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学衔接视角下的新高考方案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l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坚持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新高考改革总的方向和要求。时至今日,新高考改革的试点工作已历时4载,更大范围的改革也即将铺开。那么,新高考是否遵循了教育规律,有没有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就很值得我们关注。
  一、高考科目自选的困境
  进入21世纪,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自主选择等教育理念广为传播,人们普遍认为自主的就一定是好的,谁要反对自主,谁就显得保守落后。有没有保障学生的自主性,也被当成衡量学生是否健康成长的标准之一。就新高考改革而言,它最大的亮点在于让学生自主选择高考科目;可它最大的问题却也在于多数学生并不具备合理选择高考科目的能力。我们不断看到相关新闻报道,提到很多高中生在面对“6选3”或者“7选3”的时候,感觉自己像“小白鼠”,非常迷茫;也有学者调研发现,大多数学生在进行科目选择的时候既不是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也不是在充分了解自己的潜能特长之后做出理性判断,而是哪一科学得好就选哪一科,哪一科考分高就报哪一科。这样一来,自主是自主了,但此时的自主却成了应试教育的“帮凶”,未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高考时地理学科扎堆报考,大学物理系的老师发现新入学的本科生中有一半并未扎实掌握高中物理基础知识,这些都是这种形式上的“自主”选科带来的困境。
  二、生涯规划教育的契机与尴尬
  面对这一困境,新高考改革也有相应的对策。在高中阶段普遍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就是一项有针对性的措施。有人认为随着新高考方案的实施,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迎来了春天,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合理地挑选选修课程,更加合理地选择高考科目。当高中生面对“6选3”或者“7选3”感到迷茫的时候,当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适合学什么、干什么的时候,生涯规划教育就有了用武之地。因此,新高考改革被看作是发展生涯规划教育的契機。
  但尴尬的是,在4年的试点过程中,生涯规划教育的效果并不像我们预期的那么好。高中生的目标非常明确:要考高分,要上好大学。“片面应试”的色彩非常强烈。这也造成与高考相“配套”的生涯规划教育同样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我希望生涯规划教育能告诉我选哪几科能考最高分,选定之后,便继续一头扎进书山题海当中,为考取高分而奋斗。至于逐步找准自己的兴趣点,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从而为未来人生选定方向,这种耗时费力的生涯规划教育,对高中生来说太过奢侈,是他们享受不起的。
  三、真正的生涯规划需要大中小学有效衔接
  于是,我们需要思考: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究竟在于帮助学生选科目,还是帮助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其实这二者本不矛盾,但当生涯规划教育的期限太过短暂,当生涯规划教育在学生应试需求最强烈的高中阶段才开始出现的时候,生涯规划教育就会被应试的需求功利化,其价值就会从全面规划人生缩小到选择考试科目,从而使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大打折扣。
  因此,我们需要的其实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全面的生涯规划教育。这种生涯规划教育不应该在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学习之后才姗姗来迟,而是要贯穿于从小学到高中的整个基础教育阶段,从而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学科和领域;它也不应该是明确针对高考科目选择的,而是在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潜能和特长之后,合理选择未来人生的发展方向,从而据此进行高考科目选择。因此,选择科目应该是生涯规划教育的一个副产品,而非直接追求和目的。
  这就需要大中小学不能各自为政,而是要相互衔接。在小学和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发现自己的潜能;进入高中之后,学生的兴趣基本定型,则应指导学生树立自己的理想,合理选择高考科目,理性规划大学期间的专业方向;而到了大学阶段,高等教育就要妥善“接班”基础教育,在学生兴趣的呵护、潜能的激发和专业的发展上做到“无缝对接”。
  这样,学生的人生才可以说是做到了真正的“规划”,而不只是功利性的“选科”。当大中小学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衔接教育的时候,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才能体现出来,新高考方案也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作者单位:1.成都市实验小学;2.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责任编辑:胡玉敏
  hym@zgjszz.cn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适应高职类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的教学要求,适应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首创的开发了一门应用型的新课程,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技能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课程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关键词:教学改革;综合应用;检测控制系统  作者简介:周冀馨(1981-),女,天津人,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天津?3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了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和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潜心研究,勤于动手,注重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共同活动。无论是纲要还是课标,都强调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究的过程,强调以学生思维能力的发
期刊
我们很多人在不停地奔跑,跑到最后却忘记了方向,忘记了灵魂,忘记了自己是谁.《怀念母亲》是季羡林先生的一篇散文.作者用平淡如水的文字,写出了对自己的母亲、祖国母亲深深的
期刊
纠错是教师基本功之一,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改进纠错策略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景洪市小学数学教师纠错效果不理想,迫切希望得到改善的实际情况,笔者进行了为期1年的行动研究。  受南京大学郑毓信教授的相关论述启发,笔者总结出教师纠正学生解题错误的两条基本策略,用于指导一线小学数学教师,收到良好效果。  教师引领下的“自主纠错”策略。现代教学研究表明:学生的错
期刊
以华北电力大学为例,介绍了高校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具体举措与预期目标,探讨了有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验模式.
期刊
摘要:“电路分析”课程是电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课程的实践环节体现对学生实践基本技能的训练以及对学生从事职业技术工作的基本素质的培养。将“电路分析”课程的实践教学分为四个训练层次,以此来促进学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形成,为达成课程培养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电路分析;实践教学;基础实验;技能实训;考核  作者简介:徐晓莹(1964-),女,江苏南京人,沈阳农业大
最近读到一本好书——《教师培训:理性与实践的核心关注》,它是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汤丰林教授用自己的心血写就的专著.我花了一周时间连续读完,觉得非常过瘾.掩卷而思,我深为
期刊
摘要:Labview是测量领域的图形化编程软件,将其应用到“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中,可将传统教学中繁琐的公式用更为形象的图形、波形和向量图来表示。主要从复数功率、传输线模型来说明Labview仿真在教学中的优点,通过改变输入,可以看到不同参数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关键词:Labview;电力系统分析;仿真  作者简介:徐相波(1977-),男,江苏常州人,冀北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讲师;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