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运用管理的职能,促进工程技术工作的开展,正确地贯彻国家的技术政策,科学地组织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保证施工过程符合国家技术规范、规程,以保证高质量地按期完成工程建设,使技术与经济、质量与进度达到统一。本文阐述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应遵循的原则,探讨了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建筑工程;管理;原则;途径
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对于项目的开发与建设至关重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立足之本。工程技术管理贯穿于工程施工到竣工的各个阶段,在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中,对工程施工的各项技术活动和构成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素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运用管理的职能,促进工程技术工作的开展,正确地贯彻国家的技术政策,科学地组织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保证施工过程符合国家技术规范、规程,以保证高质量地按期完成工程建设,使技术与经济、质量与进度达到统一。
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1、预防原则
在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中,应从过去消极防守的事后检验变为积极预防的事先管理。因为好的建筑产品是好的设计、好的施工所产生的。必须在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中,事先采取各种措施,消灭种种不合质量要求的因素,以保证建筑产品质量如果各质量因素预先得到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就有了可靠的前提条件。
2、质量原则
工程建设与人民生活的改善息息相关,搞好工程质量管理,是参与工程建设各方共同的义不容辞的责任。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繁荣富强,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所以必须树立强烈的“质量第一”的思想。
3、用数据说话原则
质量控制必须建立在有效的数据基础上,必须依靠能够确切反映客观实际的数字和资料,否则就谈不上科学的管理。一切以数据说话,就需要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工程实体或工作对象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整理,从积累的大量数据中,找出控制质量的规律性,从而研究工程质量的波动情况,寻求影响工程质量的主次原因,采取改进质量的有效措施,掌握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的客观规律,以保证工程项目的优质建设。
4、服务原则
建设工程项目,是为了满足用户的要求,尤其要满足用户对质量的要求。进行质量控制,就是要把为用户服务的原则,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出发点,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去同时,要在项目内部树立“下道工序就是用户”的思想。各个部门,各种工种各种人员都有个前、后的工作顺序,在自己这道工序的工作一定要保证质量,凡达不到质量要求不能交给下道工序,一定要使“下道工序”这个用户感到满意。
二、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途径
1、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制定施工管理细则:首先,现场布置图必须根据场地实际合理地进行布置,设施设备按现场布置图规定设置堆放,并随施工基础、结构、装饰等不同阶段进行场地布置和调整。道路畅通、平坦、整洁,用混凝土浇捣,不乱堆乱放,无散落物;建筑物周围应浇捣散水坡,四周保持清洁;场地平整不积水,无散落的杂物及散物;场地排水成系统,并畅通不堵。建筑垃圾必须集中堆放,及时处理。凡市区沿道路的建筑工地周围,应设置不低于2.5m的围墙,围墙两面刷白。外面涂上建筑物名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内容。班组必须做好操作落手清,随作随清,物尽其用。在施工作业时,应有防止尘土飞扬、泥浆洒漏、污水外流、车辆沾带泥土运行等措施。有考核制度,定期检查评分考核,成绩上牌公布。砂石分类、集成堆放成方,底脚边用边清。砌体料归类成垛,堆放整齐,碎砖料随用随清,无底脚散料。灰池砌筑符合标准,布局合理、安全、整洁,灰不外溢,渣不乱倒。施工设施设备、大模、砖央等,集中堆放整齐。大模板成对放稳,角度正确。钢模板及零配件、脚手扣件分类分规格,集中存放。竹木杂料,分类堆放、规则成方,不散不乱,不作它用。混凝土构件分类、分型、分规格堆放整齐,楞木垫头上下对齐稳定,堆放不超高(多孔板不得超过12块)。钢材、成型钢筋,分类集中堆放,整齐成线。钢木门窗框扇、木制品分别按规格堆放整齐,木制品防雨、防潮、防火,埋件铁件分类集中,分格不乱,堆放整齐。特殊材料(包括安装、装演、装饰、保温及甲供、自购)均要按保管要求,加强管理,分门别类,堆放整齐。其次,要搞好生活卫生,生活卫生应纳入工地总体规划,落实卫生专(兼)职管理人员和保洁人员,落实责任制。施工现场须设有茶水亭和茶水桶,做到有盖加配杯子,有消毒设备。工地有男女厕所,有便溺设施,落实专人管理,保持清洁无害。现场落实消灭蚊蝇孪生承包措施,与承包单位签订检查监督约定,保证措施落实。生活垃圾必须随时处理或集中加以遮挡,妥善处理,保持场容整洁。
