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老龄化使得养老保障制度面临着新的挑战,公共服务均等化条件下,城乡养老保障服务要体现公平性,农村的老年人的生活要得到充分的保障。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的过程中,政府要发挥引导作用,以公共服务政策的制定,公共服务的提供为实践方向,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养老保险制度。本文从政府公共服务管理职能出发,对于政府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均等化实现中发挥的作用进行展开分析,逐步的推进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完善和健全。
公共服务均等化 农村
养老保险制度
公共服务均等化下农村养老保险的新特点
(1)保险覆盖范围的扩大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参保对象是非城镇户口的人群,涵盖了私营企业、乡村企业职工、教师、个体化、外出务工人员等。外来务工人员同样享有其户口所在低的参保机会。在参保覆盖范围上只要是非城镇户口的农民都可以参加养老保险。依照国家农村养老保险全面覆盖的目标,在2020年能够基本上实现。
(2)农村养老保险账户模式更规范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账户模式主要体现为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的结合,这种账户模式能够保证农民有公平的机会实现社会救济和自我保障。农村养老保险为参保的农民建立个人账户,在费用缴纳上采取了是个人缴纳、集体补助和地方政府缴纳的方式。按照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地方政府将个人缴费设置了五个缴费的档,秉承着自愿自主的原则农民可以进行缴纳。
(3)养老保险的领取更灵活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规定,农村在年满60周岁的时候就可以直接领取养老金,子女参保的属于子女的个人账户。对于缴纳养老保险金年限不足15年的,允许进行补缴,对于缴纳年限超过15年的,累计缴纳的年数不低于15年。从这儿规定中可以看出,养老保险金如果中途出现特殊情况中断,可以按照累计缴纳15年来计算。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充分体现了政府职能的完善,体现了政府的主导责任,随着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扩大,农民养老保障问题得到更大的重视。在我国经济建设逐渐深入发展的同时,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农村社会公共服务供给得到保障,充分体现了社会公平,公共服务均等化得到更好的体现。
农村养老保险均等化实现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
一直以来城乡发展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性,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发展程度,还体现在城乡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上。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国家和政府不仅仅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还重视在社会资源共享上实现对农村的支持,保证把农村社会公共服务供给的充足。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中,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从农民的基本养老保障入手,为农民的养老保障提供较为全面的保障,通过农民、地方财政和集体的共同参与,让农民能够充分享受到养老保障所带来的福利,进一步改善农村的公共服务环境,从而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2)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推动其目的就在于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消除城乡二元体制,保证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实现。新农村建设是关乎百姓民生的重要内容,新农村建设对于农村利益的实现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新农村建设不仅仅要实现扩大内需,维持经济的稳步增长,还需要在公共服务范畴中实现完善和补充,让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实现体现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促进了社会公平,让农民增强人民对于政府执政能力的信心,从而在政府的主导下为新农村建设而努力。
公共服务均等化下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建议
(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快实现养老保险均等化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均等化要讲求科学性和合理性,以政府为主导,加强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管理和监督。政府要明确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均等化过程中的主体责任,按照法律法规的严格要求,通过基金管理和财政支持等方式,保证养老保险制度的开展。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均等化实现要重视基层部门工作的实际情况,地方各级政府和基层部门要深入到基层环境中。了解基层公共服务的基本情况,通过健全和完善农村保险服务机构,扩大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逐步形成完善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服务体系。
(2)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实现财政投入的均等化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需要政府在养老保险投入上加大力度,建立良性有序的政府财政投入机制,保证中央的财政拨款和补贴能够发放到农民的手中。在公共财政体制的支持投入上,要保证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公平公正,保证投放的效率。加强城乡去遇见的财政支持,以工业反哺农业、以城市反哺乡村,为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完善提供财政上的支持,从而缩小城乡之间的养老保险财政投入上的差距,保证财政投入的均等化。
(3)丰富农村养老保险的层次性,稳步推进养老保险均等化
农村养老保险的均等化实现要依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重视阶段性、层析性的公共服务供给。在经济发达地区实现较高水平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之间实现合理的分配。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政府在养老保险制度方面的财政扶持和补贴要加大,对于农民的个人缴纳比例要适当的降低。针对不同收入人群制定更为细致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例如针对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制度、务农农民的养老保险制度、乡镇企业的员工养老保险制度、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等。以整体设计和细化的操作规范,推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顺利实现,为农民的养老保险服务提供充分的保障。
作者简介:蔡惠珠(1987年10月出生),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泉州晋江,研究生在读,单位:华侨大学,研究方向:公共政策与政府治理。
[1] 李莹.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D].安徽大学,2010.
[2] 柳颖.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与并轨研究——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视角[J]. 理论视野,2013,09:45-48.
