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点题:农民群体是一个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分布广泛的群体,如果没有农村基层的和谐,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和谐。站在新世纪的坐标上,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进程,不仅非常重要,而且非常迫切,构建和谐社会应重点关注农村的和谐。浙江嘉兴市结合本地实际,统筹兼顾,推进了农村的全面和谐发展。
浙江省嘉兴市地处长江三角洲核心的平原地带,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称。嘉兴既受上海的辐射,又受苏南开放型经济和浙南民营经济的影响,在这样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上,嘉兴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真抓实干,率先发展,经济社会发展迅速。
主体自觉、敢为人先的创新思维
近年来,嘉兴市委市政府充分发挥城乡发展相对协调的优势,确立了围绕中心抓“三农”,跳出“三农”抓“三农”,重点突破抓“三农”,整体推进抓“三农”,从更高的层面、更宽的领域谋划新农村建设,以工业化、城镇化的思路抓新农村建设的先进理念。结合实际,大胆探索,扎实推进富民强市,努力构建和谐农村,走出了一条富有嘉兴特色的城市化加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面貌变化显著,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各项改革深入推进,民主政治得到加强,整个“三农“工作呈现不少亮点。
2003年初,嘉兴市委新一届班子就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建立了全新的嘉兴新农村建设推进机制,2004年制定了《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和六个专题规划,编制完成了市域村庄布点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在浙江全省率先构建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机制;在全国率先打破城乡二元分割的城市规划格局,着手进行了《嘉兴市域总体规划》的研究和编制,把全市3915平方公里陆域面积看成一个有机整体,将广大农村纳入城市规划范围;率先打破城乡二元化分割的社会保障格局,把农民纳入统一保障服务的范畴。
多予少取、兼容共生的开放胸襟
近年来,嘉兴市委市政府坚持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开放精神,站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我们全力抓好城乡空间、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等六个一体化,增加投入,协调发展,许多城市资源已全面延伸到农村,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是抓农村道路交通建设。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道路基础设施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前提。仅2005年全市“乡村康庄工程”就累计完成投资5320万元,完成通村公路163.7公里,连村到组道路突破1500公里;在全省率先实现等级公路通村率、路面硬化通村率100%。。二是抓农民教育就业培训。提高农民、转移农民,既是“三农”工作的核心,也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我们以提高农民素质为切入点,不断加大培训力度,仅2004年全市就投入资金3300万元,培训劳力近20万人,转移5万余人。三是抓农村卫生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着眼“病有所医”,探索建立新型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全市91%的农民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着眼“老有所养”,在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和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的同时,完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办法,全面实现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全市96%以上农村“五保”对象得到集中供养。
崇文厚德、“红船”精神是智力支持
嘉兴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有“红色原点”的美誉。“开天辟地、物帆奋进”的“红船”精神,为富民强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崇文厚德,求实创新的嘉兴人文精神,不仅是总结,更重点的是引导。近年来,嘉兴市委市政府在大力加强农村教育、科技、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的同时,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文化主旋律。坚持每年举办一次“江南文化节”,作为打造“人文嘉兴”的重要载体,弘扬“人文嘉兴”的重要平台,用嘉兴历史教育人民,用嘉兴经验激励人民,用“红船”精神熏陶人民,形成了共同的精神认同和文化认同。大力开展文化下乡活动,组织小百花越剧团、评弹等文艺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农家茶馆,给农民朋友送去精神食粮。源远流长的嘉兴人文精神,始终流淌在嘉兴360万人民的血脉里。吴越文化的厚实、“红船”精神的激荡,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强市的创造力,极大地促进了文化强市的竞争力。
励志奋进、奔竞不息的图强精神
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道路。进一步发扬“先人一步、率先发展”的胆略和气魄,化挑战为机遇,转潜力为实力。要从满足“经济人”生存和安全需要出发,不断改善生活质量;要从满足“社会人”的交往和尊重需要出发,不断营造友爱氛围;要从满足“文化人”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践需要出发,不断营造精神乐园。目前,嘉兴的“组合拳”打造“物流金三角”的战略实施,打造“三地一和谐”与“人文嘉兴”、“法治嘉兴”,以及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的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等联创活动正在推进之中。为实现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嘉兴人民正在不懈努力奋斗。
