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青年亚文化视阈下“网抑云”现象成因分析

来源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nlj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20年“网抑云”作为网络流行语突然大火,其背后折射出的是一系列社会心理问题,是当下社会青年心理情绪的反映。本文从后亚文化理论出发,从“媒介场景理论”、“新部落理论”两个层面,通过互联网民族志及对网易云音乐评论区的文本进行分析,评述社会转型期青年群体心理压力对表达空间的渴求、身份认同需求导致对“网抑云”文体创作的导向作用,呼吁主流文化给予青年群体更多人文关怀。
  【关键词】网易云音乐;网抑云现象;后亚文化;网络空间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448.2021.13..053
  随着Web2.0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传统社交环境已由线下的现实世界转向线上虚拟空间,网络空间中各种青年亚文化现象层出不穷,2020年“网抑云”作为网络流行语突然大火,“网抑云”作为“丧文化”的一種,是青年群体利用文字为道具,透过悲伤、颓废的文化表征,以达到宣泄情绪、满足需求的目的。“网抑云”现象折射出的是一系列社会心理问题,是当下社会青年心理情绪的反映。
  1. 文献回顾与问题提出
  关于青年亚文化的研究最早起源于美国芝加哥学派,20世纪20年代以罗伯特·帕克(Robert E.Park)为代表的学者关注研究“越轨”青年群体,形成了“青年亚文化”的概念,然而该学派的研究忽视了边缘群体反抗的主动性和反抗表达的多元性。直到20世纪60年代,“当代文化研究中心”在伯明翰大学成立,标志着青年亚文化研究的第二阶段开启。在研究中心,以斯图亚特·霍尔(Stuart Hall)、迪克·赫柏迪格(Dick Hebdiger)为代表的学者,提出了“仪式抵抗”、“风格”、“收编”等理论。伯明翰学派的研究无疑为后人理解青年亚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引。
  20世纪80年代,互联网蓬勃兴起,青年亚文化出现一系列新的文化症候,伯明翰学派的理论时候到质疑冲击。“后亚文化”的概念首次在钱伯斯(Chambers)的著作《大都市图绘:通往现在的可能性》中出现,随后,史蒂芬·雷德黑德(Stephen Redhead)等学者开启了后亚文化研究,其中“场景”、“新部落”、“生活方式”是后亚文化理论研究的关键词。
  其中,“媒介场景”理论由美国传播学者梅罗维茨(Joshua Meyrowitz)提出。在他看来,信息的流动弥合了媒介场所与物质场所的界限,媒介和空间共同为人们构筑了新的社会交往和信息传播模式。而“新部落”则是由米歇尔·马索菲里(Michel Maffesoli)提出的概念,是指“个人通过独特的仪式及消费习惯来表达集体认同的方式”。我国学者马中红、陈霖认为,网络新部落是通过“互动过程中共享情感的体验”来维持部落成员之间的关系的。
  面对网络上新起的“丧文化”现象,我国学者大多采用伯明翰学派的亚文化范式进行研究解读。传统亚文化范式虽然可以从“互动仪式链”、“仪式抵抗”等理论层面去解释“丧文化”现象,但仍不够全面,因此引入后亚文化等理论视角下的研究尤为重要。我国学者苏宏元、贾瑞兴曾从“符号表达”、“仪式展演”、“线上狂欢”三个层面探讨了网络“丧文化”的社会表征,更加关注了网络虚拟空间的特殊性。不过对于“丧文化”下“网抑云”现象的研究,目前学界尚处于空缺,基于此本文提出研究问题:“网抑云”文本有何特征?网络青年亚文化视阈下,“网抑云”现象是如何形成的?
