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开始的高考综合改革已历经6个年头,14省份分三批进入了综合改革。本轮改革打破了传统的文理科分类,学生自主选择考试学科。本文从一线教师视野对改革中学生、家长关心的选科问题以及改革带来的变化作简要概述,供大家参考。
做好人生规划。所谓“人生规划”,就是一个人根据自身条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自身可控资源进行有效组合,并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做出的规划和设计。作为高中学生,入学时十五六岁,可能还无法定位将来的发展,那么你就要问自己:我的“梦想”是什么?我如何实现我的梦想?高中我如何度过才能离我的梦想更进一步?这些问题你找到答案了,那么你也就对自己的将来有了一个初步的规划。
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兴趣一定要和才华、和对人的认可区别开来。在某一学科的才华会让一个人在这一学科成绩上更突出,但这一学科不一定是你的兴趣所在。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那么你就要问自己:我是否渴望上这门学科?学好这门学科是否让我心里很满足?在此学科中碰到的问题,我是否有攻克它的意志力?在这一学科的学习中,我是否总有意犹未尽的感觉?若将以上问题搞明白了,那么你就对自己的兴趣爱好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在选择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教师在其中可能起到的作用。学生选科,总是或多或少受教师的影响。部分同学把对教师的依恋误认为是自己对本学科的兴趣,这样的事情也时有发生,中间若换教师,对学生影响巨大。
了解高校专业设置。专业是否适合自己,对个人以后的发展及将来可能取得的成就至关重要。不同的专业就业差距较大,全国高校专业设置有近500个,那么了解高校专业设置在学生进行选科前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专业的兴趣和专业对学科的要求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没有目标的选科会对高考专业的填报造成困扰,要明确自己将来想要报考的专业和想要从事的职业,这个职业体现在高考中对应的专业是什么。在能力允许的范围内要优先考虑此学科。
合理选科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什么样的选科是合理的呢?不同的人对比有不同的认识。综合这几年实验省份学校及学生的选科经验,提供以下几点经验供借鉴。
选科原则。文理搭配最科学。此次高考综合改革,打破了传统的文理分科,出发点上已经充分考虑了个人兴趣的问题,那么作为个体,就要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做到既考虑兴趣爱好,又考虑将来个人发展,还要考虑哪些科目更容易获得高分。获得高分的科目要重点考虑,选科科目学得轻松,那么无疑给语数外三科预留了充分的准备时间。“田忌赛马”的经验告诉我们,不同的选择将来的结果可能是大相径庭的。
科目搭配注意事项。“文理搭配,学得不累。”不同科目之间的联系程度区别很大,如物理与化学同属自然科学,但两者并不同源,化学发源于古代炼金术,物理学来自占星术,那么是否选择物理的就不适合选择化学了呢?也未必然。就目前来看,物理与化学的结合越来越密切,量子力学的发现使两者在理论上已相通。那么选科时我们就要注意不同科目之间的联系程度,兼顾个人的兴趣爱好,以及个体对这门课程的接受程度。
比对高校专业,合理选择科目。选科时,要对自己将来想报考的学校和想学习的专业进行系统分析,不同学校在同一专业上要求的选科可能不同,至少选择三个录取分数线有一定区分度的高校进行分析,参考往年录取分数和对此专业报考限制的科目(未进行改革的省份还可参考已进行改革的省份同一高校改革前和改革后录取分数线的变化),选择通用的科目作为必选科,剩下的一科或两科在考虑兴趣的同时也要兼顾分数,自己能获得高分的科目要优先选择,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
不建议的选科组合。物化生组合和政史地组合。单纯地选择物化生,优势是可选择专业多,劣势是物化生均属于逻辑性强的科目,需要较强的动手能力,且需要记忆的内容也不少,计算量大,对个体脑力是一个较大的考验。单纯地选择政史地,优势是不需要很强的动手能力,科目计算量小,劣势是记忆内容多、可选择专业偏少。两种选择都不符合“劳逸结合,高效产出”的原则。
选科建议。性格沉稳的建议选择偏理科的学科,性格外向的建议选择偏文的学科。性格沉稳型学生特点是逻辑性强,注重细节,遇事不慌乱,碰到困难有较强的韧性,这些特质决定了学生在学习理科科目中会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性格外向型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开朗,反应快,好动,但不太注意细节,且对一件事情持续专注的能力较差,这些特质在文理科的选择上更适应偏文的学科。
