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Q1:“昶洧”应该算是两个生僻字,作为一个造车企业为什么起这样一个不易记忆的名字?另外,既然提到了核心竞争力,那么在电池方面,昶洧是不是有核心竞争力或者核心技术?
沈玮:昶洧这两个字,是基于电动车干净的意义而来的。昶,日长也,代表永远的太阳;洧字有水,水也是发电的东西。太阳能和水在一起,正好表达了清洁能源的想法。另外,因为是生僻字,它们看起来很简单,却又读不对,这就提起了大家对昶洧的好奇心。
汤旭东:电动车各家有各家的专长,昶洧系统和特斯拉系统的源头是差不多的,用的是圆柱电池。我们布置的电池,冷却系统是包裹圆柱电池的,圆柱电池直径小,实际上它的发热量不会很大。电池管理系统上面,我们也有很多专利部署,包括全球30多个专利。
Q2:想请教一下比利时投资的事情,能不能透露详细的情况?比如,为什么只是针对比利时市场开发电动车,会不会在中国市场投放?
汤旭东:际上我们整个产品布局是按照市场趋势,尽量多范围覆盖。在比利时首推的车型将很快与各位见面,是一款小车型。它的三电系统是来自大车的,整个小车造型设计是全新开发的。在比利时我们会很快开始建工厂,进行生产。这款车在国内也可以很快生产。我们在欧洲市场先行推出的是两门四座小车,以后会针对性地逐步推出SUV和敞篷版本。在中国市场,我们目前在与多个地方政府积极接洽,还有网约车公司,我们希望把它做成一款共享产品。
Q3:市场方面,新能源造车品牌在市场上已经有十几家,很多传统造车厂商、百年汽车老店,都陆续在新能源车、纯电动车领域发力,昶洧应该如何突围以及应对这方面的竞争?
沈玮:好的东西永远不过时。我坚信优秀的产品一定有市场。
陈明炜:主要是不能辜负消费者。现在市场分几种:低价位,低性能;中价位,中低性能;非常高价位,进口车,高性能。我们规划中的产品分别面向中高价位和低价位,但二者都是高性能取向。我们有耐心观察市场,这个车型面对的市场我个人觉得还是有竞争力的。
Q4:昶洧之前提出的对标宝马5系,现在有没有增加新的竞争对手?昶洧曾计划2018年产量达到3000台,之后逐年增长到2021年的7万辆。现在,昶洧工厂的产能支持这个需求吗?未来,有4个城市是第一批开发城市,昶洧在销售渠道方面有什么布局?
汤旭东:先说宝马5系,我们首款车定位豪华型的运动轿车.作为同类型定位的宝马5系,是我们很好的研究对象,他们进化我们也进化,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技术的先进性和产品足够的竞争力。赣州工厂目前的计划产能是6000辆,产能规划是10万辆。另外,比利时工厂生产的核心部件,也会从中国组装拿到欧洲去认证测试。
陈明炜:目前我们更倾向于自己建设销售渠道。所有的行业都要圈粉,不管自己来做,还是去找别的4S店合作,都需要投入。我们觉得这是值得的,这会帮我们建立品牌形象,甚至留住客户,建立客户忠实度。
Q5:造车新势力当中拿到政府投资的比较少见,昶洧哪些方面让赣州如此放心?关于电池,昶洧是自行研发生产,还是已经有选定的供应商?如果有供应商,不同车型的供应商一致吗?
沈玮:不单赣州,昶洧汽车已经与重庆铜梁政府进行深度合作。未来昶洧汽车将会有自己的电机工厂,这意味着昶洧汽车研发生产的电机很有可能接到其他友军的订单。比利时政府也验证过我们的技术,认为我们的技术在全世界占领先地位。我们相信三五年之内,我们将在晶片、碳化硅等领域建立起足够的优势,并有能力向其他厂商提供技术支持。
Q6:昶洧在3个不同城市的研发团队,各自的职能都是什么?能否介绍一下研发团队构成?刚才提到了昶洧有很多技术都是正向研发,能不能介绍一下造车之前的事业板块,对您现在造车有哪些帮助?
汤旭东:欧洲团队主要负责外观设计和欧洲的供应链管理;上海团队主要负责包括工厂建设的制造、自动化设备设计,以及产品工程;台北团队主要负责制造三电系统,并负责智能驾驶。3地研发团队总共221人。
Q7:刚才提到造车不能见光死,那么,昶洧要做到哪几个要点,新车型出来的时候才不会如此?在核心技术上,昶洧的专利核心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方面?跟重庆合作,是否是昶洧出专利、地方政府出钱的模式?
