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本庶民喜剧电影的空间建构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wen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日本“庶民喜剧”作为一种电影类型兴起于上世纪30年代。其中小津安二郎的作品凭借其个性突出的叙事和影像风格达至经典地位,并奠定了后代同类影片一些基本的美学格调和主题取向。而后来的山田洋次在继承小津风格的同时,也表现出自身独特的视角和趣味。
  
  [关键词] 庶民喜剧 小津安二郎 山田洋次 空间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8.001
  
  前言
  在美国电影学者约瑟夫·安德森和唐纳德·里奇看来,日本“庶民喜剧”电影的出现,可以以五所平之助的《太太和妻子》(1931)为其发端标志。这部影片的情节“根据中产阶级的性格缺点而建构”。安德森和里奇认为,“只有当观众完全熟悉了表现中产阶级生活问题的影片后,庶民喜剧片才出现。”[1]而这种电影类型的艺术特质,则是在小津安二郎的导筒之下得到了最为生动而华彩的彰显。于1932年拍摄的《我出生了,但……》是小津庶民剧作品中的代表作,在对日常生活的冷静表现中,这部影片成功地捕捉到普通工薪阶层生活中的喜剧性和荒谬性。在后来的作品中,小津更加锁定了他对中产阶级生活的关注兴趣和细微体察。而于上世纪50年代步入影坛的山田洋次,虽然在家庭伦理主题、运镜风格(如空镜头的运用)等多方面受到小津的影响,但较之于小津对中产阶级题材的偏爱,山田更多地把视线投向社会中的边缘和底层人群。
  两名先后将“庶民喜剧”的艺术水准推向新高度的“国民导演”,通过他们的影像叙事和其中的空间构建,使这一类型的表意功能与文化意义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提升。
  1、作为叙事轴心的家庭空间
  呈现在镜头中、被“框化”(framing)的空间,经过了被选择、被剪辑的过程,已经成为叙事中的表意元素而非现实场景中仅仅作为“地点”的身份。挪威建筑理论家诺伯格·修兹曾经对场所(place)作出如下定义,“场所”即是“我们存在中经验到有意义事情的焦点” [2]。由此看来,相较于作为理性分析对象的物理空间,“场所”是一种与人们的“场所感”(sense of place)紧密牵系的空间形式,它是具有“清晰特性” [3]和“浓密意味” [4]的空间。因而出现在影像叙事中的空间形式更应被看做与人物行动必然发生关联的“场所”。而优秀导演高明之处的表现之一,往往在于对叙事中“场所”元素的巧妙调用。
  “庶民喜剧”自其诞生之日起,作为极富民族特色的“庶民剧”电影的亚类型,就将关注视野置于普通人尤其是中下阶层的日常生活。同时,以卓别林作品为代表的美国喜剧带来的影响,以及当时日本社会中工薪阶层趋于壮大、中产阶级开始出现也成为社会转型中的重要征象,都对小津等人的创作造成启发。于是有了小津的《我毕业了,但……》(1929)、《东京合唱》(1931)等影片对社会中小人物的弱点、无奈和温情的表现。而家庭空间也成为小津此类影片诉诸最多呈示和言说的空间形式,甚至从小津全部作品看来也是如此。
  克莱尔·马克斯在他的《家屋,自我的一面镜子》中对“家屋”(house)这一“场所”的意义予以如下的阐说,“家屋满足了许多需求:它是自我表达的地方,记忆的容器,与远离外界的避风港,也是一个茧,让我们在其中接受滋养,卸下武装。”[5] “家屋”由此构成了一个与“外边的”社会环境相联系又相区隔的场域。而在看重亲族关系与家庭伦理的东亚文化语境中,“家庭”作为人们自身身份认同、获得情感支持的“轴心场所”,更加凸显出其在此方面不可替代的价值所在。
