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德班世界气候大会期间,无论是中国的政府官员,还是企业或NGO代表,或是影视明星,他们的身影出现在德班各个角落,从坚持“巴厘路线图”到“绿金变革”;从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对西方国家的斥责到影视明星海清为穷人的呼吁等等。
东方面孔,介入了关乎全球的气候变化之中。这是中国人的气色和脸色。
2011年11月28日~2011年12月11日:世界气候大会——全称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第七次缔约方会议(简称“德班世界气候大会”),在南非港口城市德班召开。
在延长了整整30个小时后,《京都议定书》还活着。
“拖沓”让《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17次缔约方会议时间由原定的12天增加到14天。
作为世界第一排放大国,会议期间中国的一举一动都格外显眼,相比欧美各国的不冷不热,中国方面显示出了足够的积极与耐心。无论是中国的政府官员,还是企业或NGO代表,或是影视明星,他们的身影出现在德班各个角落,一张张时而活跃、时而激动的东方面孔,共同编制了中国对气候变化的认知和立场。
一个中国母亲的呐喊
在德班大会中,最先引起外界关注的中国人不是中国代表团的成员,而是被称为“中国媳妇”的演员海清。
大会在互相试探的“沉闷”氛围中进行4天后,国演员海清在“气候传播国际论坛”上讲述了因气候变化给中国西北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带来的影响。
“据我所了解,气候变化所造成的极端天气增多,造成了一些贫困地区的持续干旱,或是台风暴雨增加,毁坏庄稼,使这些地区的贫困农民家庭陷入更加贫困的境地,孩子们没有足够的粮食,每天饿着入睡。”海清说。
2011年12月2日,在乐施会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气候传播国际论坛”结束后,海清接受采访时称,“我就像一个扩音器,尽我所能将受到气候变化严重影响的贫困地区的弱势群体的声音放大,并传递给世界,让更多人能听到他们的声音。”
早在德班会议之前,一场声势浩大的“穿越非洲希望大篷车”活动从中非布隆迪共和国首都布琼布拉市启动,终点就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17次缔约方会议举办地南非德班。
活动参与者将沿途讲述见闻和各种非洲故事,还收集了非洲人民请愿书,号召北半球发达国家对污染地球承担起责任,并遵守控制恶劣气候变化的合法承诺,相应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及采取其他积极措施保护环境。数十万份的签名最终送交给了会议主办方南非总统雅各布·祖马。
海清说:“通过交流,我更加意识到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贫穷人是最直接的受害者,他们靠天吃饭,天变,他们就无饭可吃。而妇女,又是贫穷人中的弱势群体,更要格外关注。”
“我要成为一座桥梁,将中国受气候变化影响的贫困农民的心声带给全世界;同时,我也倾听了非洲各国人民受气候变化影响的遭遇。今天,我把非洲的故事带回中国。在此,我想再次呼吁,请大家关注气候变化,关注其所导致的贫困问题。”
中国代表团“打破沉闷”
就在海清向世界呼吁给孩子们留一个好的生存环境后的第二天,也就是2011年12月4日,中国代表团打破了德班会议的“沉闷”。
中国气候变化谈判代表团副团长苏伟表示,中国“不排除接受有法律效力国际协议的可能性,但取决于谈判”。苏伟这消息立即在德班国际会议中心引起强烈反响。
《华尔街日报》称,中国的表态在德班沉闷的气候谈判中引起震动,让众多与会者看到了希望。英国广播公司(BBC)称,中国或成为影响气候谈判能否取得突破的“关键一方”。但当时,美国、加拿大、欧盟官员仍表态谨慎。“美国之音”因此分析,中国的表态很难给德班会议带来“真正突破”。
