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艺术之家”,回歸原始本我
这个家坐落在丹麦路易斯安那博物馆的Humleb k现代艺术馆附近,加上它身处田园,又临水,自然属性与人文属性配合得天衣无缝。
而且,它确实是一个“艺术之家”,因为业主是一个从事艺术工作的人。那些五颜六色的油彩在他的手中,仿佛有了生命一般可以讲述欢乐和悲伤。可是,为什么他的家却像被森林冷泉洗过一般充满了原始的气息?“我的工作太丰富多彩了,各种颜色充斥了它,我每天都需要用千奇百怪的idea来表现我的创作意图,所以我希望回到家有一个单纯的空间,最好什么装饰都没有,可以让我真正放松,放空头脑。” 屋主如是说。
于是,几位设计师与艺术家共同创造了这样一个让人能回归最本色的“原始”空间:保留的木质屋架、砖墙以及重新置换的混凝土地面、钢铁材质的梁柱、大量运用的简单黑白灰色,就印证了这一点。几乎没有任何隐藏的空间构架,让房间看起来有着一种极原始的状态,但这多种“裸露”反而增添了空间的人情味。至于房间内功能设施的规划,设计师也同样走了“原始”路线,他把这些设施巧妙地结合在了简单的房间结构内,比如他们在混凝土地面处理之前就一并处理了采暖设施,将原来的立式暖气全部改装成地热取暖,这并不是简单的改造而已,地热采暖的效果非常好,以至于他们可以放心大胆地拆除一楼所有的立式取暖设备,打造出一堵堵白色的、拥有粗糙表面的砖墙,且没有任何隔板和围边。而正是这些简单原始的设计,让这里的艺术气息愈发浓厚了起来。
对话设计师:
屋主的身份对于你们对项目的定位有影响吗?
业主是一位画家,这对我们的创作影响很大,因为我们不但要考虑到他对于房间的使用,更要考虑到他的个人审美品位,所以我们以“原始”作为设计的重点,把空间想象成为一个静谧的私人空间,最自然,最能让人回归初心的地方,这种思维往往最能打动人。
这个家的设计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
我们遇到的困难是房屋所在的区域有其整体规划,因此在门窗的部位发挥空间并不是很大,我们也索性保持了它原来的风格,但是巧合的是这个风格与其正方形的窗棂倒也成为了有趣的对比,也是项目中画龙点睛的一笔。
在“自然之家”,呼吸大自然
这个小家的所在地奠定了它的调性——自然。丹麦哥本哈根是全球著名的强调自然环保的城市,它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所起到的推进以及示范效应是世界共睹的,在这个国度里,对于自然的尊重体现在各个角落和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之中,普通人家的家居空间设计亦如是。
这是一个温馨的小家,夫妻两个和他们的孩子们生活在一所依山而建的房子里。与其说这是依山而建,不如说它是依坡而建。“我们的家修建在一个有着不同坡度的小山丘上,因此建筑内的五个房间都是按照它们所处的高度建造的,我们没有改变原来地形的样貌,希望设计师们也依照我们的想法来设计我们的家。”小家的男主人十分热爱自然,他尊重一切天然形成的环境,包括这个可爱的小山丘——尽管它起伏不平。
设计师以高度的变化作为设计理念的出发点,以台阶的形式平衡各个空间在高度上的差距,因此在项目里见到最多的就是台阶。而大量使用的台阶,让每一个公用空间都有了自然的区隔,明显却不生硬。这样的设计方式还有一个优势就是,让处于绿荫之中的小家有了更好的光照,节省了不少在光照上的能源消耗。没有多余隔断的五个空间甚至能连贯成为一个长达18米的宽敞空间,孩子们想要怎么玩就怎么玩。
在空间色调上,设计师们使用了黑白两色,再加入原木的颜色,让小家仿佛能融入到周围的环境之中。而房间高低参差的因素让天花与墙面之间形成了漂亮的阴影,空间也因此多了些温柔与写意。站在小丘上远远望去,和煦的阳光让屋里五个空间错落的房顶似乎有了五种深浅各异的黄褐色屋顶,这种源于自然的“神来之笔”,让家庭成员每天归家的路程都多了些愉悦和盼望。
对话设计师:
空间的高低不一不会造成设计难度吗?
空间的高低不平确实是一个不可规避的问题,然而也正是这个因素让我们觉得这个项目很有趣,也很有挑战性。事实也证明我们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还有了一些创新,比如在厨房和起居室中间我们就没有安排常规的隔断,而是运用了自然的高度差来做区隔,这样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把开放式厨房以及起居室融成了一个大的空间,方便主人招待他的邻居和朋友们。
作为设计师,你们希望这个家给人怎样的感觉?
