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压缩语段”是目前高考《考试说明》中明确的有关语言运用第一项考试内容。
所谓压缩语段,就是对某一语段的内容作数量上的压缩。从语言运用角度看,这一能力,在现实生活是非常常见的。比如概括性的转述,看过一部电影或一本书,向朋友推荐或介绍,不可能也没必要完全转述,于是概述就成了必要。就是我们看影视剧或书籍,其过程也是一个压缩过程,我们会不断将一些表象的东西舍弃,而将一些本质的东西保留,构成一部作品的存留记忆。另外,会议的主持往往要对已发言的内容作一个简要的概括等等,足见概括压缩是语言交流运用中是必备的手段。
广东高考从05年开始至今,对压缩语段的考查就一直非常重视。05年考查了对SARS疫苗研制情况的概括,06年考查对“书法艺术”的文段提取关键词,07年概括粤剧,08年概括“大众阅读价值取向变化”。连续四年考查同一知识点,说明其重要。而接着连续五年没有涉及这一知识点,回归的可能性又相对增大了。
概括能力作为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涉及语言表达的简明、准确和连贯。
首先,考试中压缩语段总是以限定字数作为具体的概括表现形式,所以简明是第一要素。其次,字数符合要求,未必就是概括,还必须能够把握文段的中心重要信息,所以第二要素是准确概括。概括成形后的文字,虽然是压缩版的语段,但也一定是有机的文字,所以在语法、逻辑、语义上还必须做到连贯,这是压缩语段的最基本要求。
目前压缩语段在考试中已经或可能出现的题型主要有下面几种:
(1)概括文段主要内容。(2)根据新闻文段的内容拟写新闻标题或导语或一句话新闻(05年的福建卷、10年的天津卷、12年的湖南卷)。(3)提取文段的关键词(06年的广东卷、12年的重庆卷)。(4)根据文段内容,给某一概念下定义(09年的福建卷、12年的浙江卷、12年的安徽卷)。(5)衔接式概括内容。
语言运用题,从试卷的布局来看,介于作文与现代文阅读之间,能力层次属于较高的综合性命题。所以在解题时,也必当涉及多方面的能力。命题所涉元素之丰富,仅次于作文。它既要求运用语言表达的方方面面,还涉及生活实际,甚至跟考生的知识面和生活常识的多寡有一定的联系,在审题和答题上也是高要求。
第一是审题干。虽然压缩语段属于类型题,但每一道题,又多多少少带有命题者的个性,审题时,如果一味依赖成见,难免会挂一漏万。如12年山东卷“以“京剧” 开头,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超过45字”,其中“以‘京剧’开头”和“不超过45字”,就是具体的要求;又比如12年的四川卷“请用一句话来概括朱光潜对陶渊明的评价,不超过15个字”,除了字数要求外,对概括内容还有一个特定的要求“朱光潜对陶渊明的评价”,显然所概括的内容只是材料的一个部分,如果按照成见,就有可能导致答非所问;再比如11年的四川卷“概括要点回答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缺少‘什么’。不超过25字”,也是如此。
需要提醒的是,“字数”不可小看。因为字数决定了概括的程度。一段话,可以用不同的字数来概括,它决定了信息的取舍和提炼的层面。
总的来说,题干往往会对答案在对象、范围、字数,甚至句式等方面或隐或显地作一些具体的要求,这是考生在答题前必须明确的。
第二是层次阅读问题。这段小文字,虽不长,但其内里一定是有机的,也就是说,不论是叙述、描写,还是议论、说明,这段文字必有一个中心,必有其行文的条理。要准确而全面概括其内容,根据题干要求,确定概括的对象外,还须理清文段的层次。
一般说,文段是一个句群,即由若干个句子构成。句子之间的关系,或紧或疏,往往反映其层次的亲疏。理清层次通常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标志。
首先是标点。关键是句号和分号。句号代表一个意思的完整表达,而分号则明显表示一个话题的内部层次。其次是话题的变换。这是层次阅读和归纳的最重要的方法。举一个例子,如10年山东卷:
下面是一段介绍菊花的材料。请概括其主要内容,以“菊花”开头写一段文字,不超过50字。
(1)菊花,是经过长期的人工选择培育出来的一种观赏花卉,在我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2)根据花序大小和形状的不同,菊花可分为单瓣、重瓣,扁形、球形等;根据花期的迟早,可分为早菊花、秋菊花、晚菊花等;根据花径的大小,可分为大菊、中菊、小菊;根据瓣型不同,又可分为平瓣、管瓣、匙瓣三类十多个类型。(3)千姿百态的花朵、姹紫嫣红的色彩使菊花具有了独特的观赏价值。(4)不仅如此,有些菊花还可食用,可冲饮,可入药,有良好的保健功能。⑸在百花凋零的秋冬季节,菊花傲霜怒放,被视为高雅不屈的象征,成为历代文人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
