审计企业财务数据的公允性。而在大数据的影响之下,大数据在企业的财务会计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与此同时,也给审计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新的审计理论和方法也被运用到了财务报表的审计中,而在这一过程中,审计的理念也得到了更新。
2.2实时性审计得以实现
与传统审计所具有的事后性所不同的是,大数据技术的运用,使得审计可以实现实时性,即实施审计的第三方机构可以通过实时审计系统,对被审计企业出具的报表进行实时的审计并出具审计的报表。就目前而言,在完全实施会计电算化和运用大数据财务会计系统的企业中,由于整个财务处理的过程中完全实现了电子化,完全可以通过使用基于大数据的审计系统对被审计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并实时的出具审计报告。实时性的审计得以实现,不论是对于审计方而言还是对于被审计方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实施审计的注册会计师而言,通过实时性的审计,极大的降低了实施审计的时间成本,并能及时的提供相应的审计意见;而对于被审计企业而言,完全可以通过实时性的审计系统及时的发现自身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
3面对大数据挑战的应对策略
3.1构建审计数据库,实现审计数据及时采集与集中保存
随着审计范围和内容的不断扩展,电子化的财务、业务数据信息集中规整在审计系统当中,大数据环境下审计数据的运算服务空间存储容量有限是一项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建立一个完全的审计数据平台非常必要,通过收集、整合和存储审计需要的各项数据和资料,为电子化大数据技术审计奠定基础。审计数据平台的建立,可以实现多个数据库中的信息交换和互用,具有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现阶段的审计平台是通过“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转换—数据分析—信息处理”的过程实现的。在数据上传和转换过程中,信息会产生一定的损耗。例如: 非法的时间数据必须经修正后才能顺利导入系统,同时也掩盖了非法数据的存在,导致审计存在漏洞。为避免此类情况,可以采取全面性记录方式进行数据保存,即所有数据依照原本样式保存下来,通过事先拟定的审计思路对相应数据资料进行调用,同时也保证这些数据材料具有“可循环利用性”,能够反复审查和调用。
3.2利用大数据的模糊分析,找准审计切入点
任一数据都是参与决定测量结果的关键性因素,信息爆炸时代更应注重每个数据的精准度和正确度,确保研究分析结果没有偏差,最大限度地减少误差的产生。大数据时代下,审计人员面对海量数据,可以有效利用审计工作精确性的原则,有效实施审计策略,找到审计切入点。在全国性的审计项目中,数据量庞大复杂,且包含多类错误内容,涉及时间长,项目多,各个分支系统也不尽相同,致使数据的收集、转换和导入变得十分困难。面对此类情况,审计工作可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借助混乱的数据,开展重点审计。数据错误和混乱表明数据信息存在漏洞,通过有针对性的检查和纠错,从数据错乱入手找准审计切入点,进而提出被审计系统的控制、管理和衔接问题。二是审计人员应认识到,数据字段的混乱只是数据系统的运算逻辑不统一,数据的价值不可全盘否定。在大数据环境下,审计人员必须灵活变通地看待数据精确度,有限度地降低数据精确度的标准,提高对低精确度数据的辨别性,抓住数据现象的本质,利用数据系统下的模糊查询功能,从被审计事项的异常情况找到问题的方向,锁定问题的范围和位置,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高精确度的审计工作,提高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和精准性。
参考文献:
[1]和谐治理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审计程序探索[J]. 毛毛,张娟,郁珍,朱晴.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03)
[2]引入风险导向审计理念 实现制度基础审计模式创新[J]. 阮滢.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05(02)
[3]管理舞弊导向审计的基本理念和方法[J]. 蒋志鹏,刘中华. 中国集体经济(下半月). 2007(10)
[4]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转型与发展探析[J]. 王新晖.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6(24)
[5]绩效审计程序、模式和方法的探析[J]. 梁红卫. 会计师. 2016(17)
[6]大数据环境下国家审计模式转变与应对策略研究[J]. 陈剑芳. 中国内部审计. 2019(11)
[7]审计模式发展探析[J]. 郑朝晖,庄广堂.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04(01)
[8]军队资源节约审计模式探讨[J]. 冯根松,许子建,卞海华,陶薇薇. 军事经济研究. 2011(03)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审计工作;发展趋势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导致传统会计行业和审计行业的会计信息化和会计职能发生变化,对传统的会计和审计行业造成冲击,改变了会计的核算和审计方式,促进了会计和审计行业改革。因而,深入探究大数据时代下会计、审计工作的发展趋势非常重要。
1大数据的定义及特点
1.1大数据概念
目前,社会各界对大数据缺乏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维基百科笼统的定义成,主要由巨型的数据整合构成,这些巨型的数据已超出人们可在接受的时间内,来收集、储存及处理数据的能力,且数据的增长速度非常快,因此,将其称为大数据。
1.2大数据特点
1.2.1数字或是数据量飞速增长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2007 年,全球网络系统的储存数据超过350EB,如果将其换算为 GB,则高达 3200 亿。在所存储的数据当中,只有少量数据保存在以往的网络媒介上,如报纸、杂志以及书籍等,其他的都是数字数据。导致 2013 年,全球网络系统储存数据超过 1.2ZB,大约为 12300 亿 GB,只有少于 3%的数据记录在以往使用的媒介上。