在一些观察人士看来,中国政府的这个立场并非没有先兆。2011年11月22日公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2011)》,有这样一段表述:“很多发展中国家已经提出了到2020年的自主减排行动目标,在发达国家在《公约》和《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分别承担到2020年有国际法律约束力的减排指标的情况下,可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以适当的法律形式明确发展中国家的减排行动,认可发展中国家的减排努力。”
对于苏伟对外电的公开表态,另外两个“基础四国”国家——印度和巴西,在当地时间周六举行的发布会上没有表明同样的立场,仍坚持原有的说法,印度代表团更是称外电对苏伟的话理解有误。
不过,据消息人士透露,在基础四国中,巴西和南非实际上并不反对接受一个有国际法律效力的协议,因为其排放总量远小于中国和印度。而印度倾向于不接受国际法律约束。据称,印度代表团团长对印度记者几天前披露中国立场“非常愤怒”。但分析人士认为,苏伟此番公开表态,中方必是和基础四国其他国家的高层做过沟通。
这迅速引起西方媒体和与会各方的关注。BBC称,随着德班气候大会进入部长级谈判,中国在能否达成协议方面似乎发挥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华盛顿邮报》称,中国立场的变化可概括为:工业化国家续签《京都议定书》,中国就接受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指标,这明显增大了《京都议定书》续签的可能性。
报道称,《京都议定书》继续生效的关键在于,一些工业化国家和最贫困国家希望中国等新兴国家也和富裕国家一样,接受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指标,而新兴国家则以“仍是发展中国家”为由回绝,如今中国的承诺使得压力瞬间转移到工业化国家一侧。如此一来,世界各国将无法再指责“中国阻挠协议达成”,而会将不满归于拒签《京都议定书》的美国和反对延长该协议的日本和加拿大身上。
愤怒的“团长”
毫无疑问,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是此次德班大会中最受关注的人,不仅仅是因为他团长的身份,还因他一反常态地对西方各国进行的强烈斥责。
当然,这一斥责不仅是气候谈判,还有政治和国家利益的一场角逐。在这场角逐中,中国承受的压力变得越来越大,最终不得不作出重大让步,并承担领导责任。
2011年12月11日凌晨,在不少代表怀揣着机票,准备会议一结束就赶赴机场之际,一些发达国家仍在喋喋不休地推销自己的“路线图”,并要求发展中国家作出更多让步。
此时,大会已被迫延长近20个小时,可是会场上几乎所有人都还在说“不”。
就在双方陷入僵持时,中国代表团团长发火了!
这段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视频中解振华措辞激烈:“要想真正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就要兑现自己的承诺,采取切实的行动,真正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
“到现在为止,有一些国家已作出了承诺,但并没有落实承诺,并没有兑现承诺,并没有采取真正的行动,讲大幅度率先减排,减了吗?要对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你们提供了吗?讲了20年,到现在还没有兑现。”
解振华挥动着手,提高了声音,“我们是发展中国家,我们要发展,我们要消除贫困,我们要保护环境,该做的我们都做了,我们已经做了,你们还没有做到,有什么资格在这里给我讲道理?”
