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分享课实施的策略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hjis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语文阅读分享课存在的问题
  1.1教学任务表中缺乏对语文阅读分享课的课程安排
  目前学校的教学任务以传统教学课程为主,注重主要科目的教学,缺少对语文阅读分享课的课程安排,学习任务重,偏向于应试教育,而忽略了创新型课堂的安排。学校缺少对语文阅读分享课相关活动的安排,分享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缺乏活跃性的课堂不利于新时代人才的培养。
  1.2教学模式过于传统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占据课堂的中心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单方面向学生灌输课本知识,与学生缺乏互动,学生不得不被动接受所被灌输的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不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时间经常被动地接受知识容易压抑学生个性发展。
  1.3学校缺少阅读分享课相关活动
  学校缺少对语文阅读分享课的相关研究、相关活动和实施平台。学校语文阅读分享课活动制度不健全,缺少对辅助课程的活动探究,缺乏行之有效的调控措施,不利于阅读分享课的推行与阅读氛围的形成。
  2.针对语文阅读分享课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对策
  2.1 适当安排语文阅读分享课课程
  在教学任务中应适当增加语文阅读分享课的课程安排,调整主课与辅课之间的课程结构。在课程表中添加阅读分享课课程,学校应加强对课程安排的管理,对阅读分享课的课程安排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本着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宗旨,让阅读分享课与其他科目相辅相成,有利于其它学科的学习。学校要监督各个班级将阅读课制度落实到位,教师要对阅读分享课负责,切实让每位学生都能上分享课,让每位同学受益。
  2.2 更新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传统化是由于教师起主导作用而忽略了学生的参与。语文阅读分享课要打破这种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模式,教师应该理解阅读分享课的意义,积极落实阅读分享课。不能像传统教学模式一样让学生围着教师转,要让学生活跃起来。发散学生的思维,教师只要适当引导,充分发挥阅读分享课的作用,以达到预期效果。班级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阅读课可以在班级内开展。每周定期开展,让学生自由发挥,表达自己的见解,这对于养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比如在班级内设置阅读角,收集学生比较认可的书籍分享给每一位同学,这样可以扩大学生阅读的视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3 學校积极开展阅读分享课的相关活动
  开展语文阅读分享课,学校是一个重要的场所。学校搭建平台供学生交流和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关键。此活动应由校方牵头,落实到每一个班级,定期组织阅读分享课活动,再由班主任及语文教师负责,让语文阅读分享课全面开花。学校要搭建一个平台,这是校园语文建设的一次良好机会,还可以借助校图书馆来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校园活动需要做好准备工作,活动阶段在校区开展,提出共同的活动主题,动员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其中,可以举行阅读分享课的评选活动,评选出学生最喜欢的书籍和课文。向学生征集读后感,以便于分享高质量的阅读图书,让每一位同学都能了解好的作品。例如举办班级读书主题汇报,优秀阅读精彩片段,读书笔记展览等活动。各个特色活动都可以热烈举行,让学生吸取阅读的养料,分享阅读的成果。也可以选择在校园操场上举行分享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围坐在一起,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讲故事,最后讨论问题,分享收获。教师在这一关键环节起带头作用,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读物,所选读物必须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可以选择名家名篇,也可以选择具有教育意义或者是趣味性强的读物。
  3.结论:
  阅读分享课是比较有活力的课程,在开展阅读分享课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只要注重教育方式,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就可以让学生乐在其中。分享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布置课下作业,将个人阅读成果在课堂上分享。让实践成为阅读分享课的有力手段。在教师和学校的积极引导下,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享受阅读分享课。
