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翅尾因素和政策预期变化影响,12月乘用车市场需求强劲,月销量超过110万辆。全年乘用车累计销量首次超过1000万辆,其中受政策优惠影响,1.6升以及下小排量乘用车共销售719.55万辆,同比增长71.28%,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69.65%,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为历年新高。
12月,乘用车共销售110.34万辆,环比增长6.46%,同比增长88.73%。在乘用车各品种中:多功能乘用车(MPV)和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环比增长比较明显,交叉型乘用车有所下降;与上年同期相比,各品种增速均超过80%,其中交叉型乘用车和MPV增速更快。12月,基本型乘用车(轿车)销售82.38万辆,环比增长9.23%,同比增长82.08%;多功能乘用车(MPV)销售3.13万辆,环比增长12.86%,同比增长124.64%;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销售7.94万辆,环比增长11.13%,同比增长95.51%;交叉型乘用车销售16.89万辆,环比下降7.74%,同比增长117.52%。
2009年,乘用车销售1033.13万辆,同比增长52.93%,增速超过上年45.66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型乘用车(轿车)销售747.31万辆,同比增长48.07%,增速超过上年41.29个百分点;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销售65.88万辆,同比增长47.15%,增速超过上年21.87个百分点;交叉型乘用车销售195.05万辆,同比增长83.39%,增速超过上年75.72个百分点;多功能乘用车(MPV)销售24.89万辆,同比增长26.12%,结束了上年负增长态势。
12月,乘用车自主品牌共销售48.46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3.92%。日系、德系、美系、韩系和法系分别销售23.30万辆、14.55万辆、12.01万辆、8.72万辆和3.29万辆,分别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21.12%、13.19%、10.89%、7.90%和2.98%。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26.32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31.95%;日系、德系、美系、韩系和法系轿车分别销售19.55万辆、14.21万辆、11.33万辆、7.68万辆和3.29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3.73%、17.25%、13.76%、9.33%和3.99%。
2009年,乘用车自主品牌共销售457.70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4.30%,比上年提高4.38个百分点;日系、德系、美系、韩系和法系分别销售219.66万辆、145.83万辆、101.78万辆、81.17万辆和27.00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21.26%、14.12%、9.85%、7.86%和2.61%。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221.73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9.67%,比上年提高3.75个百分点;日系、德系、美系、韩系和法系轿车分别销售185.74万辆、143.82万辆、97.26万辆、71.76万辆和27.00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4.85%、19.25%、13.01%、9.60%和3.61%。
12月,轿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品牌依次是:F3、桑塔纳、凯越、悦动、朗逸、科鲁兹、乐风、QQ、雅阁和卡罗拉,分别销售3.58万辆、2.63万辆、2.45万辆、2.09万辆、2.05万辆、1.88万辆、1.86万辆、1.83万辆、1.72万辆和1.65万辆。与上月相比,桑塔纳由第十位升至亚军,科鲁兹首次进入前十名,表现也很出色。12月,上述十个品牌共销售21.74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6%。
2009年,排名前十位的轿车品牌依次为:F3、凯越、悦动、捷达、桑塔纳、雅阁、伊兰特、QQ、卡罗拉和凯美瑞,分别销售29.10万辆、24.11万辆、23.94万辆、22.49万辆、20.56万辆、17.54万辆、17.16万辆、16.99万辆、15.75万辆和15.62万辆。与上年同期相比,除卡罗拉略有下降外,其它品牌均呈现不同程度增长,其中F3和悦动增速最为迅猛。2009年,上述十个品牌共销售203.26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7%。
12月,销量排名前十位的轿车生产企业依次为:上海通用、上海大众、比亚迪、一汽大众、北京现代、奇瑞、东风日产、吉利、一汽丰田和广汽本田,分别销售8.88万辆、8.42万辆、6.02万辆、5.27万辆、4.97万辆、4.94万辆、4.29万辆、3.91万辆、3.60万辆和3.42万辆,与上月相比,一汽大众和北京现代有所下降,其它企业呈一定增长,其中上海大众增速最快。12月,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53.72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65%。
