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家庭中大孩教育的策略研究

来源 :安徽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lec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面二孩”政策推行以来,二孩家庭中的大孩教育,成为当下教育工作者以及社会工作者的一大研究重点。本文结合思考与实践,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有效教育策略。
  关键词:二孩家庭 大孩 教育策略
  在二孩家庭中,随着“二孩”的加入,“大孩”扮演的家庭角色发生了变化。这种家庭结构的变化,对两个孩子的成长特别对处于青春期的初中阶段的大孩发挥着大小不一的正负面影响,而不同性格初中生的反应也不尽相同。因此,只有施之以科学、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才能最大限度消解负面影响,放大正面影响,促进大孩的健康成长,促进家庭的和谐发展。
  一、增强免疫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据针对二孩家庭父母的专题调研,只有10%左右的家庭担心“大孩会出现不适应”,其注意力更多聚焦在经济负担上。在子女养育问题上,多数二孩家庭更加注重物质成长环境,不同程度忽略了子女特别是大孩的心理成长环境。加上不少家长受制于精力,将大孩交给祖(外祖)父母或保姆照顾,让大孩感到不再有足够的父母的关爱,在与“二孩”受到的宠爱比较之下,这种感觉会逐渐发酵、膨胀,形成压在大孩心头的一片阴影。随之而来的是,大孩会故意表现出一些不合理的行为,以此来吸引父母的关注,如一些孩子会装病、故意发脾气等,导致家庭氛围陷入僵化,亲子关系日趋紧张。笔者认为,家长在精心照顾“二孩”的同时,也要关照到“大孩”的感受,尽量保持两者之间的平衡,让“大孩”感受到父母对两个孩子平等的爱意,避免在“二孩”出生前后形成明显的落差。父母可以结合性别的差异、感情的亲疏等进行分工,例如母亲的重心放在二孩身上,父亲的重心放在大孩身上。也可以采取抱抱、亲亲等形式,向大孩传递父母的爱,并常常亲口对孩子说“爸爸妈妈一样爱你们”。要密切关注大孩的情感变化,当孩子出现思想波动或冲动行为时及时干预,增强大孩的免疫力,多打感情牌、沟通牌,帮助大孩了解到二孩的出生不会对自己造成威胁,从而逐步消除其不良的心理状态,保持积极、乐观、独立、合群的健康心态。
  二、转移注意力,培养个性兴趣爱好
  培养兴趣爱好,是转移大孩注意力的最好方法。基于二孩对大孩的客观影响,我们可以尝试从主观世界发力,积极培养大孩文化、科学、体育、艺术等方面的兴趣和爱好。通过在家校教育过程中运用替代法,引导大孩从与二孩的同胞竞争、与家长的潜在冲突中抽身出来,将心思与精力聚焦到兴趣爱好的培养与发展中去。作为家长,还要根据大孩与二孩的年龄差距,着力培养两个孩子的共同爱好,如绘画、象棋、古筝、拉丁舞等,并为之创设同一教师教、同一平台演、同一时间练的机会,增进“一起长大”的情感体验。例如大孩爱好足球运动,家长可以为大孩报足球班,让大孩通过运动,疏导比较压力,化解不良情绪。与此同时,家长也可以腾出心思与手脚,有更多精力照顾二孩,不用花费太多时间在使大孩与二孩之间“熄火”或处理两者向家长“争宠”甚至彼此之间互相伤害的问题上。如果大孩喜欢航空模型,家长和老师可以为大孩构建航空模型创设条件、提供机会,尝试通过亲子活动或师生携手的途径,“大手拉小手”,为大孩保持对兴趣爱好的足够注意力提供支撑。这些做法都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让大孩从二孩加入家庭的失落情緒中走出来,为大孩日后学习进步以及与二孩建立亲密的同胞关系打下重要基础。
  三、凝聚向心力,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
  在二孩未出生时,独生子女享受到来自父母及亲友太多的关爱,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征,在面对一些事情时,道德认知能力往往较差,容易出现自私自利的行为;特别是在高强度、高压力事件下,通常变得脆弱甚至表现得较为颓废;一旦家人不能满足其诉求,便会出现威胁家长、乱发脾气、损坏东西等现象,以求达到自己的目的。二孩出生后,12-16岁的内向大孩会存在较强的抵触心理,不愿意与弟弟妹妹分享父爱母爱。为此,父母在给予孩子爱的同时,应该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引导其承担家庭的一份责任,多理解体谅父母,乐于接受哥哥姐姐或弟弟妹妹,凝聚全体家庭成员的向心力。为使大孩能以良好的心态接受二孩,父母应重视对大孩与同伴的交往训练,创设更多的机会,例如举办家庭聚会、组织同龄孩子野外游玩、多带大孩到拥有两孩甚至三孩的家庭中去体验、创造一些让大孩帮忙照顾比他们年幼的孩子的机会,通过其他家庭父母与子女的相处模式,以及同龄孩子之间的交往模式的示范引领,增强大孩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适应性,引导其从以自我为中心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应民主、公正地对待两个孩子,防止给孩子留下父母偏爱其中一个的印象。例如,当孩子犯错时,不可在一个孩子面前夸赞、批评甚至贬损另一个孩子;当大孩乐于照顾二孩时,家长应夸赞大孩,使大孩感受到父母的认可,更感受到父母的爱,引导大孩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四、激发进取心,发挥学校的积极影响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对二孩家庭中的大孩教育也应承担应尽的一份责任。12-16岁的孩子,刚升入初中、进入青春期,可塑性强,但也伴随着一定的叛逆性。这一时期是其是养成良好品行和健康心理的关键阶段,学校及教师要留心梳理、敏于观察本校、本班二孩家庭中的大孩群体特征与重点个体,既要有共性化的教育策略也要有针对性的办法,帮助大孩正确面对家庭角色的变化,保持乐观、分享、悦纳、感恩的心态,由视二孩为“竞争者”转变为视其为“合作者”。