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优质的作业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有利于学生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开发。教师设计语文作业,既要顾及作业的一般作用与功能,更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改革作业的形式与内容,让语文作业走出反复操练的泥沼,焕发其生命色彩,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提高。
【关键词】 语文作业; 注重主体; 激发兴趣 ; 联系生活
在传统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语文作业的设计往往局限在再现式的范畴内,作业内容大多是机械抄记、重复套用,这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语文素养的提高,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新课程下的语文作业应当让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使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需要。
一、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作业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发挥性,便于学生选择练习的量度和难度。
在教学中,我经常把作业设计成三种类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如A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B题型再低一层次;而C题型多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比如在上完《特殊的葬礼》一课后,我设计了以下三类作业,让学生自选一题完成。A、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请你通过调查,查阅资料,写一篇建议;B、在葬礼上,菲格雷特总统会说些什么呢?请你根据课文内容为塞特凯达斯瀑布写一篇悼词;C、摘抄课文中你喜欢的词句。
自主性的作业还可以允许学生选择完成的方式,可以在与他人的合作下完成。如和爸爸妈妈一起办一张环保小报,一起分角色朗读一篇课文;和同学一起完成小制作,小实验等。甚至放手请学生自己设计作业,自己选择作业,自主定量,把做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布置实践型作业。
小学语文要培养的是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因此,单一的书写作业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单调的书写工作也常常是一些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做或不完成作业的原因之一。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经常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外作业,争取使作业富有创造性。我曾尝试过下列语文实践性作业,学生兴趣盎然,乐做喜学。
1.续写。在学完课文以后,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顺着作者的思路把课文再写下去。学生通过丰富的联想和内心体验,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以及表达能力。如学完《航天飞机》一文后,我让学生续写小飞机的未来。通过续写,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文中蕴含的普通飞机和航天飞机各有各的长处及用处,不应妄自菲薄的道理。
2.做资料卡。在学一篇课文之前,我留预习作业让学生搜集课文相关资料做成资料卡,卡的大小要求是一样的,卡须有一定厚度,以便学生整理保存。不要小看学生做成的这张小小资料卡,它里边可渗透着孩子们不少的汗水。如在搜集之前,学生得先会质疑,“我要搜集什么?”搜集什么的问题解决后,第二个问题马上来了,“到哪里去搜集?”这时学生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3.观察体验。学课文之前或学完课文之后,布置学生亲自观察,切身体验,然后写成观察日记。如学完《燕子》一课后,为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小燕子的可爱,我给学生布置了“观察我们身边的春天”这项作业,学生兴趣特别浓,通过观察,学生不仅享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在观察日记中有些同学对春天景色的描写特别美,还写到了春天的其他一些可爱的动植物。
4.画图想象。为了更好地学习课文,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和魅力,通过画图想象,学生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学习。例如,在教学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
5.排演课本剧。对于一些思想教育性很强,故事生动的文章,可以布置学生自愿组成小剧组编排课本剧的作业。学生编课本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的很好的机会。如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自制一些简单道具,为了表现人物品质学生就得认真揣摩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神态等,为了排好课本剧,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等等。例如学了独幕剧《公仪休拒收礼物》后,学生就试着把这个剧本演一演。
6.办小报。办小报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很好的办法,也是学生才艺展示的一个大舞台。如学习了《黄山奇松》一文后,我要求学生收集有关黄山各种风景名胜的图片、文章、诗歌,举办一次“黄山知识知多少”的小报展览。既延伸了课堂训练目标,激发了学生探索欲望,又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7.课外阅读。其一,指导学生阅读与所学课文相关的文章。如学习《三顾茅庐》等名著中的选文时,可鼓励学生阅读其原著《三国演义》,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其二,指导学生阅读其他各类书刊,包括中外名著、散文、诗歌等等,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
三、联系学生生活,体现作业开放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因此,作为语文教学重要内容之一的作业,也不能局限于课内学习内容中,拘泥于课本知识中。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语文教学的触角要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
例如,可以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活动。通过走访、查阅有关资料,对所熟悉的周围环境,人物等进行调查活动,了解生活的变迁,环境的变化,时代前进的步伐,社会的进步,学习身边的榜样。这对丰富学生的阅历,学会与人相处很有帮助。还可以要求学生每天看新闻、说新闻;到大街小巷去收集广告语、警示语进行交流……这样把作业设计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以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创新能力,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得到提高。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只要我们在作业形式、内容的设计上花一番工夫,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丰富其课余生活,发展其独特个性,从而真正使语文作业焕发其生命的色彩!
