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27-02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已成为刻不容缓课题。有识之士早已呼吁,教育不能漠视生命的价值。本文就针对当前中学生的生命意识现状产生的原因及如何对中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进行思考和探讨,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一、当前中学生生命意识的现状
今年1月23日,海南省海口市13岁的初中生小瑾,无意中偷听到母亲与班主任通话聊她学习有关的内容。于是她大喊一声:“我再也不要上学了!”便摔门而去,来到附近一栋公寓15楼纵身跳下……这篇来自南国都市报的报道令人唏嘘。面对敏感的孩子,家长与老师该如何沟通?
近几年中小学生自杀事件频频发生,而且其中不乏成绩佼佼者。导致孩子脆弱的缘由是多方面的,但结局只能由家庭去承担。所以,给孩子的人生路途中铺设起安全的防火墙,让悲剧不再重演,是每个家庭、学校应该提前预设的教育责任。
资料显示: 5个中学生中就有一人想过自杀; 2009年3月,南阳市西峡县17岁高三女生小蓓,因学业压力大跳楼自杀; 2012年2月,驻马店泌阳县14岁的小铭上课看小说被老师抓住,喝农药死亡; 2013年3月,开封市通许县一名小学生,疑因被学校强制购买教辅资料、向父母要钱被拒后上吊身亡——一个个真实的事例让我们触目惊心。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青少年为什么会频频导演自杀的悲剧,如何有效地引导青少年珍惜宝贵的生命?
二、中学生对生命漠视和迷失自我的原因分析
1.中学生身心特点以及对生命的漠视。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期,他们具有半儿童、半成人、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充满着独立和依赖、冲动和冷静、成熟和幼稚等错综复杂的矛盾。随着生理的迅速成长,心理发展变化明显,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全面提高,自我意识迅速加强,而思维的批判性尚待成熟,容易造成主观和片面。在他们眼里,生命不值得敬畏,与自已所面临的困境(学习、心理负担)相比,生命显得太渺小,生命意识淡漠。
2.中学生挫折承受力过于脆弱。现在的中学生,挫折承受力脆弱,一旦遇到挫折,他们往往就会采取极端的行为。
3.当前我们学校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德、智失衡,重智轻德;在德育内容上,心理健康教育严重不足,法制教育的缺位,导致中学生的法制观念淡薄,内心缺少对法律的必要敬畏。
4.家庭教育不当。家长教育态度、方法失当。一方面家长过度娇惯,造成孩子任性、自私,情感脆弱,承受力差;另一方面斥责、苛求、打骂,或期望值过高,一旦高期望变成高失望,导致心理严重失衡。由于学生阅历浅,对问题的分析认识能力低,方法少,在孤独无助的迷茫之际便轻率地选择了不归之路。
三、加强中学生生命教育的措施
1.教育学生珍惜生命,欣赏生命,引导他们感受生命之宝贵。让学生认识生命,感悟生命,敬畏生命,应成为我们教育的主旋律。没有了生命,一切美好的未来都将成泡影。生命教育本质是一种生死观的教育,生命教育要让青少年懂得“生命无价”、珍爱自我以及顾及他人生命;同时,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挫折承受力,要引导他们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从而关注生命,珍爱生命。要学生感悟到:生命不可逆转,失去了就永远不会再来,所以才愈发珍贵。
2.教育学生知恩感恩,让他们体味生之不易。学校和教师要善于发掘生理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教学资源,寻找适宜的切入点,对学生适时地进行知恩感恩教育。生物和心理教师要让学生了解生命产生的过程,使他们认识到:天下所有的母亲为了养育儿女都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与艰辛。而要把一个小生命培养成一个真正的人,还要历经千辛万苦。更要让学生懂得:人的一生中应该感谢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父母,还有很多人——亲友、老师、朋友、同学甚至是陌生人,正是由于有了这些人的付出和爱心,我们的世界才能变得如此温情、和谐、丰富多彩。
3.磨砺学生的耐挫力,打造他们坚强的意志。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人生历程都不可能万事如意,都难免会遇到挫折。而今天的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生活备受呵护,耐挫力较弱。升入中学后,随着人际交往的扩大和学业等压力的加大,社会对其独立性要求与日俱增,遇到挫折如果得不到及时帮助,部分学生很容易烦恼,甚至方寸大乱、不知所措。所以,学校教育要让学生从日常生活的小摩擦、小冲突、小委屈中认识到,挫折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随时准备接受生活的锻炼和考验。学会自我调节,以积极的心态摆脱困境。
4.引领学生升华生命,促使他们感悟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的主旨不仅在于使学生形成科学的生命观,还在于帮助他们在此基础上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利于国家、社会、他人的人。一个人只有拥有远大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才会有足够的动力去克服悲观情绪,充满生命的激情和渴望,才会使生命的价值得以升华,大放异彩。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已成为刻不容缓课题。有识之士早已呼吁,教育不能漠视生命的价值。本文就针对当前中学生的生命意识现状产生的原因及如何对中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进行思考和探讨,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一、当前中学生生命意识的现状
今年1月23日,海南省海口市13岁的初中生小瑾,无意中偷听到母亲与班主任通话聊她学习有关的内容。于是她大喊一声:“我再也不要上学了!”便摔门而去,来到附近一栋公寓15楼纵身跳下……这篇来自南国都市报的报道令人唏嘘。面对敏感的孩子,家长与老师该如何沟通?
