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是课堂管理的组织者、指挥者,良好的课堂秩序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作为教师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型教师。
[关键词]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策略
课堂管理主要是指教师为营造积极的课堂环境,促进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与交流的运作方式及相应而生的所有行为,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活动目标所应用的一种程序,其本质特征在于保证课堂教学有序化、规范化,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学校良好校风、学风形成的关键。
课堂管理是学校管理的缩影,就管理范围而言,它涉及到教学任务、教学计划的落实,教学时间、教学对象的管理,教学秩序的维护,教学物资的管理。总之,课堂是有个微型社会,是学校大系统中的具有特殊功能的一个子系统,它蕴藏着复杂变化的结构,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系统整体。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驾驭课堂的素质和能力,对课堂问题行为作出准确的判断。所谓课堂问题行为就是指在课堂中发生的,与课堂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不一致,并影响正常课堂秩序及教学频率的课堂行为。现就课堂问题行为现状分析如下:
1.导致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部分教师把课堂问题行为完全归咎于学生本人,但事实上,导致课堂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更主要的还取决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
首先,作为课堂管理的核心人物——教师,是课堂管理的组织者、指挥者,是课堂管理的灵魂。教师的思想认识、情感态度、语言行为、技能方法都直接影响着课堂管理的效果。有的教师自身素质不高,教学水平低,教学观念陈旧,方法不当,讲课缺乏激情。语言表达能力差,等等,都会给学生带来烦闷和疲惫,这样学生就可能放弃功课而乱起来;有的教师管理不当,滥用惩罚手段,缺乏公正公平的态度,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导致课堂气氛不和谐;有的教师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放弃管教责任,重教书轻管理,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不闻不问,放任学生的态度,对学生学习要求不高,课堂上只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导致学生对学习内容缺乏兴趣,学习动机不强,缺乏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不到真正发挥,带来的是课堂松散,教学效果不佳。
其次,作为主体学生,由于兴趣爱好、个性特长、身体心理、家庭环境、个人基础等因素不同而导致课堂行为问题的产生。有的学生由于神经发育迟缓或神经功能障碍而出现多动症,这些学生常常会出现情绪不稳,大声怪叫,注意力不集中。一些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导致厌学,但由于心理需求,为引起教师和同学的注意,为赢得在班集体中的位置,将会以问题行为来扰乱课堂秩序,破坏班集体荣誉。部分学生由于上网观看一些暴力恐怖片而导致攻击行为的出现。当然还有部分学生由于家庭环境,教室环境等等因素的影响,给学生带来压抑沉闷,烦躁不安,萎靡不振等不良现象。
再次,是学生性格的差异,一般外向型的学生常表现为坐立不安,做小动作,高声谈笑,不守规矩,不服管理,盲目对抗。内向型学生常表现为胆小害羞,不善于与同学交往。遇事回避,常表现为请假,早退,迟到,逃学。
2.课堂管理的策略
作为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重视课堂管理,一个好的课堂管理者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一个不懂得如何搞好课堂管理的教师就难以胜任教学工作。课堂管理是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内容,良好的课堂秩序是提高教学的基本保证。我认为成功的课堂管理不仅与正确的管理理念和有效的管理方法紧密相关,关键的还在于管理者的素质。因此,教师首先应该树立全面的育人观,本着对社会,家长,学生的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来对待课堂管理工作。将热心,关心,爱心,耐心献给学生,这是做好课堂管理工作的前提。其次要善于学习,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是做好课堂管理的保障。
课堂管理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协调、控制、整合三个方面,确保各种课堂因素及其各种关系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确保教育教学的顺利实施。
所谓协调,就是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必须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洞察秋毫的本领;有客观公正的态度,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奉献精神;有平易近人,诲人不倦的风格,以生为友,相互尊重,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才可能亲其师,信其道。
所谓控制,就是要求教师要防患于未然,凡事处理在萌芽状态。必须建立班规,让学生明确什么话不能说,什么事不能做,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美丑、善恶的能力。对学生的不良问题行为进行警示和约束,保证课堂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行,规范有序,做到章情并举,以情感人,以章律人。要充分发扬民主作风,杜绝教师一统天下的家长作风,要充分发挥学生自觉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学生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荣誉负责的高尚品德。在课堂管理中,师生间应形成目标同向,齐抓共管的良好课堂氛围。
所谓整合,就是将课堂资源进行重组,使之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从而保证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这就需要教师有较强的亲和力和感召力。教师必须与学生一起建立共享的价值体系,增强集体的内聚力,建立开放的交流空间,让学生能自由地表达他们的观点和情感,增强学生之间的友善关系。通过与学生明确而友善的交流方式来控制和减少学生的问题行为。使教师和学生共处同一协作系统中,让系统成员相互关心,批评,支持,鼓励。