从标点看,这段文字有5句话。从陈述话题看,第一句不难看出与后面几个句子在话题的差异;第五句也明显不同,说的是菊花的文学意义;第四句说的保健功能。第二句是菊花的分类,关键是第三句。细看,可以发现“千姿百态”“姹紫嫣红”正是对上文中各类菊花的形象的概括,特别是“使菊花具有了独特的观赏价值”,显然这句话是对上文的承接。于是第二、三两句,当属于同一层次。层次看准了,就不会出现概括不全或重复概括的问题。
同时,关联词也是把握层次的一个重要依据。同样是上面这段文字,第四句的“不仅如此”,意在告诉读者,前后两句分属不同层次。
阅读是答题的基础,层次阅读的精准度决定了概括的准确度。但是会读始终是个前提,能否准确概括还涉及概括方法是否得法。
概括有两种形式,一是筛选信息,二是抽象信息。
筛选信息,是一个去粗存精的过程。所谓“粗”就是具体的、表象的、次要的、从属性的信息,而“精”则是抽象的、本质的、主要的、纲领性的信息。比如记叙中的言行方面的具体描绘,议论文字中的例证,说明文字中的列举分类等等。下面以07年的广东卷为例:
下面的材料从四个方面对粤剧作了介绍?请筛选信息,保留各方面的主要内容,压缩成一段文字,不超过90字(含标点符号)。 (1)粤剧起源于明代,深受昆曲、南戏的影响,清朝顺治之后,以梆子、皮黄为基础,融合弋阳腔、昆曲之长,吸收了南音等广东民间曲调,逐渐发展成为南方的一大剧种。(2)它的唱腔丰富,以梆子、二黄为主,兼用民间说唱音乐。(3)唱有大喉、平喉、子喉之分,调有正线、反线和乙反线之别;伴奏乐器原只有二弦、高胡等民族乐器,后来加进了小提琴等西洋乐器,对增强戏剧效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4)粤剧的行当,原只有生、旦、丑、末、净等十个,后来生角又演变为文武生、武生、小武等。(5)粤剧是最能体现广东特色的剧种。
本段文字有231个(包括标点),要求压缩成90个字,显然信息量差不多减少三分之二。以第一句为例,这句话有74个字,如许的信息,要哪些,不要哪些,标准很重要。这句话分别涉及到粤剧的起源的年代、基础,发展及结果,取舍只能依主次。按照并列关系先后即主次的通例,在这些并列的词和短语中,选取靠前的信息是必然的选择。于是,从整句来看,“粤剧起源于明代,深受昆曲、南戏影响”就是本句的重要信息。其次,对同一个句子中相关、相同概念合并,也是一个重要的压缩手段。比如“昆曲”出现了两次,“南戏”和“南音”显然是两个相关的概念,都可以合并,尽可能避免重复。同样在下面的层次中,也可按照上面的方法压缩,如“它的唱腔丰富,以梆子、二黄为主,兼用民间说唱音乐”,就可以压缩成“唱腔以梆子等为主”;第三句的“伴奏乐器原只有二弦、高胡等民族乐器,后来加进了小提琴等西洋乐器,对增强戏剧效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则可以压缩成“伴奏乐器有二弦等乐器”,而对“效果”的衍生信息则可能忽略。
抽象信息,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压缩概括。所谓抽象式压缩,就是对一些具体的、表象化的内容,根据压缩度的需要,无法一一列举,或者也不能用个别的概念来代表,于是只能用特征性、本质性的词语来加以抽象。当然如果语段中同时具有类似的词语也可取用。如12年山东卷:
以“京剧” 开头,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超过45字。
(1)京剧是徽剧在吸收了京腔、昆剧等地方戏曲精华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熟起来的。(2)京剧的角色,也叫“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类,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3)生活中有男女之别,京剧就有生行和旦行;男女都有文、武、老、幼之别,京剧的生行就有小生,老生和武生,旦行就有闺门旦、花旦、老旦、武旦等;有的人粗犷豪放,有的人机巧滑稽,京剧中的男性就又划分出了净行和丑行。(4)在京剧舞台上,唱腔和动作都有一定的程式,一出完整的戏,其实就是表演者根据这些程式把剧情巧妙地连缀起来。(5)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京剧那五光十色、形态生动的脸谱,那精致华美、色彩艳丽的服饰,令人目眩神迷。
