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原市第二十九中学成立于1958年。学校位于美丽的汾河西畔,毗邻太原理工大学,人文环境优越,是一所市属公立全日制完全中学,山西省省级文明学校。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养成教育,在课堂、校园、课间、课外共同构建文化涵养的“能量场”。校长林玮说,“能量场”是一种教育合力,也就是通过集体的力量带动每一位学生,使现代教育文化涵养于学生心中。1月26日,《教育》记者采访了该校。
在活动中生根开花
太原市第二十九中学坚持“以德为先、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创建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学校充分利用共建校——太原理工大学的信息资源及专家智力资源,在高中阶段开足国家规定的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程,初中阶段开足开全义务教育基础课,突出信息技术、英语口语、科普教育等发展性课程,引领学生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林玮说,作为校长我经常在想:真正的学校教育究竟是什么?教育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学校教育除了分数之外,还能给学生留些什么?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通过教育去形成一个人”,这个人应该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近年来,学校充分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培养学生健康成长。所谓培养,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养成教育,就是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从而达到形成良好习惯的目的。目前,学校正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文化育人、制度建设、研究传播等方面,推动建立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所以,我们认为,在学校教育中,德育,特别是价值观的引领,尤为重要。学校德育应将其作为指导性教育,并在学校具体活动中生根,开花。
在课程体系中渗透核心价值观。学校认为,“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为此,学校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各学科在挖掘教材中解决学科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如语文课对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挖掘;政治课学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思想引领等。在不断开发德育渗透学科课程的同时,重视推进班会课程化,班主任真正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班会课程内容有爱国教育、感恩主题、自信主题、安全教育、责任教育等。在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月中,学校统一下发学习资料,学生在班会时间集中学习,通过研讨、辩论会,在全校组织知识竞答,从身边的行为习惯案例分析,明白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确保学生了解、掌握核心价值观内涵的同时,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实现自身价值相结合,提升自身素质。
学校通过硬件软件将德育工作融入各个方面:以校园建设构建文化涵养的 “能量场”,灰色教学楼寓意睿智、理性,象征优雅大方、知识育人的潜能;红色廊柱寓意热情、积极,象征学校昂扬向上、朝气蓬勃的力量;楼梯间悬挂学生艺术作品,楼道随处可见温馨提示;教学楼“走廊文化”体现学生发展观,突显“感恩”“自信”的德育特色,促进学生品德养成;办公楼 “走廊文化”体现学校管理理念。学校开发智能广播资源,把以往单调枯燥的铃声改为悦耳的经典名曲音乐。早晨学生到校,播放《每周班级文化特点介绍》;下课,播放《每日世界名曲赏析》《各班班歌展示》等曲目,以此来提升学生艺术品位,增加班级凝聚力和缓解学生学习压力。