沈玮:我所指的见光死,是指车子交付不久,就开始陆续出毛病。只有车子交付后没有任何问题,那才叫做好车。关于专利技术,我们的专利最重要的还是三电系统、专利尖端模块化底盘,以及优秀的外形设计。还有新的东西在研发,比如无线充电、无人停车,有些专利已经拿下。至于第3个问题,确实是这个模式。未来,我们希望能在国内达到20万辆的销量。
陈明炜:专利有几个大的方向,包括电子管理技术、热管理系统、轻量化底盘技术,还有一些安全性专利。另外,昶洧的专利大屏技術,早在2015年我们就已经申请专利注册。此外,我们的研发不止于眼前,更是为未来下一代的车做研发准备。
Q8:昶洧现在的造车资质问题解决了吗?另外,相比特斯拉,昶洧的核心竞争力在何处?
沈玮:关于资质问题,我们目前资质申请正在顺利推进,但绝对不会投机取巧走捷径获取生产资质。
陈明炜:我不喜欢对比其他产品,消费者坐上我们的产品,那一刻的真实感受才是最重要的。
Q9:就汽车制造而言,从概念到落地实施其实非常艰难。作为一个全新品牌,昶洧会怎样把技术和优秀的数字真正落实到车上面?
汤旭东:从研发轨迹来看,五六年前昶洧就开始做市场定位和产品研发,直到现在我们才推出第一款车。用5年时间研发一款车,对全世界造车工业而言,是个不算长也不算短的时间。
沈玮:昶洧是电动车,不是传统汽车。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样板,边做边摸索经验,才能保证经得住再三考验。产品最终落地必然是最困难的,但我们在这方面很有把握,也相信依托汤旭东博士的丰富经验以及团队的协力研发,一定可以保证产品顺利下线。
Q10:昶洧电动车虽然已经做了五六年,但就媒体宣传而言,它在圈内的声音还是太小了,给人低调务实的感觉。未来昶洧在这方面有何规划?
陈明炜:之前我们并没有做太多的品牌活动,因为我们一直把资源都集中在研发上。之后我们会有一系列品牌推广计划,今天正是计划的起点。之后,我们很快会有品牌更为正式的落地活动。待车辆下线后,我们会第一时间提供试驾、评测,让大家可以有充分的机会接触到我们的产品。
港心耕耘积淀,在品牌建设初期把精力放在打基础而不是推广和刷存在感上,昶洧汽车用技术和资本作为自己手里最硬的底牌。
沈玮:昶洧这两个字,是基于电动车干净的意义而来的。昶,日长也,代表永远的太阳;洧字有水,水也是发电的东西。太阳能和水在一起,正好表达了清洁能源的想法。另外,因为是生僻字,它们看起来很简单,却又读不对,这就提起了大家对昶洧的好奇心。
汤旭东:电动车各家有各家的专长,昶洧系统和特斯拉系统的源头是差不多的,用的是圆柱电池。我们布置的电池,冷却系统是包裹圆柱电池的,圆柱电池直径小,实际上它的发热量不会很大。电池管理系统上面,我们也有很多专利部署,包括全球30多个专利。
Q2:想请教一下比利时投资的事情,能不能透露详细的情况?比如,为什么只是针对比利时市场开发电动车,会不会在中国市场投放?
汤旭东:际上我们整个产品布局是按照市场趋势,尽量多范围覆盖。在比利时首推的车型将很快与各位见面,是一款小车型。它的三电系统是来自大车的,整个小车造型设计是全新开发的。在比利时我们会很快开始建工厂,进行生产。这款车在国内也可以很快生产。我们在欧洲市场先行推出的是两门四座小车,以后会针对性地逐步推出SUV和敞篷版本。在中国市场,我们目前在与多个地方政府积极接洽,还有网约车公司,我们希望把它做成一款共享产品。
Q3:市场方面,新能源造车品牌在市场上已经有十几家,很多传统造车厂商、百年汽车老店,都陆续在新能源车、纯电动车领域发力,昶洧应该如何突围以及应对这方面的竞争?
沈玮:好的东西永远不过时。我坚信优秀的产品一定有市场。
陈明炜:主要是不能辜负消费者。现在市场分几种:低价位,低性能;中价位,中低性能;非常高价位,进口车,高性能。我们规划中的产品分别面向中高价位和低价位,但二者都是高性能取向。我们有耐心观察市场,这个车型面对的市场我个人觉得还是有竞争力的。
Q4:昶洧之前提出的对标宝马5系,现在有没有增加新的竞争对手?昶洧曾计划2018年产量达到3000台,之后逐年增长到2021年的7万辆。现在,昶洧工厂的产能支持这个需求吗?未来,有4个城市是第一批开发城市,昶洧在销售渠道方面有什么布局?