例如,可以通过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心理咨询、主题班会等途径,结合集体辅导、个别辅导等形式,帮助大孩自我接纳、自我调节,促进其个性人格与心理健康和谐发展,为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同胞关系打下良好基础。为此,相关教师要重视良好教育教学环境的创设,将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尊师重道、孝道、感恩等元素融入到学校文化体系之中,使学生直观地感知到优秀品德对于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进而驱动学生快速适应“二孩”政策下教育环境、教学方式的变化。要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趣味教学、社会调查以及感恩回报活动,激发并巩固大孩天天向上、团结友爱的进取心。
  五、放大正能量,强化媒体的正面引导
  透过当今电视节目,我们可以看出一些节目为了吸引观众,会加入多个子女争夺家产、家长偏爱二孩、家长重男轻女等情节,导致孩子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发生偏移甚至走上极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人都是“自媒体”发布源,泥沙俱下的信息量大且传播广,经常会出现一些“大孩殴打二孩”、 大孩出走不归等网络信息,一些大孩受到这些不良信息的影响与诱导,导致心理出现偏差甚至扭曲。由于媒体没有同步或跟踪报道相关事件特别是恶性事件的惩处情况,一些大孩并未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可能会模仿新闻事件中人物的做法,出现殴打弟弟妹妹、私自出走等情况。因此,应规范相关信息的发布,加强正面引导,多报道一些大孩与二孩友好相处、关系密切等内容,减少与避免大孩二孩之间的不和谐因素。
  二孩家庭已成为我国当前家庭结构的一种常态,培养大孩的良好品行与健康心理至关重要。这就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与政府各个方面共同努力,为立德树人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大孩与二孩奶酪之争:现状调查及相关心理问题分析[J].浙江教育科学,2016(12):3638.
其他文献
分别在100、200 MPa常规喷油压力和300 MPa超高压喷油压力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初始液滴尺寸分布对柴油喷雾结构的预测性能.基于OpenFOAM开源平台比较了欧拉-拉格朗日喷雾仿真中
微课虽然时间短,但是也正是因为其时间短才能够发挥出诸多的作用,让教学变得更精彩.在文中就 如何制作出优质的微课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可以为微课制作提供借鉴.
情感教育对于健全人格、培养人文精神和思想内涵都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高中作为构建学生精神世界、丰富学生精神面貌的重要时期,我们有职责对高中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来感悟生活,提升自身。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问题  传统的历史教学中,虽也有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思想教育往往成为教师对学生的一种灌输的、空洞的、结论性的说教。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将情感教育贯彻落实,且教师
作为一名年轻的班主任,我诚惶诚恐,对未来充满了未知。平心而论,我对这份特殊的工作还很陌生。三个月的班主任经验,使我深切地体会到:原来,班主任工作在于一个“勤”字;原来,教育需要“恩威并施”;原来,可以和学生进行爱心教育、赏识教育等等。在日常的工作中,我记录了下了教育中关于爱和惩戒的一些体会。  一、教育的爱:在于营造集体的温馨  把握学生需求很重要。一些节庆的时候,学生感情脆弱之时都是良机。由于我
【摘 要】 要做好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三结合,学校要主动同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密切合作,使三方面的教育互为补充,我们要加强家校联系和社校联系,努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教育平台,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地衔接起来,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关 键 词】 三结合;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教育何为三结合,即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社会、学校、家庭是儿童生活、学习
【摘 要】 课堂观察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既熟悉又新颖的课题。熟悉的是听课、评课每期都发生在我们的中间,新颖的是明确提出了从课堂的具体维度,多视野、分工协作,进行记录、思考,让我们对课堂教学评价更准确、更有指导性,同时也促进自身对教学的研究及设计,是教师走向专业化的可行性课题。  【关 键 词】 课堂观察;校本教研;教学  课堂观察就是观察者带着明确的观察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从课堂上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