2、各个专业间要协调管理
作为建筑施工的组织者、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施工管理协调工作的重要性,并讲究工作方法的科学性。应该有一个科学的管理模式,能在现有管理水平的基础上,针对影响工程质量品质的关键问题,从技术、人事制度上给予有效的、合理的解决。技术协调工作要避免交叉繁琐,提高设计图纸的质量,减少因技术错误带来的协调问题。图纸会签关系到各专业的协调,设计人员对自己设计的部分一般都较为严密和完整,但与其他人的工作不一定能够衔接。这就需要在图纸会签时找出问题,并认真落实,从图纸上加以解决。同时,图纸会审与交底也是技术协调的重要环节。图纸的会审应将各专业的交叉与协调工作列为重点,进一步找出设计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从图纸上解决问题。而技术交底是让施工队、班组充分理解设计意图,了解施工的各个环节,从而减少交叉协调出现的问题。管理协调要避免“多头出口”、条块分割。协调工作不仅要从技术下功夫,更要建立一整套健全的管理制度。通过管理以减少施工中各专业的配合问题,建立以甲方、项目经理为主的统一领导,由专人统一指挥,解决各施工单位的协调工作。作为甲方管理人员、项目经理,首先要全面了解、掌握各专业的工序和设计的要求,这样才有可能统筹各专业的施工队伍,保证施工的每一個环节有序到位。
3、建立问题责任制度,建立由管理层到班组逐级的责任
制度建立奖罚制度,在责任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奖惩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建立严格的隐蔽验收与中间验收制度。隐蔽验收与中间验收是做好协调管理工作的关键。此时的工作已从图纸阶段进入实物阶段,各专业之间的问题更加形象与直观,问题更容易发现,同时也最容易解决和补救。通过各部门的认真检查,可以把问题减少到最小。组织协调要避免扯皮推诿。建立专门的协调会议制度,施工中甲方、项目经理应定期组织举行协调会议,解决施工中的协调问题。对于较复杂的部位,在施工前应组织专门的协调会,使各专业队进一步明确施工顺序和责任。特别要强调的是,无论会签、会审还是隐蔽验收,所有制定的制度决不能只是形式,而必须实实在在,所有的技术管理人员,对自己的工作、签名应承担相关责任。这些只有在统一的领导基础下,并设立相关的奖罚措施,才有可能落到实处。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善于分析,善于找出问题的症结,是施工协调管理工作中决策者和组织实施者的基本要求。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作为施工现场技术管理人员,要善于不断地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对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如电气部分与土建的交叉,给排水与建筑结构的影响,建筑的外立面施工展开与内部功能设施作业的顺序纠葛,各种预制件、预埋件、装饰与结构的关系、施工特点、要求出现冲突,各辅助专业之间的工期矛盾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并有一个或几个解决预案。
【关键词】 建筑工程;管理;原则;途径
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对于项目的开发与建设至关重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立足之本。工程技术管理贯穿于工程施工到竣工的各个阶段,在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中,对工程施工的各项技术活动和构成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素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运用管理的职能,促进工程技术工作的开展,正确地贯彻国家的技术政策,科学地组织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保证施工过程符合国家技术规范、规程,以保证高质量地按期完成工程建设,使技术与经济、质量与进度达到统一。
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1、预防原则
在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中,应从过去消极防守的事后检验变为积极预防的事先管理。因为好的建筑产品是好的设计、好的施工所产生的。必须在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中,事先采取各种措施,消灭种种不合质量要求的因素,以保证建筑产品质量如果各质量因素预先得到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就有了可靠的前提条件。
2、质量原则
工程建设与人民生活的改善息息相关,搞好工程质量管理,是参与工程建设各方共同的义不容辞的责任。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繁荣富强,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所以必须树立强烈的“质量第一”的思想。
3、用数据说话原则
质量控制必须建立在有效的数据基础上,必须依靠能够确切反映客观实际的数字和资料,否则就谈不上科学的管理。一切以数据说话,就需要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工程实体或工作对象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整理,从积累的大量数据中,找出控制质量的规律性,从而研究工程质量的波动情况,寻求影响工程质量的主次原因,采取改进质量的有效措施,掌握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的客观规律,以保证工程项目的优质建设。