  小津的早期作品《东京合唱》讲述了失业职员重获生活信心和家人支持的前后经历。主人公决定接受“降格”的工作之前、受到家人的质疑之时,都出现主人公看向窗外又转回室内的主观镜头,对家人(室内)的责任感确定了他职业选择(窗外)的转捩点。而小津后期代表作《秋日和》的结尾镜头——女儿出嫁后,母亲独坐空屋,也是小津用以诠释“家庭崩溃”主题的经典手法。榻榻米高度、“家庭”本位的视线使调侃嬉笑、情节起伏都得到一种“日常化”的观照,“平静的忧伤和无奈”在结尾的家屋场景中成为“生活的常态”。在风靡日本长达26年的山田洋次系列作品《寅次郎的故事》中,不安于室的寅次郎尽管常与家人发生争吵,喜欢浪游在外,可每集影片中他又都会难忍思乡之情而回到家中,治愈创伤,在向传统价值的回归中重拾安全感,重新完成对自我家族身份的认同,然后再度出发,回到“疯疯癫癫”的“浪子”状态。这种对家庭价值的关注,也体现在周防正行对小津“家庭理想”的解构之作《变态家族》中,尽管是以颠覆的方式,却仍是从家庭的角度,对人性的戏谑而又严肃的审视。
  2、作为喜剧性因素的冲突性空间
  深受小津影响的侯孝贤在评论小津作品时曾说:“他呈现的是一个很简单的表象,所有的信息都是渐进和埋藏的。表面上很简单,让观众感觉没有什么重大的戏剧性,但是累积起来,底层便有个暗流是惊涛骇浪的。”[6]这种“客观呈现”的态度和手法,表现在小津的喜剧作品中,也就形成了其与好莱坞喜剧突出戏剧性情节、人物表情动作的风格之差异。小津本人也曾经强调他更倾向于通过描述氛围来捕捉行为与人物的方法,因为“这是表达心境的最佳方法,也符合我的兴趣,而且还是最现代化的样式……”[7]事实上,这既是小津关于自己创作个性的自白,也是日本文化中宿命意识、规避冲突的观念等等语境因素的作用结果。由此小津“庶民喜剧”的突出特征之一,也就表现为:通过对人物在人际关系、社会环境中言行的呈现,透露出由社会习俗、人性弱点等因素所导致的荒诞性、反讽性和喜剧性。而从镜头语言的层面上说,对冲突性空间的捕捉和形塑,也就成为影片实现对“氛围”之“描述”的重要手段。
  小津早期的喜剧作品受好莱坞电影的影响较大,《淑女与髯》中的运动镜头、剧作上戏剧性的凸显,《年轻的日子》中的大量摇镜,都显示出美国电影“明快”风格对他的影响。然而,即使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也可以体察到小津与他所推崇的刘别谦等人风格的分别之处。与刘别谦通过戏剧性情节突出人物性格从而制造喜剧效果不同的是,小津更倾向于刻画处在某种关系、场景、氛围之中人物的表现,人物往往有所期待、有所行动却又身不由己甚至引发误解,由此创造出形如《我出生了,但……》中作为家中权威的父亲在上司家中阿谀奉承此类带有悲凉意味的喜剧效果。再以小津的成熟期作品《彼岸花》和《早安》为例,在前者的“家中”这一场域,“父亲”角色应有的“权威性”与父女间的亲情与谅解可被视为一种“冲突式”的关系,在内心已经对女儿的婚事予以认可后,仍然要做出严峻、固执的表情,喜剧意味也随之生发。而后者以构建一个“熟人社区”的方式展示了孩子的纯真、反抗与纠结于人际关系的成人世界之间的冲突,而它所造成的误会也成为影片关键的喜剧桥段之一。
  山田洋次的影片虽然与小津作品相比较淡化了形式感而强化了对人物的塑造,但对人物身处特定空间所遇到的限制、形成的冲突施以的表现,个中喜剧意味的流露,在本质上则是相通的。在谈到寅次郎这个人物的源出时,山田曾说:“这种不拘小节、不爱工作、有些痴傻的男性在落语中存在了几百年,我欣赏他,实际上因为我觉得日本民族有太多的条条框框、繁文缛节,这类人身上有日本人对生活的叛逆和向往” [8]。在强调以仪式化、角色化方式定义个体的日本社会中,寅次郎这样的“另类”人物对空间规则、“条条框框”“狂欢式”的挑战和质询,是对社会“规则”的反讽,也是对个体间彼此包容、彼此关爱的珍视和吁求。以轻喜剧成名的山田在他的其他类型影片中也常常融入喜剧性的桥段和元素。翻拍自市川昆版本的《弟弟》(2010)中,玩世不恭、常常酗酒误事的“弟弟”铁郎赶到甥女的婚宴上却口无遮拦,搅乱了整个仪式。这个“喜剧性”空间恰与铁郎临终时所处的临终关怀机构这个“边缘性”空间形成对比,同时又是被视为“边缘人”的铁郎与作为“弟弟”、被关怀也关怀亲人的铁郎的两相对比。由此也可看出山田一以贯之的对“边缘庶民”的关注兴趣,借由对“格格不入”之人物处境的“喜剧化”书写,表露了这名“庶民导演”的创作个性和悲悯情怀。
