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校企合作模式是服装专业营销与管理方向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从教学模式、校企合作深度和师资队伍建设三方面着手,分析高职院校的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
[关 键 词]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服装营销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9-0057-01
一、服装专业营销与管理方向进行校企合作的重要性
校企合作,是将学校与企业所具有的不同教育环境与教育资源结合在一起进行利用,培养出符合企业标准与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1]。服装营销与管理方向主要面向服装终端店长、服装陈列设计师等岗位,其目标是培养出能掌握服装营销与管理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服装终端零售与管理综合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了使我们的学生毕业后迅速适应市场,校企合作成为一种高效而务实的培养途径,但如何合作,应用怎样的模式,需根据高校专业特色和地区企业特点综合考虑和探索,以下就服装营销与管理方向的教学现状和改进措施作简单探讨。
二、服装营销与管理方向的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式传统
传统营销类课程往往强调概念、规律,注重理论,即使有实践内容,也是教师以案例分析为主,学生理解几个案例,缺乏创新和思考,不能应付营销实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营销专业因其面向市场的特殊性,应该重视学生亲身体验,理论联系实践,真切感受企业的工作状况,培养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长工作能力。
(二)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服装营销方向的校企合作主要集中在少数几门课程中,或是某一课程的部分模块中,实践教学在整体上缺乏关联性,体系结构还不完善。学生在企业实习的时间通常有限,他们还没有完全适应企业工作或还没有真正进入状态,就匆匆结束。而且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虽然愿意挂牌为高校的实践教学基地,但在真正履行时,大都没有过多的时间和人力来真正参与。加上很多企业规模有限,几乎没有能同时容纳一个班学生进行实习的条件,所以只能分散进行,给学生实践和教师指导都带来一定难度[2]。
(三)“双师型”教师不足
目前,高职院校的在职教师都直接来自于各高校,缺乏在企业的实践锻炼,从而导致学生普遍存在实践能力较弱、创新能力不强、难以适应企业需求等问题[3]。而具有专业能力的企业人士因学历不高,又很难进入高校任职;加上从企业挑选的兼职指导教师又缺乏教师的职业技能,从而导致高校“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
三、改进措施
(一)让“新”融入教学
在当前日新月异的时代,随着产业升级和产学合作的不断深入,服装营销与管理方向教学也需要不断注入“新”元素。在课程设置方面,应由专业教师和企业共同组建课程建设团队,开发建设课程模块,使教学内容对接生产内容。在教学方式上,以“建构主义教学”为理念,引入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把企业的工作环境搬到课堂里,让学生在任务中“快乐”学习,“高效”学习。
(二)深化企业合作内容
服装营销与管理方向的校企合作模式可参考美国职业教育的“半工半读”模式,建议从大一开始每学年都安排实践教学,让学生不间断地加深对企业的了解,据此再进行定向培养。我院服营方向与红豆集团建立了长期密切的联系与沟通,学生从入校开始就进入红豆集团参观学习,由企业的兼职教师授课,让学生初步了解红豆企业及其产品。进入第二学年,学生根据课程内容,在校企合作“生产”型实训工作室进行轮岗实践,在实体店或网络上面对真正的顾客进行营销,真正体现教学与“生产”的对接。最后学生在第三学年,可再次进入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并且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岗位继续加深了解,进而签订就业协议。对于解决实习学生人数众多的问题,高校应结合服装企业的实际情况,如销售的淡旺季,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合理安排实践教学时间。
(三)校企合作共建师资队伍
搭建一支精良的师资队伍是保证校企合作成功的关键,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优化教师队伍。既聘请企业、行业专家为兼职教师,作为学校师资队伍的补充;同时努力提升在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强化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实施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互兼互聘,双向交流”,建设一支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团队,为校企合作服务。
四、结语
校企合作是目前服装营销与管理方向实践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能充分发挥企业和学校的优势,不仅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从根本上缩短学生就业与企业需求的距离,为他们以后顺利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然,校企合作的模式灵活而多样,如何更好地节约和利用资源,实现真正意义的可持續发展,是值得我们继续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徐仂.关于服装专业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江西师范大学科技学院服装专业为例[J].职教论坛,2011(17).
[2]卫保卫,濮琳姿.关于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探讨[J].纺织服装教育,2016,31(4).