4、服务原则
建设工程项目,是为了满足用户的要求,尤其要满足用户对质量的要求。进行质量控制,就是要把为用户服务的原则,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出发点,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去同时,要在项目内部树立“下道工序就是用户”的思想。各个部门,各种工种各种人员都有个前、后的工作顺序,在自己这道工序的工作一定要保证质量,凡达不到质量要求不能交给下道工序,一定要使“下道工序”这个用户感到满意。
二、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途径
1、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制定施工管理细则:首先,现场布置图必须根据场地实际合理地进行布置,设施设备按现场布置图规定设置堆放,并随施工基础、结构、装饰等不同阶段进行场地布置和调整。道路畅通、平坦、整洁,用混凝土浇捣,不乱堆乱放,无散落物;建筑物周围应浇捣散水坡,四周保持清洁;场地平整不积水,无散落的杂物及散物;场地排水成系统,并畅通不堵。建筑垃圾必须集中堆放,及时处理。凡市区沿道路的建筑工地周围,应设置不低于2.5m的围墙,围墙两面刷白。外面涂上建筑物名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内容。班组必须做好操作落手清,随作随清,物尽其用。在施工作业时,应有防止尘土飞扬、泥浆洒漏、污水外流、车辆沾带泥土运行等措施。有考核制度,定期检查评分考核,成绩上牌公布。砂石分类、集成堆放成方,底脚边用边清。砌体料归类成垛,堆放整齐,碎砖料随用随清,无底脚散料。灰池砌筑符合标准,布局合理、安全、整洁,灰不外溢,渣不乱倒。施工设施设备、大模、砖央等,集中堆放整齐。大模板成对放稳,角度正确。钢模板及零配件、脚手扣件分类分规格,集中存放。竹木杂料,分类堆放、规则成方,不散不乱,不作它用。混凝土构件分类、分型、分规格堆放整齐,楞木垫头上下对齐稳定,堆放不超高(多孔板不得超过12块)。钢材、成型钢筋,分类集中堆放,整齐成线。钢木门窗框扇、木制品分别按规格堆放整齐,木制品防雨、防潮、防火,埋件铁件分类集中,分格不乱,堆放整齐。特殊材料(包括安装、装演、装饰、保温及甲供、自购)均要按保管要求,加强管理,分门别类,堆放整齐。其次,要搞好生活卫生,生活卫生应纳入工地总体规划,落实卫生专(兼)职管理人员和保洁人员,落实责任制。施工现场须设有茶水亭和茶水桶,做到有盖加配杯子,有消毒设备。工地有男女厕所,有便溺设施,落实专人管理,保持清洁无害。现场落实消灭蚊蝇孪生承包措施,与承包单位签订检查监督约定,保证措施落实。生活垃圾必须随时处理或集中加以遮挡,妥善处理,保持场容整洁。
2、各个专业间要协调管理
作为建筑施工的组织者、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施工管理协调工作的重要性,并讲究工作方法的科学性。应该有一个科学的管理模式,能在现有管理水平的基础上,针对影响工程质量品质的关键问题,从技术、人事制度上给予有效的、合理的解决。技术协调工作要避免交叉繁琐,提高设计图纸的质量,减少因技术错误带来的协调问题。图纸会签关系到各专业的协调,设计人员对自己设计的部分一般都较为严密和完整,但与其他人的工作不一定能够衔接。这就需要在图纸会签时找出问题,并认真落实,从图纸上加以解决。同时,图纸会审与交底也是技术协调的重要环节。图纸的会审应将各专业的交叉与协调工作列为重点,进一步找出设计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从图纸上解决问题。而技术交底是让施工队、班组充分理解设计意图,了解施工的各个环节,从而减少交叉协调出现的问题。管理协调要避免“多头出口”、条块分割。协调工作不仅要从技术下功夫,更要建立一整套健全的管理制度。通过管理以减少施工中各专业的配合问题,建立以甲方、项目经理为主的统一领导,由专人统一指挥,解决各施工单位的协调工作。作为甲方管理人员、项目经理,首先要全面了解、掌握各专业的工序和设计的要求,这样才有可能统筹各专业的施工队伍,保证施工的每一個环节有序到位。
3、建立问题责任制度,建立由管理层到班组逐级的责任
制度建立奖罚制度,在责任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奖惩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建立严格的隐蔽验收与中间验收制度。隐蔽验收与中间验收是做好协调管理工作的关键。此时的工作已从图纸阶段进入实物阶段,各专业之间的问题更加形象与直观,问题更容易发现,同时也最容易解决和补救。通过各部门的认真检查,可以把问题减少到最小。组织协调要避免扯皮推诿。建立专门的协调会议制度,施工中甲方、项目经理应定期组织举行协调会议,解决施工中的协调问题。对于较复杂的部位,在施工前应组织专门的协调会,使各专业队进一步明确施工顺序和责任。特别要强调的是,无论会签、会审还是隐蔽验收,所有制定的制度决不能只是形式,而必须实实在在,所有的技术管理人员,对自己的工作、签名应承担相关责任。这些只有在统一的领导基础下,并设立相关的奖罚措施,才有可能落到实处。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善于分析,善于找出问题的症结,是施工协调管理工作中决策者和组织实施者的基本要求。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作为施工现场技术管理人员,要善于不断地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对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如电气部分与土建的交叉,给排水与建筑结构的影响,建筑的外立面施工展开与内部功能设施作业的顺序纠葛,各种预制件、预埋件、装饰与结构的关系、施工特点、要求出现冲突,各辅助专业之间的工期矛盾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并有一个或几个解决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