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针对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加入损伤控制骨科技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3年5月来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共计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2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骨科治疗,针对观察组患者的治理则采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进行,对比两组疗效及患者手术前后的各项生理指标变化。结果采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采用常规骨科治疗的对照组。结论针对骨科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的紧急处理,采用损伤控制技术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使患者得到有效的前期救治,为后续手术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严重多发伤合骨折;损伤控制骨科技术;临床疗效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07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345-01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社会活动日渐多元化,临床出现高能量创伤的患者所占比重也日益增多,加重了临床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的发生率[1]。随着损伤控制骨科技术(Data Control Office,DCO)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骨科临床急救过程中,将临床患者的致死率及致残率降到最低,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更是为患者的相应预后提供的崭新的组织方案,临床影响深远[2]。文章现结合2010年4月——2013年5月来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52例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采用DCO技术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应急处理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3年5月来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共计52例,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结构为19-69岁,平均年龄(37.2±2.2)岁。其中重伤濒死状态患者3例,剩余49例均合并出现不同程度休克。伤者类型:35例交通意外伤,7例高处坠落伤,8例撞击伤及2例其它类型伤。合并伤型:11例颅脑部创伤,14例胸部创伤,16例四肢创伤,30例腹部创伤及11例体表软组织脱伤。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26例,对比两组患者新别、年龄、伤型分布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方法两组患者均及时转入重症监护室(ICU),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模式骨科治疗,针对观察组患者的治理则采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进行急救,即首先,针对骨盆伴随出血且合并出现骨折的患者,前期马上对其采用外固定支架对其骨盆进行固定;针对开放性股骨骨折患者的前期处理,可采取简单的外模板或硬物固定,并对患者伤口进行紧急清创处理;针对出现脊髓压迫且合并脊柱骨折的患者,可优先考虑对其进行椎板减压处理,处理路径首选后路。其次,立即将患者转入重症监护室,纠正临床患者的酸中毒,低体温及凝血障碍等,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添加呼吸支持策略,以确保患者进行有效通气。最后,等到患者身体各部分机能恢复,于进入ICU的第2-7d对其进行确定性手术。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χ±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临床疗效采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采用常规骨科治疗的对照组,两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随着近些年来国内外业内相关人士针对严重创伤的分子生物学、基因学说以及临床病理变化的深入研究,使得临床针对本病的最佳治疗时机及相应治疗方案的选取日趋完善,临床医务人员逐渐将控制损伤概念进一步深化融合入临床治疗理念当中,主要体现在相应的正常手术、简化手术及ICU恢复过程中。
首先对患者的生命进行抢救随后加入相应的治疗是临床损伤控制骨科技术的核心思想,针对临床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病人的抢救及治疗,在病人入院接受治療的第一时间应相对病人的损伤程度进行检查及预估,特别在早期要做好针对病人的流血量控制及伤部抗感染处理、对病人骨折部位进行外部固定,尽量保全损伤肢体,避免出现生理潜能枯竭情况,达到手术治疗的最终目标。
一般突发性多伤患者入院时表现为代谢酸性中毒,体温偏低,机体内部凝血机制紊乱,三种想象互作互用,产生恶性循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所以,针对临床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有效急救方案,加强临床工作人员对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视态度。自Stone于1983年首次提出DCO这一理论,临床针对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的救治相关理念(即快速、高效对患者进行紧急骨折部位固定,待生命体征有所缓和后,视患者实际情况为其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就得以成型[3]。本次研究结果充分体现了针对骨科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的紧急处理,采用损伤控制技术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使患者得到有效的前期救治,为后续手术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参考文献
[1]谭三元,周倬瑜,刘洪涛.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在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2(26):306.
[2]唐伦先,孙志扬.损伤控制外科理念的形成与发展[J].中华创伤杂志,2007,23(4):309-310.
[3]马云兵,马远,夏云祥.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在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8):38-39.
【关键词】严重多发伤合骨折;损伤控制骨科技术;临床疗效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07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345-01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社会活动日渐多元化,临床出现高能量创伤的患者所占比重也日益增多,加重了临床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的发生率[1]。随着损伤控制骨科技术(Data Control Office,DCO)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骨科临床急救过程中,将临床患者的致死率及致残率降到最低,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更是为患者的相应预后提供的崭新的组织方案,临床影响深远[2]。文章现结合2010年4月——2013年5月来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52例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采用DCO技术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应急处理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3年5月来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共计52例,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结构为19-69岁,平均年龄(37.2±2.2)岁。其中重伤濒死状态患者3例,剩余49例均合并出现不同程度休克。伤者类型:35例交通意外伤,7例高处坠落伤,8例撞击伤及2例其它类型伤。合并伤型:11例颅脑部创伤,14例胸部创伤,16例四肢创伤,30例腹部创伤及11例体表软组织脱伤。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26例,对比两组患者新别、年龄、伤型分布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方法两组患者均及时转入重症监护室(ICU),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模式骨科治疗,针对观察组患者的治理则采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进行急救,即首先,针对骨盆伴随出血且合并出现骨折的患者,前期马上对其采用外固定支架对其骨盆进行固定;针对开放性股骨骨折患者的前期处理,可采取简单的外模板或硬物固定,并对患者伤口进行紧急清创处理;针对出现脊髓压迫且合并脊柱骨折的患者,可优先考虑对其进行椎板减压处理,处理路径首选后路。其次,立即将患者转入重症监护室,纠正临床患者的酸中毒,低体温及凝血障碍等,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添加呼吸支持策略,以确保患者进行有效通气。最后,等到患者身体各部分机能恢复,于进入ICU的第2-7d对其进行确定性手术。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χ±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临床疗效采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采用常规骨科治疗的对照组,两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随着近些年来国内外业内相关人士针对严重创伤的分子生物学、基因学说以及临床病理变化的深入研究,使得临床针对本病的最佳治疗时机及相应治疗方案的选取日趋完善,临床医务人员逐渐将控制损伤概念进一步深化融合入临床治疗理念当中,主要体现在相应的正常手术、简化手术及ICU恢复过程中。
首先对患者的生命进行抢救随后加入相应的治疗是临床损伤控制骨科技术的核心思想,针对临床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病人的抢救及治疗,在病人入院接受治療的第一时间应相对病人的损伤程度进行检查及预估,特别在早期要做好针对病人的流血量控制及伤部抗感染处理、对病人骨折部位进行外部固定,尽量保全损伤肢体,避免出现生理潜能枯竭情况,达到手术治疗的最终目标。
一般突发性多伤患者入院时表现为代谢酸性中毒,体温偏低,机体内部凝血机制紊乱,三种想象互作互用,产生恶性循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所以,针对临床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有效急救方案,加强临床工作人员对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视态度。自Stone于1983年首次提出DCO这一理论,临床针对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的救治相关理念(即快速、高效对患者进行紧急骨折部位固定,待生命体征有所缓和后,视患者实际情况为其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就得以成型[3]。本次研究结果充分体现了针对骨科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的紧急处理,采用损伤控制技术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使患者得到有效的前期救治,为后续手术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参考文献
[1]谭三元,周倬瑜,刘洪涛.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在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2(26):306.
[2]唐伦先,孙志扬.损伤控制外科理念的形成与发展[J].中华创伤杂志,2007,23(4):309-310.
[3]马云兵,马远,夏云祥.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在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8):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