  3、作为庶民视点的公共空间
  “庶民视点”,即“庶民”的主体性视角及作为关照对象的“庶民生活”,可以说是“庶民喜剧”的根基和本源之所在。而对“公共空间”的构筑和呈现,则是影像叙事用以显露“庶民视点”的重要方式之一。
  哈贝马斯在论述他的“公共空间”理论时指出,“如果从生理结构上比较一下新出生的哺乳动物,我们就会发现,没有哪种动物比人在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更加不成熟,更加无助了;也没有任何一种动物需要如此长时间地依赖家庭的庇护,离不开与同类成员之间共同分享的公共文化。我们人类互相学习。但这只有在一个充满文化活力的公共空间中才有可能。”[9]一个“公共空间”的构建,也就是一个自由、平等、开放的交流场域的构建。在此人们的阶层、身份种种差异“暂时性的”消弭于无形,而让位于“庶民社群”的集结、交往和自我认同。
  “小酒馆”是小津影片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空间意象。不同于作为主体空间的家庭场景,也不同于等级、规则、秩序作用显著的办公室场景,小酒馆成为除却前两者之外小津影片中最为常见的场所之一,又表现出明显的“公共空间”的特质所在。《彼岸花》和《秋日和》中,都出现了三位老友打趣酒馆老板娘的情节,摆脱了与威严父亲、循规蹈矩的职员等身份相联系的规则、禁忌,老人们在这个“庶民化”的场所得到来自彼此的情感支持,又在叙旧、闲聊的过程中得以自由表达、互相倾听,已实现对共同记忆的追溯(如《秋日和》中几位老友对年轻时美丽的秋子的回忆)、对现时境遇的直面和释怀(如《彼岸花》中承受嫁女之痛的父亲们聚会时的合唱)。
  佐藤忠男在分析小津所坚守的家庭价值与现代城市的人际疏离之间的对立关联时,提到了《寅次郎的故事》之所以大受欢迎的原因,“《寅次郎的故事》之所以获得成功,就是因为它描写了曾经是东京近郊的乡村,而现在没发展,依然保留着古老的地域社会风貌的葛饰柴右这个地方。那里,今天的城市中日趋消失的街坊四邻亲密交往或相扶相助的风气依然存在。”[10]他认为,在现代社会随着传统乡土社会的解体、城市化进程而形成的“流民文化”中,小津所营造的旧式家庭,山田所构建的城郊街区,都以“乌托邦”意象的形式为人们所怀想、珍视和向往。寅次郎的家人经营的饭团店既是作为“家庭”的空间形式,同时也是邻里、客人聚集其中的“公共场所”。在这里寅次郎常常和被他叫做“章鱼”的小店常客——印刷厂厂长发生争吵,然而形如此类的争吵却又是人际关联的一种具象表现、人物确认自我的一种方式。因而也就不难解释尽管每次回乡都要与家人、友人争执一番,“流浪汉”寅次郎还是要隔段时间就回去“打扰”些时日,这之中发生作用的因素,既是“亲情空间”所带来的归属感,又糅合了“公共空间”所带来的对自身“主体性”价值的建构和认同。
  4、结语
  小津安二郎和山田洋次,在不同的时代,以不尽相同的视角和风格,将“庶民喜剧”的艺术成就推向高峰。而其间所融入的,是两人共有的对前辈的继承、创作个性的流露,和贯穿于他们作品之中的,对日常经验的强调、对凡俗个体的尊重与关注。山田在谈到电影的素材问题时说:“依我之见,看来极为平凡的日常生活也有能写成动人故事的素材,甚至可以写得比非洲大冒险的素材更动人。”[11]现实生活中常常为人们所忽略的、组构成你我日常体验的空间,在他们的讲述中,则幻化为凸显其情感意义、文化价值的“场所”。看过电影,回望栖身和走过的地方、周围的人、身边的事,发现曾经习以为常的体验和感触竟是如此美好、动人;抑或引人唏嘘感慨,进而反思、重建。而这或许也就是“庶民叙事”、“庶民影像”之于观影世人的珍贵所在。
  
  
  注释