其他文献
文本解读指的是通过语言媒介理解文章,接收文章中的信息,来体验和感悟文章的过程,通过文本解读,读者能从文章中获得美感,体会到文章的深刻内涵,和作者产生共鸣。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尝试引导学生从不同维度入手,进行文本解读。在这样的多元化解读中,学生不仅可以理解文章的内容,更能自主进行建构,这对于学生赏析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也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从社会学的角度解读,侧重现实意义  在
期刊
悬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期待,对文本内容的期待,对接下来将要发生故事情节的期待,甚至是对自己内心设想与原文吻合度的期待。那么,能让读者产生这样的期待感,无疑是一篇文章成功的开端。拓展到语文阅读课堂上,也不能缺少了这种期待,即要善于利用悬念指导课堂,让学生变被动地接受为主动地期待,从而强化教学效果。  一、用逆向思维巧设教学悬念  从心理学讲,气质类型不分好坏。不论是胆汁质还是粘液质,也不管是多
期刊
在中国,有这么一些人。  他们褪下现代社会的潮流与时尚,转而披上中国的传统服饰——汉服。  “汉服是穿在身上的历史。”这话不假,中华上下五千年,各朝各代的形制不同,你几乎能不重样地穿一个月。  我也不能“幸免”。  作为汉服的“骨灰级”爱好者,我喜欢,并且乐于在出门游玩时,着一身恰到好处的汉服。于我,是快乐的。  青涩懵懂  现代人对于汉服的了解程度,普遍等于文盲看报——一概不懂。其实,这再正常不
期刊
冰心说,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  ——题 记  学完《报任安书》,我知道司马迁遭受不人道的宫刑时,他可以选择以死求清白,维护尊严。但在这人生的十字路口,他想到了父授遗命,“予死,尔必为太史;为太史,毋忘吾所欲论著矣”;他想到了自己“成一家之言”的理想。所以他懂得,人生可创造价值,人只要不死,脚下便有路。他有伟大的思想和满腹的文才
期刊
我们都生活在数学的世界里,日常的数字、图形、地图和空间、美术和音乐都是由数学构成的。其实,数学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并不是枯燥无味的公式,这原本就是一个以好奇心和想象力为出发点的趣味游戏而已。小时候,看到雪人就会联想到数字8,看到电线杆就会联想到数字1,看到蝌蚪就会联想到数字9。把这些复杂的数字和我们熟悉的东西联系到一起,就十分好记了!就像1+1=2一样,如果对已经确定的事实提出“为什么”的疑
期刊
近日,孙杨在金牌颁奖典礼上未穿国家统一队服,而穿了自己代言的品牌服装的新闻,又一次引发了人们关于“规则”话题的热议。既有网友认为孙杨无视规则行为欠妥,也不乏网友力挺孙杨“保持个性”,认为金牌得主为国争光,不顾细节无可厚非。然而我认为孙杨行为恰恰说明了规则在现代社会中的严重缺席。规则缺席也是公平的缺席、观念的缺席。  规则缺席, 始于人们对“规则”认知的误区。有网友为孙杨鸣不平:“拿了那么多金牌,穿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根植于生活,来源于生活。脱离生活的作文不仅仅空洞虚假,而且毫无意义。生活是写作素材的来源,也是写作架构的基础,小学生对世界的认知往往来自生活,教师开展小学作文教育必须关注学生们的现实生活,改变传统作文教学缺乏良性基础的现状,有效发挥生活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走入生活并感悟生活,真正让作文走入学生内心,这将使小学作文教育真正从封闭走向开放,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一
期刊
随文练笔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根据阅读内容的生发或语言表达形式的迁移开展的一种写作训练。它融读写为一体,读练结合,以读引写,以写促读,内容丰富,形式灵活,是作文教学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那么,怎样才能依托文本,演绎随文练笔的精彩呢?  一、寻练笔点,让学生有“米”下锅  文本练笔点是读写结合相得益彰的关键。如何选定这个支点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练在文本意无穷处,由“虚”到“实” 
期刊
在小学阶段,每个学生都富有想象力,而他们的想象力是各不相同的,由于他们此时并不十分善于表达,所以想象出来的东西只能埋没在自己的脑中。教师如果此时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根据想象进行创作,通过激励的方法,就会让学生逐渐形成独特的写作风格,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那么,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究。  一、组织观察体验活动,激发学生想象能力  
期刊
五年级,何色?  雨过天晴,天化一虹,七色尽现。我注视着赤橙黄绿青蓝紫,想象着五年级的颜色定是——  五年级,是低沉的灰。  五年级,压力如山,作业如海,负在肩上,令人不堪重负,全班上下叫苦连天。  “唉!”小冯望着满黑板的作业,瘫坐椅上连声叫苦:“作业如此之多,我们如何是好?有一篇作文不说,还有大批各科作业,今晚又要开夜车!”一旁,我心中一阵凄凉。大考已近,完成作业之后还有千万习题等着我。我用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