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llstudy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进行探讨,以典型人物范进中举前后为例,以分论点方法进行评论,以小见大,论述作品讽刺的表现手法,揭示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道理,对当今社会起到借鉴的作用。
  【关键词】讽刺 辛辣的讽刺 借鉴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184-02
  《儒林外史》是我国最杰出的古典的讽刺小说。对,《儒林外史》这部讽刺杰作在艺术形象方面的描写,鲁迅先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本文从吴敬梓讽刺的典型人物--范进中举前后为切入点,来谈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讽刺,通过人物自己的行动"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是特别地把它指出来",这是《儒林外史》的特点。
  第三回写范进中举一事,范进是一个从二十岁起参加科举考试,考了二十余次都没有考取的老童生,生活非常穷困,当他要向势力的丈人胡屠夫借盘缠进城参加乡试的时候,马上被他唾了一脸,夹七夹八"骂了一个狗血喷头"。然而穷困潦倒的范进中举之后,胡屠夫又换了另一嘴脸。原来"尖嘴猴腮的癞哈蟆"立刻成了"才学又高,品貌又好"的"天上星宿"岳丈大人对女婿尚且如此,其他人更可想而知。自此以后,接连不断地许多人来奉承他,真是"一登龙门,身价百倍"。作者描写范进中举一节中没有从旁插一句话,全让主人公自己行动,表现出一个个趋炎附的丑恶面目和封建等级森严的科举制度,而作者正是通过这种"自己行动"来作深刻的讽刺。
  揭示矛盾,进而暴露人物的丑恶本质,这是《儒林外史》中常见的一种讽刺手法。作者善于把矛盾着的两个方面集中在同一个人的身上,让讽刺的对象处于自我暴露,自我嘲讽的地位。
  范进进学秀才时,胡屠夫"拿一副大肠和一瓶酒"来贺,但对范进却像凶神恶煞一般;范进想找他借点盘费去参加乡试时,被他骂得"狗血喷头";范进中举人时,胡屠夫立刻换了一副面孔,口口声不离"贤婿""老爷",前后形成鲜明的对照。"人面逐高低",岂只胡屠夫一人!作者刻画具体的人物,评击和讽刺的却是当时恶浊的社会风气。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还善于将喜剧性和悲剧性相结合起来,使这部著作不仅成为一部儒林丑史,而且成为一部儒林痛史。
  讽刺大师吴敬梓是用饱蘸辛酸的泪水的笔来描绘封建社会那副变形的图画的。吴敬梓善于从悲剧中发现喜剧,从喜剧而且是生活绝对庸俗里发现悲剧。他笔下的喜剧性人物都有某种悲剧性。所谓"含泪的喜剧"正是这种色调。
  《儒林外史》善于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和真实性结合起来。
  在当时,科举考试和升官发财直接联系起来。因此出现沉迷举业,花白胡须的范进考过二十余次,最终是"龙头属老成"。由此可见作者讽刺的人物和事情是当时社会真实生活的写照,他巧妙地将讽刺的喜剧对象的喜剧性和真实性结合起来。
  "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诚缴辞之妙选,亦阻击之辣手矣",这是《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一个显著特点。作者具有深邃的洞察力,能够透过事物错综复杂的表象,把握其内在的本质的东西,并且善于把这种本质的东西,借助于再现的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描示出来。如第七回官居学道的范进,竟连苏轼是哪一朝人也闹不清楚。他满脑子只记挂着应付关节,要找出老师吩咐他提拔的荀玫的卷子来。当幕客门拿数百年前的苏轼跟他开玩笑时,他却愁眉苦脸地说:"苏轼既文章不好,查不着也罢了,这荀玫是恩师要提拔的人,查不着,不好意思的。"这便是精通八股文的范学道闹的笑话,从侧面抨击和嘲讽所谓的包罗万象的精华的八股文。
  在《儒林外史》里采用了夸张的讽刺手法。
  范进中举发疯,显然也是夸张,然而他那种疯狂地醉心科举,追求功名的事实,在当时是确实存在的,这些都是有现实生活为根据,都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是现实生活的最大概括和最高集中,所以使人读来非但没有不真实之感,反倒像放大镜放大似的,使人一目了然,觉得这些东西的存在不合理,可笑,可鄙,甚至可恶。这说明在真实基础上的夸张,能够更好地暴露问题的本质,从而取得更加强烈的讽刺艺术效果。
  作为讽刺艺术小说,《儒林外史》的成就是杰出的,它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作为我们从此时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作品时候的借鉴"。
其他文献
【摘要】普通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是一种音乐文化的教学,通过音乐学习,旨在让了解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人文内涵,理解人们赖以生存的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赏古琴 寻文化》一课以“琴之源”、“琴之形”、“琴之韵”、“琴之雅”为主线构建课堂,从感知到聆听,由浅入深,让学在感受古琴音乐的同时,理解古琴所蕴含的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在浓浓的音乐味与厚厚的文化味的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提升
