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在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432824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针对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加入损伤控制骨科技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3年5月来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共计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2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骨科治疗,针对观察组患者的治理则采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进行,对比两组疗效及患者手术前后的各项生理指标变化。结果采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采用常规骨科治疗的对照组。结论针对骨科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的紧急处理,采用损伤控制技术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使患者得到有效的前期救治,为后续手术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严重多发伤合骨折;损伤控制骨科技术;临床疗效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07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345-01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社会活动日渐多元化,临床出现高能量创伤的患者所占比重也日益增多,加重了临床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的发生率[1]。随着损伤控制骨科技术(Data Control Office,DCO)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骨科临床急救过程中,将临床患者的致死率及致残率降到最低,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更是为患者的相应预后提供的崭新的组织方案,临床影响深远[2]。文章现结合2010年4月——2013年5月来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52例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采用DCO技术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应急处理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3年5月来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共计52例,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结构为19-69岁,平均年龄(37.2±2.2)岁。其中重伤濒死状态患者3例,剩余49例均合并出现不同程度休克。伤者类型:35例交通意外伤,7例高处坠落伤,8例撞击伤及2例其它类型伤。合并伤型:11例颅脑部创伤,14例胸部创伤,16例四肢创伤,30例腹部创伤及11例体表软组织脱伤。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26例,对比两组患者新别、年龄、伤型分布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方法两组患者均及时转入重症监护室(ICU),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模式骨科治疗,针对观察组患者的治理则采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进行急救,即首先,针对骨盆伴随出血且合并出现骨折的患者,前期马上对其采用外固定支架对其骨盆进行固定;针对开放性股骨骨折患者的前期处理,可采取简单的外模板或硬物固定,并对患者伤口进行紧急清创处理;针对出现脊髓压迫且合并脊柱骨折的患者,可优先考虑对其进行椎板减压处理,处理路径首选后路。其次,立即将患者转入重症监护室,纠正临床患者的酸中毒,低体温及凝血障碍等,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添加呼吸支持策略,以确保患者进行有效通气。最后,等到患者身体各部分机能恢复,于进入ICU的第2-7d对其进行确定性手术。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χ±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临床疗效采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采用常规骨科治疗的对照组,两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随着近些年来国内外业内相关人士针对严重创伤的分子生物学、基因学说以及临床病理变化的深入研究,使得临床针对本病的最佳治疗时机及相应治疗方案的选取日趋完善,临床医务人员逐渐将控制损伤概念进一步深化融合入临床治疗理念当中,主要体现在相应的正常手术、简化手术及ICU恢复过程中。
  首先对患者的生命进行抢救随后加入相应的治疗是临床损伤控制骨科技术的核心思想,针对临床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病人的抢救及治疗,在病人入院接受治療的第一时间应相对病人的损伤程度进行检查及预估,特别在早期要做好针对病人的流血量控制及伤部抗感染处理、对病人骨折部位进行外部固定,尽量保全损伤肢体,避免出现生理潜能枯竭情况,达到手术治疗的最终目标。
  一般突发性多伤患者入院时表现为代谢酸性中毒,体温偏低,机体内部凝血机制紊乱,三种想象互作互用,产生恶性循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所以,针对临床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有效急救方案,加强临床工作人员对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视态度。自Stone于1983年首次提出DCO这一理论,临床针对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的救治相关理念(即快速、高效对患者进行紧急骨折部位固定,待生命体征有所缓和后,视患者实际情况为其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就得以成型[3]。本次研究结果充分体现了针对骨科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的紧急处理,采用损伤控制技术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使患者得到有效的前期救治,为后续手术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参考文献
  [1]谭三元,周倬瑜,刘洪涛.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在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2(26):306.
  [2]唐伦先,孙志扬.损伤控制外科理念的形成与发展[J].中华创伤杂志,2007,23(4):309-310.
  [3]马云兵,马远,夏云祥.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在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8):38-39.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研究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对下鼻甲减容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在门诊就诊的慢性鼻炎患者和下鼻甲后端肥大患者300例的资料进行临床研究。结果300例患者中,276例一次治疗效果满意,14例经过2次治疗后治愈,治愈率达100%,随访6-24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低温等离子消融通过减容肥大下鼻甲组织,不损伤鼻粘膜正常生理功能,缓解鼻塞,并发症极少,提高了患者的治愈
【摘要】目的对肺结核合并肺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对策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0年1月——2013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41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对这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在肺结核诊断方面,原发性为3例,继发性为38例。在肺癌的诊断上,其中I期5例,Ⅱ期1例,Ⅲ期8例,其余的32例患者中,2例为早期肺癌但合并严重COPD,30例为中晚期非小细胞肺
【摘要】目的研究剥夺睡眠诱发在癫痫患者脑电图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有过常规脑电图历史的癫痫病人,然后对其进行了剥夺睡眠的诱发实验,最后实施睡眠周期的脑电图描记。结果所68例患者中,正常有3例,轻度异常有12例,中度异常有41例,高度异常有12例。68例中者有48例在经过剥夺睡眠后诱发出了痫性放电,其阳性率为706%。结论对于癫痫患者,剥夺睡眠诱发能显著提高诊断其EEG的概率。  【关键词
【摘要】目的采用(EnCor)真空辅助旋切系统对多例乳房良性肿瘤诊疗的临床价值与体会。方法针对于我院2010年11月——2012年12月期间,运用(EnCor)真空辅助旋切系统治疗的115位乳房肿块切除手术进行资料的回顾与分析。结果115例女性患者中163个良性肿瘤被一次性成功治疗,而且没有发现明显的并发症。结论(EnCor)真空辅助旋切系统以切口小、定位准确、手术时间短、乳房不变形等优势在女性乳
【摘要】目的针对老年腹股沟斜疝,通过局麻下无张力疝修补治疗方法,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4月160例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局麻组和硬膜外麻醉组,每组各8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通过临床疗效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局麻组与硬膜外组两组患者结果由表1可以看出,局麻组的手术时间、术中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合并中重度贫血患者手术时机的选取策略。方法选取子宫肌瘤合并中重度贫血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研究组予米非司酮12.5mg口服,每日一次,同时口服多糖铁0.3g,每日1次,每周复查血常规一次,至血色素上升至80g/L以上后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前根据每公斤体重需浓缩红细胞3ml升高血色素1g计算纠正血色素至8g以上所需血量,术前予以输注。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
【摘要】目的对更年期女性动态心电图改变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共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0年4月——2013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无心脏器质性疾病的更年期女性78例和同期更年期合并冠心病患者59例,分别定义为单纯组和合并组,对这两组研究对这展开动态心电图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偶发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
【摘要】目的对腹腔镜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穿孔的疗效进行观察,探讨其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至2012年收治的上消化道溃疡并发穿孔的患者45例,对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手术(观察组),另选取我院同一时间行开腹手术治疗的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45例(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①疗效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5.6%)明显大于对照组(82.2%),且P<0.05;②手术情况的比较,观察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