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利用激光散斑衬比分析(LSCA)技术无创性观察分析和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治疗前后末梢血流改变与健康人之间的差异,探讨气温、年龄、性别因素对末梢血流改变的影响。
方法收集47例SLE患者第1次就诊时的天气温度(≥ 20 ℃组和<20 ℃组)、年龄(< 20岁、20~ < 40岁、≥ 40岁组)、性别及血尿常规、补体、抗体免疫学检查等临床资料,依据SLEDAI评分法进行病情评估,与LSCA技术测量的末梢血流改变进行相关性分析,并与30例健康人进行比较。
结果47例SLE患者末梢血流甲下为7.017 ± 0.356,甲周为7.821 ± 0.662,与30例健康人(甲下9.765 ± 0.337,甲周3.129 ± 0.128)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182、5.414,P < 0.05)。SLEDAI评分与甲下及甲周血流改变程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分别为0.601、0.260,P < 0.05)。随访的28例患者治疗后甲周血流(5.204 ± 0.476)改善明显,与治疗前(7.967 ± 0.913)比较,t= 4.644,P < 0.05;甲下血流(7.578 ± 0.554)改善不明显,与治疗前(7.039 ± 0.635)比较,t= 2.064,P>0.05。气温对甲下血流有影响(t= 2.415,P < 0.05),对甲周无明显影响(t= 0.758,P>0.05);性别和年龄对患者甲下及甲周血流的改变影响不明显。
结论SLE患者末梢血流较健康人改变明显,治疗后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气温对患者甲下血流改变影响较大。LSCA技术或许可更加便捷、量化地作为SLE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价的补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