(本文作者系中共浙江省嘉兴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浙江省嘉兴市地处长江三角洲核心的平原地带,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称。嘉兴既受上海的辐射,又受苏南开放型经济和浙南民营经济的影响,在这样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上,嘉兴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真抓实干,率先发展,经济社会发展迅速。
主体自觉、敢为人先的创新思维
近年来,嘉兴市委市政府充分发挥城乡发展相对协调的优势,确立了围绕中心抓“三农”,跳出“三农”抓“三农”,重点突破抓“三农”,整体推进抓“三农”,从更高的层面、更宽的领域谋划新农村建设,以工业化、城镇化的思路抓新农村建设的先进理念。结合实际,大胆探索,扎实推进富民强市,努力构建和谐农村,走出了一条富有嘉兴特色的城市化加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面貌变化显著,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各项改革深入推进,民主政治得到加强,整个“三农“工作呈现不少亮点。
2003年初,嘉兴市委新一届班子就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建立了全新的嘉兴新农村建设推进机制,2004年制定了《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和六个专题规划,编制完成了市域村庄布点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在浙江全省率先构建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机制;在全国率先打破城乡二元分割的城市规划格局,着手进行了《嘉兴市域总体规划》的研究和编制,把全市3915平方公里陆域面积看成一个有机整体,将广大农村纳入城市规划范围;率先打破城乡二元化分割的社会保障格局,把农民纳入统一保障服务的范畴。
多予少取、兼容共生的开放胸襟
近年来,嘉兴市委市政府坚持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开放精神,站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我们全力抓好城乡空间、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等六个一体化,增加投入,协调发展,许多城市资源已全面延伸到农村,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是抓农村道路交通建设。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道路基础设施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前提。仅2005年全市“乡村康庄工程”就累计完成投资5320万元,完成通村公路163.7公里,连村到组道路突破1500公里;在全省率先实现等级公路通村率、路面硬化通村率100%。。二是抓农民教育就业培训。提高农民、转移农民,既是“三农”工作的核心,也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我们以提高农民素质为切入点,不断加大培训力度,仅2004年全市就投入资金3300万元,培训劳力近20万人,转移5万余人。三是抓农村卫生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着眼“病有所医”,探索建立新型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全市91%的农民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着眼“老有所养”,在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和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的同时,完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办法,全面实现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全市96%以上农村“五保”对象得到集中供养。
崇文厚德、“红船”精神是智力支持
嘉兴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有“红色原点”的美誉。“开天辟地、物帆奋进”的“红船”精神,为富民强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崇文厚德,求实创新的嘉兴人文精神,不仅是总结,更重点的是引导。近年来,嘉兴市委市政府在大力加强农村教育、科技、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的同时,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文化主旋律。坚持每年举办一次“江南文化节”,作为打造“人文嘉兴”的重要载体,弘扬“人文嘉兴”的重要平台,用嘉兴历史教育人民,用嘉兴经验激励人民,用“红船”精神熏陶人民,形成了共同的精神认同和文化认同。大力开展文化下乡活动,组织小百花越剧团、评弹等文艺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农家茶馆,给农民朋友送去精神食粮。源远流长的嘉兴人文精神,始终流淌在嘉兴360万人民的血脉里。吴越文化的厚实、“红船”精神的激荡,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强市的创造力,极大地促进了文化强市的竞争力。
励志奋进、奔竞不息的图强精神
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道路。进一步发扬“先人一步、率先发展”的胆略和气魄,化挑战为机遇,转潜力为实力。要从满足“经济人”生存和安全需要出发,不断改善生活质量;要从满足“社会人”的交往和尊重需要出发,不断营造友爱氛围;要从满足“文化人”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践需要出发,不断营造精神乐园。目前,嘉兴的“组合拳”打造“物流金三角”的战略实施,打造“三地一和谐”与“人文嘉兴”、“法治嘉兴”,以及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的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等联创活动正在推进之中。为实现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嘉兴人民正在不懈努力奋斗。
(本文作者系中共浙江省嘉兴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