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的童年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fine_mis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次月光行动,记忆深刻。
  月光下,我们几个孩子正聚精会神地把捋好的麦头放在火堆上燎,微黄的麦粒瞬间变成了嫩黄香甜的美食,阵阵清香飘荡在田野,馋得我们饥不择食,谁也没注意到看坡护麦的孟大爷,顺着火光悄悄地来到我们身旁。“孩子们,千万要注意安全防火啊!千万不要烧了麦田,烧了麦田可是大事!吃了赶快回家吧。”冷不丁把我们吓了一大跳。大家心想:坏了,这次要闯祸了!吓得一个个溜之大吉,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待处罚。可接下来的几天,什么事也没發生。原来大爷压根儿什么都没说,害得我们虚惊了一场。
  月光下,村庄的空地、打麦场成了我们玩耍的好地方。没有作业的我们,约上几个小伙伴做些游戏活动。藏老猫、逮羊、斗鸡、干假仗、猫钻十二洞等都是我们的拿手好戏。一个个麦草垛、一个个大粪堆、一片片小树林、一缕缕瓜藤野蔓、一丛丛野花杂草、一段段残垣断壁等都是我们玩耍的好地方。邻居狗蛋胆小,每次藏老猫,我们都隐藏在最黑暗的瓜藤野蔓掩映下的墙角,或钻到麦草垛的里,学几声野猫叫,吓得狗蛋心惊胆战不敢上前搜捕。每次我们都能取得胜利,害得狗蛋老是当捉猫人,被动挨打。有时玩累了,困了,就倒在干活的稻场里、草垛旁睡着了。
  露水打湿了衣襟,一个个却全然不知,甜蜜的鼾声响起,美梦也就成了现实。
其他文献
秋天,收获的季节,在果园里饱餐后,母亲便带着我们将玉米收回来脱粒,然而,我们开始期盼着母亲亲手做的香喷喷的玉米饭。  只见母亲往火坑上架一个三脚支架,放上有一个把手的圆圆的小铁锅,小铁锅因为时间用得太久而发亮,待白色的猪油慢慢化开变成暗黄色,在锅底冒着一层密密麻麻的小泡泡后,母亲便左手抱着木头箍成的圆甑子,右手用银白色的锅铲从里面把苞谷饭舀出来,轻轻放在锅里。锅底下火很旺盛,颇有点煮豆燃萁的感觉。
期刊
那年小学毕业,同学送了我一张他的黑白照片。  作为交换,我也想回赠照片给他,向他打探得知,他是在初中物理刘老师那儿拍的照片,三角钱,冲洗一张加三分钱。我立即打消了赠相片的念头,不要说拿余钱出来照相,就连拖欠一学期的学费也才刚刚交完,我又怎么好意思再向母亲要钱呢?  这种渴望又失望的心情一直延续到毕业合影那天。  农村小学里最隆重的事情莫过于毕业合影了。班主任哲楠老师神秘地说:“明天我们照毕业照,大
期刊
印象里,黄荆是老家门前一棵棵不起眼的小树,绿叶繁茂,四季常青。  小时候,我们没少折腾黄荆。孩子们之间的打闹,没少折了它的枝丫,也没少让它去亲近小伙伴们的手臂、腿和屁股。每次闯祸后,大人总会随手折下一根黄荆枝条,冲着我们狂魔乱舞,打得我们鬼哭狼嚎。这样的黄荆,既是大人眼里的戒尺,也是孩子们眼里爱恨皆有的东西。古人冲冠一怒为红颜,而我们為逃避惩罚,没少毁掉门前的黄荆树,待春风再起,它又萌发出新的枝叶
期刊