  2. “网抑云”文体表征分析
  “网抑云”文体是指网易云音乐评论区中带有诸如抑郁、悲伤、绝望等强烈负面情绪色彩的文字。
  2021年5月1日至5月25日,笔者在网易云音乐社区,运用互联网民族志观察评论区“网抑云”现象,在网易云音乐平台中选取了流行度最广的5种音乐类型:流行、民谣、嘻哈、电子、摇滚,并在各种类型下选取超过10w+评论的歌曲各10首,观察其点赞量最高的前20条评论,对共计1000条样进行文本分析。以下选取了8个代表性文本:
  通过观察,可以将“网抑云”文本情感色彩归为爱情、抑郁症、生活压力、需求缺失、病痛及去世这几大主题。爱情主题包括失恋、爱而不得以及恋爱中的地位不平等、卑微,这是网抑云现象中占比最高的主题。文本诸如:
  “我连一秒都没有拥有过她,却感觉失去过她千万次。”
  抑郁症主题包括讲述自身故事、文本借用或者使用模糊性文本暗示自己患有抑郁症,文本案例如下:
  “010-8295-1332这个所谓的中国自杀求助电,它…是假的,别打了,打了只会更失望”
  生活压力大多来自于生存、工作、家庭,是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对生活现状的不满,案例如下:
  “民谣很文艺 可小酒馆里的酒并不便宜 就像是 我们稍不努力 就连情怀都养不起”
  需求缺失包括认可缺失、理解缺失等心理层面需求的缺失,问题产生大多来源于原生家庭以及周围环境的不认可,案例如下:
  “戒同所,我一生最恨的地方”
  病痛及去世包括身患重病、亲友去世,以及自杀倾向等,案例如下:
  “隔壁的姐姐跳河了,她那天出门的时候给了我一颗糖,如果我早点打开糖,我就可以留住她”
  此外,网抑云现象的产生与歌曲的类型有着较高的关联度,民谣和流行的网抑云现象最为严重,其次是电子和嘻哈,最后是摇滚。评论区的情绪导向与歌曲主题关联密切,当歌曲涉及到爱情、孤独、回忆、生活等主题时,评论区易触发评论区的伤感留言。奇怪的是,虽然评论区的氛围导向会受歌曲主题的极大影响,但往往评论区的热评内容和歌曲没有直接的关系。   同时,在热评中存在负面、消极情绪的评论,较之热评为正面情绪的评论区,整个评论区“网抑云”文体的评论占比要远高与后者,负面评论数量也更为庞大。此外,通俗性较强的音乐,更容易出现负面评论,这可能与音乐接触的人群特征与音乐传播度广相关。
  3. “网抑云”现象成因分析
  在后亚文化理论语境下,青年亚文化具有流动性、多变性、混杂性等特征,不断更新的媒介技术为网络青年亚文化提供了广阔的塑造空间,演绎为“碎片化”的情绪释放、“符号化”的传播方式和“部落化”的群体结构。
  3.1 媒介场景:“碎片化”情绪表达空间的构建
  “生于理想,死于欲望”——《杀死那个石家庄人》热评
  当今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从精神文明而言,这种转型是从传统农业文明的经验主义文化,向现代工业文明的理性主义文化的转型,在两种文化冲突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一方面憧憬、向往、追寻的是现代工业文明的理性主义文化,他们在城市中犹如一个一个分散的原子,独自生存,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另一方面,中国传统的经验主义文化中诸如注重群体、对归属感的渴求的传统观念,也是深深扎根在他们脑海中。
  “挫败心理”指的就是,法定成年后的青年对自我价值的追求无法达到社会主流价值的评价标准。现实与规训之间的脱节,加剧了青年的无力承受感,所衍生出的“挫败心理”为网络空间青年亚文化的生产、传播提供了主管可能性。对于许多年轻人,尤其是外出来到大城市工作的人而言,他们急切地想要在城市中寻求到群体归属感、熟悉感,另一方面期待能在城市中實现自己的价值,超越原来的家庭所处的阶层,去掌握、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现实往往比想象要更为困难,在工作、生存的高压下,许多的年轻人会不由产生一种迷茫、无力感,一方面他们发现城市是如此浩大,而个体是如此渺小,在阶层、资本面前,个人是多么无力;于是两种心理状态逐渐变成一种焦虑的来源。同时来自社会、家庭的期待也增加了他们的精神压力。
  网络空间的出现,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碎片化”情绪表达的空间,网易云音乐评论区就是一个很好的情绪表达空间,不同于面对面述说以及微信朋友圈的熟人社交,在网易云评论区,用户面对的是大量陌生用户,这减轻了负面情绪宣泄者的心理负担,在熟人社交下有所顾虑、难以言说的事情,在网易云评论区中可以自由表达,虚拟社交空间同时成为了个人的“树洞”。
  同时,碎片化的信息更容易于情感表达和释放,“只言片语”型语体用户提供了更大的情感表达空间,情绪释放的本身并不追求完整事实的传递,而是情绪的爆发和感染。而语言模因在传播过程中不仅简短易记,还戳到痛点,引发共鸣,极易在网络上被模仿和复制,而碎片化的传播让这些语言模因更加迅速地引爆了互联网。