创建特色班级文化
太原市第二十九中学在创建特色班级文化中,让学生以自己的感悟诠释班级文化,细微之处渗透师生共同的智慧与审美情趣,学校举行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活动已成常态。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活动展现各班班级文化展示牌、自信感恩条幅、板报、班级布置效果展版以及班歌大赛等。通过评比,涌现出大量优秀班集体,由此培养了一大批自创自编歌曲的学生。通过开展韵律操比赛,激发了学生的青春活力,展现出集体风采;利用智能广播,开辟“每日一班”介绍班级文化,播放学生录制的班歌,不断加深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领悟。校报是展示“校园之星”的载体,让有才华学生一展风采。学校经常会收到社会各界寄来的表扬信。如2014年国庆前夕九年级(6)班学生刘原浩在大雨中指挥交通,避免行人掉入水坑,该生两个多小时的坚持,让施工单位深受感动,并给学校寄来了表扬信。
学校已注册组建了23个学生社团,涉及包括体育健身类、文学语言类、艺术表演类、科技环保类和志愿服务类。这些社团制度完善,活动丰富,卓有成效。学生通过社区服务、三晋文化进校园及志愿者义务讲解员活动,锻炼了社会实践能力。学生先后在山西省、太原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多项作品获国家专利。学校还多次邀请科技专家进校园,走近学生,广泛开展科普宣传。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学生开阔了眼界,提升了自信,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人才。学校青柠动漫社是由一群热爱动漫的学生组成的团队。在这里,同学们学习讨论并创作漫画,一起探究动漫发展历程。现在已是山西师范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大二学生的张泽华说,当时成立这个社团只是因为喜欢,没想到自己今天会真正走上这条动漫道路。她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社团活动就是培养学生兴趣、促使学生成功的最好载体。为了动漫,她利用假期去日本向动漫大师宫崎骏取经。近几年,她频频出现在国内大型动漫节,如在杭州举办的中国国际动漫节、保定举办的OTAKU动漫嘉年华等,多次在活动中担任漫展嘉宾。她的“青铜门”动漫艺名,在圈内已小有名气。
在创建特色班级文化中,高二(6)班学生宋晓杰、焦云飞等同学获山西省、太原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奖,并有多项作品获国家专利;高一(16)班乔学等12名同学获全国创新大赛山西赛区一等奖;高二(8)班学生肖彦龙通晓英语、德语、俄语等多种语言,任中国少年作家学会山西分会副主席,先后获第五届冰心文学大赛银奖,第四届全国青少年英语读写大赛铜奖,被评为“中国百名少年作家”暨“90后散文十家”之一。社团推动科技教学,学校因此被授予太原市“科普双百工程”首批基地校;2013年学校分别荣获全国及山西省创新大赛团体金奖。
“大课间”培养好习惯 林玮说:“目前,学校教育一直存在两个极端:要么拼命抓文化课学习,不重视体育和艺术;要么只抓所谓体艺特长,不重视学生文化课学习和做人教育。教育不应该偏废,学校教育给学生身上储备什么,将来对社会就会输出什么。只有使学生具备更全面的素养和能力,他们将来才会更好地适应和服务社会。作为校长,要把握时代脉搏,审时度势。真正好学校,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实际能力、协作意识、文明素养及健康的身心和创新精神。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习惯能决定人的命运。”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还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好习惯是学习进步加速器,是助人腾飞的双翼。
