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技术与电视艺术探析

来源 :吉林画报·新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f8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尤为迅猛,而电视技术正是这方面的突出代表,从上世纪初开始,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电视技术日臻成熟,并且朝着愈来愈高端的方向不断前进,电视的出现与发展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本文就是主要在电视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方面做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电视;新技术;艺术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7-0045-2
  一、电视技术的发展与演变历程
  1900年,英国人康斯坦丁·帕斯基在为国际电联会议起草的报告中,第一次正式使用“television”一词,“电视”最早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概念起源于欧洲大陆。1904年,英国人贝尔威尔和德国人柯隆发明了一次电传一张照片的电视技术。1923年,美国科学家兹沃里金申请到光电显像管、电视发射器及电视接收器的专利,首次采用全面性的“电子电视”发收系统,成为现代电视技术的先驱。1925年,拜尔德在英国装配了世界第一台电视,成功传送了人的面部活动,分辨率为30线,重复频率为每秒5帧,从此,这当初被称为“破玩艺儿”的黑匣子开始了它近一个世纪的神奇发展历程。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是电视成型的重要时期。除了转播工程技术方面有显著改进外,电视已经开始逐渐成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体。在电视技术最早发源的英国和美国,已经具备了提供公共电视节目的能力。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世界各国纷纷忙于战事,使得科技研发进展滞缓,电视技术发展也受到了严重影响,几近停滞状态。
  随后,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电视行业才又取得突破性进展,而在电视行业技术升级进程中,最早成功研发了电视显像技术的“欧美”却被作为后起之秀的“日韩”逐渐超越。1960年,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索尼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电视TV-8-301,引起了业界轰动;短短8年时间过去,索尼又推出特丽珑显像管的彩色电视KV-1310,技术实力一举领先业界。而就在作为日系代表企业的索尼实现电视领域扩张之时,一家成立于韩国的公司也悄然加入了电视生产厂商之列——1969年,三星电子正式宣告成立,并于次年开始生产黑白电视。仅仅在电视投产后的第二年,三星的P-3202黑白电视便成功地走出国门,远销巴拿马。作为在当时如此年轻的一个品牌,这样的成绩实属突出。这两家公司的成就奠定了日韩电视业的领先地位。
  时至今日,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电视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从最初的黑白电视尺寸逐渐加大,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从模拟电视到数字电视——如今电视作为最常见的家用电器已经走进了几乎全世界每一个家庭。
  二、电视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一)电视新技术
  大屏幕彩电:1.大屏幕电视机指屏幕对角线尺寸大于63cm,既25in以上的电视机常见的规格有:29in、34in、43in等。2.大屏幕电视机对画质的提高采用了以下技术:(1)无闪烁画面电路(倍场频)。(2)图象清晰度、对比度提高电路。(3)轮廓校正电路。(4)噪波抑制电路。3.大屏幕彩电伴音采用的新技术:(1)立体声、环绕声和超强重低音系统。(2)数字多伴音系统和丽音(NICAM)立体声技术。
  数字电视:数字电视是指将彩色全电视信号(模拟)的整个处理过程全部转换为数字信号的处理方式,从而构成的一个全数字化的电视系统。数字电视“机顶盒”是让现有的模拟电视接收机能够收看数字电视节目信号的电子设备,它实现的是转换功能,它将成为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过渡的“桥梁”。
  数字电视的优点体在:1.图象和伴音质量高。2.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3.功能更多、用途更广。数字化电视的典型特殊功能:(1)图象存储。(2)图象放大。(3)多画面浏览和画外画功能。(4)电路工作状态的自动检测和调整。数字电视代替传统的模拟电视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清晰度电视HDTV:高清晰度电视是继黑白电视和彩色电视后的第三代电视,简称HDTV它更加适合人们的视觉要求。高清晰度电视的制式标准。1.提高图象的垂直和水平解析力:(1)提高一幅图象的扫描行数(从625行增加到1250行)。(2)将隔行扫描改为逐行扫描并提高场频(从50Hz提高到100Hz)。(3)提高图象的水平解析力,即增加信号的高频。(4)扩展信号的频带使其带宽达到11M。(5)提高图象宽高比,采用宽屏幕显示,16∶9或5∶3。(6)减少亮、色串扰。提高彩色清晰度。
  液晶电视LCD:LCD是靠后方一组日光灯管发光,然后经由一组菱镜片与背光模块,将光源均匀地传送到前方,依照所接收的影像讯号,液晶画素玻璃层内的液晶分子会作相对应的排列,决定哪些光线是需偏折或阻隔的。