2009年,销量排名前十位的轿车生产企业依次为: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上海通用、北京现代、东风日产、比亚迪、奇瑞、广汽本田、一汽丰田和吉利,分别销售70.81万辆、66.92万辆、66.82万辆、52.10万辆、45.93万辆、44.84万辆、40.93万辆、33.72万辆、33.47万辆和32.91万辆。与上年同期相比,只有一汽丰田小幅下降,其它企业均呈现较快增长,其中北京现代和比亚迪增速更高。2009年,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488.45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65%。
12月,销量排名前五位的SUV品牌依次为:哈弗、本田CRV、RAV4、汉兰达和瑞虎,分别销售12168辆、8964辆、6945辆、6713辆和6219辆。12月,上述五个品牌共销售4.10万辆,占SUV销售总量的52%。
2009年,SUV销量排名前五位的品牌依次为:本田CRV、哈弗、RAV4、途胜和圣达菲,分别销售10.52万辆、7.15万辆、6.82万辆、4.94万辆和4.67万辆。2009年,上述五个品牌共销售34.10万辆,占SUV销售总量的52%。
12月,销量排名前五位的MPV品牌依次为:别克GL8、奥德赛、途安、瑞风和森雅,分别销售6397辆、3743辆、3410辆、2904辆和2791辆。12月,上述五个品牌共销售1.92万辆,占MPV销售总量的62%。
2009年,销量排名前五位的MPV品牌依次为:瑞风、别克GL8、奥德赛、途安和风行,分别销售4.60万辆、4.01万辆、2.84万辆、2.01万辆和1.69万辆。2009年,上述五个品牌共销售15.15万辆,占MPV销售总量的61%。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2009年新上市(含改进和新推出的车型)的乘用车品种统计,与往年相比,2009年新上市品种创历年最高,各企业累计上市新品种共有221款(约327个品种),比2008年多出114款,其中轿车最多,达到175款,比上年多出75款。SUV和MPV分别达到28和15款,比上年分别多出24和12款。
从国别来看,自主品牌最多,共有120款,比上年多出83款,其次为日系,为40款,以下为德系和美系,分别达到24款和18款,法系和韩系最少,为10款和9款。
从企业来看,上汽集团新上市品种最多,共达到31款,但年内推出的全新品牌只有科鲁兹和昊锐两款;相比较而言,奇瑞表现较为突出,在2009年新上市24款乘用车品种中,有8款为全新品牌,为各企业最多;此外一汽、东风和长安(含昌河和铃木)新上市品种也超过20款;在自主品牌生产企业中,比亚迪和吉利在2009年分别有三款全新品牌上市,表现同样出色。
2009年,1.6升及以下排量新上市车型品种占所有新上市车型的比重达到44%;此外,在所有1.6升及以下排量新上市车型品种中,自主品牌所占比重达到63.19%,日系、美系、德系、法系和韩系所占比重分别达到11.11%、8.33%、7.64%、5.56%和4.17%。
具体数据见图1-图2,表1-表3。
12月,乘用车共销售110.34万辆,环比增长6.46%,同比增长88.73%。在乘用车各品种中:多功能乘用车(MPV)和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环比增长比较明显,交叉型乘用车有所下降;与上年同期相比,各品种增速均超过80%,其中交叉型乘用车和MPV增速更快。12月,基本型乘用车(轿车)销售82.38万辆,环比增长9.23%,同比增长82.08%;多功能乘用车(MPV)销售3.13万辆,环比增长12.86%,同比增长124.64%;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销售7.94万辆,环比增长11.13%,同比增长95.51%;交叉型乘用车销售16.89万辆,环比下降7.74%,同比增长117.52%。
2009年,乘用车销售1033.13万辆,同比增长52.93%,增速超过上年45.66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型乘用车(轿车)销售747.31万辆,同比增长48.07%,增速超过上年41.29个百分点;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销售65.88万辆,同比增长47.15%,增速超过上年21.87个百分点;交叉型乘用车销售195.05万辆,同比增长83.39%,增速超过上年75.72个百分点;多功能乘用车(MPV)销售24.89万辆,同比增长26.12%,结束了上年负增长态势。
12月,乘用车自主品牌共销售48.46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3.92%。日系、德系、美系、韩系和法系分别销售23.30万辆、14.55万辆、12.01万辆、8.72万辆和3.29万辆,分别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21.12%、13.19%、10.89%、7.90%和2.98%。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26.32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31.95%;日系、德系、美系、韩系和法系轿车分别销售19.55万辆、14.21万辆、11.33万辆、7.68万辆和3.29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3.73%、17.25%、13.76%、9.33%和3.99%。
