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国内各大高校竞相开展基于MOOC、SPOC等平台的在线课程建设,作为民办高校的代表之一,西安翻译学院亚欧语言文化学院不断加强外语在线课程建设力度。《日本社会與文化》课程作为首批MOOC在线建设课程,于2019年12月完成了第二轮使用。它依托学习通平台发布MOOC在线课程、学生分班级组建课程小组,通过提前发布课程并观看视频、课上直播答疑、课后讨论反馈评价三位一体的授课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授课效果。结合学习通平台的教学情况统计分析,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修正教学计划做到有的放矢,从而大幅提升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通过《日本社会与文化》在线课程建设实践,分析MOOC、SOPC平台在线课程建设主要措施及实施情况,列举课程设计、教学资源、课程内容、与在线课程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教学活动、课程支撑环境、学习讨论环节、课程评价体系对教学效果的作用,为外语在线课程建设提供有力依据。
关键词:在线课程建设;MOOC平台;日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5-0178-02
基金项目:西安翻译学院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研究项目(M1601)
慕课倡导课前学习模式,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老师提前录制的MOOC教学视频学习新的知识点,在对知识点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合理有效利用课堂时间,进行答疑讨论等师生互动环节。通过这一方式,教师能够有更多时间去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展开积极思考,在发挥课堂主导作用的同时,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角色转变,在这一基础上更新传统的授课模式[1]。
《日本社会与文化》课程是本校日语专业本科三年级开设的专业限选课。自2008年开始,面向日语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开设,听课人数达到900余人。课程要求在学完一、二年级日本概况、日本历史等基础上进行教学,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日本社会、文化特点为目的,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日本历史、地理、风土等概况,从而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日本社会诸多现象,并能对此作以客观评价,从而更进一步认识日本社会及其文化属性。
一、主要措施及实施情况
为了更好地实现基于MOOC、SPOC平台的在线课程建设,在具体实施平台建课前,高校要更新教学理念、建立新颖清晰的在线课程建设思路、合理的教改方案,并将三者有效结合;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通过学习通课程平台,采用课前视频学习与课堂讨论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从教学设计与方法、教学内容与资源、教学效果、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提出课程建设总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
目前国内在线开放课程门类形式繁多,考虑到受众的扩大化,《日本社会与文化》课程的授课对象不再局限于日语专业的学生[2]。在授课时不再限于使用日语教学,采取日汉双语的模式,即课程课件使用日语,授课语言为汉语。具体授课环节在完成教学目标任务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讨论,教师在整个课程相关课题讨论活动中主要起引导作用,围绕每一个话题展开讨论的主体为学生。这种教师引导学生主体的模式是该课程在线改革的重要举措。
这一在线课程改革分别于2018年和2019年进行,以2015级日语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和2016级日语本科专业三年级学生为对象,进行了两轮的实际运作[3]。通过在线课程平台的统计,学生课堂活动参与率达到94.7%,有86%的学生对这一教学模式表示满意,先后进行的8次在线测试显示较同期未实施MOOC、SPOC平台在线课程模式改革的课程,学生学习成绩有明显提高。
二、课程设计
结合《日本社会与文化》课程教学目标、日语专业学科特色、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规律,本院对课程设计进行了调整,打破原本课本章节目录的局限,以知识点为基础重新组合教学内容,并对课程设计内容进行优化创新。将课程内容分解成若干教学单元(具体分为十章,共计30小节,每节制作PPT课件及MOOC视频),每个教学单元依据内容逻辑设计为3~5个知识点;凝练核心知识点,结合在线平台特点创意、设计、重构课程,拍摄制作SPOC视频。共制作十组SOPC视频,MOOC视频30个,编制配套知识点的PPT与测试题。
本课程主要围绕日本的衣、食、住、行、文化以及风俗习惯、传统文化、经济社会、环境问题等内容展开。采用双语授课,具体按照教师授课、学生讨论、教师答疑、平台测验的方式开展。每讲5~8分钟,完成一个话题,主要针对日本社会或文化现象,介绍其背景、形成原因、具体表现以及有可能引起的文化冲突。每一话题讲解结束后,安排学生进行主题讨论,互有关联的两三讲后,引导学生对相关的文化现象各抒己见。
具体课堂活动有:一是通过课前发布的MOOC任务点,帮助学生理解每课关联知识;二是以教师引导、学生讲解的方式对每课知识点进行问答式教学;三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自主思维、表达,分析文化现象与社会背景的关系;四是学生分组讨论所学知识点,归纳各小组观点并发表,总结章节主要内容。