近几年中小学生自杀事件频频发生,而且其中不乏成绩佼佼者。导致孩子脆弱的缘由是多方面的,但结局只能由家庭去承担。所以,给孩子的人生路途中铺设起安全的防火墙,让悲剧不再重演,是每个家庭、学校应该提前预设的教育责任。
资料显示: 5个中学生中就有一人想过自杀; 2009年3月,南阳市西峡县17岁高三女生小蓓,因学业压力大跳楼自杀; 2012年2月,驻马店泌阳县14岁的小铭上课看小说被老师抓住,喝农药死亡; 2013年3月,开封市通许县一名小学生,疑因被学校强制购买教辅资料、向父母要钱被拒后上吊身亡——一个个真实的事例让我们触目惊心。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青少年为什么会频频导演自杀的悲剧,如何有效地引导青少年珍惜宝贵的生命?
二、中学生对生命漠视和迷失自我的原因分析
1.中学生身心特点以及对生命的漠视。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期,他们具有半儿童、半成人、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充满着独立和依赖、冲动和冷静、成熟和幼稚等错综复杂的矛盾。随着生理的迅速成长,心理发展变化明显,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全面提高,自我意识迅速加强,而思维的批判性尚待成熟,容易造成主观和片面。在他们眼里,生命不值得敬畏,与自已所面临的困境(学习、心理负担)相比,生命显得太渺小,生命意识淡漠。
2.中学生挫折承受力过于脆弱。现在的中学生,挫折承受力脆弱,一旦遇到挫折,他们往往就会采取极端的行为。
3.当前我们学校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德、智失衡,重智轻德;在德育内容上,心理健康教育严重不足,法制教育的缺位,导致中学生的法制观念淡薄,内心缺少对法律的必要敬畏。
4.家庭教育不当。家长教育态度、方法失当。一方面家长过度娇惯,造成孩子任性、自私,情感脆弱,承受力差;另一方面斥责、苛求、打骂,或期望值过高,一旦高期望变成高失望,导致心理严重失衡。由于学生阅历浅,对问题的分析认识能力低,方法少,在孤独无助的迷茫之际便轻率地选择了不归之路。
三、加强中学生生命教育的措施
1.教育学生珍惜生命,欣赏生命,引导他们感受生命之宝贵。让学生认识生命,感悟生命,敬畏生命,应成为我们教育的主旋律。没有了生命,一切美好的未来都将成泡影。生命教育本质是一种生死观的教育,生命教育要让青少年懂得“生命无价”、珍爱自我以及顾及他人生命;同时,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挫折承受力,要引导他们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从而关注生命,珍爱生命。要学生感悟到:生命不可逆转,失去了就永远不会再来,所以才愈发珍贵。
2.教育学生知恩感恩,让他们体味生之不易。学校和教师要善于发掘生理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教学资源,寻找适宜的切入点,对学生适时地进行知恩感恩教育。生物和心理教师要让学生了解生命产生的过程,使他们认识到:天下所有的母亲为了养育儿女都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与艰辛。而要把一个小生命培养成一个真正的人,还要历经千辛万苦。更要让学生懂得:人的一生中应该感谢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父母,还有很多人——亲友、老师、朋友、同学甚至是陌生人,正是由于有了这些人的付出和爱心,我们的世界才能变得如此温情、和谐、丰富多彩。
3.磨砺学生的耐挫力,打造他们坚强的意志。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人生历程都不可能万事如意,都难免会遇到挫折。而今天的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生活备受呵护,耐挫力较弱。升入中学后,随着人际交往的扩大和学业等压力的加大,社会对其独立性要求与日俱增,遇到挫折如果得不到及时帮助,部分学生很容易烦恼,甚至方寸大乱、不知所措。所以,学校教育要让学生从日常生活的小摩擦、小冲突、小委屈中认识到,挫折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随时准备接受生活的锻炼和考验。学会自我调节,以积极的心态摆脱困境。
4.引领学生升华生命,促使他们感悟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的主旨不仅在于使学生形成科学的生命观,还在于帮助他们在此基础上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利于国家、社会、他人的人。一个人只有拥有远大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才会有足够的动力去克服悲观情绪,充满生命的激情和渴望,才会使生命的价值得以升华,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