  [1][美]约瑟夫·安德森 唐纳德·里奇. 日本电影:艺术与工业. 张江南译.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0. http://big5.ifeng.com/gate/big5/book.ifeng.com/lianzai/detail_2010_06/25/1672448_25.shtml 2012年1月10日访问.
  [2]转引自 [加]爱德华·瑞夫. 场所的本质. 饶祖耀 陈厚逸译. 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1992. 118.
  [3] [挪]诺伯格·修兹. 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 施植明译. 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1995. 5.
  [4] [日]中村雄二郎. 場所トポス. 弘文堂, 1989. 3.
  [5] [美]克莱尔·马克斯. 家屋,自我的一面镜子. 徐诗思译. 张老师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0. 10.
  [6]卓伯棠. 侯孝贤电影讲座.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http://xianguo.com/book/chapter/399521 2012年1月10日访问.
  [7]连城. 只做炸猪排饭的小津 http://www.eeo.com.cn/2009/0825/149114.shtml 2012年1月10日访问.
  [8]李东然. 日本国民导演山田洋次. 三联生活周刊 2011, (25)
  [9]尤尔根·哈贝马斯. 哈贝马斯:公共空间与政治公共领域 http://www.taiwanpost.com/online/2011/03/333.html 2012年1月1日访问
  [10]日]佐藤忠男. 小津安二郎的艺术. 仰文澜等译. 中国电影出版社, 1989. 229.
  [11] [日]山田洋次. 我是怎样拍电影的. 蒋晓松 张海明译. 中国电影出版社, 1987. 92.
  
  作者简介
  朱晔祺( 1988—),女,汉 ,南京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
其他文献
影片《第六感》中的马尔科姆是一名儿童心理咨询师,他为自己没有治好病人文森而心存愧疚,为了弥补自己的错误他找到了一个症状相似的病人科尔。经过九次心理咨询,科尔的问题终于解决,与此同时,马尔科姆也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助人自助。  一、从《第六感》看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  (一)来访者自愿原则  来访者自愿原则要求咨询由来访者发起,来访者有主动求治的愿望。这项原则保证了咨询的良好动机,利于后续咨询工作的开展
黄会清,新华社宁夏分社高级记者  【作者简介】  宁夏银川万达国际影城 宁夏电影市场在疲软多年之后,正在走上复兴之路,从十年前的一两家,发展到今天的33家城市影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宁夏电影市场仍然有巨大的潜力,属于市场培育与发展期。目前宁夏电影观众主体为19岁至40岁的青年人群和城市白领,看电影的动机第一是好电影,第二是好电影院。宁夏过去对作为电影产业链重要环节的电影院长期忽视,改革滞后;我
