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lles Vidal 就让法国车有个法国样儿

来源 :汽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d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有不少汽车品牌在宣传自己的车型时,都不免加入“中国元素”来吸引消费者,但有相当一部分车型,只是往车上添加一些中国符号,便宣称为“中国设计”。“请问您是如何看待中国设计的?此外在标致车型进入中国前,在设计上是否会考虑到加入中国元素之类的设计?”我迫不及待地抛出了我的问题。
  “从设计上我们要保持整个品牌各款车在各地都具备一致性,毕竟我们是法国的品牌,我们有与生俱来的特点,这也是我们的卖点,人家之所以选择我们的品牌,就因为它有法国的风味。当然,因地域不同我们会有一些细节的调整,但整体风格不会变,比如在中国市场,我们会对后排座位距离和空间大小作出调整的考虑。此外还有因各个不同文化环境所导致的差异,所以我们会根据不同的情况而作出不同的调整。”
  维达尔先生似乎看出我眼里的一丝疑惑,他进一步回答到:“你提到的中国符号我觉得是没有异议的,因为任何一款汽车不管是法国车还是德国车,你喜欢的就是它的特点,标致是法国车,就一定要有法国车的特点,这也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坚持。当然中国也是我们重要战略的市场,我们在设计过程中也会受到中国的影响,比如说在设计团队有来自14个国家的设计师(包括中国),我们在上海也有一个很大的设计中心,我们中国的设计师对整个形象的输入非常重要,但所有的设计师,不管什么国家和背景,他都要了解我们这个品牌,了解品牌的历史与哲学,他是在了解这个品牌的基础上再去做设计的,这样就能确保我们整个设计会自然地沿着未来的轨道前进,不会偏离法国车的设计轨道。而中国设计师对于整个设计的输出影响,不光是在细节上,不只是符号化的层面,而是对整个品牌的引进非常有影响。说到底我们是法国的品牌,所以可能在细节上我们会针对不同的市场作一些调整,但是骨子里彰显的还是法国的特质。”所以说自己的特色,一定要去坚持,才会成为最吸引消费者的品牌。”
  “正因为中国汽车市场的崛起,让越来越多的汽车品牌开始更加重视中国汽车市场。未来标致对中国市场的考量是什么,在市场这方面会怎么平衡?”显然我的这个问题引起了维达尔先生的兴趣。
  “举个例子,308S是一款欧洲车,它的改变会比较少,而408是我们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的车子,它延续了我们的设计风格和特色,而且只在中国销售,就会针对中国市场做出改变。它是上海设计团队来设计,其实,不管什么车型,我们都会保持我们一贯的风格,比如标致的驾驶体验包括:非常精确的操控,非常干净利落的驾驶感受,非常具有活力,非常运动的动感驾驶感等。例如在308S上我们需要突出的就是其运动性,和准确可靠的驾驶体验,这正是我们设计时要保持的。在每个市场中,什么车该用什么理念设计?我们认为只要觉得某个理念有价值就会去做一些尝试。比如有些理念我们会在中国或北美市场上测试,但不会有全球推广的价值。当然在设计时不论是美学上,设计风格上,我们都会保持自己的特色。设计主要有三个比较重要的文化,首先就是功能性、尺寸大小和具体的外观等等。又比如设计全球通用的车型,我们会保持前面说到的三个重点,只在某些细节方面,才会针对不同的市场进行微调。”
  “接下来的一个问题可能您也有留意到,某些厂家在外观上的设计都会用上家族化面孔,这样的设计虽说让整个品牌车型的认知度和品牌形象能得到一定的提升,但太统一的面孔设计,似乎让各个车型都变得个性不分明。请问标致在中国市场里,对家族化面孔设计这方面是如何考虑的呢?”
  “你这个问题我觉得非常好,有的品牌可能在设计统一化这方面走得太远了,以至于各车型之间难以分请谁是谁。当然,这样做在打造品牌认知度和提升形象方面确实很有效,但它却牺牲了车子本身的个性。而我们认为,不同的车型所针对的客户群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会非常注重如何掌握这方面的平衡。每辆车除了功能性和实用性之外,还要符合顾客的情感诉求和价值诉求,这个是非常重要的。设计时,我们会根据情感价值的需求来设计一辆车的细节。比如说我们的308和408,它们针对的目标人群不一样,所以两辆车长得不一样,是因为不同的顾客,会有不同的情感诉求和需求。当然在品牌认知度方面,我们会保持最基础的设计,比如前大灯就是标致的特色之一,它能让顾客一眼就认出这是标致的车。其实,在车子外观设计方面并没有对错一说,不同的厂商在设计上总会有不同的考量和选择。”
  在问了这么多严肃的问题后,也是时候问点轻松的问题,就是在设计生涯中他最欣赏什么车的设计?他听后笑了笑,然后毫无掩饰地跟我聊了起来。
  “我最欣赏的车是Bugatti的Aerolithe,那是一辆看起来怪怪的老爷车,它有很长的鼻子,和几处凸起的结合部位。当时因技术限制的原因,车壳等部件都不能一体成型,得靠铆钉拼接在一起,正因为有这样的技术限制,才成就了Aerolithe独一无二的美感。而对于我自己设计的车,如撇开概念车,308S就是非常棒的一款车,从它本身的设计、品质、性能和环保特性都在一个水平上实现了和谐,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设计时并没有为了迁就某个特点,而牺牲掉其它特点,308S的四个特点都在一个水平上有结合,正是这种高水平的和谐统一,它才被评为欧洲的年度车型,我对这个车非常自豪,我们的团队也非常自豪。但我真正最喜欢量产车型,还没出现!”