期刊
【摘要】面对新课改,教师要有足够的是非观,不被"语文的外延"之类似是而非的口号所迷惑;要定心静气,不盲目"跟风",追求"流行"。语文教学呼唤"本色"。本色语文简简单单,没有太多的"电化",没有矫情的表演;本色语文平平淡淡,只有读文,只有语言;本色语文扎扎实实,关注着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本色语文轻轻松松,学生无拘无束地各抒己见,毫无顾忌表露他们的喜、怒、哀、乐。这也是我梦想中的语文。  【关键词】
期刊
【摘要】为了辅导学生参加市中职旅游英语竞赛,笔者在结合旅游英语专业的要求和教学特点的同时,优化了情景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功能。实践证明情景教学法在中职旅游英语的教学中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英语应用能力。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 中职旅游英语 职业英语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47-02  一、中
期刊
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在立足吃透学生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的前提下,更应该用层层递进的课堂师生对话,启迪学生思维高度,为学生架设知识阶梯,让他们去摘"顶峰杨梅",品尝数学的甜蜜。我的做法是,在充分的课堂欲设下,教师设计的问题,由易到难,由简而繁,层层递进,循循善诱,步步深入,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新天地。  心理学研究早已表明,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我们的教学过程应该是通过老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职舞蹈教育也在发展中不断的探索,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注重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实现舞蹈教学和岗位需求之间的无缝衔接。山西省艺术职业学院在"剧目引导,演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中,经过多年的不断努力和尝试,充分挖掘利用传统艺术资源,从2005年舞剧《一把酸枣》到2011年舞剧《粉墨春秋》的创作与演出成功,在建立高职舞蹈教育模式
期刊
我深切地感受到:少先队只有开展扎实有效的活动,才能使其魅力四射,充满生机和活力,学生也能从中收到有效的教育。我校少先队认真、有序地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德育教育——春风化雨  1.师德教育——引领、沟通、自律  尚德的教师更能塑造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我们优先抓好教师的德育教育,多次组织各种活动,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及时洗脑充电。对于社会反映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则分类进行交流沟通
期刊
鲁迅是一个善于刻画人物形象的作家,他的小说《祝福》在写人方面除了读者所熟悉的常见手法外,还运用一个"独特"的手法,那就是在"重复"与"追问"中描写人物形象,体现鲁迅先生高超的写人艺术,教学本文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  一、在"重复"中写人  重复本是文学创作的大忌,然而,鲁迅先生在《祝福》中非常娴熟自如地运用了这个"手法"来勾出人物的"魂灵",入木三分却又不露痕迹。《祝福》"重复"的写人手法主要有:
期刊
【摘要】写作是人类有意识地使用语言和文字来纪录资讯、表达意向的方式。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难写作,写作难"呈现出普遍化的趋势,"写什么,如何写"是多数学生普遍的困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如何针对作文教学的特殊性,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努力提高小作文教学的教学效率呢?本文紧抓"写",从科学命题、课堂教学、阅读训练、生活积累、实用写作和作文评价六个方面入手,浅谈笔者在小学
期刊
从教十多年,随着教育的改革,我一直在传统和教改之间徘徊:从传统教学中出走又走向传统。曾经,我在课堂上演绎着最为传统的教学:精讲多练,教学严谨、严肃,极少面露微笑,课堂纪律特好,学生听课非常认真。课后分发资料、试卷,每日重复着批改、讲解的套路,这段时期里的确也出了不少精英(高分学生),我陶醉于自己对应试教育利器的熟稔,然而,我静心下来,却发现课堂成了我个人的独角戏的主阵地,我的课堂不再充满活力,更多
期刊
莫斯科大学教授C.A.雅洁卡娅曾在一次向数学奥林匹克参赛者发表《什么叫解题》的演讲时阐述道:"解题就是把要解题转化为已经解过的题"。这句话提出了数学教学中常用的解题方法--转化。转化是指把未知的,陌生的,复杂的问题,通过观察分析、类比联想、演绎归纳等思维过程转化为已有已知的,熟悉的,简单问题,从而使问题顺利解决的一种思维方式。可以说每道数学题的解题过程都是转化的过程。  转化既是一种思想,又是一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