这是我们为之自豪的一个项目。我们希望它是一个看起来特别温馨的家,还希望它看起来很像是欧洲南部的一座乡村小屋,又带着中式庙宇的些许灵感,而其实呢,它是一个极具丹麦风情的家。
在“露天之家”,让心灵放飞
“我想要一个毫无遮挡、简约、没有任何迂回的空间,我也正是因为这套房子的无边视野而选择买下它,所以光线也是设计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这个小家的主人给了设计师一个十分明确的命题,所以这就奠定了项目的“高度”。
设计师们大胆地拆了部分墙体, 把所有的门都打开到天花板,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设计,但这个设计却十分有效地增加了整个空间的高度。接着配以白色树脂层来衔接所有房间,更加延展了空间纵深。增加空间感的另一个手段是减少室内多余的软装饰品,并且把功能性装饰巧妙地隐藏在简单的空间之内——这十分考验人,设计师们首先是把墙壁、天花、地板都处理成为黑白两色,用极简的颜色搭配给人以高度增加的错觉,再让碗橱、柜子等多数家居都与墙等高,从而巧妙地与墙面融为一体。而电路安排、开关以及照明发热系统,都选择使用无线设备或干脆隐藏在地板之下。如此一来,空间内的大部分家具以及功能设计都成为造成“大”空间错觉的“帮手”了,不得不赞叹设计师的巧夺天工。而对于这样的家,“它简直像露天的一样,让我毫无拘束。”屋主说。
对话设计师:
这个家最初是什么样子?
这个家是哥本哈根很少见的复式项目,层高很高,多数人会选择做成两层。不过因为业主对于视野和开阔性的要求很高,也不需要两层,所以我们决定让空间连接起来。
打造“露天效果”有哪些特别需要注意的?
所有能隐藏的功能都要隐藏起来,家具等尽量设计简单且与墙面颜色相近、够高,这有助于让它们“隐形”。天花板不要有横梁等多余装饰,一切都尽可能简单。如果屋主喜欢,在软装时多搭配大型绿植,会令你感觉身处大森林。
这个家坐落在丹麦路易斯安那博物馆的Humleb k现代艺术馆附近,加上它身处田园,又临水,自然属性与人文属性配合得天衣无缝。
而且,它确实是一个“艺术之家”,因为业主是一个从事艺术工作的人。那些五颜六色的油彩在他的手中,仿佛有了生命一般可以讲述欢乐和悲伤。可是,为什么他的家却像被森林冷泉洗过一般充满了原始的气息?“我的工作太丰富多彩了,各种颜色充斥了它,我每天都需要用千奇百怪的idea来表现我的创作意图,所以我希望回到家有一个单纯的空间,最好什么装饰都没有,可以让我真正放松,放空头脑。” 屋主如是说。
于是,几位设计师与艺术家共同创造了这样一个让人能回归最本色的“原始”空间:保留的木质屋架、砖墙以及重新置换的混凝土地面、钢铁材质的梁柱、大量运用的简单黑白灰色,就印证了这一点。几乎没有任何隐藏的空间构架,让房间看起来有着一种极原始的状态,但这多种“裸露”反而增添了空间的人情味。至于房间内功能设施的规划,设计师也同样走了“原始”路线,他把这些设施巧妙地结合在了简单的房间结构内,比如他们在混凝土地面处理之前就一并处理了采暖设施,将原来的立式暖气全部改装成地热取暖,这并不是简单的改造而已,地热采暖的效果非常好,以至于他们可以放心大胆地拆除一楼所有的立式取暖设备,打造出一堵堵白色的、拥有粗糙表面的砖墙,且没有任何隔板和围边。而正是这些简单原始的设计,让这里的艺术气息愈发浓厚了起来。
对话设计师:
屋主的身份对于你们对项目的定位有影响吗?
