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指出:品德课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社会生活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而学生正是生活在这样一个实体中,不可以虚无飘渺、不可以无中生有。因此,在倡行“高效课堂”的今天,品德教学仍要保持品德课堂教学应有风骨,不失传统、不悖现实,不可花拳秀腿,确实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注重实际,厚实教学资源
品德教材是学生和教师手中最直接的资源,也是最便捷的资源。传统品德教师往往把教材当作“教条”和“圣旨”,一板一眼、一五一十地当成语文课讲得津津乐道,学生听得昏昏如睡。作为新课程理念下的品德教师应该改变对教材的认识,它不是教师和学生唯一的教学资源,也不是无法改变的死“教条”,它是可以取舍、剪辑、补充、加工、整合的,它只是一个“引子”,一个“参考”。我们不能“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如何“用教材教”?教师应该从实际社会生活中去挖掘素材,充实教学内容,让课堂变得“高效”。
首先,从学校实际出发,就地取材。可以说,学校处处是育人的地方,处处是品德教学的资源。学校的花草树木可以作为自然类品德教学资源,学校的文化建设可以作为民族文化类品德内容资源,学校的建筑风格可以作为地理环境类品德内容资源……。只要留心观察,合理运用,就会大放品德课堂教学的风采。如在教学二年级《美丽的秋天》一节时,教师提出“秋天是什么样子?”的问题时,除了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或在书中找到答案外,只需带学生到现场参观学校的校园环境,让学生仔细观察,收集大量关于秋天的信息,找出秋天的特点,发现秋天的美丽。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让学生有话可说。回到课堂上,学生发言积极,课堂活跃,充满生机与活力。同时,教师把自己收集的资料展示给学生,师生互补,这样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其次,从生活实际出发,搜集资源。学生的生活经历是学好品德课的基础。离开了学生生活实际去教品德课,就是无稽之谈,课堂教学就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更谈不上高效课堂。如在教学五年级《拥有好心情》一课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讲出自己的烦心事,怎样才能走出烦恼的困扰。学生之间互谈心事,互吐心声,谈感受、出主意、减痛苦、树信心。一个平时不善言谈,成绩不好的男孩子在这种氛围的感染下吐露心声:原来他父母离异,继母待他非常严厉,他认为继母是故意苛刻他,经常与父母顶撞,与父母之间的矛盾日深。师生知道后,对此同学充满了同情之心。教师因势利导,在保密他的隐私的前提下,倡导同学们多与他交心谈心,多帮助他。后来,该学生逐渐阳光起来,成了一名活泼可爱的小男孩。事实证明,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学习品德,学生会有话可说,有感而发,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再次,从社会实践出发,挖掘资源。社会实践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有效途径。开展“我给父母洗洗脚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开展“烈士陵园扫墓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爱党、敬英烈的道德情感;开展“红领巾志愿者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社会资源广泛而丰厚,需潜心挖掘,加强课外与课堂的结合,资源为课堂教学所用,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如在教《春天的种植》一课时,事先让学生读教材了解书本知识后再在家里动手实践,种植种子,询问家长,了解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再组织学生展开对“种子发芽”条件的讨论。然后结合类似事例,对学生进行农村科技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增强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自觉性,培养他们从小爱家乡、爱自然的情感。
二、注重实效,形成道德品质
品德这门课程,它综合了历史、地理、经济、政治、社会等多门学科知识,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作为品德教师,不能把品德课当成学科知识课,教学时不能停留在学科知识的传授上。老师要从学科知识的学习层面深入到知识背后的东西,引导学生经历现象到本质的过程,培养道德情感,形成道德品质,规范道德行为,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如学习到祖国的山脉、高原、平原、盆地、河流,要引导学生体会祖国的博大和壮美,培养爱国情感,增强自豪感;学习到祖国发展历史,要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为追求革命真理和幸福生活而进行不屈斗争的历史过程,感悟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增强对革命前辈和先烈的崇敬之情……。
如教五年级《祖国真大》时,运用动画教学,让学生了解到祖国有广袤的陆地、辽阔的海洋、绵长的海岸线等地理知识后,再运用一些探究活动,深入到品德课的本质。如通过计算国界线的长度让学生明确祖国的疆域之大;出示哈尔滨与海口同一天的“天气预报”对比气温差异,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南北距离之远;出示乌鲁木齐与北京的“作息时间表”对比东西城市的时间差异,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东西之遥;设计“到哈尔宾、乌鲁木齐、海口旅游,需准备什么东西?会看到什么景色?”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感受温差与时差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加深对“祖国真大“的理解。这样,避免了学科知识性的传授,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祖国的博大和壮美,增强了爱国热情。同时,让品德课真正回归本位、回归生活、回归社会。