其他文献
我得承认,在气盛的时候,我也曾把人别停,然后拉开车门举起拳头示威过。那时候还没有“路怒症”这个词,倘若因为被人开车别了两下就把人揪下车痛打一顿,在当年也会被舆论谴责至死的。  但每一个严守交通规则的驾驶者都知道,中国的马路根本就是一个惹人生气的战场,限速120km/h的高速公路上有人开着60km/h的车速将车队牢牢地压了两公里,或者是好好地排着队突然就被人压实线冲进来了,在城市快速路跟着车流挪动的
期刊
最近北京两台超跑在隧道飙车发生事故,导致有关当局严打改装车,让广大改装车迷有躺着中枪的感觉。当然,改装不等于飙车,飚车的也不一定用改装车,但也不能否认部分改装车确实有扰民和危险的驾驶行为,而某些改装也确实是违反了法规,当局依法查处也是无可厚非的。我不反对改装,年轻的时候也非常热爱改装,深知道改装对爱车人的吸引力,但也明白到车迷们要求当局放宽有关改装的限制是很不现实的。在全世界范围内没有一个政府会开
期刊
PART 1  关键线索:压缩比  对“创驰蓝天”技术有所了解的朋友,也许都知道其发动机标榜拥有13:1的极高压缩比(国外版甚至高达14:1),已经达到(甚至超过)超跑级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水平,但为何它的升功率数据却只跟一般汽车的平均水平相当,而且甚至还能使用92号这样的低标号汽油?  实际上,创驰蓝天的13:1压缩比只是汽缸容积除以燃烧室容积的理论数据,但发动机在实际运作中并没有产生出这样高的压缩
期刊
在首次承办国际车展的上海“四叶草”展馆中,以往国内车展媒体日常见的“菜市场环境”大抵消停,让人更有空间亲近国际级车展的氛围,更能细细品读汽车行业的发展浪潮。拜此良好转变所赐,在两天的媒体日期间,我特意放慢了脚步(其实是展馆面积真的很大,不慢走脚很痛),把车厂、零部件展区都看个遍,发觉今年“智能化”这个主题似乎热得都要开锅了,远到未来的自动驾驶,近到目前的车联网、物联网、主动安全、人机交互……;聚焦
期刊
谁在为中国人设计汽车?我们遍寻那些影响中国汽车设计的“关键先生”,试图找到问题的答案。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经历、思维方式、价值观,但他们都与中国相关,或“为中国设计”或“在中国设计”,又或在他们各自服务的品牌做着“关于中国的设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甚至全球汽车设计的方向。
期刊
“东方的历史非常悠久,要把其中的典故穷尽是几乎不可能的一件事,我觉得东方文化确实比西方的历史悠久许多,东方的文化和艺术有相当的独特性。”他顺势拿起马克笔随手画一条线,跟我说:“看!这马克笔的笔迹没有任何变化,始终是一条线,但如果我用毛笔画一条线,就会出现有粗细的变化。”嗯!我补充说是书法,他不停地点头说:“这就是能体现东西方文化差异的一点。当然了,这只不过是显浅简单的例子,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全
期刊
SKODA的“证”  老编们好!能否介绍一下SKODA斯柯达这个品牌的历史,听说SKODA斯柯达的祖国捷克斯洛伐克也曾经是社会主义阵营中的一员,那么,斯柯达当时在东欧时期都生产什么车,当时捷克斯洛伐克人们的汽车生活怎么样?请介绍一下,多谢!  斯柯达是全球寥寥几个汽车百年品牌之一,而与德、法这样的工业大国、强国相比,斯柯达却身处一个国土只有7万多平方公里、人口只有1千万左右的捷克,靠的正是坚忍不拔
期刊
石志杰此行来北京,是作为纳智捷纳5的上市嘉宾,对于我们主题与上市有些背离的专访要求,石志杰却欣然地应了下来,用他的话说:“谈到汽车设计与中国的话题,我可以说上三天三夜。”  把汽车设计放在中国的语境中讨论,有几个教父式的人物无法忽视,石志杰就是其中之一。重回台湾之前,他曾是通用泛亚汽车研发中心的元老级人物。通用汽车在中国开始蓬勃发展的前几年,石志杰就已带领团队开始思考汽车设计的本土化融合,为通用奠
期刊
2013年,可以前卫了  采访之际,廉玉波很大方地让我们参观了比亚迪最机密的设计中心。但很可惜,我只能把这其中正在发想的创意乃至油土模型留在脑海里,而我所能带出设计中心外的,其实比有没有图像当真相来得更充实,因为它代表了一个自主品牌对汽车设计的全新定义。  廉玉波认为,虽然中国是汽车消费大国,但却不是汽车设计强国,因此造成国人对汽车的消费习惯、对汽车设计的审美观,一开始都是由外资车厂主导,后起品牌
期刊
已经不是第一次与何歌特老先生见面了,却是我跟他距离最近的一次接触,我也庆幸他能够记得我的面孔。这位老先生已经来中国有四年半时间了,当初他放弃了在宝马集团功成身退的圆满,来到这个极具东方特色的土地,为观致带来低调内敛却大方得体的设计体系。  或许我真的难倒了翻译,或是何歌特老先生对中文的认知能力欠奉,当我抛出“大气”这个被日本设计师啃透的设计关键词时,他用脸上丰富的表情表达了他并没有听说。在他眼中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