三、课程教学资源
主要教学资源包括授课教案、在学习通平台发布的MOOC、SPOC课件、讨论话题、单元测试等。
(一)授课电子教案
授课电子教案以章节为单位,每章按3课时设计。
(二)教学课件
每章3节,共计30个完整的教学课件。
(三)授课视频
每章选一个重要知识点制作授课MOOC视频,共计30个。根据学生互动讨论区热议话题,录制SPOC视频,每章一个共计十组。
(四)配套测试题
每章配有一套测试,其中包括单、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思考题、讨论题等。
(五)扩展学习资源
除上述授课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授课视频、习题以外,课题组根据日常授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学生不易理解的日本社会文化现象)通过案例的形式为学生做专门讲解,并结合随堂测验等多种形式落实学生掌握情况。 四、互动教学活动
针对不同主题采用不同的学习活动设计,通过“课前MOOC视频-知识点关联问题启发-概念介绍-知识理解-实践应用”等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对网络平台教育、关联理论知识的掌握,加深对知识点内容的深入理解,进一步帮助学生在理解所学内容的基础上,运用理解的知识诠释文化现象[2]。教学方法上,结合引导为主的启发式教学,其主要过程如下:首先帮助学生建构针对学习内容的问题情境;然后帮助学生在问题、任务、情境的基础上,通过视频学习、浏览在线资源,利用在线课程平台里的讨论区、互动答疑等功能,采取基于具体文化现象的学习、基于资源的学习、情景化的学习、基于设置问题的学习、通过平台操作等方式开展学习;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明确的实践任务,如讨论完成某一章节的具体学习活动后,由学生以讨论组为单位总结所学内容,制作PPT并发表。
(一)作业发布与管理
课程相关作业的发布由两位主讲教师、三位助教老师主要负责,在课程建设期间共建作业36次,其中通过网络发布并批改32次,共计批改1500人次。
(二)辅导、答疑
每门网络课程配备了完整的答疑资料库内容,并由课题组主讲教师、助教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予以解答。将对问题的解答进行网页发布,每门课程答疑均达到上课人数25%以上。
(三)课程学习讨论系统
设计与知识点对应的论坛主题,作为学生个别化学习交流的机会。除了线上与学习者进行问题的探讨与协商外,还对个别学生线上理解不了的问题进行线下辅导。真正做到将网络作为与学生对话、了解学生、指导学生的工具,这样不仅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完成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
(四)动态课程评价
将MOOC、SPOC課程资源上传至学习通课程平台实施教学活动,全面掌握学生学习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学习发展整个动态过程。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MOOC的学习完成作业提交、测验等评价功能,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形式逐步完成学生信息统计、学习记录汇总、学习成果分析、学习评价及学习反馈等数据统计,并将综合成绩作为学生最终的评价结果。此外,在评价过程中,将网络学习评价与面授学习评价相结合,得出最为科学有效的评价结果,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促进学生发展。
五、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课程资源方面
首先,《日本社会与文化》课程通过学习通平台传至网络,学生通过识别课程二维码方式,加入班级进行学习。课程资源仅限本校学生,且仅限于已加入该课程的学生学习,校内其他学生如要观看课程视频内容,必须扫码加入班级的方式才能实现,稍有不便。其他高校日语专业学生或校外人员,则需注册登陆学习通网站否则将无法观看课程资源。其次,学校范围内优质课程资源流动性不大,教师交流力度不够,没有发挥在线课程的更大效益,有一定的局限性。再次,有效合理利用课程资源为教学服务的机制有待健全。
(二)师资方面
一方面需要高层次懂技术的教师加入在线课程建设的队伍中。另一方面应对沿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疏于创新的现状加以改变。在建立良性循环师生关系的同时,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单向传输状态,应注重培养将课堂教学与知识创新、教学创新、学习模式创新和资源建设创新相结合的新的
教学模式[4]。
(三)信息技术手段创新的应用
开展《日本社会与文化》MOOC、SPOC在线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之一。通过这一在线课程建设认识到,除了利用网络开展教学外,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需更进一步充分发挥,除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知识的面授以外,更应当注重与学生的有质交流。在信息技术支持下采取讨论、示范、引导、案例支撑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参与、感受,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完成对学习内容的掌握,从而提升其综合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满足信息时代对学生实际创造能力的要求[5]。
参考文献:
[1]李艳华.网络资源对于日语学习者的促进作用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7(9):218-219.