只有一个又一个的实效课堂,一次又一次的学生实惠才能构架成一个个全新的品德高效课堂。所以,高效课堂首先得从实效课堂做起。这对于我们一线品德教师来说,是一种目标、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境界。
一、注重实际,厚实教学资源
品德教材是学生和教师手中最直接的资源,也是最便捷的资源。传统品德教师往往把教材当作“教条”和“圣旨”,一板一眼、一五一十地当成语文课讲得津津乐道,学生听得昏昏如睡。作为新课程理念下的品德教师应该改变对教材的认识,它不是教师和学生唯一的教学资源,也不是无法改变的死“教条”,它是可以取舍、剪辑、补充、加工、整合的,它只是一个“引子”,一个“参考”。我们不能“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如何“用教材教”?教师应该从实际社会生活中去挖掘素材,充实教学内容,让课堂变得“高效”。
首先,从学校实际出发,就地取材。可以说,学校处处是育人的地方,处处是品德教学的资源。学校的花草树木可以作为自然类品德教学资源,学校的文化建设可以作为民族文化类品德内容资源,学校的建筑风格可以作为地理环境类品德内容资源……。只要留心观察,合理运用,就会大放品德课堂教学的风采。如在教学二年级《美丽的秋天》一节时,教师提出“秋天是什么样子?”的问题时,除了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或在书中找到答案外,只需带学生到现场参观学校的校园环境,让学生仔细观察,收集大量关于秋天的信息,找出秋天的特点,发现秋天的美丽。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让学生有话可说。回到课堂上,学生发言积极,课堂活跃,充满生机与活力。同时,教师把自己收集的资料展示给学生,师生互补,这样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其次,从生活实际出发,搜集资源。学生的生活经历是学好品德课的基础。离开了学生生活实际去教品德课,就是无稽之谈,课堂教学就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更谈不上高效课堂。如在教学五年级《拥有好心情》一课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讲出自己的烦心事,怎样才能走出烦恼的困扰。学生之间互谈心事,互吐心声,谈感受、出主意、减痛苦、树信心。一个平时不善言谈,成绩不好的男孩子在这种氛围的感染下吐露心声:原来他父母离异,继母待他非常严厉,他认为继母是故意苛刻他,经常与父母顶撞,与父母之间的矛盾日深。师生知道后,对此同学充满了同情之心。教师因势利导,在保密他的隐私的前提下,倡导同学们多与他交心谈心,多帮助他。后来,该学生逐渐阳光起来,成了一名活泼可爱的小男孩。事实证明,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学习品德,学生会有话可说,有感而发,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再次,从社会实践出发,挖掘资源。社会实践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有效途径。开展“我给父母洗洗脚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开展“烈士陵园扫墓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爱党、敬英烈的道德情感;开展“红领巾志愿者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社会资源广泛而丰厚,需潜心挖掘,加强课外与课堂的结合,资源为课堂教学所用,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如在教《春天的种植》一课时,事先让学生读教材了解书本知识后再在家里动手实践,种植种子,询问家长,了解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再组织学生展开对“种子发芽”条件的讨论。然后结合类似事例,对学生进行农村科技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增强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自觉性,培养他们从小爱家乡、爱自然的情感。
二、注重实效,形成道德品质
品德这门课程,它综合了历史、地理、经济、政治、社会等多门学科知识,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作为品德教师,不能把品德课当成学科知识课,教学时不能停留在学科知识的传授上。老师要从学科知识的学习层面深入到知识背后的东西,引导学生经历现象到本质的过程,培养道德情感,形成道德品质,规范道德行为,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如学习到祖国的山脉、高原、平原、盆地、河流,要引导学生体会祖国的博大和壮美,培养爱国情感,增强自豪感;学习到祖国发展历史,要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为追求革命真理和幸福生活而进行不屈斗争的历史过程,感悟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增强对革命前辈和先烈的崇敬之情……。
如教五年级《祖国真大》时,运用动画教学,让学生了解到祖国有广袤的陆地、辽阔的海洋、绵长的海岸线等地理知识后,再运用一些探究活动,深入到品德课的本质。如通过计算国界线的长度让学生明确祖国的疆域之大;出示哈尔滨与海口同一天的“天气预报”对比气温差异,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南北距离之远;出示乌鲁木齐与北京的“作息时间表”对比东西城市的时间差异,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东西之遥;设计“到哈尔宾、乌鲁木齐、海口旅游,需准备什么东西?会看到什么景色?”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感受温差与时差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加深对“祖国真大“的理解。这样,避免了学科知识性的传授,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祖国的博大和壮美,增强了爱国热情。同时,让品德课真正回归本位、回归生活、回归社会。
只有一个又一个的实效课堂,一次又一次的学生实惠才能构架成一个个全新的品德高效课堂。所以,高效课堂首先得从实效课堂做起。这对于我们一线品德教师来说,是一种目标、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