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基础教育的数学课程中,教师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就课堂氛围的构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以及应重视学生在讨论中学习等方面浅谈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数学 学生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6-0090-01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即在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和营造的学习氛围中让学生发现知识的过程。学习与发展是当今教育的主题,“独白式”的课堂教学已远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与要求。现在的课堂应是一个互相“对话式”的课堂,“对话的过程即是主体之间在经验共享中的相互造就过程”,这就要求课堂教学鼓励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发展一种“对话”关系,在教学中进行知识、情感的相互碰撞与启发。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目的,即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就要求教育者将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以实现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一、教师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师生情感融洽,教学双方平等,民主合作,教学就容易取得理想的效果;反之,学生处在“心理防互”之中,口不敢言,手不敢动,惴惴不安,甚至反抗对立,其学习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不只是单纯的知识传递,同时它又是师生情感互动的过程。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努力创设一种开放的、浸润的、积极互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以新知识为工具形成对相关知识的探索,在课堂上充分运用表扬、课堂小组竞赛、课堂交流等多样化的手段,调节、控制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活而不乱,稳而不死,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笔者针对初中学生爱表现自我、自我意识强的心理特征,多为他们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如平时根据教学内容特点,事先编拟一组融知识性、启发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小题目,进行课堂小组和个人抢答竞赛,评价按男生与女生、小组与小组间进行记分,并进行阶段、学期的“竞赛标兵”“优秀小组”评比,课堂上有时学生为某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讨论异常激烈;针对部分学生存在的“害羞”“怕说错了大家笑”等畏惧心理,我时常给他们提供一些机会,让他们回答的问题稍简单一些,当他们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与鼓励。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好数学以思维为基础的,培养学生的动脑习惯是首要任务,因此,在自主学习中,教师要多设计一些能开拓学生思维的,能激发学生探究愿望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问题为中心。怎样让学生既体验到初步感知的成功,又能进一步地掌握新知,我通常的做法是出示一个或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试试看自己掌握的怎么样了?”这里的问题要精心设计,要能紧扣课程标准的要求,紧扣教材,努力使问题具有:(1)现实性。呈现的问题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是学生非常熟悉和亲切的,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物知识就在身边,感到“学习即生活”“生活即学习”。(2)开放性。所提问题条件可以多余,也可以不足,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多种,答案不是惟一的,因为凡是生活中真实性的问题,很多时候它都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而体现开放性的特点,是不想用标准的程序和标准的答案来束缚学生的思维空间、固化学生的想象才能,而是想促进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培养创造性思维。(3)探究性。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价值,要有一定的想象空间,不能是简单的设问;同时解决的方法不能是简单的模仿,需要学生开动脑筋,能激起学生主动的探究。如在学到《概率中可能性大小》时,问题引出多以常见的买彩票发问;在学到《平移》时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我深切地感受到学习注重结果更应追求过程,因为结果正确了,往往包含着正确的思维过程,但是正确的结果并不一定等于思维过程正确,而结果错了,思维过程有时也不一定全错。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加强学生的讨论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相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力,努力让他们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教师的作用重在创设一个自主探索情境,建立诱发自主探索动机的最佳“心理场”。教师要注意:(1)让学生自己“爬坡”。只有当学生遇到困难,“爬”不上去时,才适当加以点拨,教师的主要力气是花在学生何时需要帮助、需要怎样的帮助和如何帮助学生方面。如在“讲正方形的性质时”时,我要求学生自己根据定义发现性质,并相互讨论该性质由何理由得出?整个过程我没有直接介入小组的操作过程中,而是在学生遇到较大困难时,进行点拨和指导。(2)让学生相互合作。交流与合作是新课标倡导的“主旋律”,在建立学习小组的过程中,我让学生自由搭配,只要觉得在一起能够有效地学习、有效地合作,就可以组合在一起。小组中的成员分工由他们自己解决,要求分工合理,每人都应承担一定的任务,并为小组争光,为小组承担责任。小组之间相互纠错、相互补充,这比教师“苦口婆心”的重复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其次,讨论通过师生间的双向交流会增进师生间的了解。既融洽了师生关系,又有利于改进教师的教学工作。在交流中,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互助配合,集体协作的团队意识。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很多,但它们都必须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基础和立足点。在未来的社会里,多数职业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分析、创新能力而不只是机械的操作技能,所以,今天的学生需要更多更强的数学能力而不只是数学知识作为未来职业的准备。那么,在基础教育的数学课程中,就必须反映这些需求。