[3] 姚槿曦.加大公共财政投入 实现农村养老保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广州市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变迁为例[J]. 特区经济,2013,11:119-122.
[4] 徐濛溦.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视角下的长家港城乡养老保险一体化研究[D].苏州大学,2015.
公共服务均等化 农村
养老保险制度
公共服务均等化下农村养老保险的新特点
(1)保险覆盖范围的扩大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参保对象是非城镇户口的人群,涵盖了私营企业、乡村企业职工、教师、个体化、外出务工人员等。外来务工人员同样享有其户口所在低的参保机会。在参保覆盖范围上只要是非城镇户口的农民都可以参加养老保险。依照国家农村养老保险全面覆盖的目标,在2020年能够基本上实现。
(2)农村养老保险账户模式更规范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账户模式主要体现为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的结合,这种账户模式能够保证农民有公平的机会实现社会救济和自我保障。农村养老保险为参保的农民建立个人账户,在费用缴纳上采取了是个人缴纳、集体补助和地方政府缴纳的方式。按照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地方政府将个人缴费设置了五个缴费的档,秉承着自愿自主的原则农民可以进行缴纳。
(3)养老保险的领取更灵活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规定,农村在年满60周岁的时候就可以直接领取养老金,子女参保的属于子女的个人账户。对于缴纳养老保险金年限不足15年的,允许进行补缴,对于缴纳年限超过15年的,累计缴纳的年数不低于15年。从这儿规定中可以看出,养老保险金如果中途出现特殊情况中断,可以按照累计缴纳15年来计算。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充分体现了政府职能的完善,体现了政府的主导责任,随着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扩大,农民养老保障问题得到更大的重视。在我国经济建设逐渐深入发展的同时,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农村社会公共服务供给得到保障,充分体现了社会公平,公共服务均等化得到更好的体现。
农村养老保险均等化实现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
一直以来城乡发展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性,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发展程度,还体现在城乡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上。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国家和政府不仅仅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还重视在社会资源共享上实现对农村的支持,保证把农村社会公共服务供给的充足。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中,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从农民的基本养老保障入手,为农民的养老保障提供较为全面的保障,通过农民、地方财政和集体的共同参与,让农民能够充分享受到养老保障所带来的福利,进一步改善农村的公共服务环境,从而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2)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推动其目的就在于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消除城乡二元体制,保证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实现。新农村建设是关乎百姓民生的重要内容,新农村建设对于农村利益的实现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新农村建设不仅仅要实现扩大内需,维持经济的稳步增长,还需要在公共服务范畴中实现完善和补充,让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实现体现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促进了社会公平,让农民增强人民对于政府执政能力的信心,从而在政府的主导下为新农村建设而努力。
公共服务均等化下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建议
(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快实现养老保险均等化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均等化要讲求科学性和合理性,以政府为主导,加强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管理和监督。政府要明确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均等化过程中的主体责任,按照法律法规的严格要求,通过基金管理和财政支持等方式,保证养老保险制度的开展。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均等化实现要重视基层部门工作的实际情况,地方各级政府和基层部门要深入到基层环境中。了解基层公共服务的基本情况,通过健全和完善农村保险服务机构,扩大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逐步形成完善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服务体系。
(2)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实现财政投入的均等化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需要政府在养老保险投入上加大力度,建立良性有序的政府财政投入机制,保证中央的财政拨款和补贴能够发放到农民的手中。在公共财政体制的支持投入上,要保证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公平公正,保证投放的效率。加强城乡去遇见的财政支持,以工业反哺农业、以城市反哺乡村,为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完善提供财政上的支持,从而缩小城乡之间的养老保险财政投入上的差距,保证财政投入的均等化。
(3)丰富农村养老保险的层次性,稳步推进养老保险均等化
农村养老保险的均等化实现要依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重视阶段性、层析性的公共服务供给。在经济发达地区实现较高水平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之间实现合理的分配。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政府在养老保险制度方面的财政扶持和补贴要加大,对于农民的个人缴纳比例要适当的降低。针对不同收入人群制定更为细致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例如针对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制度、务农农民的养老保险制度、乡镇企业的员工养老保险制度、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等。以整体设计和细化的操作规范,推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顺利实现,为农民的养老保险服务提供充分的保障。
作者简介:蔡惠珠(1987年10月出生),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泉州晋江,研究生在读,单位:华侨大学,研究方向:公共政策与政府治理。
[1] 李莹.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D].安徽大学,2010.
[2] 柳颖.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与并轨研究——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视角[J]. 理论视野,2013,09:45-48.
[3] 姚槿曦.加大公共财政投入 实现农村养老保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广州市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变迁为例[J]. 特区经济,2013,11:119-122.
[4] 徐濛溦.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视角下的长家港城乡养老保险一体化研究[D].苏州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