本段文字有近300字,而要求压缩至45个字,从层次上看也有四个之多,而每个层次内容也很丰富。单凭信息筛选,是无法满足要求的。如(2)(3)两句。(3)句有100字的信息,而且非常具体,但如果从内容上看,这句话里的分号前后三个小层次都有“生活中”与“京剧”、“男女”与“京剧”;“有的人”与“京剧”的对举,联系(2)句的内容,不难发现,其中的“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是对(3)句的本质性抽象,于是(2)(3)这一层次就可以压缩成“京剧的角色源自生活”。再比如(5)句,话题是京剧的“艺术形式”,但接下来却列举了京剧的脸谱和服饰表现,显然如果压缩成“脸谱”和“服饰”,既不经济,也与前面的概括不对称。如果用筛选法压缩成“令人目眩神迷”,也不行,因为“目眩神迷”只是艺术表现的效果,而不是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于是只能对脸谱和服饰的具体表现加以抽象。从二者前面的修饰语“五光十色、形态生动”和“精致华美、色彩艳丽”来看,抽象成“绚丽多姿”“丰富多彩”都应是恰当的。
对于新闻性的压缩,则要根据新闻的特点。一是新闻内容安排上“倒金字塔”式结构,从标题到导语到正文到结语的主次先后来筛选主要信息。二是新闻五大要素: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原因、怎么样。三是标题特征:包含中心事件,新闻意义和表述生动新颖。四是导语特征:概括中心事件和新闻意义。
压缩语段,解题思路的严谨科学固然重要,但最终总得用语言组织成答案。语文讲求表达的规范、连贯。需要强调的是,答案一定要完整而连贯。所谓完整,就是陈述对象要明确,句式要规范;连贯,就是上下文在语法和逻辑上自然流畅。
总之,语言运用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更是一个语言综合素质的考查,细心、耐心则是对答题者一个内在的要求。只有细心,才不会出现缺漏;只要有耐心,才能保证质量。
(作者单位:佛山市三水中学)
责任编校 彭 琳
所谓压缩语段,就是对某一语段的内容作数量上的压缩。从语言运用角度看,这一能力,在现实生活是非常常见的。比如概括性的转述,看过一部电影或一本书,向朋友推荐或介绍,不可能也没必要完全转述,于是概述就成了必要。就是我们看影视剧或书籍,其过程也是一个压缩过程,我们会不断将一些表象的东西舍弃,而将一些本质的东西保留,构成一部作品的存留记忆。另外,会议的主持往往要对已发言的内容作一个简要的概括等等,足见概括压缩是语言交流运用中是必备的手段。
广东高考从05年开始至今,对压缩语段的考查就一直非常重视。05年考查了对SARS疫苗研制情况的概括,06年考查对“书法艺术”的文段提取关键词,07年概括粤剧,08年概括“大众阅读价值取向变化”。连续四年考查同一知识点,说明其重要。而接着连续五年没有涉及这一知识点,回归的可能性又相对增大了。
概括能力作为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涉及语言表达的简明、准确和连贯。
首先,考试中压缩语段总是以限定字数作为具体的概括表现形式,所以简明是第一要素。其次,字数符合要求,未必就是概括,还必须能够把握文段的中心重要信息,所以第二要素是准确概括。概括成形后的文字,虽然是压缩版的语段,但也一定是有机的文字,所以在语法、逻辑、语义上还必须做到连贯,这是压缩语段的最基本要求。
目前压缩语段在考试中已经或可能出现的题型主要有下面几种:
(1)概括文段主要内容。(2)根据新闻文段的内容拟写新闻标题或导语或一句话新闻(05年的福建卷、10年的天津卷、12年的湖南卷)。(3)提取文段的关键词(06年的广东卷、12年的重庆卷)。(4)根据文段内容,给某一概念下定义(09年的福建卷、12年的浙江卷、12年的安徽卷)。(5)衔接式概括内容。
语言运用题,从试卷的布局来看,介于作文与现代文阅读之间,能力层次属于较高的综合性命题。所以在解题时,也必当涉及多方面的能力。命题所涉元素之丰富,仅次于作文。它既要求运用语言表达的方方面面,还涉及生活实际,甚至跟考生的知识面和生活常识的多寡有一定的联系,在审题和答题上也是高要求。