为养成教育注入活力 大课间活动时,师生身着整洁校服,迈着整齐步伐,在优美音乐声中进行单列、双列、方阵队形及走步、跑步训练。音乐与体育的完美结合,让学生在运动中得到美的熏陶。尤其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让学校教育多了一份惬意与美好。大课间活动全程由节奏明快的音乐贯穿,融入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时尚元素:动感十足的中国风韵律操极大提升了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踏步、军姿、行进等项目让学生在遵规守纪、着装仪表、精神风貌方面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培养了学生服从大局的团队意识及爱班级、爱学校的集体主义观念;韵律操展示提高了学生的协调性和审美感;跑步则锻炼身心,增强体能。因此,大课间实现了德育与体育、美育的完美结合。
为多元发展奠定基础 学校基于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理念的大课间活动,调动了学生情感、兴趣、意志与毅力等非智力因素,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学校以大课间活动作为提升学校品牌的突破口,取得了寓德于体、强体促智、健身悦心的良好成效。学校曾对参加传统课间操和大课间活动的兴趣进行调查问卷,调查显示:有兴趣的占98.1%,非常喜欢的人数增加了29.5%,不喜欢的人数减少了23%。为了验证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效果,2010年学校对入校新生抽样跟踪记录,体能变化显著。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数据对比来看:经过3年的大课间活动,学生肺活量、耐力、精神食欲和体质得到明显改善。近两年,学校中考体育满分率和均分都高出市均分值。在2014年全市运会上,太原市第二十九中学生打破尘封多年的市记录,获得多项冠军;有大量学生通过体育特长获得深造的机会。
通过习惯养成及大课间活动,太原市第二十九中学学生学会了自我控制、自我约束,挑战自我和坚持不懈的能力得到增强;学生气质、节奏感、合作意识明显改善,学生学习意识得到磨砺,提高了综合素质。学生能以充沛的体力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能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有效缓解了学习压力。特色鲜明的大课间活动,已经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成为展示校园文化的窗口。在一年一度的家长开放日,学生家长深感震撼。九年级(6)班学生张晶旋家长张永波说:“大课间活动融音乐与体育锻炼为一体,让我耳目一新。”学校先后迎来省内外包括香港地区共计上百批次、数千人次的参观学习。
为学校特色发展找到抓手 2013年11月,学校被评为全国阳光体育冬季长跑优秀学校,应邀赴天津南开参加第七届阳光体育冬季长跑启动仪式。作为山西省唯一一所参会学校,学校代表在经验交流会上做了发言,受到教育部相关领导的赞誉;新华社、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太原电视台还就学校大课间活动制作专题节目;《太原日报》以“一所普通中学的崛起”为题,对学校以养成教育提升软实力进行了专题报道。当年,学校被评为“山西省首批素质教育示范学校”。七年级(8)班学生赵茗威说:“大课间活动让我们养成了良好习惯,全校同学从踏步走开始练起,大家跟节拍一起踏步,开始很不整齐,可大家没有放弃,每天坚持练习。踏步整齐后,我们加入铿锵有力的音乐作为伴奏,当‘集结号’吹响,先是3分钟的踏步作为热身,紧接着进行‘军姿训练’,除了形体的锻炼,还包涵毅力、纪律等素质的考验。每天的大课间有序进行。每一个环节,我们都努力做好。我也在大课间活动中展现出自己的才能,多次为全校师生做示范,受到校领导和老师的表扬,并接受了太原市新闻媒体的采访。大课间活动让我获得了人生价值。”
学校开设语文周、英语周、艺术周、篮球赛、校运会、趣味运动会及传统文化“汉服进校园”讲座、烈士纪念日公祭等活动,为学生养成教育提供了拓展与延伸,学校将活动周与德育主题相结合,学生才艺得到充分展现。八年级(3)班学生焦洋的书法作品通过语文周得到极大提升,受到全校师生好评;英语周活动中学生制作出内容丰富、设计新颖的祝福贺卡,被同学们视为“珍品”收藏。九年级(5)班学生张邵昌说:“在心理周表演活动中,我被同学自编的一个心理剧触动了。这是一个父亲在责备自己的女儿,可能因为青春期的缘故,女儿倔强地说:‘你总是想让我学习一流,什么都要达到最好,你自己能做到吗?’父亲沉默了。他望着女儿匆匆离去的背影,心里泛起层层波澜,他是不是在想,自己太过分了,可我是为她好啊!就这样,父亲开始重新认识和了解女儿,最后与女儿言归于好。通过这个心理剧,我看到父母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已经很疲惫,真心希望女儿早日成材;站在孩子的角度,我们应正确看待父母对我们的责备,因为那背后是他们深深的爱!”
