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有机化学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与探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ing_la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结合我校双语有机化学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建设和实践,借鉴欧美名校视频公开课建设的成功经验,研究和探讨如何做好双语有机化学视频公开课的建设和推广,旨在为视频公开课在民族高等院校拓展作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 视频公开课 双语有机化学 感悟教学 教学理念
  视频公开课程源自于国外欧美国家,早期的欧美国家,由于教师资源缺乏,尤其是教学名师缺乏,在互联网较为发达的地区,尝试进行了视频公开课模式的建设。而随着国外教育体制的逐步完善,同时涌现出了大批多学科的教学名师。为了达到优秀教学资源共享的目的,近十几年欧美国家的视频公开课程的建设更完善,大批基础课程,甚至是专业课程加入了视频公开课的行列[1]。不同高校的学生通过互联网报名,学习哈佛、耶鲁等名校的一些知名教授的课程,不用点名、不用占座、开卷考试,极大发挥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前爱逃课,现在成了“淘课”族[2]。
  在国外视频公开课程建设逐步完善的同时,我国的精品课程建设也在迅速发展。根据《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1〕8号),“十二五”期间,教育部、财政部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将立项建设1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对我国高等院校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使中国的视频公开课变成“淘课族”追捧的对象,如何使高校通过视频公开课真正实现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的社会责任,又如何以此为契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呢?这些都是我们在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中需要思考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1.欧美名校公开课
  纵观国外欧美名校公开课的建设模式,笔者发现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名师名校的号召力
  哈佛、麻省理工、伯克利等美国顶尖高校具有极强的号召力,在这些名校中,具有一大批世界顶级学者,很多人都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因此对大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召力,通过课堂和互联网授课,让学生零距离地感受到大科学家们的魅力。扎实丰厚的学术功底,使得他们的授课没有局限在课本知识上,而是旁征博引,随时带给学生最新的科研成果和研究进展,无疑极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科学家们的人格魅力也会深入人心,成为学生一辈子的精神财富。
  (2)新颖的教学内容和高品质的课堂教学
  这些名校公开课并没有在课件上注入太大的精力,如炫目的动画、漂亮的图片等,但这并没有影响教授们上课的效果。无论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他们的授课内容基本都是最前沿的,能够把书本知识和实践有效地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将简单生活中的理论挖掘出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探索和研究。开放式的教学思维、良好的互动使得这些名校名师的课堂极为生动、魅力十足,避免国内枯燥的“填鸭式”教学。
  2.国内公开课
  相比国外公开课,我国的视频公开课尽管不乏精品,但建设相对落后,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课程少之又少。笔者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
  (1)教育观念相对落后
  虽然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正在向研究型教学推进,但收效甚微,大部分高校、中学、小学的课堂教学摆脱不了“填鸭式”教学,学生仍然处于“被上课”的状态,教师们总是向学生“推销”书本知识,尽管信息量很大,但缺乏有效的互动,教师们过于严肃的表情,急于完成教学任务的心态,使得课堂教学处于“一边倒”的状态,由此造成我国高校学风普遍比较差的现象。尽管各高校想尽办法提高学风,大部分学生被学生辅导员赶到课堂,但表现出来的课堂状态是“昏昏欲睡”、“人在曹营心在汉”,这是我国高校目前普遍的状态。
  (2)名师魅力不突出
  与欧美名校相比,我国大部分院校的科研、教学水平相对偏低,无法将课堂知识和最新科研成果相结合,师生的互动比较少,大部分教师只是在课堂上翻翻课件,讲讲课件上的内容,与国外优秀名师相比,个人魅力不突出,由此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
  3.我校双语有机化学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建设
  在“知识共享”理念推动下,为解决国内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及分布不均衡问题,教育部继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之后提出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精品视频公开课是采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以高校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国家在《关于开展2012年度精品视频公开课推荐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扩大精品视频公开课规模,学校范围逐步从“985”高校到“211”高校扩大到少数具有鲜明特色优势的一般高校,这些都在预示着视频公开课时代正悄然到来[4]。双语有机化学是大连民族学院特色精品课程,目前又作为学校精品视频建设课程之一,如何建设双语有机化学精品视频公开课已经成为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中的一门核心课程。开展双语有机化学教学是在培养学生坚实的有机化学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注重学生国际化视野开阔,使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吸收学科前沿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开展国际间科技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自2004年起我校就开展双语有机化学的研究型教学,通过多年实践,以课程大纲为主导、课程内容为主线,通过研讨式、开放式模式进行教学,在有机化学精品课程的教学平台上,逐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运用现有知识发现、探索、解决问题,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随着有机化学知识的迅速更新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加之与日益突出的教学学时不断缩减的矛盾,现有的仅依靠有限学时内的课堂讲授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学生有机化学学习需要。
  (1)双语有机化学课程的特点
  双语教学指用外语(主要用英语)进行学科教学的一种体系。随着“双语教学”不断推进、不断深化、不断发展,它将进一步改变“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和“被动式”、“聋哑式”的学习方法。它将为学生学习外语创造更广阔的语言环境,提供更丰富的语言材料,扩大多层面的、有效的语言实践空间,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进一步培养他们用英语思维的能力,为培养合格的高素质外语人才提供切实有效的保证。有机化学双语教学设立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化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和提高英语水平与综合素质,使学生在掌握该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逐步掌握该学科的专业术语,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为我校化学相关学科学生参与学校鼓励的“2 2”国际交流学习奠定良好的双语化学知识和语言基础。
  (2)双语有机化学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的建设