  等离子电视PHP:PDP的发光原理是在真空玻璃管中注入惰性气体或水银气体,利用加电压方式,使气体产生等离子效应,放出紫外线,个别激发RGB三種不同的荧光体,产生不同三原色的可见光,并利用激发时间的长短来产生不同的亮度。
  (二)电视新技术的应用
  说到电视技术的发展应用,就不得不着重提一下三星电子。就涉足电视生产领域的时间来看,三星算不上是元老级厂商。然而,正是在起初并不有利的态势下,三星电子却上演了电视行业内一场令人瞠目结舌的“惊天逆转”。而“创新基因”和对市场敏锐的嗅觉正是三星电子实现这场大逆转的制胜法宝。
  随着技术的迅猛发展,黑白电视一成不变的“两色”影像世界,已经难以满足大众日益提高的收视需求,人们期望大千世界的五彩缤纷能够通过电视影像技术得以再现。在电视由“黑白”到“彩色”的革命性阶段,三星的技术创新反应迅速而敏捷。1976年4月,三星独自成功开发出14寸彩色电视,并于第二年起就再次出口欧美。从最初的有图像能收看,到对于图像还原效果的逐步要求,三星对于之后电视发展方向的把握恰到好处。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视觉娱乐的高品质追求,以及家庭视听系统的流行,人们对于电视向着屏幕大型化、画面细腻化的要求也日益提高。1995年9月三星在世界上首次推出33"双画面电视,大幅提升了同时收看不同节目的效果。而在传统CRT电视的尺寸难以再有突破之时,三星又不失时机地向市场推出大屏幕背投电视。直到今天,相信很多人都难忘第一次见到这一电视领域的“庞然大物”时,所体会到的震撼感觉。这也使得家庭影院的概念,第一真正走进了普通用户领域。   进入21世纪,在满足了人们近乎苛求的视听追求之后,电视的美化装饰作用,环保健康性能又成为了发展的核心话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时髦的名词“平板电视”进入了消费者的眼帘。电视向着更轻更薄的方向发展,平板电视新技术集中涌现。早在1998年8月,三星就已成功开发出纯平电视,成功解决了电视球面失真带来的画质影响,真正实现了电视上的所见即“真实”。2001年8月成功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台40英寸TFT-LCD液晶电视,彻底颠覆了业界对于液晶电视屏幕尺寸的固有观念。2002年,三星更是推出世界最轻薄的PDP-TV等离子电视。
  到了2006年,三星电视首次在销量上赶超索尼,位列世界第一。面对巨大的成就,三星并未感到丝毫骄傲与懈怠,反而将斐然的成绩转化为继续前进的动力,开始着手研发更为尖端的LED背光源技术,并且在2009年,成功推出全球首款超薄LED背光源电视,引领了电视行业又一次质变性革命。
  三星创新进步的整个进程,实际上已经清晰记录了整个电视行业此前近一个世纪技术发展的几次重要变革:由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影像更加真实生动;由CRT电视到背投电视,屏幕更大,效果更震撼;由背投电视到平板电视,显示效果提升的基础上,更加纤薄,节能环保。未来,电视行业技术将进一步升级,向着更加智能,更加纤薄,屏幕更大,效果更震撼四个方向发展。
  三、电视艺术研究
  目前在我国电视技术方面的研究是一个热点问题,既有具体的技术开发和应用的研究,又有技术发展方向的研究,产生了许多成果,为我国电视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诸如孟群的《电视制作技术》一书,讲解了当代电视节目制作概况、数字化电子编辑的应用、数字化电视特技的变化发展,并对最新的电视制作技术—虚拟演播室技术、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作及交互式电视做了探讨。胡正荣的《中国广播电视发展战略》一书,从中国广播电视发展现状中探求了电视媒介发展观、广播电视媒介生态与市场发展、广播电视受众等广播電视发展战略。王明臣的《数字电视与高清晰度电视》一书全面地、系统地介绍了数字电视和高清晰度电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并深入分析了数字信号处理、传送和接收的基本过程。吴龙生的《电视新技术》一书,在数字电视技术、交互式电视技术、高清晰度电视技术、平板电视技术、立体电视技术与立体声电视技术等方面有详细的介绍。有关电视技术中专门技术方面的介绍及研究著述较多,不再赘述。
  在传统电视艺术方面的研究,也有很多著述,为我国电视节目创作和艺术审美发展奠定了完善的理论基础。列举部分如下:张凤铸的《电视声画艺术》一书对电视艺术的美学形式和审美特性做了深刻探究。高鑫的《电视艺术美学》一书,从电视艺术的美学角度,进行本质的审视和探讨。高鑫的《电视艺术概论》一书,对各种电视节目形态的艺术发展过程及其创作方式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何丹的《电视文艺》一书,在电视文艺节目样式的审美特征、创作方法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陈国钦、夏光富的《电视节目形态论》从节目形态入手,对各类电视节目的表现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发展走向和发展规律。
  随着电视数字化和网络化的高速发展,电视产业已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电视技术与电视艺术的关系也被越来越多的学者给予关注研究。如:蓝凡的《电视艺术通论》一书,对电视艺术与电视,电视艺术与电视文学的辨析进行了梳理。胡智锋的《电视的观念:胡智锋自选集》一书的部分章节中,对电视传播艺术和电视节目类型做了研究。
  在学术论文方面有江逐浪的《电视艺术技术论一高科技语境下的电视艺术》博士论文,该文对电视艺术的内涵做了有益的探讨,并就技术手段和科学观念对电视的影响做了深刻的分析。邢艳群的《数字电视画面艺术特征研究》论文中,对电视数字技术和电视画面艺术的关系及运用数字技术创作电视视觉艺术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张永洁的《电视艺术的三重基本特征分析》一文中,对电视艺术的内涵以及其艺术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瞿晓桦的《图形传播在电视艺术中的应用》论文对图形在现代电视美术设计观念中的影响做了探讨。
