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问题,到底该怪谁?

来源 :烹调知识·名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85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餐乃至中国食品被世界所指责,根本就在于食品安全问题。中国近些年的牛奶里的三聚氰胺、汉堡包里的苏丹红等等一系列的食品安全问题却让世界震惊,国人震撼,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食品安全问题的可怕,甚至到了谈添加剂色变的程度。
  于是舆论哗然,国家重典。涉案的企业负责人纷纷下狱,政府部门相应层面的官员连遭问责。亡羊补牢,犹未为晚。这样的问题以后就不会再出现了么?我看未必。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的根本原因,不解决根本原因,问题总会再次出现。
  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充满了大量的农耕文化,但是,时至今日,我们应该学会尊重商人。作为商人,他的主观必须臣服于顾客需求。没有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就没有利润。这是经济规律的简单道理。作为高速发展的国家和社会,中国顾客需要什么呢?
  我们需要超市里的商品耐保存而又开袋可食,不仅不要动火,甚至最好连洗碗也省掉,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方便食品。在家里做好的菜、烘焙的糕点,放一天就会坏掉,这个道理谁不懂得?那么,超市里的蛋糕、点心,饼干、方便面不可能一天就卖掉,不让他放防腐剂、抗氧化剂,可能吗?
  我们需要食品美味和好看。真正的菠菜汁的黄绿色面条又有几个人爱吃?所以只好加点颜料让它的颜色漂亮到人们想买。真正的奶油添加再多的防腐剂也不能长期保存,把脂肪分子里多加一个氢,成为反式脂肪酸,既不影响口感,又能稳定保存。代价就是增加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我们需要食品具有功能性。比如牛奶,不仅要补钙,还要更快,更多、更有效。没有人去按照医嘱吃钙片,人们只会对比牛奶中的钙含量。那么,不让牛吃钙片或者牛奶中人为地加点钙,牛奶怎么会有那么多的钙呢?还有的例子就是药膳。老祖宗说得好:以膳为药。所以要长期的吃、坚持的吃,才会有效。现代人哪有这工夫?那就只能药+膳了,所以膳做好了,里面撒大把枸杞,放几根人参,不仅吃得鼻子流血,也毁了中餐的名声。
  我们需要食品便宜。怎么才能便宜?生长周期缩短或者添加成分更浓。那就只有施化肥了。而对于食品来说,麦面就那么个淡黄色,可是只有雪白的才能卖出去,只有用硫磺熏了;猪肉本身就有肥的,偏偏没人要,要想猪的瘦肉多,只有让猪吃瘦肉精。
  从法律层面上,我们可以制订《食品安全法》:从道德层面上,我们可以谴责那些违法商人;从经济层面上,我们可以揭露一个个食品真相。那么,从文化层面上呢?我们是不是该认认真真的反思全民饮食心态的浮躁?
  这种浮躁,让食品不能成其为食品;这种浮躁,是一切食品问题的根源:这种浮躁,将使中餐走向死亡。我不说“灭亡”,因为只要有人存在,就有食品的存在。但是,如果再这样下去,中餐最终必定死去。
  中国食品的问题,您说,到底该怪谁呢?
其他文献
通过对辽宁绒山羊不同黄体类型和闭锁卵泡的组织学研究,探讨了不同黄体类型与闭锁卵泡数量及其直径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辽宁绒山羊卵巢黄体类型的不同直接影响早期闭锁
武器毁伤效能试验与评估是武器试验鉴定的重要内容和作战运用的重要基础。本文系统介绍了武器毁伤效能量化评估的方法、体系、流程和系统开发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思政"教育教学模式具有广阔、多层与深刻的现实背景,它的生成与发展背景主要表现为顺应合作社会与学科融合发展趋势、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
本文通过银坑山金银矿床区域机构造背景,基底构造和盖层构造分析,论述了该矿床的导矿,容矿,破矿结构特征和成矿关系;成矿前,成矿期,成矿后构造演化的规律,建立了银坑山式金银矿床的构
现代科学技术的急剧发展,使得各种跨学科体系应运而生。随着学科各自研究的深入,就达到一个程度,这个程度即是构成其它学科对象的属性和过程在客观上包含在自己研究对象中,
医学科技成果转化对我国科研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系统性回顾和总结,重点阐述了科技成果、成果转化等概念,通过对当前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进行分析,归
春天养好肝,健康一整年。肝属木,而水生木,所以“喝什么”很重要。春季应喝花茶,最好喝菊花茶,菊花茶既养目又养肝,还可用山楂片和菊花泡水喝,不加糖加一两滴蜂蜜最佳。还可用菊花茶
近几年,辽宁省的鸭、鹅饲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04年鸭存栏1 563.3万只,比2003年增加10.3%,鹅存栏1 481.2万只,比2003年增长15.2%.2004年鸭出栏1 663.7万只,比2003年增长17.5
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唯一方法.新准则仅停留在文字叙述层面.会计实务工作者难以理解和运用,文章运用“
近期,有关牙齿的谣言层出不穷,让很多不了解实情的人产生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