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日语在线课程建设与研究

来源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d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国内各大高校竞相开展基于MOOC、SPOC等平台的在线课程建设,作为民办高校的代表之一,西安翻译学院亚欧语言文化学院不断加强外语在线课程建设力度。《日本社会與文化》课程作为首批MOOC在线建设课程,于2019年12月完成了第二轮使用。它依托学习通平台发布MOOC在线课程、学生分班级组建课程小组,通过提前发布课程并观看视频、课上直播答疑、课后讨论反馈评价三位一体的授课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授课效果。结合学习通平台的教学情况统计分析,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修正教学计划做到有的放矢,从而大幅提升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通过《日本社会与文化》在线课程建设实践,分析MOOC、SOPC平台在线课程建设主要措施及实施情况,列举课程设计、教学资源、课程内容、与在线课程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教学活动、课程支撑环境、学习讨论环节、课程评价体系对教学效果的作用,为外语在线课程建设提供有力依据。
  关键词:在线课程建设;MOOC平台;日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5-0178-02
  基金项目:西安翻译学院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研究项目(M1601)
  慕课倡导课前学习模式,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老师提前录制的MOOC教学视频学习新的知识点,在对知识点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合理有效利用课堂时间,进行答疑讨论等师生互动环节。通过这一方式,教师能够有更多时间去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展开积极思考,在发挥课堂主导作用的同时,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角色转变,在这一基础上更新传统的授课模式[1]。
  《日本社会与文化》课程是本校日语专业本科三年级开设的专业限选课。自2008年开始,面向日语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开设,听课人数达到900余人。课程要求在学完一、二年级日本概况、日本历史等基础上进行教学,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日本社会、文化特点为目的,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日本历史、地理、风土等概况,从而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日本社会诸多现象,并能对此作以客观评价,从而更进一步认识日本社会及其文化属性。
  一、主要措施及实施情况
  为了更好地实现基于MOOC、SPOC平台的在线课程建设,在具体实施平台建课前,高校要更新教学理念、建立新颖清晰的在线课程建设思路、合理的教改方案,并将三者有效结合;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通过学习通课程平台,采用课前视频学习与课堂讨论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从教学设计与方法、教学内容与资源、教学效果、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提出课程建设总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
  目前国内在线开放课程门类形式繁多,考虑到受众的扩大化,《日本社会与文化》课程的授课对象不再局限于日语专业的学生[2]。在授课时不再限于使用日语教学,采取日汉双语的模式,即课程课件使用日语,授课语言为汉语。具体授课环节在完成教学目标任务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讨论,教师在整个课程相关课题讨论活动中主要起引导作用,围绕每一个话题展开讨论的主体为学生。这种教师引导学生主体的模式是该课程在线改革的重要举措。
  这一在线课程改革分别于2018年和2019年进行,以2015级日语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和2016级日语本科专业三年级学生为对象,进行了两轮的实际运作[3]。通过在线课程平台的统计,学生课堂活动参与率达到94.7%,有86%的学生对这一教学模式表示满意,先后进行的8次在线测试显示较同期未实施MOOC、SPOC平台在线课程模式改革的课程,学生学习成绩有明显提高。
  二、课程设计
  结合《日本社会与文化》课程教学目标、日语专业学科特色、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规律,本院对课程设计进行了调整,打破原本课本章节目录的局限,以知识点为基础重新组合教学内容,并对课程设计内容进行优化创新。将课程内容分解成若干教学单元(具体分为十章,共计30小节,每节制作PPT课件及MOOC视频),每个教学单元依据内容逻辑设计为3~5个知识点;凝练核心知识点,结合在线平台特点创意、设计、重构课程,拍摄制作SPOC视频。共制作十组SOPC视频,MOOC视频30个,编制配套知识点的PPT与测试题。
  本课程主要围绕日本的衣、食、住、行、文化以及风俗习惯、传统文化、经济社会、环境问题等内容展开。采用双语授课,具体按照教师授课、学生讨论、教师答疑、平台测验的方式开展。每讲5~8分钟,完成一个话题,主要针对日本社会或文化现象,介绍其背景、形成原因、具体表现以及有可能引起的文化冲突。每一话题讲解结束后,安排学生进行主题讨论,互有关联的两三讲后,引导学生对相关的文化现象各抒己见。