第一是审题干。虽然压缩语段属于类型题,但每一道题,又多多少少带有命题者的个性,审题时,如果一味依赖成见,难免会挂一漏万。如12年山东卷“以“京剧” 开头,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超过45字”,其中“以‘京剧’开头”和“不超过45字”,就是具体的要求;又比如12年的四川卷“请用一句话来概括朱光潜对陶渊明的评价,不超过15个字”,除了字数要求外,对概括内容还有一个特定的要求“朱光潜对陶渊明的评价”,显然所概括的内容只是材料的一个部分,如果按照成见,就有可能导致答非所问;再比如11年的四川卷“概括要点回答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缺少‘什么’。不超过25字”,也是如此。
需要提醒的是,“字数”不可小看。因为字数决定了概括的程度。一段话,可以用不同的字数来概括,它决定了信息的取舍和提炼的层面。
总的来说,题干往往会对答案在对象、范围、字数,甚至句式等方面或隐或显地作一些具体的要求,这是考生在答题前必须明确的。
第二是层次阅读问题。这段小文字,虽不长,但其内里一定是有机的,也就是说,不论是叙述、描写,还是议论、说明,这段文字必有一个中心,必有其行文的条理。要准确而全面概括其内容,根据题干要求,确定概括的对象外,还须理清文段的层次。
一般说,文段是一个句群,即由若干个句子构成。句子之间的关系,或紧或疏,往往反映其层次的亲疏。理清层次通常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标志。
首先是标点。关键是句号和分号。句号代表一个意思的完整表达,而分号则明显表示一个话题的内部层次。其次是话题的变换。这是层次阅读和归纳的最重要的方法。举一个例子,如10年山东卷:
下面是一段介绍菊花的材料。请概括其主要内容,以“菊花”开头写一段文字,不超过50字。
(1)菊花,是经过长期的人工选择培育出来的一种观赏花卉,在我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2)根据花序大小和形状的不同,菊花可分为单瓣、重瓣,扁形、球形等;根据花期的迟早,可分为早菊花、秋菊花、晚菊花等;根据花径的大小,可分为大菊、中菊、小菊;根据瓣型不同,又可分为平瓣、管瓣、匙瓣三类十多个类型。(3)千姿百态的花朵、姹紫嫣红的色彩使菊花具有了独特的观赏价值。(4)不仅如此,有些菊花还可食用,可冲饮,可入药,有良好的保健功能。⑸在百花凋零的秋冬季节,菊花傲霜怒放,被视为高雅不屈的象征,成为历代文人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
从标点看,这段文字有5句话。从陈述话题看,第一句不难看出与后面几个句子在话题的差异;第五句也明显不同,说的是菊花的文学意义;第四句说的保健功能。第二句是菊花的分类,关键是第三句。细看,可以发现“千姿百态”“姹紫嫣红”正是对上文中各类菊花的形象的概括,特别是“使菊花具有了独特的观赏价值”,显然这句话是对上文的承接。于是第二、三两句,当属于同一层次。层次看准了,就不会出现概括不全或重复概括的问题。
同时,关联词也是把握层次的一个重要依据。同样是上面这段文字,第四句的“不仅如此”,意在告诉读者,前后两句分属不同层次。
阅读是答题的基础,层次阅读的精准度决定了概括的准确度。但是会读始终是个前提,能否准确概括还涉及概括方法是否得法。
概括有两种形式,一是筛选信息,二是抽象信息。
筛选信息,是一个去粗存精的过程。所谓“粗”就是具体的、表象的、次要的、从属性的信息,而“精”则是抽象的、本质的、主要的、纲领性的信息。比如记叙中的言行方面的具体描绘,议论文字中的例证,说明文字中的列举分类等等。下面以07年的广东卷为例:
下面的材料从四个方面对粤剧作了介绍?请筛选信息,保留各方面的主要内容,压缩成一段文字,不超过90字(含标点符号)。 (1)粤剧起源于明代,深受昆曲、南戏的影响,清朝顺治之后,以梆子、皮黄为基础,融合弋阳腔、昆曲之长,吸收了南音等广东民间曲调,逐渐发展成为南方的一大剧种。(2)它的唱腔丰富,以梆子、二黄为主,兼用民间说唱音乐。(3)唱有大喉、平喉、子喉之分,调有正线、反线和乙反线之别;伴奏乐器原只有二弦、高胡等民族乐器,后来加进了小提琴等西洋乐器,对增强戏剧效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4)粤剧的行当,原只有生、旦、丑、末、净等十个,后来生角又演变为文武生、武生、小武等。(5)粤剧是最能体现广东特色的剧种。