1.2.2工作、思维方式发生转变
以往的计算机水平非常低,人们只能通过随机选择的方式,来研究大量数据,以利用较少的数据,得到更多有用的信息。但该种采集信息的方式所获取的信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只能从采集的数据中得到事先所设计好的答案,得到的答案并不是适合在任何情况下使用,很难了解到更多深层次问题。若把计算机网络当做随机抽样对象,则很难找出一个最佳数据抽样标准;若抽样网络比较小,则利用抽样数据研究得出的结果,就很难较好地体现出整个网络系统的结构特性。
2大数据对审计发展趋势的影响
2.1审计理念得到更新
审计理念得到更新是大数据背景下审计的最为明显的发展趋势。在传统的审计理念中,审计作为一种在企业完成财务会计报表之后,由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或者外部审计机构对企业的财务报表采取的一种鉴证服务,带有明显的事后性,审计的基本职能也是检查企业的财务报表中的相关数据是否公允。也正是因为传统审计的这一特征,使得审计的基本理念就是确保被审计企业财务数据的公允性。而在大数据的影响之下,大数据在企业的财务会计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与此同时,也给审计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新的审计理论和方法也被运用到了财务报表的审计中,而在这一过程中,审计的理念也得到了更新。
2.2实时性审计得以实现
与传统审计所具有的事后性所不同的是,大数据技术的运用,使得审计可以实现实时性,即实施审计的第三方机构可以通过实时审计系统,对被审计企业出具的报表进行实时的审计并出具审计的报表。就目前而言,在完全实施会计电算化和运用大数据财务会计系统的企业中,由于整个财务处理的过程中完全实现了电子化,完全可以通过使用基于大数据的审计系统对被审计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并实时的出具审计报告。实时性的审计得以实现,不论是对于审计方而言还是对于被审计方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实施审计的注册会计师而言,通过实时性的审计,极大的降低了实施审计的时间成本,并能及时的提供相应的审计意见;而对于被审计企业而言,完全可以通过实时性的审计系统及时的发现自身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
3面对大数据挑战的应对策略
3.1构建审计数据库,实现审计数据及时采集与集中保存
随着审计范围和内容的不断扩展,电子化的财务、业务数据信息集中规整在审计系统当中,大数据环境下审计数据的运算服务空间存储容量有限是一项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建立一个完全的审计数据平台非常必要,通过收集、整合和存储审计需要的各项数据和资料,为电子化大数据技术审计奠定基础。审计数据平台的建立,可以实现多个数据库中的信息交换和互用,具有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现阶段的审计平台是通过“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转换—数据分析—信息处理”的过程实现的。在数据上传和转换过程中,信息会产生一定的损耗。例如: 非法的时间数据必须经修正后才能顺利导入系统,同时也掩盖了非法数据的存在,导致审计存在漏洞。为避免此类情况,可以采取全面性记录方式进行数据保存,即所有数据依照原本样式保存下来,通过事先拟定的审计思路对相应数据资料进行调用,同时也保证这些数据材料具有“可循环利用性”,能够反复审查和调用。
3.2利用大数据的模糊分析,找准审计切入点
任一数据都是参与决定测量结果的关键性因素,信息爆炸时代更应注重每个数据的精准度和正确度,确保研究分析结果没有偏差,最大限度地减少误差的产生。大数据时代下,审计人员面对海量数据,可以有效利用审计工作精确性的原则,有效实施审计策略,找到审计切入点。在全国性的审计项目中,数据量庞大复杂,且包含多类错误内容,涉及时间长,项目多,各个分支系统也不尽相同,致使数据的收集、转换和导入变得十分困难。面对此类情况,审计工作可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借助混乱的数据,开展重点审计。数据错误和混乱表明数据信息存在漏洞,通过有针对性的检查和纠错,从数据错乱入手找准审计切入点,进而提出被审计系统的控制、管理和衔接问题。二是审计人员应认识到,数据字段的混乱只是数据系统的运算逻辑不统一,数据的价值不可全盘否定。在大数据环境下,审计人员必须灵活变通地看待数据精确度,有限度地降低数据精确度的标准,提高对低精确度数据的辨别性,抓住数据现象的本质,利用数据系统下的模糊查询功能,从被审计事项的异常情况找到问题的方向,锁定问题的范围和位置,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高精确度的审计工作,提高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和精准性。
参考文献:
[1]和谐治理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审计程序探索[J]. 毛毛,张娟,郁珍,朱晴.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03)
[2]引入风险导向审计理念 实现制度基础审计模式创新[J]. 阮滢.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05(02)
[3]管理舞弊导向审计的基本理念和方法[J]. 蒋志鹏,刘中华. 中国集体经济(下半月). 2007(10)
[4]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转型与发展探析[J]. 王新晖.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6(24)
[5]绩效审计程序、模式和方法的探析[J]. 梁红卫. 会计师. 2016(17)
[6]大数据环境下国家审计模式转变与应对策略研究[J]. 陈剑芳. 中国内部审计. 2019(11)
[7]审计模式发展探析[J]. 郑朝晖,庄广堂.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04(01)
[8]军队资源节约审计模式探讨[J]. 冯根松,许子建,卞海华,陶薇薇. 军事经济研究. 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