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

来源 :少男少女·校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_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祖国母亲70岁生日之时,我看了一部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电影分成了七个故事,分别是《前夜》《相遇》《夺冠》《回归》《北京你好》《白昼流星》和《护航》。现在我就来介绍一下《前夜》吧。
  这个故事是由1949年开国大典筹备时的真实故事改编。开国大典前一天,旗杆设计师林志远在家做试验时发现,阻断器无法停止电动的升旗,重制要用铁、铜、矽三种物质融合,任务迫在眉睫之时,大家把能捐的都捐给了林志远。在10月1日凌晨5点时,林志遠不顾士兵的拦截冲到旗杆边,有恐高症的他爬上旗杆,在6点验收前完成了焊接。
  从这个故事我感受到了人民十分团结,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大家把铁勺、收音机都捐了,连清华大学仅存的样本矽都捐了。林志远有恐高症,但他鼓起勇气,克服了恐高症,爬上了22.5米高的旗杆上。林志远叔叔让我明白了遇到困难要勇敢去克服。现在70年过去了,中国从一穷二白到世界顶端,何等伟大。
  每当星期一升旗仪式的时候,望着那革命先烈用鲜血染成的国旗,我觉得祖国一定会越来越繁荣昌盛!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为祖国做贡献!我们现在过着的幸福生活,都是以前的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长大后,也想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祖国母亲,我希望您越来越强大!我为生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而自豪!
  (指导老师:方丽娜)
其他文献
目前高等教育中努力要加以改变的一种现状,是创新能力薄弱的问题.学术训练方面的不足,是其中的一个关键.本文从哲学方法论的角度针对目前这一不足在人文学科中的具体表现进行了分析,将其归纳为五个方面,即不能发现与把握新现象;缺乏发现、捕捉新问题的能力;对文本的阐释能力不足;概念分析的能力有限;逻辑推理与论证能力的不足.从哲学的角度,论述了如何通过学习一些具有开创性的哲学家们的思维方法,从他们的思维经验中领悟并习得一些必要的学术训练.
上半年的时候,我们班来了一位班主任,他就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邵凤祥老师。邵老师今年四十七,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他年纪虽大,却是一个人老心不老的“老顽童”。  上课的时候,我们都沉浸在快乐的时光里。比如,在讲《七律·长征》这一课的时候,邵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些有关诗歌背后的革命故事,我们都动了情,流下了眼泪;在讲《我和祖父的园子》这一课的时候,邵老师还加上一些动作,让我们回忆起童
期刊
我发现爸爸每天都在不停地抽烟,一支接一支,有的时候家里经常烟雾缭绕,到处都是烟灰,我和妈妈熏得都快晕倒了。所以,我有一个想法,就是帮爸爸戒烟。  每当爸爸吃完饭,他总会拿着烟,高高兴兴地躺到沙发上,并且还说:“饭后一根烟,快活似神仙。”只见他两只手指夹着烟,另一只手拿着打火机,他轻轻按一下打火机,一朵闪亮的小火苗出现在他眼前。他把打火机上的小火苗点在烟上,不一会儿就出现了白茫茫的烟雾。那香烟的雾气
期刊
成长中总有那样的瞬间,使我们想起:我长大了,我的童年一去不返了,而后,心中便涌起失落和怅惘。然而究竟何谓童年?它又为什么如此令人怀念?这两个难解的问题,《社戏》给了我答案。  文章的结尾是这样的:“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这句看似平常的话,却让我读完心生疑惑。因为纵观全文来看,那夜的戏并不好,豆也很一般。细细品味,作者有此感受,是因为与他同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