老生常谈的各类学习方法我们不再赘述。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的各科成绩呢?以下几方面供参考:分析多年高考考卷,搞清楚各科考点中哪些内容是常考的、必考题型是什么,列好清单,那么围绕着这些考点和必考的题型我们就要加强练习;合理利用寒暑假,寒暑假是弯道超车的最佳时间,同时更是弱科补强的黄金时间;注重各学科知识点的归纳总结,现在的高考试题,单一知识点出现的可能性极小,考察更多的是两个或三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尽量避免眼高手低,眼高手低更多的是知识掌握不牢和粗心大意所致。
打破传统文理分科,有破有立,具有鲜明的新时代导向性,同时又给了考生自主選择的权利。第三批实验省份的方案“物理和历史二选一”,既体现了传承中华文明的新时代精神,也体现了国家科技兴国的执政理念。
首批试点省份组合有35种之多,第二批实验省份组合有20种,到第三批实验省份,组合只剩12种。数量不是问题,问题是现有的学校基本都是老校区,新建学校较少,过多的选科组合没有校舍的支持将无法正常开展。
目前从已改革省份来看,高校招录学生已趋向多元化,如“三位一体”招生、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招生、裸分录取等多种方式。录取方式的多元化,符合高校培养人才的实际需要,也体现了教育从“以分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
第一批、第二批实验省份都多少存在着个别科目选科过少情况。第三批试点省份固定了物理科目和历史科目二选一,一定程度上能避免个别科目选科学生过少的情况。国家发展看科技,科技发展看理工,第三批试点省份的方案更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也符合为当下输出人才、为未来储备人才的要求。
总之,学习才能强国,坚持才能成功,实验省份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取长补短是中华民族屹立世界的原因所在,也是此次改革持续深入下去的不竭动力。教育教学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符合社会进步的趋势,作为学校、学生、家长,要充分认识本次改革的变化和未来发展,及时调整并做好跟进,才能顺大势而有成,为国、为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州第三中学)
一、选科前的准备
做好人生规划。所谓“人生规划”,就是一个人根据自身条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自身可控资源进行有效组合,并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做出的规划和设计。作为高中学生,入学时十五六岁,可能还无法定位将来的发展,那么你就要问自己:我的“梦想”是什么?我如何实现我的梦想?高中我如何度过才能离我的梦想更进一步?这些问题你找到答案了,那么你也就对自己的将来有了一个初步的规划。
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兴趣一定要和才华、和对人的认可区别开来。在某一学科的才华会让一个人在这一学科成绩上更突出,但这一学科不一定是你的兴趣所在。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那么你就要问自己:我是否渴望上这门学科?学好这门学科是否让我心里很满足?在此学科中碰到的问题,我是否有攻克它的意志力?在这一学科的学习中,我是否总有意犹未尽的感觉?若将以上问题搞明白了,那么你就对自己的兴趣爱好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在选择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教师在其中可能起到的作用。学生选科,总是或多或少受教师的影响。部分同学把对教师的依恋误认为是自己对本学科的兴趣,这样的事情也时有发生,中间若换教师,对学生影响巨大。
了解高校专业设置。专业是否适合自己,对个人以后的发展及将来可能取得的成就至关重要。不同的专业就业差距较大,全国高校专业设置有近500个,那么了解高校专业设置在学生进行选科前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专业的兴趣和专业对学科的要求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没有目标的选科会对高考专业的填报造成困扰,要明确自己将来想要报考的专业和想要从事的职业,这个职业体现在高考中对应的专业是什么。在能力允许的范围内要优先考虑此学科。
二、选科中注意事项
合理选科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什么样的选科是合理的呢?不同的人对比有不同的认识。综合这几年实验省份学校及学生的选科经验,提供以下几点经验供借鉴。