高一(16)班学生齐姗姗说:“我已在学校参加了五届语文周活动。语文周不仅有作文、书法比赛,还有辩论演讲、影视小品及表演赛等。一路下来,我也由一名一般的学生成长为学校学生会主席。在大课间活动的带动下,学校各项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成为学生的最爱。因为这里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让学生体验到了快乐,感受到了校园文化的魅力和自已成长的喜悦。”
养成教育:永恒的主题
实践证明,对学生仅靠简单的说服和强制,往往起不到应有作用,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要从养心做起。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学校教育的本质在于育人,而良好习惯的养成是育人的根本。太原市第二十九中学基于对教育本质的思考,树立了“追求每一位师生更好发展”办学理念,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及养成教育过程化、阶段化的特点,确立“引领、体验、内化、生成”的养成教育模式。学校不断开发学科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的素养课程的同时,更重视开发养成教育课程,其中,辩论课就是针对当代学生个性明显的特点增设,如就“该不该穿校服”“怎么正确使用手机”展开辩论,让学生在充分表达个人意愿的基础上,达到对规则、公德、道理的心理认同,从而落实到行动中。通过正面引领、树立典型,向道德模范学习,向身边的好人好事学习,向养成教育先进班级或个人学习,将养成教育确立为学校进步的永恒主题。
学校坚持从入校就开始帮助每一位学生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档案中列出学生的基本情况,短期、中期和远景奋斗目标,学习成长轨迹,特长发展,社会实践等,以此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学校正是根据学生成长档案的规划,打造并开设了“科学”“艺术”“体育”等特色校本课程,挖掘学生各方面潜力,助推成功。并把《学生成长档案》作为学生毕业时学校送给学生的一份珍贵礼物,让学生一生难忘并懂得感恩学校、珍惜教育、回报社会。林玮说:提高养成教育实效,以意蕴深厚的校园文化格局彰显环境育人功能这张牌,要永远打下去。把《学生成长档案》作为航标点,把大课间活动作为德育基点,为学生的发展指明方向。
养成教育既是德育的根基,又是教学质量提高的保证。在太原二十九中学,民主、平等的教学,形成了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品质。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升,获得当地老百姓良好口碑。学校育人环境的改善,极大地提高了学校“优雅度”。校园幽静雅致,几乎找不到一片纸屑,看不到一个塑料袋;楼道里干净整洁,过去的口香糖污迹等再也见不到了。养成教育润物于无声。伴随着环境的改善,学生们变得有涵养,有礼貌,懂谦让,知感恩。仪容仪表大方得体,站坐走姿稳重文雅,与人打招呼礼貌大方,同学相处真诚友善,互帮互学、爱护集体、爱护公物的多了,迟到违纪的少了。各项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锻炼了身心,磨练了意志,升华了思想,促进了学生体能的发展,道德素质、自信心得到了提高与张扬。学校养成教育成果显著,构建文化涵养的 “能量场”在全校已蔚然成风。
在活动中生根开花
太原市第二十九中学坚持“以德为先、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创建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学校充分利用共建校——太原理工大学的信息资源及专家智力资源,在高中阶段开足国家规定的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程,初中阶段开足开全义务教育基础课,突出信息技术、英语口语、科普教育等发展性课程,引领学生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林玮说,作为校长我经常在想:真正的学校教育究竟是什么?教育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学校教育除了分数之外,还能给学生留些什么?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通过教育去形成一个人”,这个人应该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近年来,学校充分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培养学生健康成长。所谓培养,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养成教育,就是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从而达到形成良好习惯的目的。目前,学校正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文化育人、制度建设、研究传播等方面,推动建立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所以,我们认为,在学校教育中,德育,特别是价值观的引领,尤为重要。学校德育应将其作为指导性教育,并在学校具体活动中生根,开花。