那是1998 年,我刚参加工作还没多久,每个月二三百块钱的工资捉襟见肘,因此,心里就常常冒出想挣个外快的想法。  仗着自家有几亩水田,上大专时读的又是和园艺相搭的农牧专业,觉着只要肯下力气,经营个菜园啥的还算得上轻车熟路。没承想,话一出口,妻竟欣然应允。  说干就干。种植一大茬越冬黄瓜,虽然技术难度大,但管好了,一园抵几园,特来劲儿。从选址、扣棚,到育苗、管理,都学着书上说的,一样也不落下。育苗也
期刊
几天前,一位朋友发来在草地上野餐的照片,看到他那快乐的情景,一种熟悉的感觉涌上心头,不由自主地想起一个个关于野餐的故事,想起那快乐而难忘的时光。  记忆中大山里的老家,乡亲们是经常在大山里野餐的,当然,乡亲们的野餐,不像今天生活在大都市的人去大山里野餐,为了放松,为了休闲,为了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乡亲们是为了干活,为了不耽误时间。儿时大山里的野餐,虽然很简单,却给我留下许多美好的记忆。  儿
期刊
清晨,空气中飘着一层薄雾。  母亲说带着清亮雨水的枫球最得自然日月的气息,她舍不得将枫球用竹竿打下来,许是怕伤了树木的元气。她蹲在地上,欢欢喜喜地捡,欢欢喜喜地放在竹篮子里,不一会儿,篮子底便装满了。  那些黑乎乎的东西,母亲当成宝贝一般,叠在瓦罐里,再放七八只鸡蛋,加上大半罐子的水,慢慢熬煮。  通常,母亲为省柴火,就直接放在锅洞里煨,明火已经熄灭,但炽热的火星还旺着呢!一般要熬上四五个小时,蛋
期刊
女儿需要一副乒乓板,她像下命令一样干脆:“老爸,明天中午前一定要送到学校传达室,下午上课要用的。”我正在拖着地,背上都已经汗涔涔了,虽然心里想着这丫头怎么不早点说,因为次日上午我还要开会,这来回的时间会很紧。可我一转头看到她那认真背书的样子,心里不忍发作,连忙温柔地说:“知道啦,肯定按时送到。”  一早送到女儿学校门口,不少学生从我身边穿过,他们叽叽喳喳像一群快乐的鸟儿,青春的气息从每一个毛孔里钻
期刊
“大毛”是我养的一只猫的名字。  女儿在外地工作。一天,她在工作回来的路上,看见路边一只流浪小猫,觉得可怜,便带到公寓饲养,取名“甜甜”。前年春节前,她工作有变,把甜甜送回家来养。初见它满身浓密且又长又白的毛发,我索性给它改了个名字叫“大毛”。  父辈们常说:“狗不嫌家贫”,是说狗不因主人家境贫寒而失去对主人的忠诚,但说起猫来却是“没有不沾腥”的,意思是谁家的生活好它就跑去谁家。受此影响,我对猫就
期刊
米,雪白雪白,经打磨抛光,确有晶莹之美。米粒有如婴幼儿的乳牙,匀称好看,闻而有香,捧在手心,有如童话王国里的小人儿,粒粒起舞,美若天使。  小时候关于米的记忆,委实不怎么美,贯穿了我营养不良的童年。自己家种的谷自己去打成米,简易的打米机,米粒参差,粗细不均,糠粉包裹,灰头粉脸。一担谷进去,变成大米、碎米、米糠出来,风车摇过之后,米中还有零星漏网的谷,细看,也有小颗粒的稗子混杂其中。米糠也是要干干净
期刊
在湘西南马头桥,这个巴掌大的地方,人们是最讲礼数的。  礼数不到、礼数不周或者失礼的人是不被大伙尊重的。会被别人骂“死不通道理”,是无知的表现。接下来的日子,在一簇簇游离过来的目光里,他们的岁月如一池死水,受乡人唾弃……  在乡间,礼数也叫礼性。它们在乡人的共同努力经营下,四季葱茏,世代葳蕤。当时,村里的人们没有多少文化,大字识不得几个,呷墨水最多的人也不过上了个高中,在乡民们的眼中,是太学了!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