近几年,国内的纪录片开始逐渐走上精品化的创作路线,除去越来越高超的拍摄技法、细腻而讲究的画面、富有文化内蕴的解说词、考究的音乐之外,深耕中国故事,将人文意识渗入到几乎所有品类的纪录片创作思维中也是这些优秀纪录片制胜的法宝。梳理一下近几年的优秀纪录片作品,那些具有人文思想的精品纪录片总能成为大众热议的焦点。从《舌尖上的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到《本草中国》《我们诞生在中国》,纪录片中关于中国文化的
电影《九降风》是一首淡淡的夏日情诗,它是美好的,是我们每个人的青春。影片以9个高中生的青春成长故事为背景,讲述了一群棒球少年之间关于青春和友谊的故事。  一、校园情怀的青春书写  电影的开场,有耳边风吹过的声音,然后就是一件校服的特写镜头,伴随着耳边呼啸而过的风声,以及时针滴答滴答的声音,镜头慢慢移开,拉近,然后棒球赛场的加油声冲破平静。青春由此开始。  电影《九降风》讲述了青春中牢固的却又充满了
谢飞曾说,“从我的几部作品来看,我有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对人生、艺术的表现与认识上,多了一些深沉与冷峻,多了一些复杂和含蓄。但我也没有变,那些从青少年起我扎根的对理想与责任信念、对真善美的追求,仍然没有变。”“没有了追求,生命就没有了价值没有了向往,生命就失去了光芒”。[1]谢飞坚持艺术道路,但从不为艺术而艺术,从不故弄玄虚、哗众取宠,不媚俗但也不傲视大众,以栩栩如生的典型形象,诗意化的叙事手
[摘要] 当下世界女性主义电影作品呈现出多重的声音,多样的视角,及不同的电影风格和类型,这些都反映出更多女性在银幕上成功的再现自我。然而相较于西方女性电影的百花齐放,目前中国的女性题材电影仍缺乏对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不同类型、身份、社会角色的女性的深切体验琢磨,结果始终无法脱开女性被看,或生硬的表现性别权力的那种表层话语的所谓女性主义模式。  [关键词] 女性主义 女性电影 女性导演 简·坎皮恩 《钢
苏联解体后,“苏联”成为一段独特的历史时空,尽管这一阶段与当代俄罗斯社会,在时间意义上,前后相继,绝无断裂,但在当代俄罗斯人眼中这绝不能视为一段平常往事。随着西方自由思想影响的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新时期的俄罗斯社会大众文化尤其是消费文化盛行,“苏联”这一特定的历史符号也成为影视作品消费的对象。由俄罗斯著名导演费多尔·邦达尔丘克执导的战争大片《斯大林格勒》成为了这一消费主义文化镜像的代表作。这部
当下中国的电影明星似乎进入了一个祛魅的语境,相对于网络普及之前人们对于电影明星那种存在于大银幕,致力于走向国际,绝对不屑于成为电视明星等传统认知,新媒体时代的电影明星似乎不再单一的依赖大屏幕,而是开始重新走进入电视、网络,成为多媒体语境中的多维度明星。而明星的产生机制也不再是某某大导演一部片子捧红一个电影明星,而是某某不知名人物突然火爆网络,然后具有持续的关注度,最后被导演、制片人看中,选择他(她
[摘要] 伊朗电影《纳德与西敏:一次别离》,在美学呈现上传承了伊朗电影平实、克制的惯例与风格,在叙事和空间营造上别具匠心,它的精巧与细腻打动了观众也斩获了奥斯卡的殊荣。同时影片所勇敢反映的伊朗现实社会中的矛盾交织、现实与宗教的交缠也同样引人深思。  [关键词] 困境 女性 电影空间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20.023  《纳德与西敏——一次别
《宝莲灯》是最具代表性的国产动画电影,其制作在商业动画的背景下,与国际动画电影制作接轨,且从每一道工序都能看出制作的细腻化。整部动画电影从最初的剧本编写到后期全数码制作,都云集了各路明星的力量,而且采用国际上惯用的电脑三维特技、先期音乐和对白手段以及SRD六声道立体录音技术开创了国内动画电影先进技术应用的先河。《宝莲灯》将中国特色——细腻边线的淋漓尽致的同时,也融入了许多现代元素,使整部动画影片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