在课程体系中渗透核心价值观。学校认为,“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为此,学校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各学科在挖掘教材中解决学科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如语文课对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挖掘;政治课学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思想引领等。在不断开发德育渗透学科课程的同时,重视推进班会课程化,班主任真正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班会课程内容有爱国教育、感恩主题、自信主题、安全教育、责任教育等。在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月中,学校统一下发学习资料,学生在班会时间集中学习,通过研讨、辩论会,在全校组织知识竞答,从身边的行为习惯案例分析,明白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确保学生了解、掌握核心价值观内涵的同时,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实现自身价值相结合,提升自身素质。
学校通过硬件软件将德育工作融入各个方面:以校园建设构建文化涵养的 “能量场”,灰色教学楼寓意睿智、理性,象征优雅大方、知识育人的潜能;红色廊柱寓意热情、积极,象征学校昂扬向上、朝气蓬勃的力量;楼梯间悬挂学生艺术作品,楼道随处可见温馨提示;教学楼“走廊文化”体现学生发展观,突显“感恩”“自信”的德育特色,促进学生品德养成;办公楼 “走廊文化”体现学校管理理念。学校开发智能广播资源,把以往单调枯燥的铃声改为悦耳的经典名曲音乐。早晨学生到校,播放《每周班级文化特点介绍》;下课,播放《每日世界名曲赏析》《各班班歌展示》等曲目,以此来提升学生艺术品位,增加班级凝聚力和缓解学生学习压力。
创建特色班级文化
太原市第二十九中学在创建特色班级文化中,让学生以自己的感悟诠释班级文化,细微之处渗透师生共同的智慧与审美情趣,学校举行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活动已成常态。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活动展现各班班级文化展示牌、自信感恩条幅、板报、班级布置效果展版以及班歌大赛等。通过评比,涌现出大量优秀班集体,由此培养了一大批自创自编歌曲的学生。通过开展韵律操比赛,激发了学生的青春活力,展现出集体风采;利用智能广播,开辟“每日一班”介绍班级文化,播放学生录制的班歌,不断加深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领悟。校报是展示“校园之星”的载体,让有才华学生一展风采。学校经常会收到社会各界寄来的表扬信。如2014年国庆前夕九年级(6)班学生刘原浩在大雨中指挥交通,避免行人掉入水坑,该生两个多小时的坚持,让施工单位深受感动,并给学校寄来了表扬信。
学校已注册组建了23个学生社团,涉及包括体育健身类、文学语言类、艺术表演类、科技环保类和志愿服务类。这些社团制度完善,活动丰富,卓有成效。学生通过社区服务、三晋文化进校园及志愿者义务讲解员活动,锻炼了社会实践能力。学生先后在山西省、太原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多项作品获国家专利。学校还多次邀请科技专家进校园,走近学生,广泛开展科普宣传。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学生开阔了眼界,提升了自信,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人才。学校青柠动漫社是由一群热爱动漫的学生组成的团队。在这里,同学们学习讨论并创作漫画,一起探究动漫发展历程。现在已是山西师范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大二学生的张泽华说,当时成立这个社团只是因为喜欢,没想到自己今天会真正走上这条动漫道路。她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社团活动就是培养学生兴趣、促使学生成功的最好载体。为了动漫,她利用假期去日本向动漫大师宫崎骏取经。近几年,她频频出现在国内大型动漫节,如在杭州举办的中国国际动漫节、保定举办的OTAKU动漫嘉年华等,多次在活动中担任漫展嘉宾。她的“青铜门”动漫艺名,在圈内已小有名气。
在创建特色班级文化中,高二(6)班学生宋晓杰、焦云飞等同学获山西省、太原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奖,并有多项作品获国家专利;高一(16)班乔学等12名同学获全国创新大赛山西赛区一等奖;高二(8)班学生肖彦龙通晓英语、德语、俄语等多种语言,任中国少年作家学会山西分会副主席,先后获第五届冰心文学大赛银奖,第四届全国青少年英语读写大赛铜奖,被评为“中国百名少年作家”暨“90后散文十家”之一。社团推动科技教学,学校因此被授予太原市“科普双百工程”首批基地校;2013年学校分别荣获全国及山西省创新大赛团体金奖。