本段文字有231个(包括标点),要求压缩成90个字,显然信息量差不多减少三分之二。以第一句为例,这句话有74个字,如许的信息,要哪些,不要哪些,标准很重要。这句话分别涉及到粤剧的起源的年代、基础,发展及结果,取舍只能依主次。按照并列关系先后即主次的通例,在这些并列的词和短语中,选取靠前的信息是必然的选择。于是,从整句来看,“粤剧起源于明代,深受昆曲、南戏影响”就是本句的重要信息。其次,对同一个句子中相关、相同概念合并,也是一个重要的压缩手段。比如“昆曲”出现了两次,“南戏”和“南音”显然是两个相关的概念,都可以合并,尽可能避免重复。同样在下面的层次中,也可按照上面的方法压缩,如“它的唱腔丰富,以梆子、二黄为主,兼用民间说唱音乐”,就可以压缩成“唱腔以梆子等为主”;第三句的“伴奏乐器原只有二弦、高胡等民族乐器,后来加进了小提琴等西洋乐器,对增强戏剧效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则可以压缩成“伴奏乐器有二弦等乐器”,而对“效果”的衍生信息则可能忽略。
抽象信息,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压缩概括。所谓抽象式压缩,就是对一些具体的、表象化的内容,根据压缩度的需要,无法一一列举,或者也不能用个别的概念来代表,于是只能用特征性、本质性的词语来加以抽象。当然如果语段中同时具有类似的词语也可取用。如12年山东卷:
以“京剧” 开头,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超过45字。
(1)京剧是徽剧在吸收了京腔、昆剧等地方戏曲精华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熟起来的。(2)京剧的角色,也叫“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类,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3)生活中有男女之别,京剧就有生行和旦行;男女都有文、武、老、幼之别,京剧的生行就有小生,老生和武生,旦行就有闺门旦、花旦、老旦、武旦等;有的人粗犷豪放,有的人机巧滑稽,京剧中的男性就又划分出了净行和丑行。(4)在京剧舞台上,唱腔和动作都有一定的程式,一出完整的戏,其实就是表演者根据这些程式把剧情巧妙地连缀起来。(5)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京剧那五光十色、形态生动的脸谱,那精致华美、色彩艳丽的服饰,令人目眩神迷。
本段文字有近300字,而要求压缩至45个字,从层次上看也有四个之多,而每个层次内容也很丰富。单凭信息筛选,是无法满足要求的。如(2)(3)两句。(3)句有100字的信息,而且非常具体,但如果从内容上看,这句话里的分号前后三个小层次都有“生活中”与“京剧”、“男女”与“京剧”;“有的人”与“京剧”的对举,联系(2)句的内容,不难发现,其中的“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是对(3)句的本质性抽象,于是(2)(3)这一层次就可以压缩成“京剧的角色源自生活”。再比如(5)句,话题是京剧的“艺术形式”,但接下来却列举了京剧的脸谱和服饰表现,显然如果压缩成“脸谱”和“服饰”,既不经济,也与前面的概括不对称。如果用筛选法压缩成“令人目眩神迷”,也不行,因为“目眩神迷”只是艺术表现的效果,而不是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于是只能对脸谱和服饰的具体表现加以抽象。从二者前面的修饰语“五光十色、形态生动”和“精致华美、色彩艳丽”来看,抽象成“绚丽多姿”“丰富多彩”都应是恰当的。
对于新闻性的压缩,则要根据新闻的特点。一是新闻内容安排上“倒金字塔”式结构,从标题到导语到正文到结语的主次先后来筛选主要信息。二是新闻五大要素: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原因、怎么样。三是标题特征:包含中心事件,新闻意义和表述生动新颖。四是导语特征:概括中心事件和新闻意义。
压缩语段,解题思路的严谨科学固然重要,但最终总得用语言组织成答案。语文讲求表达的规范、连贯。需要强调的是,答案一定要完整而连贯。所谓完整,就是陈述对象要明确,句式要规范;连贯,就是上下文在语法和逻辑上自然流畅。
总之,语言运用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更是一个语言综合素质的考查,细心、耐心则是对答题者一个内在的要求。只有细心,才不会出现缺漏;只要有耐心,才能保证质量。
(作者单位:佛山市三水中学)
责任编校 彭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