业主是一位画家,这对我们的创作影响很大,因为我们不但要考虑到他对于房间的使用,更要考虑到他的个人审美品位,所以我们以“原始”作为设计的重点,把空间想象成为一个静谧的私人空间,最自然,最能让人回归初心的地方,这种思维往往最能打动人。
这个家的设计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
我们遇到的困难是房屋所在的区域有其整体规划,因此在门窗的部位发挥空间并不是很大,我们也索性保持了它原来的风格,但是巧合的是这个风格与其正方形的窗棂倒也成为了有趣的对比,也是项目中画龙点睛的一笔。
在“自然之家”,呼吸大自然
这个小家的所在地奠定了它的调性——自然。丹麦哥本哈根是全球著名的强调自然环保的城市,它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所起到的推进以及示范效应是世界共睹的,在这个国度里,对于自然的尊重体现在各个角落和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之中,普通人家的家居空间设计亦如是。
这是一个温馨的小家,夫妻两个和他们的孩子们生活在一所依山而建的房子里。与其说这是依山而建,不如说它是依坡而建。“我们的家修建在一个有着不同坡度的小山丘上,因此建筑内的五个房间都是按照它们所处的高度建造的,我们没有改变原来地形的样貌,希望设计师们也依照我们的想法来设计我们的家。”小家的男主人十分热爱自然,他尊重一切天然形成的环境,包括这个可爱的小山丘——尽管它起伏不平。
设计师以高度的变化作为设计理念的出发点,以台阶的形式平衡各个空间在高度上的差距,因此在项目里见到最多的就是台阶。而大量使用的台阶,让每一个公用空间都有了自然的区隔,明显却不生硬。这样的设计方式还有一个优势就是,让处于绿荫之中的小家有了更好的光照,节省了不少在光照上的能源消耗。没有多余隔断的五个空间甚至能连贯成为一个长达18米的宽敞空间,孩子们想要怎么玩就怎么玩。
在空间色调上,设计师们使用了黑白两色,再加入原木的颜色,让小家仿佛能融入到周围的环境之中。而房间高低参差的因素让天花与墙面之间形成了漂亮的阴影,空间也因此多了些温柔与写意。站在小丘上远远望去,和煦的阳光让屋里五个空间错落的房顶似乎有了五种深浅各异的黄褐色屋顶,这种源于自然的“神来之笔”,让家庭成员每天归家的路程都多了些愉悦和盼望。
对话设计师:
空间的高低不一不会造成设计难度吗?
空间的高低不平确实是一个不可规避的问题,然而也正是这个因素让我们觉得这个项目很有趣,也很有挑战性。事实也证明我们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还有了一些创新,比如在厨房和起居室中间我们就没有安排常规的隔断,而是运用了自然的高度差来做区隔,这样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把开放式厨房以及起居室融成了一个大的空间,方便主人招待他的邻居和朋友们。
作为设计师,你们希望这个家给人怎样的感觉?
这是我们为之自豪的一个项目。我们希望它是一个看起来特别温馨的家,还希望它看起来很像是欧洲南部的一座乡村小屋,又带着中式庙宇的些许灵感,而其实呢,它是一个极具丹麦风情的家。
在“露天之家”,让心灵放飞
“我想要一个毫无遮挡、简约、没有任何迂回的空间,我也正是因为这套房子的无边视野而选择买下它,所以光线也是设计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这个小家的主人给了设计师一个十分明确的命题,所以这就奠定了项目的“高度”。
设计师们大胆地拆了部分墙体, 把所有的门都打开到天花板,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设计,但这个设计却十分有效地增加了整个空间的高度。接着配以白色树脂层来衔接所有房间,更加延展了空间纵深。增加空间感的另一个手段是减少室内多余的软装饰品,并且把功能性装饰巧妙地隐藏在简单的空间之内——这十分考验人,设计师们首先是把墙壁、天花、地板都处理成为黑白两色,用极简的颜色搭配给人以高度增加的错觉,再让碗橱、柜子等多数家居都与墙等高,从而巧妙地与墙面融为一体。而电路安排、开关以及照明发热系统,都选择使用无线设备或干脆隐藏在地板之下。如此一来,空间内的大部分家具以及功能设计都成为造成“大”空间错觉的“帮手”了,不得不赞叹设计师的巧夺天工。而对于这样的家,“它简直像露天的一样,让我毫无拘束。”屋主说。
对话设计师:
这个家最初是什么样子?
这个家是哥本哈根很少见的复式项目,层高很高,多数人会选择做成两层。不过因为业主对于视野和开阔性的要求很高,也不需要两层,所以我们决定让空间连接起来。
打造“露天效果”有哪些特别需要注意的?
所有能隐藏的功能都要隐藏起来,家具等尽量设计简单且与墙面颜色相近、够高,这有助于让它们“隐形”。天花板不要有横梁等多余装饰,一切都尽可能简单。如果屋主喜欢,在软装时多搭配大型绿植,会令你感觉身处大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