“大课间”培养好习惯 林玮说:“目前,学校教育一直存在两个极端:要么拼命抓文化课学习,不重视体育和艺术;要么只抓所谓体艺特长,不重视学生文化课学习和做人教育。教育不应该偏废,学校教育给学生身上储备什么,将来对社会就会输出什么。只有使学生具备更全面的素养和能力,他们将来才会更好地适应和服务社会。作为校长,要把握时代脉搏,审时度势。真正好学校,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实际能力、协作意识、文明素养及健康的身心和创新精神。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习惯能决定人的命运。”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还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好习惯是学习进步加速器,是助人腾飞的双翼。
为养成教育注入活力 大课间活动时,师生身着整洁校服,迈着整齐步伐,在优美音乐声中进行单列、双列、方阵队形及走步、跑步训练。音乐与体育的完美结合,让学生在运动中得到美的熏陶。尤其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让学校教育多了一份惬意与美好。大课间活动全程由节奏明快的音乐贯穿,融入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时尚元素:动感十足的中国风韵律操极大提升了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踏步、军姿、行进等项目让学生在遵规守纪、着装仪表、精神风貌方面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培养了学生服从大局的团队意识及爱班级、爱学校的集体主义观念;韵律操展示提高了学生的协调性和审美感;跑步则锻炼身心,增强体能。因此,大课间实现了德育与体育、美育的完美结合。
为多元发展奠定基础 学校基于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理念的大课间活动,调动了学生情感、兴趣、意志与毅力等非智力因素,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学校以大课间活动作为提升学校品牌的突破口,取得了寓德于体、强体促智、健身悦心的良好成效。学校曾对参加传统课间操和大课间活动的兴趣进行调查问卷,调查显示:有兴趣的占98.1%,非常喜欢的人数增加了29.5%,不喜欢的人数减少了23%。为了验证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效果,2010年学校对入校新生抽样跟踪记录,体能变化显著。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数据对比来看:经过3年的大课间活动,学生肺活量、耐力、精神食欲和体质得到明显改善。近两年,学校中考体育满分率和均分都高出市均分值。在2014年全市运会上,太原市第二十九中学生打破尘封多年的市记录,获得多项冠军;有大量学生通过体育特长获得深造的机会。
通过习惯养成及大课间活动,太原市第二十九中学学生学会了自我控制、自我约束,挑战自我和坚持不懈的能力得到增强;学生气质、节奏感、合作意识明显改善,学生学习意识得到磨砺,提高了综合素质。学生能以充沛的体力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能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有效缓解了学习压力。特色鲜明的大课间活动,已经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成为展示校园文化的窗口。在一年一度的家长开放日,学生家长深感震撼。九年级(6)班学生张晶旋家长张永波说:“大课间活动融音乐与体育锻炼为一体,让我耳目一新。”学校先后迎来省内外包括香港地区共计上百批次、数千人次的参观学习。
为学校特色发展找到抓手 2013年11月,学校被评为全国阳光体育冬季长跑优秀学校,应邀赴天津南开参加第七届阳光体育冬季长跑启动仪式。作为山西省唯一一所参会学校,学校代表在经验交流会上做了发言,受到教育部相关领导的赞誉;新华社、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太原电视台还就学校大课间活动制作专题节目;《太原日报》以“一所普通中学的崛起”为题,对学校以养成教育提升软实力进行了专题报道。当年,学校被评为“山西省首批素质教育示范学校”。七年级(8)班学生赵茗威说:“大课间活动让我们养成了良好习惯,全校同学从踏步走开始练起,大家跟节拍一起踏步,开始很不整齐,可大家没有放弃,每天坚持练习。踏步整齐后,我们加入铿锵有力的音乐作为伴奏,当‘集结号’吹响,先是3分钟的踏步作为热身,紧接着进行‘军姿训练’,除了形体的锻炼,还包涵毅力、纪律等素质的考验。每天的大课间有序进行。每一个环节,我们都努力做好。我也在大课间活动中展现出自己的才能,多次为全校师生做示范,受到校领导和老师的表扬,并接受了太原市新闻媒体的采访。大课间活动让我获得了人生价值。”
学校开设语文周、英语周、艺术周、篮球赛、校运会、趣味运动会及传统文化“汉服进校园”讲座、烈士纪念日公祭等活动,为学生养成教育提供了拓展与延伸,学校将活动周与德育主题相结合,学生才艺得到充分展现。八年级(3)班学生焦洋的书法作品通过语文周得到极大提升,受到全校师生好评;英语周活动中学生制作出内容丰富、设计新颖的祝福贺卡,被同学们视为“珍品”收藏。九年级(5)班学生张邵昌说:“在心理周表演活动中,我被同学自编的一个心理剧触动了。这是一个父亲在责备自己的女儿,可能因为青春期的缘故,女儿倔强地说:‘你总是想让我学习一流,什么都要达到最好,你自己能做到吗?’父亲沉默了。他望着女儿匆匆离去的背影,心里泛起层层波澜,他是不是在想,自己太过分了,可我是为她好啊!就这样,父亲开始重新认识和了解女儿,最后与女儿言归于好。通过这个心理剧,我看到父母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已经很疲惫,真心希望女儿早日成材;站在孩子的角度,我们应正确看待父母对我们的责备,因为那背后是他们深深的爱!”