参考文献
[1]中小学管理
[2]师道
[3]中国教师报
[关键词]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策略
课堂管理主要是指教师为营造积极的课堂环境,促进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与交流的运作方式及相应而生的所有行为,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活动目标所应用的一种程序,其本质特征在于保证课堂教学有序化、规范化,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学校良好校风、学风形成的关键。
课堂管理是学校管理的缩影,就管理范围而言,它涉及到教学任务、教学计划的落实,教学时间、教学对象的管理,教学秩序的维护,教学物资的管理。总之,课堂是有个微型社会,是学校大系统中的具有特殊功能的一个子系统,它蕴藏着复杂变化的结构,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系统整体。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驾驭课堂的素质和能力,对课堂问题行为作出准确的判断。所谓课堂问题行为就是指在课堂中发生的,与课堂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不一致,并影响正常课堂秩序及教学频率的课堂行为。现就课堂问题行为现状分析如下:
1.导致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部分教师把课堂问题行为完全归咎于学生本人,但事实上,导致课堂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更主要的还取决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
首先,作为课堂管理的核心人物——教师,是课堂管理的组织者、指挥者,是课堂管理的灵魂。教师的思想认识、情感态度、语言行为、技能方法都直接影响着课堂管理的效果。有的教师自身素质不高,教学水平低,教学观念陈旧,方法不当,讲课缺乏激情。语言表达能力差,等等,都会给学生带来烦闷和疲惫,这样学生就可能放弃功课而乱起来;有的教师管理不当,滥用惩罚手段,缺乏公正公平的态度,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导致课堂气氛不和谐;有的教师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放弃管教责任,重教书轻管理,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不闻不问,放任学生的态度,对学生学习要求不高,课堂上只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导致学生对学习内容缺乏兴趣,学习动机不强,缺乏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不到真正发挥,带来的是课堂松散,教学效果不佳。
其次,作为主体学生,由于兴趣爱好、个性特长、身体心理、家庭环境、个人基础等因素不同而导致课堂行为问题的产生。有的学生由于神经发育迟缓或神经功能障碍而出现多动症,这些学生常常会出现情绪不稳,大声怪叫,注意力不集中。一些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导致厌学,但由于心理需求,为引起教师和同学的注意,为赢得在班集体中的位置,将会以问题行为来扰乱课堂秩序,破坏班集体荣誉。部分学生由于上网观看一些暴力恐怖片而导致攻击行为的出现。当然还有部分学生由于家庭环境,教室环境等等因素的影响,给学生带来压抑沉闷,烦躁不安,萎靡不振等不良现象。
再次,是学生性格的差异,一般外向型的学生常表现为坐立不安,做小动作,高声谈笑,不守规矩,不服管理,盲目对抗。内向型学生常表现为胆小害羞,不善于与同学交往。遇事回避,常表现为请假,早退,迟到,逃学。
2.课堂管理的策略
作为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重视课堂管理,一个好的课堂管理者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一个不懂得如何搞好课堂管理的教师就难以胜任教学工作。课堂管理是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内容,良好的课堂秩序是提高教学的基本保证。我认为成功的课堂管理不仅与正确的管理理念和有效的管理方法紧密相关,关键的还在于管理者的素质。因此,教师首先应该树立全面的育人观,本着对社会,家长,学生的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来对待课堂管理工作。将热心,关心,爱心,耐心献给学生,这是做好课堂管理工作的前提。其次要善于学习,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是做好课堂管理的保障。
课堂管理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协调、控制、整合三个方面,确保各种课堂因素及其各种关系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确保教育教学的顺利实施。
所谓协调,就是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必须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洞察秋毫的本领;有客观公正的态度,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奉献精神;有平易近人,诲人不倦的风格,以生为友,相互尊重,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才可能亲其师,信其道。
所谓控制,就是要求教师要防患于未然,凡事处理在萌芽状态。必须建立班规,让学生明确什么话不能说,什么事不能做,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美丑、善恶的能力。对学生的不良问题行为进行警示和约束,保证课堂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行,规范有序,做到章情并举,以情感人,以章律人。要充分发扬民主作风,杜绝教师一统天下的家长作风,要充分发挥学生自觉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学生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荣誉负责的高尚品德。在课堂管理中,师生间应形成目标同向,齐抓共管的良好课堂氛围。
所谓整合,就是将课堂资源进行重组,使之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从而保证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这就需要教师有较强的亲和力和感召力。教师必须与学生一起建立共享的价值体系,增强集体的内聚力,建立开放的交流空间,让学生能自由地表达他们的观点和情感,增强学生之间的友善关系。通过与学生明确而友善的交流方式来控制和减少学生的问题行为。使教师和学生共处同一协作系统中,让系统成员相互关心,批评,支持,鼓励。
参考文献
[1]中小学管理
[2]师道
[3]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