[3]许凡,汪建华,王高媛,等.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服装专业多维立体式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纺织服装教育,2014(1).
[关 键 词]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服装营销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9-0057-01
一、服装专业营销与管理方向进行校企合作的重要性
校企合作,是将学校与企业所具有的不同教育环境与教育资源结合在一起进行利用,培养出符合企业标准与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1]。服装营销与管理方向主要面向服装终端店长、服装陈列设计师等岗位,其目标是培养出能掌握服装营销与管理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服装终端零售与管理综合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了使我们的学生毕业后迅速适应市场,校企合作成为一种高效而务实的培养途径,但如何合作,应用怎样的模式,需根据高校专业特色和地区企业特点综合考虑和探索,以下就服装营销与管理方向的教学现状和改进措施作简单探讨。
二、服装营销与管理方向的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式传统
传统营销类课程往往强调概念、规律,注重理论,即使有实践内容,也是教师以案例分析为主,学生理解几个案例,缺乏创新和思考,不能应付营销实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营销专业因其面向市场的特殊性,应该重视学生亲身体验,理论联系实践,真切感受企业的工作状况,培养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长工作能力。
(二)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服装营销方向的校企合作主要集中在少数几门课程中,或是某一课程的部分模块中,实践教学在整体上缺乏关联性,体系结构还不完善。学生在企业实习的时间通常有限,他们还没有完全适应企业工作或还没有真正进入状态,就匆匆结束。而且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虽然愿意挂牌为高校的实践教学基地,但在真正履行时,大都没有过多的时间和人力来真正参与。加上很多企业规模有限,几乎没有能同时容纳一个班学生进行实习的条件,所以只能分散进行,给学生实践和教师指导都带来一定难度[2]。
(三)“双师型”教师不足
目前,高职院校的在职教师都直接来自于各高校,缺乏在企业的实践锻炼,从而导致学生普遍存在实践能力较弱、创新能力不强、难以适应企业需求等问题[3]。而具有专业能力的企业人士因学历不高,又很难进入高校任职;加上从企业挑选的兼职指导教师又缺乏教师的职业技能,从而导致高校“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
三、改进措施
(一)让“新”融入教学
在当前日新月异的时代,随着产业升级和产学合作的不断深入,服装营销与管理方向教学也需要不断注入“新”元素。在课程设置方面,应由专业教师和企业共同组建课程建设团队,开发建设课程模块,使教学内容对接生产内容。在教学方式上,以“建构主义教学”为理念,引入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把企业的工作环境搬到课堂里,让学生在任务中“快乐”学习,“高效”学习。
(二)深化企业合作内容
服装营销与管理方向的校企合作模式可参考美国职业教育的“半工半读”模式,建议从大一开始每学年都安排实践教学,让学生不间断地加深对企业的了解,据此再进行定向培养。我院服营方向与红豆集团建立了长期密切的联系与沟通,学生从入校开始就进入红豆集团参观学习,由企业的兼职教师授课,让学生初步了解红豆企业及其产品。进入第二学年,学生根据课程内容,在校企合作“生产”型实训工作室进行轮岗实践,在实体店或网络上面对真正的顾客进行营销,真正体现教学与“生产”的对接。最后学生在第三学年,可再次进入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并且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岗位继续加深了解,进而签订就业协议。对于解决实习学生人数众多的问题,高校应结合服装企业的实际情况,如销售的淡旺季,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合理安排实践教学时间。
(三)校企合作共建师资队伍
搭建一支精良的师资队伍是保证校企合作成功的关键,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优化教师队伍。既聘请企业、行业专家为兼职教师,作为学校师资队伍的补充;同时努力提升在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强化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实施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互兼互聘,双向交流”,建设一支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团队,为校企合作服务。
四、结语
校企合作是目前服装营销与管理方向实践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能充分发挥企业和学校的优势,不仅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从根本上缩短学生就业与企业需求的距离,为他们以后顺利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然,校企合作的模式灵活而多样,如何更好地节约和利用资源,实现真正意义的可持續发展,是值得我们继续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徐仂.关于服装专业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江西师范大学科技学院服装专业为例[J].职教论坛,2011(17).
[2]卫保卫,濮琳姿.关于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探讨[J].纺织服装教育,2016,31(4).
[3]许凡,汪建华,王高媛,等.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服装专业多维立体式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纺织服装教育,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