2009年,乘用车自主品牌共销售457.70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4.30%,比上年提高4.38个百分点;日系、德系、美系、韩系和法系分别销售219.66万辆、145.83万辆、101.78万辆、81.17万辆和27.00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21.26%、14.12%、9.85%、7.86%和2.61%。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221.73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9.67%,比上年提高3.75个百分点;日系、德系、美系、韩系和法系轿车分别销售185.74万辆、143.82万辆、97.26万辆、71.76万辆和27.00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4.85%、19.25%、13.01%、9.60%和3.61%。
12月,轿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品牌依次是:F3、桑塔纳、凯越、悦动、朗逸、科鲁兹、乐风、QQ、雅阁和卡罗拉,分别销售3.58万辆、2.63万辆、2.45万辆、2.09万辆、2.05万辆、1.88万辆、1.86万辆、1.83万辆、1.72万辆和1.65万辆。与上月相比,桑塔纳由第十位升至亚军,科鲁兹首次进入前十名,表现也很出色。12月,上述十个品牌共销售21.74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6%。
2009年,排名前十位的轿车品牌依次为:F3、凯越、悦动、捷达、桑塔纳、雅阁、伊兰特、QQ、卡罗拉和凯美瑞,分别销售29.10万辆、24.11万辆、23.94万辆、22.49万辆、20.56万辆、17.54万辆、17.16万辆、16.99万辆、15.75万辆和15.62万辆。与上年同期相比,除卡罗拉略有下降外,其它品牌均呈现不同程度增长,其中F3和悦动增速最为迅猛。2009年,上述十个品牌共销售203.26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7%。
12月,销量排名前十位的轿车生产企业依次为:上海通用、上海大众、比亚迪、一汽大众、北京现代、奇瑞、东风日产、吉利、一汽丰田和广汽本田,分别销售8.88万辆、8.42万辆、6.02万辆、5.27万辆、4.97万辆、4.94万辆、4.29万辆、3.91万辆、3.60万辆和3.42万辆,与上月相比,一汽大众和北京现代有所下降,其它企业呈一定增长,其中上海大众增速最快。12月,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53.72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65%。
2009年,销量排名前十位的轿车生产企业依次为: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上海通用、北京现代、东风日产、比亚迪、奇瑞、广汽本田、一汽丰田和吉利,分别销售70.81万辆、66.92万辆、66.82万辆、52.10万辆、45.93万辆、44.84万辆、40.93万辆、33.72万辆、33.47万辆和32.91万辆。与上年同期相比,只有一汽丰田小幅下降,其它企业均呈现较快增长,其中北京现代和比亚迪增速更高。2009年,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488.45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65%。
12月,销量排名前五位的SUV品牌依次为:哈弗、本田CRV、RAV4、汉兰达和瑞虎,分别销售12168辆、8964辆、6945辆、6713辆和6219辆。12月,上述五个品牌共销售4.10万辆,占SUV销售总量的52%。
2009年,SUV销量排名前五位的品牌依次为:本田CRV、哈弗、RAV4、途胜和圣达菲,分别销售10.52万辆、7.15万辆、6.82万辆、4.94万辆和4.67万辆。2009年,上述五个品牌共销售34.10万辆,占SUV销售总量的52%。
12月,销量排名前五位的MPV品牌依次为:别克GL8、奥德赛、途安、瑞风和森雅,分别销售6397辆、3743辆、3410辆、2904辆和2791辆。12月,上述五个品牌共销售1.92万辆,占MPV销售总量的62%。
2009年,销量排名前五位的MPV品牌依次为:瑞风、别克GL8、奥德赛、途安和风行,分别销售4.60万辆、4.01万辆、2.84万辆、2.01万辆和1.69万辆。2009年,上述五个品牌共销售15.15万辆,占MPV销售总量的61%。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2009年新上市(含改进和新推出的车型)的乘用车品种统计,与往年相比,2009年新上市品种创历年最高,各企业累计上市新品种共有221款(约327个品种),比2008年多出114款,其中轿车最多,达到175款,比上年多出75款。SUV和MPV分别达到28和15款,比上年分别多出24和12款。
从国别来看,自主品牌最多,共有120款,比上年多出83款,其次为日系,为40款,以下为德系和美系,分别达到24款和18款,法系和韩系最少,为10款和9款。
从企业来看,上汽集团新上市品种最多,共达到31款,但年内推出的全新品牌只有科鲁兹和昊锐两款;相比较而言,奇瑞表现较为突出,在2009年新上市24款乘用车品种中,有8款为全新品牌,为各企业最多;此外一汽、东风和长安(含昌河和铃木)新上市品种也超过20款;在自主品牌生产企业中,比亚迪和吉利在2009年分别有三款全新品牌上市,表现同样出色。
2009年,1.6升及以下排量新上市车型品种占所有新上市车型的比重达到44%;此外,在所有1.6升及以下排量新上市车型品种中,自主品牌所占比重达到63.19%,日系、美系、德系、法系和韩系所占比重分别达到11.11%、8.33%、7.64%、5.56%和4.17%。
具体数据见图1-图2,表1-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