汤旭东:先说宝马5系,我们首款车定位豪华型的运动轿车.作为同类型定位的宝马5系,是我们很好的研究对象,他们进化我们也进化,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技术的先进性和产品足够的竞争力。赣州工厂目前的计划产能是6000辆,产能规划是10万辆。另外,比利时工厂生产的核心部件,也会从中国组装拿到欧洲去认证测试。
陈明炜:目前我们更倾向于自己建设销售渠道。所有的行业都要圈粉,不管自己来做,还是去找别的4S店合作,都需要投入。我们觉得这是值得的,这会帮我们建立品牌形象,甚至留住客户,建立客户忠实度。
Q5:造车新势力当中拿到政府投资的比较少见,昶洧哪些方面让赣州如此放心?关于电池,昶洧是自行研发生产,还是已经有选定的供应商?如果有供应商,不同车型的供应商一致吗?
沈玮:不单赣州,昶洧汽车已经与重庆铜梁政府进行深度合作。未来昶洧汽车将会有自己的电机工厂,这意味着昶洧汽车研发生产的电机很有可能接到其他友军的订单。比利时政府也验证过我们的技术,认为我们的技术在全世界占领先地位。我们相信三五年之内,我们将在晶片、碳化硅等领域建立起足够的优势,并有能力向其他厂商提供技术支持。
Q6:昶洧在3个不同城市的研发团队,各自的职能都是什么?能否介绍一下研发团队构成?刚才提到了昶洧有很多技术都是正向研发,能不能介绍一下造车之前的事业板块,对您现在造车有哪些帮助?
汤旭东:欧洲团队主要负责外观设计和欧洲的供应链管理;上海团队主要负责包括工厂建设的制造、自动化设备设计,以及产品工程;台北团队主要负责制造三电系统,并负责智能驾驶。3地研发团队总共221人。
Q7:刚才提到造车不能见光死,那么,昶洧要做到哪几个要点,新车型出来的时候才不会如此?在核心技术上,昶洧的专利核心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方面?跟重庆合作,是否是昶洧出专利、地方政府出钱的模式?
沈玮:我所指的见光死,是指车子交付不久,就开始陆续出毛病。只有车子交付后没有任何问题,那才叫做好车。关于专利技术,我们的专利最重要的还是三电系统、专利尖端模块化底盘,以及优秀的外形设计。还有新的东西在研发,比如无线充电、无人停车,有些专利已经拿下。至于第3个问题,确实是这个模式。未来,我们希望能在国内达到20万辆的销量。
陈明炜:专利有几个大的方向,包括电子管理技术、热管理系统、轻量化底盘技术,还有一些安全性专利。另外,昶洧的专利大屏技術,早在2015年我们就已经申请专利注册。此外,我们的研发不止于眼前,更是为未来下一代的车做研发准备。
Q8:昶洧现在的造车资质问题解决了吗?另外,相比特斯拉,昶洧的核心竞争力在何处?
沈玮:关于资质问题,我们目前资质申请正在顺利推进,但绝对不会投机取巧走捷径获取生产资质。
陈明炜:我不喜欢对比其他产品,消费者坐上我们的产品,那一刻的真实感受才是最重要的。
Q9:就汽车制造而言,从概念到落地实施其实非常艰难。作为一个全新品牌,昶洧会怎样把技术和优秀的数字真正落实到车上面?
汤旭东:从研发轨迹来看,五六年前昶洧就开始做市场定位和产品研发,直到现在我们才推出第一款车。用5年时间研发一款车,对全世界造车工业而言,是个不算长也不算短的时间。
沈玮:昶洧是电动车,不是传统汽车。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样板,边做边摸索经验,才能保证经得住再三考验。产品最终落地必然是最困难的,但我们在这方面很有把握,也相信依托汤旭东博士的丰富经验以及团队的协力研发,一定可以保证产品顺利下线。
Q10:昶洧电动车虽然已经做了五六年,但就媒体宣传而言,它在圈内的声音还是太小了,给人低调务实的感觉。未来昶洧在这方面有何规划?
陈明炜:之前我们并没有做太多的品牌活动,因为我们一直把资源都集中在研发上。之后我们会有一系列品牌推广计划,今天正是计划的起点。之后,我们很快会有品牌更为正式的落地活动。待车辆下线后,我们会第一时间提供试驾、评测,让大家可以有充分的机会接触到我们的产品。
港心耕耘积淀,在品牌建设初期把精力放在打基础而不是推广和刷存在感上,昶洧汽车用技术和资本作为自己手里最硬的底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