[2]李妮娜.基于MOOC平台下的日语听力课程微课资源优化建设研究[J].内江科技,2017(9):90+89.
[3]魏海燕.高校基础日语课堂教学创新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9(2):19-20.
[4]窦心浩.专业非语言能力的培养与日本社会文化课程建设[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6(6):81-90.
[5]谭培培.中日大学《日本社会文化》课程对比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9):107-108.
(责任编辑:李凌峰)
关键词:在线课程建设;MOOC平台;日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5-0178-02
基金项目:西安翻译学院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研究项目(M1601)
慕课倡导课前学习模式,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老师提前录制的MOOC教学视频学习新的知识点,在对知识点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合理有效利用课堂时间,进行答疑讨论等师生互动环节。通过这一方式,教师能够有更多时间去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展开积极思考,在发挥课堂主导作用的同时,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角色转变,在这一基础上更新传统的授课模式[1]。
《日本社会与文化》课程是本校日语专业本科三年级开设的专业限选课。自2008年开始,面向日语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开设,听课人数达到900余人。课程要求在学完一、二年级日本概况、日本历史等基础上进行教学,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日本社会、文化特点为目的,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日本历史、地理、风土等概况,从而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日本社会诸多现象,并能对此作以客观评价,从而更进一步认识日本社会及其文化属性。
一、主要措施及实施情况
为了更好地实现基于MOOC、SPOC平台的在线课程建设,在具体实施平台建课前,高校要更新教学理念、建立新颖清晰的在线课程建设思路、合理的教改方案,并将三者有效结合;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通过学习通课程平台,采用课前视频学习与课堂讨论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从教学设计与方法、教学内容与资源、教学效果、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提出课程建设总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
目前国内在线开放课程门类形式繁多,考虑到受众的扩大化,《日本社会与文化》课程的授课对象不再局限于日语专业的学生[2]。在授课时不再限于使用日语教学,采取日汉双语的模式,即课程课件使用日语,授课语言为汉语。具体授课环节在完成教学目标任务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讨论,教师在整个课程相关课题讨论活动中主要起引导作用,围绕每一个话题展开讨论的主体为学生。这种教师引导学生主体的模式是该课程在线改革的重要举措。
这一在线课程改革分别于2018年和2019年进行,以2015级日语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和2016级日语本科专业三年级学生为对象,进行了两轮的实际运作[3]。通过在线课程平台的统计,学生课堂活动参与率达到94.7%,有86%的学生对这一教学模式表示满意,先后进行的8次在线测试显示较同期未实施MOOC、SPOC平台在线课程模式改革的课程,学生学习成绩有明显提高。
二、课程设计
结合《日本社会与文化》课程教学目标、日语专业学科特色、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规律,本院对课程设计进行了调整,打破原本课本章节目录的局限,以知识点为基础重新组合教学内容,并对课程设计内容进行优化创新。将课程内容分解成若干教学单元(具体分为十章,共计30小节,每节制作PPT课件及MOOC视频),每个教学单元依据内容逻辑设计为3~5个知识点;凝练核心知识点,结合在线平台特点创意、设计、重构课程,拍摄制作SPOC视频。共制作十组SOPC视频,MOOC视频30个,编制配套知识点的PPT与测试题。
本课程主要围绕日本的衣、食、住、行、文化以及风俗习惯、传统文化、经济社会、环境问题等内容展开。采用双语授课,具体按照教师授课、学生讨论、教师答疑、平台测验的方式开展。每讲5~8分钟,完成一个话题,主要针对日本社会或文化现象,介绍其背景、形成原因、具体表现以及有可能引起的文化冲突。每一话题讲解结束后,安排学生进行主题讨论,互有关联的两三讲后,引导学生对相关的文化现象各抒己见。
具体课堂活动有:一是通过课前发布的MOOC任务点,帮助学生理解每课关联知识;二是以教师引导、学生讲解的方式对每课知识点进行问答式教学;三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自主思维、表达,分析文化现象与社会背景的关系;四是学生分组讨论所学知识点,归纳各小组观点并发表,总结章节主要内容。
三、课程教学资源
主要教学资源包括授课教案、在学习通平台发布的MOOC、SPOC课件、讨论话题、单元测试等。
(一)授课电子教案
授课电子教案以章节为单位,每章按3课时设计。
(二)教学课件
每章3节,共计30个完整的教学课件。
(三)授课视频
每章选一个重要知识点制作授课MOOC视频,共计30个。根据学生互动讨论区热议话题,录制SPOC视频,每章一个共计十组。
(四)配套测试题
每章配有一套测试,其中包括单、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思考题、讨论题等。
(五)扩展学习资源