【关键词】:数学 学生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6-0090-01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即在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和营造的学习氛围中让学生发现知识的过程。学习与发展是当今教育的主题,“独白式”的课堂教学已远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与要求。现在的课堂应是一个互相“对话式”的课堂,“对话的过程即是主体之间在经验共享中的相互造就过程”,这就要求课堂教学鼓励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发展一种“对话”关系,在教学中进行知识、情感的相互碰撞与启发。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目的,即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就要求教育者将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以实现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一、教师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师生情感融洽,教学双方平等,民主合作,教学就容易取得理想的效果;反之,学生处在“心理防互”之中,口不敢言,手不敢动,惴惴不安,甚至反抗对立,其学习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不只是单纯的知识传递,同时它又是师生情感互动的过程。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努力创设一种开放的、浸润的、积极互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以新知识为工具形成对相关知识的探索,在课堂上充分运用表扬、课堂小组竞赛、课堂交流等多样化的手段,调节、控制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活而不乱,稳而不死,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笔者针对初中学生爱表现自我、自我意识强的心理特征,多为他们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如平时根据教学内容特点,事先编拟一组融知识性、启发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小题目,进行课堂小组和个人抢答竞赛,评价按男生与女生、小组与小组间进行记分,并进行阶段、学期的“竞赛标兵”“优秀小组”评比,课堂上有时学生为某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讨论异常激烈;针对部分学生存在的“害羞”“怕说错了大家笑”等畏惧心理,我时常给他们提供一些机会,让他们回答的问题稍简单一些,当他们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与鼓励。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好数学以思维为基础的,培养学生的动脑习惯是首要任务,因此,在自主学习中,教师要多设计一些能开拓学生思维的,能激发学生探究愿望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问题为中心。怎样让学生既体验到初步感知的成功,又能进一步地掌握新知,我通常的做法是出示一个或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试试看自己掌握的怎么样了?”这里的问题要精心设计,要能紧扣课程标准的要求,紧扣教材,努力使问题具有:(1)现实性。呈现的问题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是学生非常熟悉和亲切的,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物知识就在身边,感到“学习即生活”“生活即学习”。(2)开放性。所提问题条件可以多余,也可以不足,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多种,答案不是惟一的,因为凡是生活中真实性的问题,很多时候它都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而体现开放性的特点,是不想用标准的程序和标准的答案来束缚学生的思维空间、固化学生的想象才能,而是想促进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培养创造性思维。(3)探究性。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价值,要有一定的想象空间,不能是简单的设问;同时解决的方法不能是简单的模仿,需要学生开动脑筋,能激起学生主动的探究。如在学到《概率中可能性大小》时,问题引出多以常见的买彩票发问;在学到《平移》时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我深切地感受到学习注重结果更应追求过程,因为结果正确了,往往包含着正确的思维过程,但是正确的结果并不一定等于思维过程正确,而结果错了,思维过程有时也不一定全错。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加强学生的讨论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相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力,努力让他们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教师的作用重在创设一个自主探索情境,建立诱发自主探索动机的最佳“心理场”。教师要注意:(1)让学生自己“爬坡”。只有当学生遇到困难,“爬”不上去时,才适当加以点拨,教师的主要力气是花在学生何时需要帮助、需要怎样的帮助和如何帮助学生方面。如在“讲正方形的性质时”时,我要求学生自己根据定义发现性质,并相互讨论该性质由何理由得出?整个过程我没有直接介入小组的操作过程中,而是在学生遇到较大困难时,进行点拨和指导。(2)让学生相互合作。交流与合作是新课标倡导的“主旋律”,在建立学习小组的过程中,我让学生自由搭配,只要觉得在一起能够有效地学习、有效地合作,就可以组合在一起。小组中的成员分工由他们自己解决,要求分工合理,每人都应承担一定的任务,并为小组争光,为小组承担责任。小组之间相互纠错、相互补充,这比教师“苦口婆心”的重复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其次,讨论通过师生间的双向交流会增进师生间的了解。既融洽了师生关系,又有利于改进教师的教学工作。在交流中,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互助配合,集体协作的团队意识。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很多,但它们都必须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基础和立足点。在未来的社会里,多数职业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分析、创新能力而不只是机械的操作技能,所以,今天的学生需要更多更强的数学能力而不只是数学知识作为未来职业的准备。那么,在基础教育的数学课程中,就必须反映这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