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对脑血管病患者应用纳洛酮联合奥拉西坦进行临床治疗的情况和效果。方法:随机在我院内科病房进行住院治疗的94例脑血管病患者。将他们平均分组,其中:观察组采用纳洛酮联合奥拉西坦进行临床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临床治疗,并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经过临床分析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在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纳洛酮联合奥拉西坦的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关键词:脑血管病;卒中;纳洛酮;奥拉西坦;临床效果
脑血管病,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性疾病的总称。卒中为脑血管疾病的主要临床类型,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以突然发病、迅速出现局限或弥散性脑功能缺损为共同临床特征,为一组器质性脑损伤导致的脑血管疾病[1]。本文选择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在我院内科病房接受住院治疗的94例脑血管病患者。按照入院就诊时间将他们随机的划分成平均的两组(每组患者各有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纳洛酮联合奥拉西坦進行治疗,并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和统计。现将详细情况进行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0月~2013年10月之间,我院脑病科收治的脑血管病患者94例。患者年龄在43岁~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4±6.2岁;女性患者43例,男性患者51例。将94例患者按照就诊时间平均进行分组,对照组47例,年龄43岁~78岁,平均60.4±4.9岁;观察组47例患者,年龄在48岁~82岁之间,平均为64.1±5.5岁;经临床诊断显示,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符合脑血管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方法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患者手术后,要立即对其进行常规基础性治疗。降颅压治疗、甘露醇脱水治疗、血糖控制治疗、血压控制治疗、脑细胞营养治疗,并同时给予患者基本护理干预[4]。
1.2.2观察组 采用纳洛酮结合奥拉西坦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治。对患者实施常规术后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纳洛酮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连续治疗3个星期[5]。
1.3 评价标准
痊愈:脑血管出血症状全部消失,各项临床体征、项目检测均正常、显效:脑血管出血症状基本消失或出血量明显减少,各项临床体征、项目检测基本正常或有明显的改善、有效:脑血管出血、血栓等症状减轻,出血量减少,各项临床体征、项目检测均有所好转、无效:脑血管出血症状,各项临床体征、项目检测等情况均无明显好转,甚至出现加重现象[6];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13.0软件对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评分情况、临床疗效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比较和分析,并实施T检验和X?检验。当对比差异P<0.05时,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评分情况分析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平均评分为5.94±1.16;治疗后平均评分为10.13±2.17。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平均评分为5.62±1.37,治疗后评分为12.86±2.79。临床统计显示,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格拉斯哥评分基本相同,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统计学对比显示
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6.60%,治愈率为23.4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治愈率为40.43%。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经过在用药期间的随访观察显示,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在用药后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其总发生率均为0。两组患者之间的不良反应率比较不存在统计意义(P>0.05)。
3讨论
脑血管病,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位,它与缺血性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多数国家三大致死疾病。近年来,卒中在我国死因顺位明显前移。因而它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极大的威胁[7]。纳洛酮本身无内在活性。但能竞争性拮抗各类阿片受体,对μ受体有很强的亲和力。纳洛酮生效迅速,拮抗作用强。同时逆转阿片激动剂所有作用,包括镇痛。另外其还具有与拮抗阿片受体不相关的回苏作用。可迅速逆转阿片镇痛药引起的呼吸抑制,可引起高度兴奋,使心血管功能亢进。本品尚有抗休克作用。不产生吗啡样的依赖性、戒断症状和呼吸抑制。对各种原因所致呼吸抑制、昏迷、休克等症状的疗效显著。而奥拉西坦可促进磷酰胆碱和磷酰乙醇胺合成,提高大脑中ATP/ADP的比值,使大脑中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增加,主要对脑损伤以及智能障碍、神经功能损伤等病症具有明显疗效[8]。经过用药期间的随访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组间比较无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我院认为应用纳洛酮结合奥拉西坦对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临床诊治,能够迅速、有效改善患者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失及脑功能障碍症状,降低昏迷程度,促进苏醒及脑功能修复,增加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从而促进患者机体功能的恢复和改善,有效提高其临床治愈率和治疗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贾建平 陈生弟 神经病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第七版,170-208
[2] 周海燕,周俐红,李静.口服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4,02(01):26-28.
[3] 姚文山.50例急性脑出血大剂量纳洛酮治疗的临床研究[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1(03):356-357.