  具体课堂活动有:一是通过课前发布的MOOC任务点,帮助学生理解每课关联知识;二是以教师引导、学生讲解的方式对每课知识点进行问答式教学;三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自主思维、表达,分析文化现象与社会背景的关系;四是学生分组讨论所学知识点,归纳各小组观点并发表,总结章节主要内容。
  三、课程教学资源
  主要教学资源包括授课教案、在学习通平台发布的MOOC、SPOC课件、讨论话题、单元测试等。
  (一)授课电子教案
  授课电子教案以章节为单位,每章按3课时设计。
  (二)教学课件
  每章3节,共计30个完整的教学课件。
  (三)授课视频
  每章选一个重要知识点制作授课MOOC视频,共计30个。根据学生互动讨论区热议话题,录制SPOC视频,每章一个共计十组。
  (四)配套测试题
  每章配有一套测试,其中包括单、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思考题、讨论题等。
  (五)扩展学习资源
  除上述授课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授课视频、习题以外,课题组根据日常授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学生不易理解的日本社会文化现象)通过案例的形式为学生做专门讲解,并结合随堂测验等多种形式落实学生掌握情况。   四、互动教学活动
  针对不同主题采用不同的学习活动设计,通过“课前MOOC视频-知识点关联问题启发-概念介绍-知识理解-实践应用”等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对网络平台教育、关联理论知识的掌握,加深对知识点内容的深入理解,进一步帮助学生在理解所学内容的基础上,运用理解的知识诠释文化现象[2]。教学方法上,结合引导为主的启发式教学,其主要过程如下:首先帮助学生建构针对学习内容的问题情境;然后帮助学生在问题、任务、情境的基础上,通过视频学习、浏览在线资源,利用在线课程平台里的讨论区、互动答疑等功能,采取基于具体文化现象的学习、基于资源的学习、情景化的学习、基于设置问题的学习、通过平台操作等方式开展学习;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明确的实践任务,如讨论完成某一章节的具体学习活动后,由学生以讨论组为单位总结所学内容,制作PPT并发表。
  (一)作业发布与管理
  课程相关作业的发布由两位主讲教师、三位助教老师主要负责,在课程建设期间共建作业36次,其中通过网络发布并批改32次,共计批改1500人次。
  (二)辅导、答疑
  每门网络课程配备了完整的答疑资料库内容,并由课题组主讲教师、助教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予以解答。将对问题的解答进行网页发布,每门课程答疑均达到上课人数25%以上。
  (三)课程学习讨论系统
  设计与知识点对应的论坛主题,作为学生个别化学习交流的机会。除了线上与学习者进行问题的探讨与协商外,还对个别学生线上理解不了的问题进行线下辅导。真正做到将网络作为与学生对话、了解学生、指导学生的工具,这样不仅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完成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
  (四)动态课程评价
  将MOOC、SPOC課程资源上传至学习通课程平台实施教学活动,全面掌握学生学习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学习发展整个动态过程。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MOOC的学习完成作业提交、测验等评价功能,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形式逐步完成学生信息统计、学习记录汇总、学习成果分析、学习评价及学习反馈等数据统计,并将综合成绩作为学生最终的评价结果。此外,在评价过程中,将网络学习评价与面授学习评价相结合,得出最为科学有效的评价结果,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促进学生发展。
  五、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课程资源方面
  首先,《日本社会与文化》课程通过学习通平台传至网络,学生通过识别课程二维码方式,加入班级进行学习。课程资源仅限本校学生,且仅限于已加入该课程的学生学习,校内其他学生如要观看课程视频内容,必须扫码加入班级的方式才能实现,稍有不便。其他高校日语专业学生或校外人员,则需注册登陆学习通网站否则将无法观看课程资源。其次,学校范围内优质课程资源流动性不大,教师交流力度不够,没有发挥在线课程的更大效益,有一定的局限性。再次,有效合理利用课程资源为教学服务的机制有待健全。
  (二)师资方面
  一方面需要高层次懂技术的教师加入在线课程建设的队伍中。另一方面应对沿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疏于创新的现状加以改变。在建立良性循环师生关系的同时,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单向传输状态,应注重培养将课堂教学与知识创新、教学创新、学习模式创新和资源建设创新相结合的新的
  教学模式[4]。
  (三)信息技术手段创新的应用
  开展《日本社会与文化》MOOC、SPOC在线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之一。通过这一在线课程建设认识到,除了利用网络开展教学外,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需更进一步充分发挥,除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知识的面授以外,更应当注重与学生的有质交流。在信息技术支持下采取讨论、示范、引导、案例支撑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参与、感受,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完成对学习内容的掌握,从而提升其综合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满足信息时代对学生实际创造能力的要求[5]。
  参考文献:
  [1]李艳华.网络资源对于日语学习者的促进作用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7(9):218-219.
