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就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而言,如何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手段进行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仍然是建筑业特别是政府监管部门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建立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制,成为必然的选择。本文就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现状;对策
一、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程序的原则
1、系统性
工程质量的监督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必须和工程进展同步进行,不得出现脱节的状态。在进行工程质量的监督时,应当将影响质量因素与措施一一对应,并且将质量监督、检测与评定质量相连贯,才能使得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
2、经济性
在进行质量监督的过程中,应当采用技术可靠、经济合理、便于施工的设计方案,并尽可能的减少进行質量监督的成本。
3、科学性
在进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过程中,管理与技术二者的程序都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尤其是在程序设计时,要特别注重监督手段以及监督标准的科学性,从而确保检测结果的合理与可靠。
4、分析性
根据建筑工程的具体特点和环境,要对施工单位的资质以及工程结构等,进行一定的可行性分析,从而保证质量监督工作和施工工序的同步进行。
5、操作性
程序的制定是为质量监督工服务的,因此,程序要符合具体的根据人员的素质和检测设备的情况,确保操作的可行。
6、灵活性
建筑工程的人员、材料、设备以及环境,这些因素都是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因此要充分的考虑这些条件和因素的变化,保障监督程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现状
1、相关法规不完善
众所周知,要想建筑工程监督能够较好的进行离不开完善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法律法规。然而,由于一些局限性使得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还是有一些不便。这就使得即使相关部门出台了关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方面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等,由于施工技术的更新以及发展,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中常常出现在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处罚时,找不到与实际情况符合的法律法规的现象。
2、监督机构没有发挥具体职能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监督机构没有权利进行处罚,在监督部门进行相关的监督工作时,若真发现不合乎施工规范时,监督部门只能对施工单位下发改进以及整改的通知书,并不能对其进行处罚等。若监督机构要对施工单位下发停工整改或实施行政处罚等惩罚措施,监督机构只能建议当地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下发相关惩罚。这就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一些施工单位消极的对待监督机构的检查工作,把项目的施工的自我检查依托在监督部门,使得监督部门的职能失去其原有的价值。而监督机构因没有处罚权,也只能充当这样的角色,并没有履行事实上的执法职能。
3、监督人才缺乏专业素质
正是由于监督单位中一些监督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不能够较为正确的完成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相关工作,进行监督工作时草草了事,不认真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质量监督工作,使得一些安全隐患不能较为及时的发现。然而正是由于相关专业人才的缺失,使得建筑工程监督工作不能够良好的完成。
三、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改善对策
1、深化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机制改革
为保证我国现代化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强化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和管理。随着我国建筑行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显著提升,以及管理理论、相关机制的日趋完善,国内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政府监督职能发生彻底转变,建筑工程验收备案工作已在全国实施。从实际应用角度而言,新型的质量监督体制目前还处在转型和完善时期,还存在内部制约监督不力,工作方式不够科学,信息传递不畅、不够准确等问题。在今后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中,必须创新工作机制,完善监督模式,逐步建立健全国家级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监测信息体系,切实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水平,健全完善监督机制,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另外,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必须加强质量监督的学习,提高监督队伍的业务素质。
2、改进监督手段,提高监管效率
质量监督必须不断提高监管手段的科技含量,提高监管效率。在监督手段上由定性检查转变为定量检查,做到仪器检测,改变过去检测手段采用眼看手摸的落后方法。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必须配置钢筋扫描仪、数字显示式回弹仪、取芯机、激光测距仪、激光定位仪、便携式桩基动测仪等设备,重点对承重构件的混凝土强度、主要受力钢筋的数量、位置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楼板厚度、承重砌体的砂浆强度等进行监督抽测,对工程内在质量进行科学定量地分析判断,加大监督抽测的频率,树立监督工作的技术性、科学性和权威性,也使质量控制点有效前移,通过设备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使预控防范能力大为提高。