  虚拟空间它以特有的方式彰显了青年的心灵世界,隐藏和延伸了他们的身体,为青年亚文化找到了一个理想的“场域”。基于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网易云音乐评论区会有这么多抒发负面情感,并且与歌曲主题无关的评论了,泄完情绪之后,人们又将回归一如往常的生活。
  3.2 新部落:“部落化”群体结构与身份认
  新部落群体结构的形成为使用者提供了心理上的满足,网络新部落具有三个特征:首先“成员在社会互动中的共享情感时的体验”;其次内容上“重视的是一种与进步相反的观点,如社区、地方感、怀旧”等;第三是新部落具有“不稳定性和流动性”,而社会个体与“新部落”之间的关系也具有一种“不稳定性和流动性”。
  以网易云音乐为例,用户发表评论的同时会获得共享情感的体验,找到虚拟空间中的归属感。基于趣缘用户们聚集在同一首歌曲之下,评论也即是“分享”的过程,观看他人的评论,并进行点赞、回复,这一些列行为构成了用户间的互动关系,在评论区中,用户公开表达个人情绪,“同其他身处困境、心力交瘁、孤独焦虑的成员实现互动交流,能暂时获得心灵的慰藉和群体归属,引发‘同病相怜’式的相互抚慰”,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与肯定感,形成具有身份认同的部落。
  “现在的喜欢好廉价,好友删了就什么都断了”
  这是网易云音乐歌曲《起风了》下的一条评论,这条评论收到了37.5万赞,作者收到了5429个“抱抱”,评论下面收到了5459条回复。
  “难熬不过好友位一直在 心头那句喜欢 却一直没敢说出来”
  “忙起来什么都可以忘,闲下来什么都可以想起”
  在回复中,不少用户也回忆起了自身的经历,抒发着自己的情感。这里俨然成为了一个小部落,人们在安慰该评论作者的同时,也述说了自己的故事,评论区成为情感交流的场所,人们在这里得到了身份的认同,看到了相似的灵魂,找到了情感的共鸣。赛博空间成为青年群体寻找同类,建立文化族群、进行文化实践活动的理想空间、成为青年亚文化群体快速扩张的异托邦。
  4. 总结
  随着“网抑云”恶搞狂欢热潮的过去,人们逐渐冷静下来,用理性的眼光看待“网抑云”,反思这一现象的合理性。网络中出现了消解“网抑云”的评论,“网抑云”走向了反“网抑云”,这是“网抑云”梗滥用的必然结果,是自我调整、反思的过程。
  同时我们也要谨防矫枉过正,文艺创作需要空间。网络中的每个人都有自由表达的权利,我们并不反对情绪的宣泄与表达。但我们打击不怀好意、恶意玩梗的行为,这是对抑郁症患者的伤害,喧嚣夺取了人们的关注,而使真正需要关注的群体受到冷落。
  “网抑云”现象的出现,归根到底是青年群体面对社会、面对主流话语的一种温和抵抗。网抑云现象的产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其形成还与用户自身展演的欲望、媒介的功能导向、评论区的情绪感染等等有关。本文从后亚文化理论视角出发,着重探究该现象背后的形成原因,以期更好理解当代年轻人的心理状况,但对引导措施的研究尚有空缺。
  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下,人们能更便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一种现象的产生很容易进入大众的视野,随之而来的一定是各方不同的意见,争论从未停休,但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无论面对何种现象,我们都需要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李欣,彭毅.符号化表演:网络空间丧文化的批判话语建构[J].国际新闻界,2020,42(12):50-67.
  [2]余天威.网络青年“卖丧信佛”的符号狂欢与亚文化景观审视[J].云南社会科学,2019(04):165-171.
  [3]闫翠娟.从“亚文化”到“后亚文化”:青年亚文化研究范式的嬗变与转换[J].云南社会科学,2019(04):178-184+188.
  [4]董扣艳.“丧文化”现象与青年社会心态透视[J].中国青年研究,2017(11):23-28.
  [5]张宁,苏幼真.网络直播间:新部落的建构及其亚文化特征[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7,39(10):128-132.
  [6]戴文静.近三十年中国青年文化研究的嬗变与反思[J].中国青年研究,2017(01):80-87+44
  [7]陈霖.新媒介空间与青年亚文化传播[J].江苏社会科学,2016(04):199-205.
  [8]陆扬.从亚文化到后亚文化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0(01):121-127.
