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辛亥革命前中国留日学生活动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xiaoli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辛亥革命以前的中国留学活动中,以留日的学生人数最多、规模最大。本文对辛亥革命前中国学生选择留日的原因、日本政府及国民对待中国留学生的态度以及留日学生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及原因等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辛亥革命;留日学生;中国革命
  [中图分类号]K25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8-0022-02
  
  鸦片战争以后,清朝天朝上国的尊崇不再,接踵而至的战败和随之而来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一直对本国文明有着无上优越感的中国人备感屈辱,国内开始出现学习西方的热潮。从翻译热潮到留学运动,为了改变被奴役的命运,救亡图存,无数的爱国志士寻求各种可能的救国途径。而清末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留日活动,对当时中国造成的影响尤其突出。
  
  一、中国学生选择留学日本的原因
  
  中国学生留日始于甲午战争之后。光绪二十二年(1896),清政府首次派遣留学生13人抵达日本,日本政府在东京神田区专门为他们办了一所学校。(1)自此以后,各省地方政府也开始陆续派遣留学生赴日,到1899年,在日本的留学生超过了100名。20世纪初更是有大量的自费留学生,不仅有青年,甚至还有老翁、幼童和女子,盛况空前。到1902年,留日学生已经有四五百名;1903年,达到1000多人;而1906年最多,有8000人。以后虽有所下降,但在1911年,仍然有4000人左右。(2)
  中国学生去国外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先进思想、技术等,而日本在这些方面都是从西方学来的,而且中国最早接触的也是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文化,那么为什么大量的中国学生不选择去西洋留学而要去日本呢?究其原因,首先是交通的便利。日本与中国相距不远,而且在甲午战争以后,交通非常方便,路费也很低廉。张之洞在《劝学篇》中也提到:“至游学之国,西洋不如东洋。一路近省费,可多遣;一去华近,学生毋忘其国。”(3)其次,日本政府为了笼络清政府,缓解甲午战争以来中日间的敌对情绪,希望通过留日学生培养亲日势力,从而扩大对华的政治、文化影响。因此,采取了主动吸引中国学生的政策,如设立专门接收留学生的学校、给留学生提供留学经费等。中国学生选择去日本留学更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近代中日两国国情相近,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改变了落后的状况,摆脱了民族危机,而中国却屡遭失败。这种对比极大地刺激了晚清政府和中国的知识分子。
  另外,在两国的历史上,一直都是日本向中国学习先进的知识技术和制度,而在甲午战争后,这种局面逆转,战败的耻辱使国人开始思考了解学习日本的必要性。于是,很多有志青年东渡日本寻求近代化之路,而一些开明的大臣如张之洞等也上书要求政府向日本派遣留学生。
  
  二、 日本政府与国民对待中国留学生的态度
  
  (一)日本政府的态度
  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军政人员中就有人游说中国高官,极力说明中国人有必要去日本留学。亚同文会会长长岗护美子爵来到中国,劝说南北各省派遣文科留学生;日本陆军参谋本部福岛安正和宇宫太郎访华,游说张之洞、袁世凯、刘坤一和岑春煊等人,希望他们派遣陆军留学生。日本社会名流也在国内鼓吹接纳中国留学生。有人说:“自唐以来,日本饮食、衣服、起居、学习之事,皆中国所赠。”日本现在培养中国留学生,“亦以报往日之赐”。1898年3月,日本驻华公使矢野文雄对总理衙门称,为了增进中日友谊……日本愿意负担200名中国留日学生的经费。(4)
  随着留日学生的逐渐增多和民族意识的逐渐增强,各种学生团体先后建立,学生运动也时有发生。日本政府对此开始感到不安和恐惶。1905年11月2日,为抑制中国留日学生中日益滋长的革命情绪,日本文部省颁布了《关于准许清国人入学之公私立校之规程》。其中第九条、第十条和第十五条专门规定:学校应保证对留学生进行管理;学校要监督学生的行为,拒绝可疑的人入学;中国留学生均需由中国驻日公使出具证明才准予入学。这些规定引起留学生的不满,他们举行大规模的罢课运动,甚至大批学生集体归国以示抗议。
  (二)日本普通国民的态度
  在日本,不乏情操高尚的学者和教师对留日的中国学生热心给予教育和帮助,但是更多的却是对留学生的轻蔑和歧视。
  近代以前,中国一直是日本人前往留学的国家,中国文化一直为日本人所向往和仰慕。但是,甲午战争以后,日本人态度翻然改变,开始蔑视中国人。日本当政者的国家优越感及其对中国的轻蔑态度,影响着一般的日本国民。鲁迅留学日本时,周围的日本同学认为“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5)而一般日本人对待中国留学生的态度更是不堪。
  