  目前,我校已经在双语有机化学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的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首先,聘请了专业视频影像录制公司,对双语有机化学进行了随堂录制,全程跟踪,随后制作了精美的视频课件,并上传到我校blackboard教学平台上,学生可随时下载视频课件,以供学习使用。同时,我校的blackboad教学平台是师生互动的平台,授课教师可在线答疑、解惑,随时解答学生在学习双语有机化学课程中遇到的难题。同时blackboard教学平台上有很多板块,如“作业区”、“小测验区”、“集中答疑区”、“考试冲刺区”等。丰富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资源、良好的师生互动是我校双语有机化学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的特点。目前,该模式建设已经进行两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随着我校双语有机化学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建设的逐步完善,随后该课程将对其他高校开放,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双语有机化学的学习,真正实现“知识共享”、“资源开放”,以解决国内高校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和分布不均衡等问题。
  希望通过我校双语有机化学精品视屏公开课的建设,以点带面,在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改革方面作出一定的贡献。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在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方面能够赶超欧美名校,造就一批“名师名课”,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最终尽到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吕超,吴永鹏.走进欧美名校公开课[J].世界文化,2011,(1):4-7.
  [2]梁嘉.基于世界名校公开课“淘课”热的调查与分析[J].软件导刊,2011,(4):68-69.
其他文献
摘 要: 通过全面分析高职院校迫切需要提高学生就业率,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学现状,充分认识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对关于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进行相关研究,结合我国高职院校特点,构建一套适合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充分提高职教学生的操作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 高技能人才 现代学徒制 综合素质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伴随新兴产业的飞速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技能型人才,教育部职教成教司王继
摘 要: 本文以高校实施学生精细化管理的做法为例并总结这些高校取得的效果,对学生管理精细化管理做法的分析,希望推动我国高校不断深入、贯彻学生精细化管理的管理理念,最终提升高校辅导员的管理工作效率,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关键词: 辅导员 学生管理工作 精细化管理一、高校辅导员实施学生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为了践行高校育人理念,实施高校管理的精细化,很多高校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目的是在高校学生管理上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带一路”的建设,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交流更频繁。为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更具竞争力,中国需要深谙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和具备较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但由于中西两国文化迥异,以至于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本土文化的影响,进而影响自己的跨文化交际。本文结合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情出发,探索如何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 国际贸易专业学
摘 要: 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明确了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方向和育人的目标。在校企合作背景下,深化改革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成为各院校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 学生管理 制度改革一、引言  在知识经济时代发展大潮的推动下,我国各高职院校不断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结合当地实际加强学校与企业间的合作,逐渐形成各院校办学特色和培养人才的新模式。而在传统与现代办
摘 要: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网络热点事件频发。网络热点事件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积极影响,也提出了巨大挑战。高等教育工作者积极有效地辩证引导大学生看待网络热点事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 网络热点事件 大学生 价值观 影响  一、网络热点事件的定义与分类  网络热点事件指经由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发布信息,通过微博、博客、论坛、社区等的大量转载,引起公众热议
摘 要: 在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中,教务管理信息化得到了很大发展,大大提高了教务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作者结合工作实际,分析了当前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 高校教务管理 系统信息化 现状 提高对策  高校教务管理是高等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化”被提上日程,各高校高度重视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纷纷付诸行动。当代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
摘 要: 高校学生干部是学生活动的主要策划者和参与者。随着大量大龄青年与适龄青年进入同一个学校学习,大量大龄学生干部出现在学生干部队伍当中,分析大龄学生干部群体的特点,梳理其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提高大龄干部的创造力、应变力和学习力等措施加强对学生干部持续创新力的培养,可以探索大龄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促进高校学生工作有效开展。  关键词: 大龄学生干部 持续创新力 学校思想政治工作  创新力主
摘 要: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方法单一、内容死板等问题,急需改革。在众多领域得到认可的精细化管理模式,以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精细规范的管理方式,必然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改革工作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与借鉴性。  关键词: 高职 学生管理 精细化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各地区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趋提升,承担着培养这一类人才重任的高职院校面临着不小的压力。与本科院校相比
摘 要: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培养教育问题一直是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课题。尤其是在经济步入新常态,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的大背景下,以人文素质教育为切入点,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培养和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新常态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进行探索。  关键词: 新常态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人文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