高一(16)班学生齐姗姗说:“我已在学校参加了五届语文周活动。语文周不仅有作文、书法比赛,还有辩论演讲、影视小品及表演赛等。一路下来,我也由一名一般的学生成长为学校学生会主席。在大课间活动的带动下,学校各项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成为学生的最爱。因为这里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让学生体验到了快乐,感受到了校园文化的魅力和自已成长的喜悦。”
养成教育:永恒的主题
实践证明,对学生仅靠简单的说服和强制,往往起不到应有作用,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要从养心做起。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学校教育的本质在于育人,而良好习惯的养成是育人的根本。太原市第二十九中学基于对教育本质的思考,树立了“追求每一位师生更好发展”办学理念,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及养成教育过程化、阶段化的特点,确立“引领、体验、内化、生成”的养成教育模式。学校不断开发学科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的素养课程的同时,更重视开发养成教育课程,其中,辩论课就是针对当代学生个性明显的特点增设,如就“该不该穿校服”“怎么正确使用手机”展开辩论,让学生在充分表达个人意愿的基础上,达到对规则、公德、道理的心理认同,从而落实到行动中。通过正面引领、树立典型,向道德模范学习,向身边的好人好事学习,向养成教育先进班级或个人学习,将养成教育确立为学校进步的永恒主题。
学校坚持从入校就开始帮助每一位学生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档案中列出学生的基本情况,短期、中期和远景奋斗目标,学习成长轨迹,特长发展,社会实践等,以此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学校正是根据学生成长档案的规划,打造并开设了“科学”“艺术”“体育”等特色校本课程,挖掘学生各方面潜力,助推成功。并把《学生成长档案》作为学生毕业时学校送给学生的一份珍贵礼物,让学生一生难忘并懂得感恩学校、珍惜教育、回报社会。林玮说:提高养成教育实效,以意蕴深厚的校园文化格局彰显环境育人功能这张牌,要永远打下去。把《学生成长档案》作为航标点,把大课间活动作为德育基点,为学生的发展指明方向。
养成教育既是德育的根基,又是教学质量提高的保证。在太原二十九中学,民主、平等的教学,形成了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品质。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升,获得当地老百姓良好口碑。学校育人环境的改善,极大地提高了学校“优雅度”。校园幽静雅致,几乎找不到一片纸屑,看不到一个塑料袋;楼道里干净整洁,过去的口香糖污迹等再也见不到了。养成教育润物于无声。伴随着环境的改善,学生们变得有涵养,有礼貌,懂谦让,知感恩。仪容仪表大方得体,站坐走姿稳重文雅,与人打招呼礼貌大方,同学相处真诚友善,互帮互学、爱护集体、爱护公物的多了,迟到违纪的少了。各项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锻炼了身心,磨练了意志,升华了思想,促进了学生体能的发展,道德素质、自信心得到了提高与张扬。学校养成教育成果显著,构建文化涵养的 “能量场”在全校已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