[4] 邓敏,章军建,杨英.奥拉西坦改善脑梗死急性期认知功能的Meta分析[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3,18(04):227-230.
关键词:脑血管病;卒中;纳洛酮;奥拉西坦;临床效果
脑血管病,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性疾病的总称。卒中为脑血管疾病的主要临床类型,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以突然发病、迅速出现局限或弥散性脑功能缺损为共同临床特征,为一组器质性脑损伤导致的脑血管疾病[1]。本文选择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在我院内科病房接受住院治疗的94例脑血管病患者。按照入院就诊时间将他们随机的划分成平均的两组(每组患者各有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纳洛酮联合奥拉西坦進行治疗,并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和统计。现将详细情况进行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0月~2013年10月之间,我院脑病科收治的脑血管病患者94例。患者年龄在43岁~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4±6.2岁;女性患者43例,男性患者51例。将94例患者按照就诊时间平均进行分组,对照组47例,年龄43岁~78岁,平均60.4±4.9岁;观察组47例患者,年龄在48岁~82岁之间,平均为64.1±5.5岁;经临床诊断显示,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符合脑血管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方法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患者手术后,要立即对其进行常规基础性治疗。降颅压治疗、甘露醇脱水治疗、血糖控制治疗、血压控制治疗、脑细胞营养治疗,并同时给予患者基本护理干预[4]。
1.2.2观察组 采用纳洛酮结合奥拉西坦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治。对患者实施常规术后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纳洛酮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连续治疗3个星期[5]。
1.3 评价标准
痊愈:脑血管出血症状全部消失,各项临床体征、项目检测均正常、显效:脑血管出血症状基本消失或出血量明显减少,各项临床体征、项目检测基本正常或有明显的改善、有效:脑血管出血、血栓等症状减轻,出血量减少,各项临床体征、项目检测均有所好转、无效:脑血管出血症状,各项临床体征、项目检测等情况均无明显好转,甚至出现加重现象[6];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13.0软件对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评分情况、临床疗效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比较和分析,并实施T检验和X?检验。当对比差异P<0.05时,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评分情况分析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平均评分为5.94±1.16;治疗后平均评分为10.13±2.17。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平均评分为5.62±1.37,治疗后评分为12.86±2.79。临床统计显示,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格拉斯哥评分基本相同,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统计学对比显示
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6.60%,治愈率为23.4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治愈率为40.43%。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经过在用药期间的随访观察显示,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在用药后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其总发生率均为0。两组患者之间的不良反应率比较不存在统计意义(P>0.05)。
3讨论
脑血管病,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位,它与缺血性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多数国家三大致死疾病。近年来,卒中在我国死因顺位明显前移。因而它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极大的威胁[7]。纳洛酮本身无内在活性。但能竞争性拮抗各类阿片受体,对μ受体有很强的亲和力。纳洛酮生效迅速,拮抗作用强。同时逆转阿片激动剂所有作用,包括镇痛。另外其还具有与拮抗阿片受体不相关的回苏作用。可迅速逆转阿片镇痛药引起的呼吸抑制,可引起高度兴奋,使心血管功能亢进。本品尚有抗休克作用。不产生吗啡样的依赖性、戒断症状和呼吸抑制。对各种原因所致呼吸抑制、昏迷、休克等症状的疗效显著。而奥拉西坦可促进磷酰胆碱和磷酰乙醇胺合成,提高大脑中ATP/ADP的比值,使大脑中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增加,主要对脑损伤以及智能障碍、神经功能损伤等病症具有明显疗效[8]。经过用药期间的随访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组间比较无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我院认为应用纳洛酮结合奥拉西坦对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临床诊治,能够迅速、有效改善患者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失及脑功能障碍症状,降低昏迷程度,促进苏醒及脑功能修复,增加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从而促进患者机体功能的恢复和改善,有效提高其临床治愈率和治疗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贾建平 陈生弟 神经病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第七版,170-208
[2] 周海燕,周俐红,李静.口服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4,02(01):26-28.
[3] 姚文山.50例急性脑出血大剂量纳洛酮治疗的临床研究[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1(03):356-357.
[4] 邓敏,章军建,杨英.奥拉西坦改善脑梗死急性期认知功能的Meta分析[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3,18(04):227-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