3、增加科技投入,以科技手段促进工程质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的“看、摸、敲、照”、“靠、吊、量、套”的监测手段和以观感为主的验收手段已不能满足工程质量检验要求。作为新时期的质量监督机构,必须加大工程质量管理的科技含量,完善科学的检测设备,配备一批必要的便携式质量监测设备。在工程管理实践中,钢筋位置测定仪、全自动数字显示式回弹仪、混凝土超声波检测仪等已在工程质量控制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通过仪器的应用,提高了检验的准确性,使监督人员能够对工程质量情况做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及时发现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保证了质量监督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同时,要应用先进的质量控制方法。目前国际上通用ISO质量保证体系,ISO的质量管理核心是过程控制,关键是质量问题的可追溯性,措施是施工记录。ISO质量管理就一定能够保证工程质量。写、做、记、查、改是一个整体控制过程,称之为质量循环,走过一个循环,质量就会提高一步,所以也称之为质量螺旋。如果差了一个环节,整个ISO质量体系都不会起作用,可追溯性就是出现质量问题可以追查到每个环节和过程的责任人。只有坚持规范记录,事事可追溯,才能使产品生产的每个过程、每个环节都能做到责任落实到人,使每个员工都有压力感,质量才有保障。
4、提高监督人员的素质
质量监督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应从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技术素质两方面入手。所谓思想政治素质是指正确处理与建设各方主体的关系,以其良好的职业道德,做到公正廉洁,不参与有损质量监督公正性和客观性的业务行为,不以权谋私,以维护政府监督的形象;所谓业务技术素质是指质量监督人员除了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精通专业技术规范外,还要掌握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随着建设行政工作法制化的推进,质量监督人员应用法律和法规来处理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并依照法律程序处理与建设主体之间的工作关系,做到依法监督、依法行政。目前,质量监督重点要做好从业人员的上岗培训和考试工作,争取在近期内取得执业资格。只有这样,才能合法地对各方主体执行监督职能。
四、结束语
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督工作给建筑的质量提供了保证,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的利益提供了保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改变现阶段的质量监督工作的手段和理念,正确配置生产、施工的管理要素与采用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手段,对于实现工程的预期使用功能与质量的标准,提高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力度非常有帮助。
参考文献:
[1]郝林文.新形势下基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几点思考[J].山西建筑.2010(25).
[2]白红亮.如何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J].山西建筑.2011(15).
[3]赵思明,李莉莉.谈如何做好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J].城市建设.2012,(5).
【关键词】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现状;对策
一、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程序的原则
1、系统性
工程质量的监督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必须和工程进展同步进行,不得出现脱节的状态。在进行工程质量的监督时,应当将影响质量因素与措施一一对应,并且将质量监督、检测与评定质量相连贯,才能使得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
2、经济性
在进行质量监督的过程中,应当采用技术可靠、经济合理、便于施工的设计方案,并尽可能的减少进行質量监督的成本。
3、科学性
在进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过程中,管理与技术二者的程序都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尤其是在程序设计时,要特别注重监督手段以及监督标准的科学性,从而确保检测结果的合理与可靠。
4、分析性
根据建筑工程的具体特点和环境,要对施工单位的资质以及工程结构等,进行一定的可行性分析,从而保证质量监督工作和施工工序的同步进行。
5、操作性
程序的制定是为质量监督工服务的,因此,程序要符合具体的根据人员的素质和检测设备的情况,确保操作的可行。
6、灵活性
建筑工程的人员、材料、设备以及环境,这些因素都是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因此要充分的考虑这些条件和因素的变化,保障监督程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现状
1、相关法规不完善
众所周知,要想建筑工程监督能够较好的进行离不开完善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法律法规。然而,由于一些局限性使得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还是有一些不便。这就使得即使相关部门出台了关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方面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等,由于施工技术的更新以及发展,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中常常出现在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处罚时,找不到与实际情况符合的法律法规的现象。
2、监督机构没有发挥具体职能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监督机构没有权利进行处罚,在监督部门进行相关的监督工作时,若真发现不合乎施工规范时,监督部门只能对施工单位下发改进以及整改的通知书,并不能对其进行处罚等。若监督机构要对施工单位下发停工整改或实施行政处罚等惩罚措施,监督机构只能建议当地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下发相关惩罚。这就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一些施工单位消极的对待监督机构的检查工作,把项目的施工的自我检查依托在监督部门,使得监督部门的职能失去其原有的价值。而监督机构因没有处罚权,也只能充当这样的角色,并没有履行事实上的执法职能。
