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新思路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p90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炼,魅力无穷。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应当说古诗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吸引着民族的魂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新理念指导下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探索出教学古诗的新思路。笔者将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这方面的认识和尝试。
  
  一、立足诗词,培养诗学素养
  
  素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学生是最可塑的诗人,教师要着力发现培养。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文学气质,诗学素养。《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语感强调了个人经验,个人感悟,个人语言修养。语感从何而来,古诗词则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好教材。我们培养的学生不是无情物而是有情人,他应有健康的人格、丰富的情感世界和艺术想象力,而非麻木冷漠之人。他不一定像林黛玉那样望月垂泪、见花生情,但也是一个内涵厚重,情感丰富的人。因此在大语文观理念的指导下,古诗教学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文学气质,诗学素养,对语言文学的敏感力,洞察力,使学生徜徉在文学的海洋中,领悟语言文字之精妙。由于古诗短小精悍,有好些诗在孩提时代学生已会背诵,教师应充分利用孩子已有的积累,加以引导,激活兴趣。如鼓励学生主动背诵,开展“每日一诗”活动;偶有学生用上一、两句诗词,大加褒扬;采用讲诗词故事,诵诗接龙,出游诵诗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背诗的积极性,开展诵诗擂台赛,评选背诗小能手。
  
  二、淡化诗意,品析诵读,尊重个性化理解
  
  一首古诗,诗人在创作时,有它特定的时代背景,不同的人,读它会有不同的见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如果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是不对的,也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由于每个阅读者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这就表明,阅读反映学生个性心理的行为。教师不能以自己独白式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诗意的理解,只要学生借助注释大体理解即可,在诗意理解上要充分体现并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但是诗人寥寥数语要表达的情怀却在字里行间,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这种意境美最好的表现方式,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诗情画意尽在学生脑海中。如何去展现,诵读是最好的方式。只有有感情地诵读,才能体会出诗的真味。
  如《泊船瓜洲》中的“一水”“只隔”“又绿”“何时还”等,都表达了一种浓烈的思乡情,学生通过品读理解,进一步体会到诗人思乡心切的心情,此时,再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与诗人产生共鸣,这诗与情,情与境的交融,则是古诗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才能使学生领略到古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学生吟诵诗文,抑扬顿挫,韵味无穷,不仅可以感受到汉语言的音律之美,诗文意境之美,形象之美,还可以积累语言,受到熏陶感染。
  
  三、多元教学,渲染意境,入情入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要让学生领略到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是古诗教学的难点,因此这就要靠语文教师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古诗教学丰蕴起来。好的语文课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好的古诗教学同样给人带来艺术的享受,令学生回味无穷、余音绕梁。
  例如,教学中师生依靠诗意情境作画,教师的深情范读,相配的古典名画,师生诵读时配以古乐激情,欣赏现代作曲家演绎的古诗词等等,都能让学生体会到诗文中的诗情画意,激起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敬仰之情。教师只有通过多种手段、媒体才能使学生跨越时空,捕捉到古人那悠远、空灵的气息,陶冶情操。古诗词讲究格律,字斟句酌,值得推敲,通过品评、诵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品质。
  
