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列举了中学生轻生的各种现象,阐述了中学生轻生的原因,提出了预防的策略和相应措施。
【关键词】中学生轻生 原因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5-0209-02
一、形形色色的中学生轻生现象
中学生轻生现象,是个异常沉重同时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在我近三十年的教学生涯中,耳闻目睹的中学生轻生现象,不下十起,看到鲜活的生命消失在花季,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感到异常痛心。
案例一 学生张某,因患病久治不愈,于某天傍晚在家服毒自尽。
案例二 学生李某,因早恋受到家人制止,半夜服毒自尽。
案例三 學生李某军,段考期间未将资料及时清理,后监考老师从其座位中发现与考试科目相关的书籍,怀疑其舞弊,该生在学校浴室用铁丝上吊自杀。
案例四 学生谢某双,父母在外打工,该生找爷爷奶奶拿零用钱未得,然后喝农药自杀于学校厕所。
案例五 学生郭某,父母离异,其小姨为初中教师,该生在初中一直保持年级第一名,后考入本县重点高中,成绩居全校二百多名,母亲责骂,该生在放月假返校后从女生宿舍楼五楼跳下身亡。
案例六 学生刘某上课时看小说,被班主任发现后责骂了几句,该生愤然从教学楼六楼跳下身亡。
案例七 学生王某,沉迷于网络复活游戏,在某天下晚自习后,从寝室楼纵身往下一跌,幻想满血复活,却再也没有醒来。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自杀已经成为中学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9%~20%的中学生曾实施过自杀行为,20%~75%的中学生曾认真考虑过自杀。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我国,自杀均已成为中学生死亡的前3位原因,而且我国中学生自杀死亡者占同年龄组各种原因死亡的比例高达19%。
二、中学生轻生现象发生的原因
家庭关爱的缺乏是中学生轻生的主要原因。家庭关系是否和睦,家庭结构是否正常,家庭成员是否健康,家庭事务处理是否民主,这些都影响到中学生身心是否能健康的成长。有研究表明,不良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家庭环境是中学生产生自杀意念的重要因素,其中自杀的中学生所处的家庭心理环境比对照组差,尤其是反映家庭亲密度和矛盾性两个指标上更加明显。正常健康的家庭环境可以给人带来最基本的安全感和社会支持,相反,畸形不良的家庭关系会给人留下长期的阴影和恐惧,因为家庭是与每个人关系最密切的社会组织,父母长辈的言行对每一个中学生产生的影响都是最深远最难以磨灭的。特别是离异家庭对子女的抛弃,拒付抚养费和学生生活费用,更易使中学生感到亲情的缺乏和生活的无助,从而产生厌世心理。
学业负担的沉重和学校生活的失败是中学生轻生的重要原因。中学阶段,学习科目多,考试频繁(周考、月考、段考、期考,每次考试后都进行全班或者全年级的排名),学生学习压力大,考后各科教师对这些排名靠后学生的补课、谈话使这些学生感到沉重的压力,感觉生活的失败和不如意,同时也感受到同学隐约的嘲笑和轻视,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加上老师的漫骂和指责,极易使学生产生轻生的念头。另外,除了学习本身的压力之外,人际关系紧张,家庭条件贫困,感情受挫,遭到诬陷或被人误解,患了自以为严重的或难以启齿的疾病,以及老师不当的教学方式等因素均可导致学生产生紧张、焦虑、自卑、委屈、退缩、恐惧等心理问题或障碍,最终酿成不可挽回的悲剧。
社会的急剧变革和传媒的误导也是中学生轻生的因素之一。由于社会的急剧变革,人员的大流动,生产的大发展,父母亲友长期在外打工导致的亲情的淡薄,破坏了部分中学生的生存信心和意志。文化的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变迁,冲击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原来支持他们的人不在身边了,多年的朋友迁走了,凡此种种,削弱中学生生存的能力、信心和意志,由此可能导致自杀率的增高。同时传播媒体的不恰当报道,各种新闻媒体对自杀事件的宣传,各种书籍、电视节目中对自杀的不当态度,也可能误导部分中学生。
三、预防中学生轻生现象的对策
预防中学生轻生需要外界的帮助和自身的提升,也需要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健全的家庭环境、和谐轻松的校园学习环境、较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健康的个性和人格、较好的心理韧性等等是预防中学生轻生的防护网。
首先,父母要为子女构建一个和睦、民主、宽容的家庭环境。父母尽量不争吵、不家暴、敬爱老人,团结邻里,积极进取,做子女的表率。父母不要将自己未曾实现的理想去苛求子女实现,对其过份严苛,使其无法忍受。
其次,学校要尽可能全面关爱学生。破除以考分论高低的传统作法,力争各次考试不排名或者不公布排名,学校应开展各类多样的各种竞赛和活动,使成绩较差的学生参与其中,增加其获得感、成就感,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和自豪感。
最后,增强中学生的心理韧性。由于当今的中学生许多是独生子女,没有经历过挫折,其抗挫折能力比较脆弱,因此增强此类中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是预防其自杀的重要措施和途径。
参考文献:
[1]梁素改,闫敬,符雪垠等.自杀未遂中学生家庭功能特征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3(1):39-41.
