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做好教学分析,确定合适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侧重点的不同,生物微课教学可以分为不同类型。其中,基于核心概念讲解的“讲授类微课”是本文探究的微课类型。这类微课涉及庞杂的核心概念知识内容,如何從这些内容中选择适合作为一节微课的核心概念,如何用一个核心概念统领其余教学内容,是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跳出教学内容之外,教师还应该深入分析作为微课教学受众的学生,了解学生对于核心概念学习的需求,应该如何通过微课视频抓住学生兴趣和注意力,以及微课学习后应该实现的教学目标。
以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二章中“细胞是由多种分别承担不同功能的生物大分子组成”这一核心概念的微课设计为例,教师确定这一主题后,首先分析教学重难点:生物大分子有哪些;这些生物大分子为什么被称为“大分子”;生物大分子与元素、化合物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各种生物大分子都有什么结构和功能……综合分析,教师可以利用这一核心概念,以教材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的教学内容为基础,从生物大分子出发,上探不同分子在细胞中担任的职责,下究生物大分子的构成,探讨生物大分子何以具有这些功能。从学生生物学习现状出发,可以发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分子、元素、化合物、细胞等概念并行排列,知识非常散乱混杂,没有经过系统化,不利于学生对于生物知识作出建构性的系统把握。
二、利用情境导入,做好新旧知识融合
核心概念往往是经过抽象化、系统化提炼出来的高度精简的知识,比如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三章中“植物向光性的原因”这一核心概念,这一概念直接忽略掉植物生长于其中的各种各样的环境,将“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这一生活中发现的现象概括为“向光性”。如果在微课教学中,一上来就提出这一核心概念,学生可能难以接受,更不用说积极地投入核心概念的延展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在观看微课教学视频时拥有比较好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专注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教师利用好图片、视频、问题来创设情境。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教师以旧知识为背景,设计和安排导入环节的情境,可以更好地形成一种知识的“锁链”,以旧知理解新知,将知识整合到原有的知识框架中。
以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三章中“植物向光性的原因”这一核心概念的微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学过的知识创设情境。比如,教师:“我们在之前已经讲到过‘稳态’的概念,就是说正常机体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动物和人体通过神经系统、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等方式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教师一边讲一边在屏幕上出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积极地回忆以往的知识。教师在最后出示一张植物的图片:“与动物和人体相比,植物没有神经等系统,那么,植物体是如何调节生命活动的呢?这要归结到‘向光性’这一现象。”由此引入教学主题。
三、按照条理顺序,构建核心概念地图
生物学科中每一个核心概念都是从大量重要概念中概括、抽象出来的,而每一个重要概念的提出也都是建立在大量生物学事实基础上的。学生要较好地掌握核心概念,需要了解很多生物学事实,进而理解核心概念之下其他概念的含义。然而,在学习其他概念时,受宏观分析和归纳能力的限制,学生又容易将事实与事实、概念与概念搞混。所以,在讲授核心概念时,必然会涉及概念之间的区分与串讲。如何将这些概念按照一定的顺序和层次统摄起来,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并用较为生动趣味的形式呈现出来,是教师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以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三章中“细胞是通过各结构之间的分工合作而形成的统一整体”这一核心概念微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为学生构建核心概念地图。在微课开始时,教师首先举出“细胞的基本结构”这一概念,将概念放在地图的中心,表示接下来会开始讲基本结构包括哪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可以返回这张地图,在上面添补概念,并在它们之间建立联系,从而梳理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总而言之,教师应重视生物核心概念教学,并利用好微课,合理设计生物核心概念微课教学,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责编 孟 飞)
根据教学侧重点的不同,生物微课教学可以分为不同类型。其中,基于核心概念讲解的“讲授类微课”是本文探究的微课类型。这类微课涉及庞杂的核心概念知识内容,如何從这些内容中选择适合作为一节微课的核心概念,如何用一个核心概念统领其余教学内容,是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跳出教学内容之外,教师还应该深入分析作为微课教学受众的学生,了解学生对于核心概念学习的需求,应该如何通过微课视频抓住学生兴趣和注意力,以及微课学习后应该实现的教学目标。
以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二章中“细胞是由多种分别承担不同功能的生物大分子组成”这一核心概念的微课设计为例,教师确定这一主题后,首先分析教学重难点:生物大分子有哪些;这些生物大分子为什么被称为“大分子”;生物大分子与元素、化合物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各种生物大分子都有什么结构和功能……综合分析,教师可以利用这一核心概念,以教材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的教学内容为基础,从生物大分子出发,上探不同分子在细胞中担任的职责,下究生物大分子的构成,探讨生物大分子何以具有这些功能。从学生生物学习现状出发,可以发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分子、元素、化合物、细胞等概念并行排列,知识非常散乱混杂,没有经过系统化,不利于学生对于生物知识作出建构性的系统把握。
二、利用情境导入,做好新旧知识融合
核心概念往往是经过抽象化、系统化提炼出来的高度精简的知识,比如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三章中“植物向光性的原因”这一核心概念,这一概念直接忽略掉植物生长于其中的各种各样的环境,将“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这一生活中发现的现象概括为“向光性”。如果在微课教学中,一上来就提出这一核心概念,学生可能难以接受,更不用说积极地投入核心概念的延展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在观看微课教学视频时拥有比较好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专注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教师利用好图片、视频、问题来创设情境。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教师以旧知识为背景,设计和安排导入环节的情境,可以更好地形成一种知识的“锁链”,以旧知理解新知,将知识整合到原有的知识框架中。
以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三章中“植物向光性的原因”这一核心概念的微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学过的知识创设情境。比如,教师:“我们在之前已经讲到过‘稳态’的概念,就是说正常机体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动物和人体通过神经系统、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等方式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教师一边讲一边在屏幕上出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积极地回忆以往的知识。教师在最后出示一张植物的图片:“与动物和人体相比,植物没有神经等系统,那么,植物体是如何调节生命活动的呢?这要归结到‘向光性’这一现象。”由此引入教学主题。
三、按照条理顺序,构建核心概念地图
生物学科中每一个核心概念都是从大量重要概念中概括、抽象出来的,而每一个重要概念的提出也都是建立在大量生物学事实基础上的。学生要较好地掌握核心概念,需要了解很多生物学事实,进而理解核心概念之下其他概念的含义。然而,在学习其他概念时,受宏观分析和归纳能力的限制,学生又容易将事实与事实、概念与概念搞混。所以,在讲授核心概念时,必然会涉及概念之间的区分与串讲。如何将这些概念按照一定的顺序和层次统摄起来,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并用较为生动趣味的形式呈现出来,是教师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以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三章中“细胞是通过各结构之间的分工合作而形成的统一整体”这一核心概念微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为学生构建核心概念地图。在微课开始时,教师首先举出“细胞的基本结构”这一概念,将概念放在地图的中心,表示接下来会开始讲基本结构包括哪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可以返回这张地图,在上面添补概念,并在它们之间建立联系,从而梳理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总而言之,教师应重视生物核心概念教学,并利用好微课,合理设计生物核心概念微课教学,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责编 孟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