3、监督人才缺乏专业素质
正是由于监督单位中一些监督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不能够较为正确的完成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相关工作,进行监督工作时草草了事,不认真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质量监督工作,使得一些安全隐患不能较为及时的发现。然而正是由于相关专业人才的缺失,使得建筑工程监督工作不能够良好的完成。
三、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改善对策
1、深化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机制改革
为保证我国现代化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强化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和管理。随着我国建筑行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显著提升,以及管理理论、相关机制的日趋完善,国内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政府监督职能发生彻底转变,建筑工程验收备案工作已在全国实施。从实际应用角度而言,新型的质量监督体制目前还处在转型和完善时期,还存在内部制约监督不力,工作方式不够科学,信息传递不畅、不够准确等问题。在今后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中,必须创新工作机制,完善监督模式,逐步建立健全国家级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监测信息体系,切实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水平,健全完善监督机制,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另外,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必须加强质量监督的学习,提高监督队伍的业务素质。
2、改进监督手段,提高监管效率
质量监督必须不断提高监管手段的科技含量,提高监管效率。在监督手段上由定性检查转变为定量检查,做到仪器检测,改变过去检测手段采用眼看手摸的落后方法。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必须配置钢筋扫描仪、数字显示式回弹仪、取芯机、激光测距仪、激光定位仪、便携式桩基动测仪等设备,重点对承重构件的混凝土强度、主要受力钢筋的数量、位置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楼板厚度、承重砌体的砂浆强度等进行监督抽测,对工程内在质量进行科学定量地分析判断,加大监督抽测的频率,树立监督工作的技术性、科学性和权威性,也使质量控制点有效前移,通过设备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使预控防范能力大为提高。
3、增加科技投入,以科技手段促进工程质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的“看、摸、敲、照”、“靠、吊、量、套”的监测手段和以观感为主的验收手段已不能满足工程质量检验要求。作为新时期的质量监督机构,必须加大工程质量管理的科技含量,完善科学的检测设备,配备一批必要的便携式质量监测设备。在工程管理实践中,钢筋位置测定仪、全自动数字显示式回弹仪、混凝土超声波检测仪等已在工程质量控制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通过仪器的应用,提高了检验的准确性,使监督人员能够对工程质量情况做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及时发现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保证了质量监督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同时,要应用先进的质量控制方法。目前国际上通用ISO质量保证体系,ISO的质量管理核心是过程控制,关键是质量问题的可追溯性,措施是施工记录。ISO质量管理就一定能够保证工程质量。写、做、记、查、改是一个整体控制过程,称之为质量循环,走过一个循环,质量就会提高一步,所以也称之为质量螺旋。如果差了一个环节,整个ISO质量体系都不会起作用,可追溯性就是出现质量问题可以追查到每个环节和过程的责任人。只有坚持规范记录,事事可追溯,才能使产品生产的每个过程、每个环节都能做到责任落实到人,使每个员工都有压力感,质量才有保障。
4、提高监督人员的素质
质量监督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应从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技术素质两方面入手。所谓思想政治素质是指正确处理与建设各方主体的关系,以其良好的职业道德,做到公正廉洁,不参与有损质量监督公正性和客观性的业务行为,不以权谋私,以维护政府监督的形象;所谓业务技术素质是指质量监督人员除了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精通专业技术规范外,还要掌握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随着建设行政工作法制化的推进,质量监督人员应用法律和法规来处理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并依照法律程序处理与建设主体之间的工作关系,做到依法监督、依法行政。目前,质量监督重点要做好从业人员的上岗培训和考试工作,争取在近期内取得执业资格。只有这样,才能合法地对各方主体执行监督职能。
四、结束语
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督工作给建筑的质量提供了保证,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的利益提供了保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改变现阶段的质量监督工作的手段和理念,正确配置生产、施工的管理要素与采用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手段,对于实现工程的预期使用功能与质量的标准,提高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力度非常有帮助。
参考文献:
[1]郝林文.新形势下基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几点思考[J].山西建筑.2010(25).
[2]白红亮.如何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J].山西建筑.2011(15).
[3]赵思明,李莉莉.谈如何做好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J].城市建设.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