解振华话音未落,原本寂静的会场就爆发出一阵阵掌声。
不完美的“里程碑”
专家认为,双方争执焦点主要是两个方面。从发展中国家角度来讲,比较关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是否能够达成;从发达国家的角度来讲就非常关心新兴经济体国家中主要的碳排放大国能不能在2020年之前加入全球性气候变化协议。
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中国能源与气候项目主任涂建军称,他觉得解振华这个表态是有一定道理的。回顾1997年12月在日本达成《京都议定书》之后,整个发达国家集团就是所谓的附件一集团,他们的温室气体减排是有一个量化指标承诺的。但这么多年来除了以欧盟为首的国家在这个议题上相对积极,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在议题上都是拖全世界后腿的。
美国方面称,希望新兴发展中国家也要承担强制减排任务,否则,美国不会承担减排责任。“KP(《京都议定书》的英文缩写)不在美国的桌上。”美国气候变化特使托德·斯特恩(Todd Stern)在德班会议前接受采访时表示。
德班气候会议开始之初,包括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绿色和平、乐施会等多家知名NGO,联名致信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对美国目前的德班会议谈判立场表示忧虑并进行指责,敦促美国政府尽快做出积极改变。
解振华的斥责让会议又重新回到了焦点问题上,1个小时后,中国、印度、欧盟和美国就地展开了一场小范围磋商。但他们这一次很快就达成了共识,欧盟、印度当场“握手言和”。
在2011年11月28日到12月11日14天的争论与博弈中,会议最终通过了“德班一揽子决定”,同意《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在2013年生效;同意启动一个朝向“议定书”或“有法律效力的一致同意的结果”的谈判进程;同意启动绿色气候基金。
中国:从被动转为主动
在德班大会中,还可看到NGO代表那群活跃的身影,NGO的工作主要是跟进气候谈判,为弱势群体发声。此外做一些场外活动,呼吁更多的人关注气候变化以及关注气候变化给贫困家庭带来的影响,督促发达国家重视气候谈判。
在德班大会开始的前一天,乐施会的cop17代表团就在德班海滩上做了一个真人秀活动。在沙滩上摆放好了一张餐桌和一份“菜单”牌,餐桌上的盘子和杯子都是空的,再来看看“菜单”上写的——极端天气、食物紧缺、价格飙升。这是全世界数亿贫穷人正面临的三道“主菜”。乐施会、绿色和平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在德班更是联合呼吁:美国要么加快步伐,要么靠边站。
中国政府对NGO也采取开放积极的态度。解振华在会议第二天就接见中国的NGO,在此后会上也提到和肯定了NGO的作用。
乐施会COP17代表团主要成员吕美表示,解振华表态2020年之后,中国将考虑参与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这推动整个谈判进程。同时中国政府在气候变化这一问题上,从被动适应转为了主动适应,意识的提升很难得。
德班“踢球”
回顾会议谈判结果,几个大的方面主要在京都议定书的存续问题、长期合作行动工作组和新的特设工作组问题、资金问题以及减排问题上。
吕美表示,KP周期是5年期还是8年期没有解决,发达国家具体的减排指标还没定,减排目标的力度,尤其是在发达国家的减排承诺上,此次会议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提升减排目标的“工作计划”结果仍不确定。
发达国家的排放历史更长些,减排是其理应承担的责任;发展中国家有发展需要,如何做才能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目前还没有具体的实质出现,资金问题非常关键。发展中国家没有能力去适应气候,发展中国家没有资源、没有资金怎么去适应,尤其是贫穷的人怎么去适应?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减缓和适应行动提供资金支持,是国际气候机制公平性的重要体现。在资金机制上,这次大会启动了绿色气候基金,德国和丹麦分别注资4000万和1500万欧元作为其运营经费和首笔资助资金。但和许多其他重要的议题类似,德班将长期资金来源的“球”踢到了2012年。
(实习生 肖细玲对此文有贡献)
全球气候变化大事记
1988年,全球气候变暖敲响警钟,是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
1994年3月2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正式生效。
1997年12月11日《京都议定书》签署通过。
2001年3月,布什政府宣布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
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已有15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该项协议。