  电视技术是电视艺术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们有着浑然一体的天然联系。电视技术的发展必然深刻地影响着电视艺术的发展。在电视艺术发展擅变的进程中,技术的因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将通过梳理我国电视技术发展的脉络,循着我国电视技术发展的历史轨迹,从我国电视节目形态的演进、电视艺术的表现发展和电视艺术创作三个方面来探讨电视技术的进步对电视艺术带来的变化。这对我们认识科技的强大作用力,加强艺术创作者对科技知识的学习和对技术手段的掌握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深刻地掌握了运用技术手段创作电视艺术的规律,才能使我们的电视艺术更加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作者简介】李鑫: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研究生二年级。 安立国: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院长。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有较大增加,解决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一直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心。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不断完善资助政策,资助的类别逐步扩展、资助层面不断延伸。目前,在高等学校,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以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为主,其他资助措施有机结合的资助政策体系。其覆盖范围之广、资助力度之大、资助比例之高,历史上
期刊
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是省委、省政府积极顺应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形势而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是我省协调推进新型城市化、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就在新农村的发展,既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充分
有一次,某公司在一项工作中出现了重大失误,事后,公司组织相关人员讨论、自省、反思、认真查找原因,汲取教训.可是有的人却在一旁怪话连篇,说什么“失误已经造成了,再议此事
期刊
当下,对个人信息的各种商业利用已远远走在了隐私保护前面.登录电商网站,推荐商品多是依据浏览痕迹;打开微博微信,广告投放定向植入;打开理财客户端,首页也因人而异……通过
期刊
【摘要】针对德彪西与贝多芬的钢琴曲《月光》进行分析,通过比较研究两首作品在作品的体裁、结构、调性布局、和声、旋律、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性格、创作风格及表现手法上等诸多方面进行论述。帮助我们能够更好的理解两部作品,同时也能够使我们在比较研究中发现并汲取更多的表现手法,掌握表达相同事物不同的艺术构思、不同的艺术视角、不同的思想内涵、不同的文化根源、以及不同的文化影响。  【关键词】月光;贝多芬;德彪
引语  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多样更快捷。传统的“教条式”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再适应人才培养,尤其不再适应大学教育。大学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之一,理应承担教学改革的重任,在转变观念的前提下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我校日语系于2008年才正式开始招生,在教学实践中只能“摸着石头过河”,逐步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我连续担任过三个年级的《日语阅读》课,其
期刊
骑过自行车的人想必都有这种体会:上坡费力,下坡轻松。可笔者认为,下坡省力,似乎是一种享受,可它容易使人懈怠;上坡辛苦,却可以充分感受努力和奋斗的乐趣。业精于勤荒于嬉。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中指出,中共十九大到下一次的二十大,这五年,正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其中有一些重要的时
期刊
摘 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能为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三个有利的条件。可是,当今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面临着较多的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当今时代主题思想和重要理念。休闲体育产业在当今世界得到了重大的发展。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进一步分析和探讨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为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做出对策。  关键词:可持续;休闲体育;发展对策  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提升了人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