【关键词】中学生轻生 原因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5-0209-02
一、形形色色的中学生轻生现象
中学生轻生现象,是个异常沉重同时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在我近三十年的教学生涯中,耳闻目睹的中学生轻生现象,不下十起,看到鲜活的生命消失在花季,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感到异常痛心。
案例一 学生张某,因患病久治不愈,于某天傍晚在家服毒自尽。
案例二 学生李某,因早恋受到家人制止,半夜服毒自尽。
案例三 學生李某军,段考期间未将资料及时清理,后监考老师从其座位中发现与考试科目相关的书籍,怀疑其舞弊,该生在学校浴室用铁丝上吊自杀。
案例四 学生谢某双,父母在外打工,该生找爷爷奶奶拿零用钱未得,然后喝农药自杀于学校厕所。
案例五 学生郭某,父母离异,其小姨为初中教师,该生在初中一直保持年级第一名,后考入本县重点高中,成绩居全校二百多名,母亲责骂,该生在放月假返校后从女生宿舍楼五楼跳下身亡。
案例六 学生刘某上课时看小说,被班主任发现后责骂了几句,该生愤然从教学楼六楼跳下身亡。
案例七 学生王某,沉迷于网络复活游戏,在某天下晚自习后,从寝室楼纵身往下一跌,幻想满血复活,却再也没有醒来。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自杀已经成为中学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9%~20%的中学生曾实施过自杀行为,20%~75%的中学生曾认真考虑过自杀。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我国,自杀均已成为中学生死亡的前3位原因,而且我国中学生自杀死亡者占同年龄组各种原因死亡的比例高达19%。
二、中学生轻生现象发生的原因
家庭关爱的缺乏是中学生轻生的主要原因。家庭关系是否和睦,家庭结构是否正常,家庭成员是否健康,家庭事务处理是否民主,这些都影响到中学生身心是否能健康的成长。有研究表明,不良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家庭环境是中学生产生自杀意念的重要因素,其中自杀的中学生所处的家庭心理环境比对照组差,尤其是反映家庭亲密度和矛盾性两个指标上更加明显。正常健康的家庭环境可以给人带来最基本的安全感和社会支持,相反,畸形不良的家庭关系会给人留下长期的阴影和恐惧,因为家庭是与每个人关系最密切的社会组织,父母长辈的言行对每一个中学生产生的影响都是最深远最难以磨灭的。特别是离异家庭对子女的抛弃,拒付抚养费和学生生活费用,更易使中学生感到亲情的缺乏和生活的无助,从而产生厌世心理。
学业负担的沉重和学校生活的失败是中学生轻生的重要原因。中学阶段,学习科目多,考试频繁(周考、月考、段考、期考,每次考试后都进行全班或者全年级的排名),学生学习压力大,考后各科教师对这些排名靠后学生的补课、谈话使这些学生感到沉重的压力,感觉生活的失败和不如意,同时也感受到同学隐约的嘲笑和轻视,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加上老师的漫骂和指责,极易使学生产生轻生的念头。另外,除了学习本身的压力之外,人际关系紧张,家庭条件贫困,感情受挫,遭到诬陷或被人误解,患了自以为严重的或难以启齿的疾病,以及老师不当的教学方式等因素均可导致学生产生紧张、焦虑、自卑、委屈、退缩、恐惧等心理问题或障碍,最终酿成不可挽回的悲剧。
社会的急剧变革和传媒的误导也是中学生轻生的因素之一。由于社会的急剧变革,人员的大流动,生产的大发展,父母亲友长期在外打工导致的亲情的淡薄,破坏了部分中学生的生存信心和意志。文化的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变迁,冲击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原来支持他们的人不在身边了,多年的朋友迁走了,凡此种种,削弱中学生生存的能力、信心和意志,由此可能导致自杀率的增高。同时传播媒体的不恰当报道,各种新闻媒体对自杀事件的宣传,各种书籍、电视节目中对自杀的不当态度,也可能误导部分中学生。
三、预防中学生轻生现象的对策
预防中学生轻生需要外界的帮助和自身的提升,也需要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健全的家庭环境、和谐轻松的校园学习环境、较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健康的个性和人格、较好的心理韧性等等是预防中学生轻生的防护网。
首先,父母要为子女构建一个和睦、民主、宽容的家庭环境。父母尽量不争吵、不家暴、敬爱老人,团结邻里,积极进取,做子女的表率。父母不要将自己未曾实现的理想去苛求子女实现,对其过份严苛,使其无法忍受。
其次,学校要尽可能全面关爱学生。破除以考分论高低的传统作法,力争各次考试不排名或者不公布排名,学校应开展各类多样的各种竞赛和活动,使成绩较差的学生参与其中,增加其获得感、成就感,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和自豪感。
最后,增强中学生的心理韧性。由于当今的中学生许多是独生子女,没有经历过挫折,其抗挫折能力比较脆弱,因此增强此类中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是预防其自杀的重要措施和途径。
参考文献:
[1]梁素改,闫敬,符雪垠等.自杀未遂中学生家庭功能特征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3(1):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