2005年超过1998年,成为有史以来最热的年份。
2006年中国冬季平均气温为9.92摄氏度,成为自1951年来最温暖的冬天。
自上世纪80年代至2009年,中国的暖冬年份达到19个。
2009年12月19日,签订不具法律效力的《哥本哈根协议》。
2010年12月11日,坎昆气候大会通过两项气候变化决议。
2011年4月9日,曼谷气候会议未能打破僵局。
2011年6月16日,德国波恩气候会议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简介:《公约》规定发达国家为缔约方,应采取措施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额外资金以支付发展中国家履行《公约》所需增加的费用。
结构和成员国:到目前为止已有192个国家批准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合作机构:与全球环境基金合作,向穷困国家转让资金,支援减排。
德班世界气候大会主要议题
1、确定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量化减排指标;
2、明确非公约发达国家在公约下承担与其他发达国家可比的减排承诺;
3、落实有关资金、技术转让方面的安排;
4、细化《坎昆协议》中有关“三合”和透明度的具体安排。
东方面孔,介入了关乎全球的气候变化之中。这是中国人的气色和脸色。
2011年11月28日~2011年12月11日:世界气候大会——全称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第七次缔约方会议(简称“德班世界气候大会”),在南非港口城市德班召开。
在延长了整整30个小时后,《京都议定书》还活着。
“拖沓”让《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17次缔约方会议时间由原定的12天增加到14天。
作为世界第一排放大国,会议期间中国的一举一动都格外显眼,相比欧美各国的不冷不热,中国方面显示出了足够的积极与耐心。无论是中国的政府官员,还是企业或NGO代表,或是影视明星,他们的身影出现在德班各个角落,一张张时而活跃、时而激动的东方面孔,共同编制了中国对气候变化的认知和立场。
一个中国母亲的呐喊
在德班大会中,最先引起外界关注的中国人不是中国代表团的成员,而是被称为“中国媳妇”的演员海清。
大会在互相试探的“沉闷”氛围中进行4天后,国演员海清在“气候传播国际论坛”上讲述了因气候变化给中国西北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带来的影响。
“据我所了解,气候变化所造成的极端天气增多,造成了一些贫困地区的持续干旱,或是台风暴雨增加,毁坏庄稼,使这些地区的贫困农民家庭陷入更加贫困的境地,孩子们没有足够的粮食,每天饿着入睡。”海清说。
2011年12月2日,在乐施会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气候传播国际论坛”结束后,海清接受采访时称,“我就像一个扩音器,尽我所能将受到气候变化严重影响的贫困地区的弱势群体的声音放大,并传递给世界,让更多人能听到他们的声音。”
早在德班会议之前,一场声势浩大的“穿越非洲希望大篷车”活动从中非布隆迪共和国首都布琼布拉市启动,终点就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17次缔约方会议举办地南非德班。
活动参与者将沿途讲述见闻和各种非洲故事,还收集了非洲人民请愿书,号召北半球发达国家对污染地球承担起责任,并遵守控制恶劣气候变化的合法承诺,相应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及采取其他积极措施保护环境。数十万份的签名最终送交给了会议主办方南非总统雅各布·祖马。
海清说:“通过交流,我更加意识到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贫穷人是最直接的受害者,他们靠天吃饭,天变,他们就无饭可吃。而妇女,又是贫穷人中的弱势群体,更要格外关注。”
“我要成为一座桥梁,将中国受气候变化影响的贫困农民的心声带给全世界;同时,我也倾听了非洲各国人民受气候变化影响的遭遇。今天,我把非洲的故事带回中国。在此,我想再次呼吁,请大家关注气候变化,关注其所导致的贫困问题。”
中国代表团“打破沉闷”
就在海清向世界呼吁给孩子们留一个好的生存环境后的第二天,也就是2011年12月4日,中国代表团打破了德班会议的“沉闷”。
中国气候变化谈判代表团副团长苏伟表示,中国“不排除接受有法律效力国际协议的可能性,但取决于谈判”。苏伟这消息立即在德班国际会议中心引起强烈反响。
《华尔街日报》称,中国的表态在德班沉闷的气候谈判中引起震动,让众多与会者看到了希望。英国广播公司(BBC)称,中国或成为影响气候谈判能否取得突破的“关键一方”。但当时,美国、加拿大、欧盟官员仍表态谨慎。“美国之音”因此分析,中国的表态很难给德班会议带来“真正突破”。