  [2]李妮娜.基于MOOC平台下的日语听力课程微课资源优化建设研究[J].内江科技,2017(9):90+89.
  [3]魏海燕.高校基础日语课堂教学创新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9(2):19-20.
  [4]窦心浩.专业非语言能力的培养与日本社会文化课程建设[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6(6):81-90.
  [5]谭培培.中日大学《日本社会文化》课程对比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9):107-108.
  (责任编辑:李凌峰)
其他文献
摘 要:民办高职是我国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推动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民办高职如何获得健康发展,关键就在于促进教师的发展,而教师的发展则有赖于保障机制的建设。本研究主要结合漳州科技职业学院教师建设与发展的实际,在对民办高职教师发展保障激励机制建设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建立健全民办高职教师发展保障机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
期刊
摘 要:公寓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内容。宿舍就是学生的第二个家,每天约有一半的时间在此度过,一个人只有在家里才表现得更真实,毫不掩饰自己,也正因如此,公寓管理也就成了日常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而公寓辅导员也面临着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本文通过一则“00后”新生因宿舍关系紧张而引发自卑、烦恼和抑郁等心理障碍甚至想退学的案例,旨在为高校辅导员应对此类事件总
期刊
摘 要:党的十九大以来,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从中央到地方开始全面推进。地方政府在推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暴露出一定的现实问题,因此有必要依靠专业学会力量加以破解。在地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地方专业学会应当积极主动发挥决策参与、专业引领、志愿服务三方面作用。通过个案实证研究分析地方专业学会作用履行现状,以培育地方专业学会为路径推动地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关键词: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地方专业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学习强国”平台高职预备党员学习情况,结合其在理想信念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定”板块、“定”积分、“定”汇报、“定”实践、“定”考评的“5D”管理法,帮助高职预备党员养成“主动学、坚持学、用心学”的学习习惯,做到“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让理想信念内敛于心。  关键词:学习强国;预备党员;理想信念;“5D”管理法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期刊
摘 要:2015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以下简称《立法法》)修正后,赋予所有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地方立法是为满足地方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解决中央无法解决的问题。《立法法》修改以来,设区的市也有较多的地方立法。历史文化保护法规的数量虽然与城乡建设、管理和环境保护相比不占优势,但这个领域内的立法对地方特色的体现更为直接。因此,本文以历史文化保
期刊
摘 要:完善的社保體系是保障地方生产发展的关键,社保建设潜在的问题严重地抑制了地方经济的前进。建设观念落后,缺乏保障政策及有关法律条例,无法满足缴纳对象基础社会需求;融资渠道较为单一,资金筹备模式不完善,社保资金链存在断裂风险;社保体系覆盖面低,误检率及误报率高;社保管理机制不完善,缺乏城乡统一管控目标,进而抑制社保体系建设。因此,本文提出不同群体间社保体系建设问题研究,并以河北省为例,对上述问题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本科教学保障体系构建的需求,学生学习成果评估对本科教学质量发展的影响日渐凸显。本研究以目前影响力最为广泛的学习成果评估研究先驱美国为例。从发展方向角度来看,研究以美国学生学习成果评估发展三大阶段:标准化考试阶段、问责导向阶段以及量化循证阶段为基础,分析学生学习成果评估发展的核心动力,归纳在我国本科发展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发掘学生学习成果评估发展动力,以提升学生学习成果评估水平,提高本科
期刊
摘 要:随着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不断渗透和破坏,新疆公安工作面临的反恐维稳形势愈发复杂和严峻。为了坚决贯彻落实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就必须不断提高新疆公安民警的综合素质和实战能力。本文通过分析公安学历教育与在职民警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对公安学历教育与在职民警教育双向转化做出了思考,需做好顶层设计,完善专兼职教官队伍建设制度,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制度,立足实战、以战促学、以战促
期刊
摘 要:在西藏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本院)由于学生的特殊情况,开设了《大学语文》课程。《大学语文》为一门基础主课,也是一门必修课。如何能使藏民族学生的汉语文水平得到快速提高,这是长期困饶本院的问题。因此,《大学语文》的开设是及时的、可行的、有效的。《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可激起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可锻炼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自我营销的能力,从而更有效地完成教书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数学分析授课时,学生普遍觉得概念抽象难懂,证明过程抽象难以掌握。针对这一问题,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课前学习进行加强,利用信息化技术,借助微课翻转对数学分析中定积分的概念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效果较好。  关键词:微课翻转;定积分;数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5-0132-02  基金项目:2019年广东省数学会教育科研项目“高职数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