其他文献
【摘要】在中国移动通信技术大转型的情况下,有线电视用户外流和运营管理困难已变成行业内的热点事件,伴随着5G技术的广泛运用和互联网媒体的迅速发展,有线电视网络正面对着史无前例的影响和严峻的考验,要使有线电视走出困境,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必须顺应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5G技术成果,积极推动5G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本文从5G时代有线电视产业的发展状况入手,分析了5G时代有线电视产业的
【摘要】广播生活服务类节目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其中,生活包含人们衣食住行等多个方面,而服务主要指对听众问题的解答。由于其兼具新闻类、娱乐类节目的特点,对主持人素养要求较高,强调生活服务类节目主持人应明确自身定位,以节目整体风格出发,合理调整自身语言特点,提高节目效果。本文以广播生活服务类节目为例,以主持人作为研究对象,具体对其语言特点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活服务类节目;主持人;语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媒体格局的深远变革。地级市广电既要承受上级台在收视和广告两条战线的重压,又要直面各类新媒体的正面冲击,生存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本文以肇庆市广播电视台的媒体融合探索实践为例,阐述地级市广电如何明确融合目标,把握融合重点,强化融合保障,找准与新兴媒体融合的着力点,由“台网互动”走向“台网融合”,最终实现“台网一体”,打造出顺应时代潮流及市场需求的新型主流媒体。
【摘要】新闻就是借助文字、图片等将社会上发生的热点事件传递给大众,是消息传播的一种方式。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新闻的写作特点和发展方向也在不断的改变,新媒体的盛行更是促使新闻面临了很大的挑战。由于新媒体的不断发展,新闻写作必须保留传统媒体优势的同时加以创新。本文就新媒体背景下新闻写作特点进行分析,并对新闻写作的发展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写作;发展  中图分类号:TN94
【摘要】电视民生节目一直以来受到观众喜爱,尤其是民生新闻节目,此节目主要是以接地气、亲民报道方式为发展目标,一直以来受到观众喜爱。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各类新闻媒体如“雨后春笋”方式呈现在观众眼前,拥有传播方式较快、信息容量较大等特点,深受观众喜爱,因此对传统新闻媒体发展造成巨大影响,在此背景下电视民生节目应创新发展模式,考虑如何在融媒体时代逆境求生。本文就上述论点对电视民生节目如何在融媒体时代逆境求
【摘要】校园数据中心作为校园系统的核心枢纽,必须具备有机的、智能化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以此保护校园数据内的数据和应用安全。根据长期以来的实践探索,本文提出了以安全防防护策略为中心、防护技术为支撑、建立安全的防护管理工作计划。在此过程中通过加强所有人的安全信息意识,完善安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校园数据中心的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提高校园信息安全。  【关键词】智慧校园;数据安全;防护措施  【基金项目】20
【摘要】对于人物新闻采访报道这一工作而言,大多数人对于它的了解以及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认为这一工作的难度系数并不大。事实上,人物新闻采访报道是一项难度系数比较大,并且比较特殊的工作之一,尤其是对于采访者引导采访对象情感状态这一环节而言,因为采访对象的情感状态会直接关系到整個人物新闻采访报道是否能够顺利完成以及完成的效率。因此,在人物新闻采访报道过程中合理应用情感引导这一手段至关重要。本文就情感引导
【摘要】2019年,主旋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获得票房和口碑的双赢,其艺术创作手法对同类型电影极具借鉴意义。本文就主旋律电影的艺术创作方法进行研究,结合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具体片段分析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在影片中的体现,探索主旋律电影的艺术化处理意义。  【关键词】《我和我的祖国》;浪漫主义;主旋律  中图分类号:G2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
【摘要】在新媒体环境下,生活品质不断提升,思维方式发生转变。但是电视新闻仍然原地踏步,如不加以改变,必然会遭市场淘汰。盲目采取行动,只会招致不必要的麻烦。为此,本文从新媒体的概念及特征入手,深度分析电视新闻发展问题及成因,最后提出几点策略,意在提升发展成效。  【关键词】新媒体;电视新闻;发展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
【摘要】融媒体是当前媒体市场的一个大的走向趋势,是将媒体进行深度融合后形成符合当前时代背景下的新型媒体产业。媒体产业的融合和发展离不开相关技术的支持。最重要的技术就属信息技术。融媒体的产物新媒体对于传统媒体势必会造成冲击,这些都不可避免。广播电视媒体要有针对性地提升自身的竞争力,通过对新闻工作的采编等方式进行创新,带来行业发展新的动力。本文以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为探讨方向,对当前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