在一些观察人士看来,中国政府的这个立场并非没有先兆。2011年11月22日公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2011)》,有这样一段表述:“很多发展中国家已经提出了到2020年的自主减排行动目标,在发达国家在《公约》和《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分别承担到2020年有国际法律约束力的减排指标的情况下,可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以适当的法律形式明确发展中国家的减排行动,认可发展中国家的减排努力。”
对于苏伟对外电的公开表态,另外两个“基础四国”国家——印度和巴西,在当地时间周六举行的发布会上没有表明同样的立场,仍坚持原有的说法,印度代表团更是称外电对苏伟的话理解有误。
不过,据消息人士透露,在基础四国中,巴西和南非实际上并不反对接受一个有国际法律效力的协议,因为其排放总量远小于中国和印度。而印度倾向于不接受国际法律约束。据称,印度代表团团长对印度记者几天前披露中国立场“非常愤怒”。但分析人士认为,苏伟此番公开表态,中方必是和基础四国其他国家的高层做过沟通。
这迅速引起西方媒体和与会各方的关注。BBC称,随着德班气候大会进入部长级谈判,中国在能否达成协议方面似乎发挥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华盛顿邮报》称,中国立场的变化可概括为:工业化国家续签《京都议定书》,中国就接受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指标,这明显增大了《京都议定书》续签的可能性。
报道称,《京都议定书》继续生效的关键在于,一些工业化国家和最贫困国家希望中国等新兴国家也和富裕国家一样,接受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指标,而新兴国家则以“仍是发展中国家”为由回绝,如今中国的承诺使得压力瞬间转移到工业化国家一侧。如此一来,世界各国将无法再指责“中国阻挠协议达成”,而会将不满归于拒签《京都议定书》的美国和反对延长该协议的日本和加拿大身上。
愤怒的“团长”
毫无疑问,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是此次德班大会中最受关注的人,不仅仅是因为他团长的身份,还因他一反常态地对西方各国进行的强烈斥责。
当然,这一斥责不仅是气候谈判,还有政治和国家利益的一场角逐。在这场角逐中,中国承受的压力变得越来越大,最终不得不作出重大让步,并承担领导责任。
2011年12月11日凌晨,在不少代表怀揣着机票,准备会议一结束就赶赴机场之际,一些发达国家仍在喋喋不休地推销自己的“路线图”,并要求发展中国家作出更多让步。
此时,大会已被迫延长近20个小时,可是会场上几乎所有人都还在说“不”。
就在双方陷入僵持时,中国代表团团长发火了!
这段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视频中解振华措辞激烈:“要想真正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就要兑现自己的承诺,采取切实的行动,真正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
“到现在为止,有一些国家已作出了承诺,但并没有落实承诺,并没有兑现承诺,并没有采取真正的行动,讲大幅度率先减排,减了吗?要对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你们提供了吗?讲了20年,到现在还没有兑现。”
解振华挥动着手,提高了声音,“我们是发展中国家,我们要发展,我们要消除贫困,我们要保护环境,该做的我们都做了,我们已经做了,你们还没有做到,有什么资格在这里给我讲道理?”
解振华话音未落,原本寂静的会场就爆发出一阵阵掌声。
不完美的“里程碑”
专家认为,双方争执焦点主要是两个方面。从发展中国家角度来讲,比较关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是否能够达成;从发达国家的角度来讲就非常关心新兴经济体国家中主要的碳排放大国能不能在2020年之前加入全球性气候变化协议。
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中国能源与气候项目主任涂建军称,他觉得解振华这个表态是有一定道理的。回顾1997年12月在日本达成《京都议定书》之后,整个发达国家集团就是所谓的附件一集团,他们的温室气体减排是有一个量化指标承诺的。但这么多年来除了以欧盟为首的国家在这个议题上相对积极,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在议题上都是拖全世界后腿的。
美国方面称,希望新兴发展中国家也要承担强制减排任务,否则,美国不会承担减排责任。“KP(《京都议定书》的英文缩写)不在美国的桌上。”美国气候变化特使托德·斯特恩(Todd Stern)在德班会议前接受采访时表示。
德班气候会议开始之初,包括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绿色和平、乐施会等多家知名NGO,联名致信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对美国目前的德班会议谈判立场表示忧虑并进行指责,敦促美国政府尽快做出积极改变。