除上述授课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授课视频、习题以外,课题组根据日常授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学生不易理解的日本社会文化现象)通过案例的形式为学生做专门讲解,并结合随堂测验等多种形式落实学生掌握情况。 四、互动教学活动
针对不同主题采用不同的学习活动设计,通过“课前MOOC视频-知识点关联问题启发-概念介绍-知识理解-实践应用”等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对网络平台教育、关联理论知识的掌握,加深对知识点内容的深入理解,进一步帮助学生在理解所学内容的基础上,运用理解的知识诠释文化现象[2]。教学方法上,结合引导为主的启发式教学,其主要过程如下:首先帮助学生建构针对学习内容的问题情境;然后帮助学生在问题、任务、情境的基础上,通过视频学习、浏览在线资源,利用在线课程平台里的讨论区、互动答疑等功能,采取基于具体文化现象的学习、基于资源的学习、情景化的学习、基于设置问题的学习、通过平台操作等方式开展学习;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明确的实践任务,如讨论完成某一章节的具体学习活动后,由学生以讨论组为单位总结所学内容,制作PPT并发表。
(一)作业发布与管理
课程相关作业的发布由两位主讲教师、三位助教老师主要负责,在课程建设期间共建作业36次,其中通过网络发布并批改32次,共计批改1500人次。
(二)辅导、答疑
每门网络课程配备了完整的答疑资料库内容,并由课题组主讲教师、助教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予以解答。将对问题的解答进行网页发布,每门课程答疑均达到上课人数25%以上。
(三)课程学习讨论系统
设计与知识点对应的论坛主题,作为学生个别化学习交流的机会。除了线上与学习者进行问题的探讨与协商外,还对个别学生线上理解不了的问题进行线下辅导。真正做到将网络作为与学生对话、了解学生、指导学生的工具,这样不仅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完成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
(四)动态课程评价
将MOOC、SPOC課程资源上传至学习通课程平台实施教学活动,全面掌握学生学习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学习发展整个动态过程。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MOOC的学习完成作业提交、测验等评价功能,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形式逐步完成学生信息统计、学习记录汇总、学习成果分析、学习评价及学习反馈等数据统计,并将综合成绩作为学生最终的评价结果。此外,在评价过程中,将网络学习评价与面授学习评价相结合,得出最为科学有效的评价结果,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促进学生发展。
五、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课程资源方面
首先,《日本社会与文化》课程通过学习通平台传至网络,学生通过识别课程二维码方式,加入班级进行学习。课程资源仅限本校学生,且仅限于已加入该课程的学生学习,校内其他学生如要观看课程视频内容,必须扫码加入班级的方式才能实现,稍有不便。其他高校日语专业学生或校外人员,则需注册登陆学习通网站否则将无法观看课程资源。其次,学校范围内优质课程资源流动性不大,教师交流力度不够,没有发挥在线课程的更大效益,有一定的局限性。再次,有效合理利用课程资源为教学服务的机制有待健全。
(二)师资方面
一方面需要高层次懂技术的教师加入在线课程建设的队伍中。另一方面应对沿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疏于创新的现状加以改变。在建立良性循环师生关系的同时,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单向传输状态,应注重培养将课堂教学与知识创新、教学创新、学习模式创新和资源建设创新相结合的新的
教学模式[4]。
(三)信息技术手段创新的应用
开展《日本社会与文化》MOOC、SPOC在线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之一。通过这一在线课程建设认识到,除了利用网络开展教学外,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需更进一步充分发挥,除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知识的面授以外,更应当注重与学生的有质交流。在信息技术支持下采取讨论、示范、引导、案例支撑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参与、感受,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完成对学习内容的掌握,从而提升其综合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满足信息时代对学生实际创造能力的要求[5]。
参考文献:
[1]李艳华.网络资源对于日语学习者的促进作用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7(9):218-219.
[2]李妮娜.基于MOOC平台下的日语听力课程微课资源优化建设研究[J].内江科技,2017(9):90+89.
[3]魏海燕.高校基础日语课堂教学创新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9(2):19-20.
[4]窦心浩.专业非语言能力的培养与日本社会文化课程建设[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6(6):81-90.
[5]谭培培.中日大学《日本社会文化》课程对比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9):107-108.
(责任编辑:李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