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经典
《合作的微观经济学》,(美)何维·莫林著,童乙伦、梁碧译,格致出版社2011年1月
主流微观经济学教科书,都在讲述“竞争的微观经济学”,理论都建立在厂商以及消费者最大化和竞争的假设基础之上。本书则不同,是从人类合作行为的视角来研究人类经济、社会运行的基本原理。
作者是合作博弈论领域著名学者。在本书中,作者从合作博弈理论出发,从合作和公正的角度考察人类经济与社会行为。在作者看来,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总是竞争与合作并存,而在人们的“经济与社会博弈”中,竞争与合作也常常互相依存。唯有从竞争与合作的两种理论视角出发,才能更为真切地理解人类的经济与社会活动。
《工会是做什么的?——美国的经验》,(美)理查德·B·弗里曼、詹姆斯·L·梅多夫等著,陈耀波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
理查德·B·弗里曼是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这是其在劳动经济学方面的经典著作,对美国工会的发展及其对美国经济与社会的多方面影响进行了解读。本书通过对大量个人和商业企业的电子数据的分析比较,从经济学方面全面分析与介绍美国工会组织的作用和意义。
不同于大众对美国工会的普遍观点,本书认为,工会在美国的社会和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生产率和减少经济体系不平等方面。作者认为,工会也能带来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和更稳定的劳动者队伍,并且为处于弱势的工人提供某种庇护,工会在一定程度上担任着工人“集体代言人”的角色。
知识与情趣
《笑谈大先生》,陈丹青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本书是作者陈丹青近年来关于鲁迅的几次演讲合集,收录了《笑谈大先生》《鲁迅与死亡》《鲁迅是谁?》《上海的选择》《民国的文人》《文学与拯救》《鲁迅和艺术》等七篇讲稿。
作者试图以一种私人的方式,谈论鲁迅,“想念”鲁迅。在这里,鲁迅除了是一个被脸谱化了的名人,更是有血有肉的人,甚至被作者称为“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但这位“大先生”在长期以来却被政权神化、政治化,进而被过度简单化,而如何看待鲁迅也已被规定,这导致人们对威权的厌烦,也变成了对鲁迅的厌烦和冷漠。看待鲁迅,或许更应该抛却简单的捧或者骂,而是尽力去“平实地面对一个人,了解一种学说,看待一段历史”。
《中国为什么要改革——思忆父亲胡耀邦》,胡德平著,人民出版社2011年1月
这是胡耀邦的儿子胡德平围绕“中国为什么要改革”这一主题撰写的一组文章。作者追忆和解读了胡耀邦对中国的工业化道路、农村城市的二元化对立、国家资源产权使用权改革以及社会财富分配等重大问题的观点以及这些思想发展的过程。阅读本书,可以看到胡耀邦等人在那个年代里对中国现状与未来的深刻思考。
书中提到,胡耀邦曾向毛泽东直言,全民所有制必须要改,全民所有制要有实际内容。胡耀邦认为,要把“全民所无”“全民皆困”变为“全民皆有”“全民皆富”,就不必拘泥于“空空洞洞的全民所有”,应给地方、集体共享全民所有的资源,发展地方经济。
《辩论“中国模式”》,丁学良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1月
作者在本书中以公共演讲的形式,在公共政策层次上探讨近年来海内外普遍关注的“中国模式”等问题,对“中国模式”的来源、形成过程、成绩与效果及其弊端进行了细致分析。更重要的是该书还思考了下面这些问题:如果要改变中国的发展模式,哪些过去被忽视乃至被压抑的目标必须提升到优先的层次?一个更新换代的“中国发展模式”的动力来自何方?它的推出将导致怎样的利益组合?它对中国社会的结构性关系的影响会是怎样的?它对中国的治理体制会提出哪些不同于过去的挑战?