【关键词】 语文作业; 注重主体; 激发兴趣 ; 联系生活
在传统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语文作业的设计往往局限在再现式的范畴内,作业内容大多是机械抄记、重复套用,这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语文素养的提高,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新课程下的语文作业应当让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使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需要。
一、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作业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发挥性,便于学生选择练习的量度和难度。
在教学中,我经常把作业设计成三种类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如A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B题型再低一层次;而C题型多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比如在上完《特殊的葬礼》一课后,我设计了以下三类作业,让学生自选一题完成。A、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请你通过调查,查阅资料,写一篇建议;B、在葬礼上,菲格雷特总统会说些什么呢?请你根据课文内容为塞特凯达斯瀑布写一篇悼词;C、摘抄课文中你喜欢的词句。
自主性的作业还可以允许学生选择完成的方式,可以在与他人的合作下完成。如和爸爸妈妈一起办一张环保小报,一起分角色朗读一篇课文;和同学一起完成小制作,小实验等。甚至放手请学生自己设计作业,自己选择作业,自主定量,把做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布置实践型作业。
小学语文要培养的是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因此,单一的书写作业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单调的书写工作也常常是一些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做或不完成作业的原因之一。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经常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外作业,争取使作业富有创造性。我曾尝试过下列语文实践性作业,学生兴趣盎然,乐做喜学。
1.续写。在学完课文以后,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顺着作者的思路把课文再写下去。学生通过丰富的联想和内心体验,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以及表达能力。如学完《航天飞机》一文后,我让学生续写小飞机的未来。通过续写,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文中蕴含的普通飞机和航天飞机各有各的长处及用处,不应妄自菲薄的道理。
2.做资料卡。在学一篇课文之前,我留预习作业让学生搜集课文相关资料做成资料卡,卡的大小要求是一样的,卡须有一定厚度,以便学生整理保存。不要小看学生做成的这张小小资料卡,它里边可渗透着孩子们不少的汗水。如在搜集之前,学生得先会质疑,“我要搜集什么?”搜集什么的问题解决后,第二个问题马上来了,“到哪里去搜集?”这时学生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3.观察体验。学课文之前或学完课文之后,布置学生亲自观察,切身体验,然后写成观察日记。如学完《燕子》一课后,为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小燕子的可爱,我给学生布置了“观察我们身边的春天”这项作业,学生兴趣特别浓,通过观察,学生不仅享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在观察日记中有些同学对春天景色的描写特别美,还写到了春天的其他一些可爱的动植物。
4.画图想象。为了更好地学习课文,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和魅力,通过画图想象,学生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学习。例如,在教学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
5.排演课本剧。对于一些思想教育性很强,故事生动的文章,可以布置学生自愿组成小剧组编排课本剧的作业。学生编课本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的很好的机会。如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自制一些简单道具,为了表现人物品质学生就得认真揣摩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神态等,为了排好课本剧,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等等。例如学了独幕剧《公仪休拒收礼物》后,学生就试着把这个剧本演一演。
6.办小报。办小报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很好的办法,也是学生才艺展示的一个大舞台。如学习了《黄山奇松》一文后,我要求学生收集有关黄山各种风景名胜的图片、文章、诗歌,举办一次“黄山知识知多少”的小报展览。既延伸了课堂训练目标,激发了学生探索欲望,又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7.课外阅读。其一,指导学生阅读与所学课文相关的文章。如学习《三顾茅庐》等名著中的选文时,可鼓励学生阅读其原著《三国演义》,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其二,指导学生阅读其他各类书刊,包括中外名著、散文、诗歌等等,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
三、联系学生生活,体现作业开放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因此,作为语文教学重要内容之一的作业,也不能局限于课内学习内容中,拘泥于课本知识中。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语文教学的触角要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
例如,可以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活动。通过走访、查阅有关资料,对所熟悉的周围环境,人物等进行调查活动,了解生活的变迁,环境的变化,时代前进的步伐,社会的进步,学习身边的榜样。这对丰富学生的阅历,学会与人相处很有帮助。还可以要求学生每天看新闻、说新闻;到大街小巷去收集广告语、警示语进行交流……这样把作业设计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以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创新能力,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得到提高。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只要我们在作业形式、内容的设计上花一番工夫,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丰富其课余生活,发展其独特个性,从而真正使语文作业焕发其生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