解振华的斥责让会议又重新回到了焦点问题上,1个小时后,中国、印度、欧盟和美国就地展开了一场小范围磋商。但他们这一次很快就达成了共识,欧盟、印度当场“握手言和”。
在2011年11月28日到12月11日14天的争论与博弈中,会议最终通过了“德班一揽子决定”,同意《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在2013年生效;同意启动一个朝向“议定书”或“有法律效力的一致同意的结果”的谈判进程;同意启动绿色气候基金。
中国:从被动转为主动
在德班大会中,还可看到NGO代表那群活跃的身影,NGO的工作主要是跟进气候谈判,为弱势群体发声。此外做一些场外活动,呼吁更多的人关注气候变化以及关注气候变化给贫困家庭带来的影响,督促发达国家重视气候谈判。
在德班大会开始的前一天,乐施会的cop17代表团就在德班海滩上做了一个真人秀活动。在沙滩上摆放好了一张餐桌和一份“菜单”牌,餐桌上的盘子和杯子都是空的,再来看看“菜单”上写的——极端天气、食物紧缺、价格飙升。这是全世界数亿贫穷人正面临的三道“主菜”。乐施会、绿色和平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在德班更是联合呼吁:美国要么加快步伐,要么靠边站。
中国政府对NGO也采取开放积极的态度。解振华在会议第二天就接见中国的NGO,在此后会上也提到和肯定了NGO的作用。
乐施会COP17代表团主要成员吕美表示,解振华表态2020年之后,中国将考虑参与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这推动整个谈判进程。同时中国政府在气候变化这一问题上,从被动适应转为了主动适应,意识的提升很难得。
德班“踢球”
回顾会议谈判结果,几个大的方面主要在京都议定书的存续问题、长期合作行动工作组和新的特设工作组问题、资金问题以及减排问题上。
吕美表示,KP周期是5年期还是8年期没有解决,发达国家具体的减排指标还没定,减排目标的力度,尤其是在发达国家的减排承诺上,此次会议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提升减排目标的“工作计划”结果仍不确定。
发达国家的排放历史更长些,减排是其理应承担的责任;发展中国家有发展需要,如何做才能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目前还没有具体的实质出现,资金问题非常关键。发展中国家没有能力去适应气候,发展中国家没有资源、没有资金怎么去适应,尤其是贫穷的人怎么去适应?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减缓和适应行动提供资金支持,是国际气候机制公平性的重要体现。在资金机制上,这次大会启动了绿色气候基金,德国和丹麦分别注资4000万和1500万欧元作为其运营经费和首笔资助资金。但和许多其他重要的议题类似,德班将长期资金来源的“球”踢到了2012年。
(实习生 肖细玲对此文有贡献)
全球气候变化大事记
1988年,全球气候变暖敲响警钟,是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
1994年3月2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正式生效。
1997年12月11日《京都议定书》签署通过。
2001年3月,布什政府宣布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
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已有15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该项协议。
2005年超过1998年,成为有史以来最热的年份。
2006年中国冬季平均气温为9.92摄氏度,成为自1951年来最温暖的冬天。
自上世纪80年代至2009年,中国的暖冬年份达到19个。
2009年12月19日,签订不具法律效力的《哥本哈根协议》。
2010年12月11日,坎昆气候大会通过两项气候变化决议。
2011年4月9日,曼谷气候会议未能打破僵局。
2011年6月16日,德国波恩气候会议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简介:《公约》规定发达国家为缔约方,应采取措施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额外资金以支付发展中国家履行《公约》所需增加的费用。
结构和成员国:到目前为止已有192个国家批准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合作机构:与全球环境基金合作,向穷困国家转让资金,支援减排。
德班世界气候大会主要议题
1、确定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量化减排指标;
2、明确非公约发达国家在公约下承担与其他发达国家可比的减排承诺;
3、落实有关资金、技术转让方面的安排;
4、细化《坎昆协议》中有关“三合”和透明度的具体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