作者指出,中国模式已到了该升级换代的时刻,应从“小众的市场经济”走向“大众的市场经济”,让整个国家财富的运作和分配以民为本,让全体民众共享发展红利。
本刊研究部
《合作的微观经济学》,(美)何维·莫林著,童乙伦、梁碧译,格致出版社2011年1月
主流微观经济学教科书,都在讲述“竞争的微观经济学”,理论都建立在厂商以及消费者最大化和竞争的假设基础之上。本书则不同,是从人类合作行为的视角来研究人类经济、社会运行的基本原理。
作者是合作博弈论领域著名学者。在本书中,作者从合作博弈理论出发,从合作和公正的角度考察人类经济与社会行为。在作者看来,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总是竞争与合作并存,而在人们的“经济与社会博弈”中,竞争与合作也常常互相依存。唯有从竞争与合作的两种理论视角出发,才能更为真切地理解人类的经济与社会活动。
《工会是做什么的?——美国的经验》,(美)理查德·B·弗里曼、詹姆斯·L·梅多夫等著,陈耀波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
理查德·B·弗里曼是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这是其在劳动经济学方面的经典著作,对美国工会的发展及其对美国经济与社会的多方面影响进行了解读。本书通过对大量个人和商业企业的电子数据的分析比较,从经济学方面全面分析与介绍美国工会组织的作用和意义。
不同于大众对美国工会的普遍观点,本书认为,工会在美国的社会和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生产率和减少经济体系不平等方面。作者认为,工会也能带来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和更稳定的劳动者队伍,并且为处于弱势的工人提供某种庇护,工会在一定程度上担任着工人“集体代言人”的角色。
知识与情趣
《笑谈大先生》,陈丹青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本书是作者陈丹青近年来关于鲁迅的几次演讲合集,收录了《笑谈大先生》《鲁迅与死亡》《鲁迅是谁?》《上海的选择》《民国的文人》《文学与拯救》《鲁迅和艺术》等七篇讲稿。
作者试图以一种私人的方式,谈论鲁迅,“想念”鲁迅。在这里,鲁迅除了是一个被脸谱化了的名人,更是有血有肉的人,甚至被作者称为“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但这位“大先生”在长期以来却被政权神化、政治化,进而被过度简单化,而如何看待鲁迅也已被规定,这导致人们对威权的厌烦,也变成了对鲁迅的厌烦和冷漠。看待鲁迅,或许更应该抛却简单的捧或者骂,而是尽力去“平实地面对一个人,了解一种学说,看待一段历史”。
《中国为什么要改革——思忆父亲胡耀邦》,胡德平著,人民出版社2011年1月
这是胡耀邦的儿子胡德平围绕“中国为什么要改革”这一主题撰写的一组文章。作者追忆和解读了胡耀邦对中国的工业化道路、农村城市的二元化对立、国家资源产权使用权改革以及社会财富分配等重大问题的观点以及这些思想发展的过程。阅读本书,可以看到胡耀邦等人在那个年代里对中国现状与未来的深刻思考。
书中提到,胡耀邦曾向毛泽东直言,全民所有制必须要改,全民所有制要有实际内容。胡耀邦认为,要把“全民所无”“全民皆困”变为“全民皆有”“全民皆富”,就不必拘泥于“空空洞洞的全民所有”,应给地方、集体共享全民所有的资源,发展地方经济。
《辩论“中国模式”》,丁学良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1月
作者在本书中以公共演讲的形式,在公共政策层次上探讨近年来海内外普遍关注的“中国模式”等问题,对“中国模式”的来源、形成过程、成绩与效果及其弊端进行了细致分析。更重要的是该书还思考了下面这些问题:如果要改变中国的发展模式,哪些过去被忽视乃至被压抑的目标必须提升到优先的层次?一个更新换代的“中国发展模式”的动力来自何方?它的推出将导致怎样的利益组合?它对中国社会的结构性关系的影响会是怎样的?它对中国的治理体制会提出哪些不同于过去的挑战?
作者指出,中国模式已到了该升级换代的时刻,应从“小众的市场经济”走向“大众的市场经济”,让整个国家财富的运作和分配以民为本,让全体民众共享发展红利。
本刊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