选科原则。文理搭配最科学。此次高考综合改革,打破了传统的文理分科,出发点上已经充分考虑了个人兴趣的问题,那么作为个体,就要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做到既考虑兴趣爱好,又考虑将来个人发展,还要考虑哪些科目更容易获得高分。获得高分的科目要重点考虑,选科科目学得轻松,那么无疑给语数外三科预留了充分的准备时间。“田忌赛马”的经验告诉我们,不同的选择将来的结果可能是大相径庭的。
科目搭配注意事项。“文理搭配,学得不累。”不同科目之间的联系程度区别很大,如物理与化学同属自然科学,但两者并不同源,化学发源于古代炼金术,物理学来自占星术,那么是否选择物理的就不适合选择化学了呢?也未必然。就目前来看,物理与化学的结合越来越密切,量子力学的发现使两者在理论上已相通。那么选科时我们就要注意不同科目之间的联系程度,兼顾个人的兴趣爱好,以及个体对这门课程的接受程度。
比对高校专业,合理选择科目。选科时,要对自己将来想报考的学校和想学习的专业进行系统分析,不同学校在同一专业上要求的选科可能不同,至少选择三个录取分数线有一定区分度的高校进行分析,参考往年录取分数和对此专业报考限制的科目(未进行改革的省份还可参考已进行改革的省份同一高校改革前和改革后录取分数线的变化),选择通用的科目作为必选科,剩下的一科或两科在考虑兴趣的同时也要兼顾分数,自己能获得高分的科目要优先选择,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
不建议的选科组合。物化生组合和政史地组合。单纯地选择物化生,优势是可选择专业多,劣势是物化生均属于逻辑性强的科目,需要较强的动手能力,且需要记忆的内容也不少,计算量大,对个体脑力是一个较大的考验。单纯地选择政史地,优势是不需要很强的动手能力,科目计算量小,劣势是记忆内容多、可选择专业偏少。两种选择都不符合“劳逸结合,高效产出”的原则。
选科建议。性格沉稳的建议选择偏理科的学科,性格外向的建议选择偏文的学科。性格沉稳型学生特点是逻辑性强,注重细节,遇事不慌乱,碰到困难有较强的韧性,这些特质决定了学生在学习理科科目中会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性格外向型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开朗,反应快,好动,但不太注意细节,且对一件事情持续专注的能力较差,这些特质在文理科的选择上更适应偏文的学科。
三、选科后成绩提升
老生常谈的各类学习方法我们不再赘述。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的各科成绩呢?以下几方面供参考:分析多年高考考卷,搞清楚各科考点中哪些内容是常考的、必考题型是什么,列好清单,那么围绕着这些考点和必考的题型我们就要加强练习;合理利用寒暑假,寒暑假是弯道超车的最佳时间,同时更是弱科补强的黄金时间;注重各学科知识点的归纳总结,现在的高考试题,单一知识点出现的可能性极小,考察更多的是两个或三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尽量避免眼高手低,眼高手低更多的是知识掌握不牢和粗心大意所致。
四、由改革省份看改革变化
打破传统文理分科,有破有立,具有鲜明的新时代导向性,同时又给了考生自主選择的权利。第三批实验省份的方案“物理和历史二选一”,既体现了传承中华文明的新时代精神,也体现了国家科技兴国的执政理念。
首批试点省份组合有35种之多,第二批实验省份组合有20种,到第三批实验省份,组合只剩12种。数量不是问题,问题是现有的学校基本都是老校区,新建学校较少,过多的选科组合没有校舍的支持将无法正常开展。
目前从已改革省份来看,高校招录学生已趋向多元化,如“三位一体”招生、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招生、裸分录取等多种方式。录取方式的多元化,符合高校培养人才的实际需要,也体现了教育从“以分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
第一批、第二批实验省份都多少存在着个别科目选科过少情况。第三批试点省份固定了物理科目和历史科目二选一,一定程度上能避免个别科目选科学生过少的情况。国家发展看科技,科技发展看理工,第三批试点省份的方案更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也符合为当下输出人才、为未来储备人才的要求。
总之,学习才能强国,坚持才能成功,实验省份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取长补短是中华民族屹立世界的原因所在,也是此次改革持续深入下去的不竭动力。教育教学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符合社会进步的趋势,作为学校、学生、家长,要充分认识本次改革的变化和未来发展,及时调整并做好跟进,才能顺大势而有成,为国、为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州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