  四、拓展阅读,培养诗趣,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
  
  课改提出的新理念,“不能教教材,而要用好教材”,即要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展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我们更不能就诗教诗,教师要勇于把语文课堂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也就是学生的生活和大自然。要和学生一道开发和生成开放、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古诗词距离学生遥远,有很多诗词都有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这就要靠学生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学习诗前要阅读、收集大量与本诗有关的资料,以便更好、更深地理解。在这一次次的积累中,学生的语文功底,领悟理解力才能渐渐地厚重起来。另外,在学完一首古诗后,可以以一带多进行相关链接,如学完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和孟郊的《游子吟》,你是否还知道其他思乡、思念的诗;学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你还知道杜甫其他的诗作吗?与杜甫同时代的诗人还有哪些?以便进行拓展阅读,打开课外阅读的新视窗。当学生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后,完全可以跳出教材,进行组诗的教学。学生的品味在一步步提高,让他们感受到在古典文学中,自己所知仅是苍海一粟,从而激起他们更强烈的学习欲望。
  总之,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走进诗词歌赋的王国,享受美感体验和挥洒才思的愉悦与幸福,是师生共同生成的大课堂,这是最令人欢欣鼓舞的成功的古诗教学。
其他文献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是学习外语时的主要输入方式之一,也是在第一语言环境中学习第二语言或外语与获取国外信息的主要途径。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高中英语课程应根据高中学生的特点和学习发展的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这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
期刊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素质教育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近两年高考的形式、内容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政治科高考试题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考试题注重基本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突出重点和热点问题,设置了“三新”(即新情景、新材料、新问题)试题,注重考察创新能力。个别省市的考试,更是注重了对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的考察。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改革实践中,就必须以创新
期刊
在推进课程改革中,一些课堂出现了重形式轻效率的现象,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有所下降。这与新课程改革的实质是相悖的。在新的课程改革进行到今天,怎样保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结合教学实践,有几点体会。权当抛砖引玉,敬请指导。    一、情景创设的有效    创设有效而生动的情景可以最大限度的吸引注意,调动参与热情,激发探究欲望。  如在教学一步计算应用题时,可以这样创设情景:一开始就出示一个大大的“
期刊
我们总喜欢把作文教学的痛苦和困惑,把老师怕教,学生怕写的尴尬,统统归罪于应试,直接把矛头指向高考。其实,这是认识上的一种误区,我们不能把二者完全对立起来,而是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快乐作文的理念,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作深入细致的反思。  从信息论来看,作文是一个外界信息的输入、储存、加工、编码、输出的过程。信息的输入是前提,加工是中介,输出是结果,而这个信息输入→加工→输出的过程,全仗主体积极而
期刊
我国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建立新的课程标准和评价体系,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在这一背景下,生物学课程改革也在加速进行之中。课程改革给生物教师提出许多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生物教师在新课改的浪潮中如何尽快转变传统角色,适应新的形势,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成为当务之急。  在新课程背景下,这些错误的观念和认识必将逐渐消失,人们会从
期刊
内容摘要: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担负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任务。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主要靠教师有意识地把方法渗透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之中,使他们经过一次次的阅读实践,一点一滴地逐渐领悟方法,并且反复地练习运用。这样才能慢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兴趣 情境 渗透方法    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
期刊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优秀的教师总是善于在课堂上运用“提问”来启迪学生的心智,引导学生获得知识。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它尤显重要。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手段、方式、方法的更新,使得更多教师对课堂提问的重要地位和意义在认识上有所深化,在实践中讲求实效。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我的粗浅认识。    一、
期刊
高中语文教学承载着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任,想要把学生领进语文这门极富艺术特色的学科中,并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审美能力、写作能力,就要在每节课的开头费一番心思,以期让学生主动走进这扇门并乐意徜徉其中。  导课的目的在于通过有效的方式将学生领进课堂,一个精彩的导课,犹如一个兴奋点,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他们求知的欲望;一个成功的导课,能牢牢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牵一发而动全身。可以
期刊
创新须疑;疑而生趣。这里的“疑”就是具有怀疑精神。有了疑的兴趣,就要广泛的涉猎,积累丰富的知识;积累的知识越多,创新的空间就越广阔。久而久之,遇见问题就善疑,会疑,敢疑;进而疑的层次就高,悟的能力就强,新奇的想法就多,创新的火花就经常闪现。新课程新理念呼唤这样的创新教育。  在这条求索的慢慢长途上,我认为兴趣、积累、感悟是任何创新者不可逾越的必经阶段,尤其是初中生更应该走好这样的求索之路。现仅从语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我逐渐认识到,课程改革,其实质应该是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改革。有的老师强调高考给语文教学带来的束缚与制约,但却没有意识到,教学成绩的提高,从根本上还是取决于学生以生命拥抱语文,将生命成长与语文学习融为一体,更何况,后者也正是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当然,这是一个教学与学习的高境界,需要教师付出很大的心血去钻研方可达到。下面谈一些个人思考,以抛砖引玉。    一、问题的提出    曾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