  三、 留日学生与中国革命
  
  近代中国革命与留日学生密不可分。辛亥革命以前,中国很多的革命活动都是在日本策动的,而从事革命活动的主体大多数都是在日本的留学生。(6)据统计,1898~1911年,留日学生在日本创办的刊物就有62种,其中如《民报》、《译书汇编》、《浙江潮》、《江苏》、《四川》、《河南》、《湖北学生界》、《中国新女界杂志》等都是极有影响的刊物。与此同时,留日学生中的译书活动也如火如荼,翻译的西书达数千种之多。留日学生在日本创办的刊物与国内的同类刊物相比,不仅数量多、质量高,而且内容“全是大是大非,掷地有声的”。1905年同盟会成立的时候,首批会员有400多人,绝大部分是留日学生。1905~1906年,同盟会共发展了963人,在东京入会的就有863人。
  更有很多留学生亲自投身革命实践活动中。这些留日青年,在留学期间深受西方自由思想的熏陶,对清政府的政治制度深感不满,形成了反清政府的领导阶层和主力军。如黄花岗事件中,七十二烈士中至少有七名是日本留学生; 1904年,由留日学生黄兴、刘坤一等领导的华兴会策划了长沙等地的会党起义。同盟会成立以后,大量的留日学生回国,宣传革命思想组织革命活动。1906年的萍浏醴起义,1907~1908年四川的五次起义以及孙中山、黄兴直接领导指挥的两广、云南边境的六次起义,都是留日学生充当骨干。武昌起义前最后一次起义——三•二九广州起义,其中的重要骨干也多是留日学生。而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中,首先响应的云南陆军中坚干部四十人中,有三十人是日本留学生。还有被称为“女中豪杰”的秋瑾也曾留学日本。(7)
  留日学生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和影响巨大之所以如此,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留日学生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急功近利的特点。留学欧美的学生崇尚科技救国,大多研习理工农医,在科技进步和科学普及方面成绩显著;而留学日本的学生大多以革命救国为己任,东渡的主要目的是革命,他们人数众多,学习时间短,主要学习的是社会学科,最热门的是法政和军事。据1904年出使日本的大臣杨枢的奏折中称,现查各学校共有中国留学生1300余人,其中学文科者1100余人,学武科者200余人。(8)专业特点决定了留日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极强。关心中国政治和前途是留日学生的一大特点,与留美、留欧学生相比较,这一特点就更加鲜明了。(9)
  其二,中国传统的同乡观念对留日学生民族意识的产生有着重要影响。逐渐增多的留日学生,在远离家乡的情况下,旅日的共同感受必然会使他们在同乡观念之中增添一种强烈的民族意识,从而使他们团结在一起。1902年,留日学生成立了第一个革命团体“青年会”,“明白揭示以民族主义为宗旨,以破坏主义为目的”。(10)而对革命组织的详细研究也表明,它们招收成员和做报告都是通过设在东京的各省同乡会进行的。(11)
  其三,日本在加强中国留日学生的民族意识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甲午战争的胜利使日本人对中国和中国人长期存在的敬仰之心烟消云散。在西方国家遭遇的屈辱经过了几十年的奋发之后终于被这场战争的胜利洗刷,日本人的民族自信心空前膨胀乃至演化成一种狂妄的态度。这种蔑视和敌意被留日的中国学生最先感受到,并时刻提醒他们不要忘记自己的弱点和失败。当然,日本人本身的民族精神也给中国人作了示范。明治维新后期,日本人因为本身所取得的成就而自信高涨,这一切也深深影响了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
  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使中国的救亡图存运动迅速高涨。清政府开始向日本派遣留学生以图自强,维新派想借变法力挽狂澜,革命派也频频起事希图推翻腐败的朝廷建立一个新的世界。维新变法和革命派的起义都失败了,两派的领导者都陆续逃亡日本,并迅速聚集起很多留日学生。他们在留日学生中宣传自己的思想抑或吸纳其他派别的思想。随着形势的发展,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此后,日本成为中国革命的舞台,各种革命运动一一展开。在辛亥革命前的革命实践活动中,没有一次是没有留日学生参加的。可以说如果没有留日学生,中国革命,特别是辛亥革命,是难有进展的。(13)
  
  [注释]
  (1)(11)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404页、第411页。
  (2)(6)(13)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三联书店1983年版,第350页、第352页。
  (3)张之洞:《劝学篇》,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39页。
  (4)舒新城:《近代中国留学史》,上海文化出版社1989年版,第24页。
  (5)鲁迅:《朝花夕拾》,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第126页。
  (7)汪向荣:《中国的近代化与日本》,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8)陈学恂、田正平:《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留学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363页。
  (9)张海鹏:《中国留日学生与祖国的历史命运》,《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第6期。
  (10)冯自由:《革命逸史•初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02页。
其他文献
[摘要]甘肃环县兴隆山有保存比较完好的晚清建筑,这些建筑上的砖雕图案内容丰富、雕刻精细,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本文主要解读了其清代砖雕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甘肃环县;清代砖雕;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J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2-0052-02     甘肃环县兴隆山是一座道教名山,位于环县北部的四合塬乡境内,与宁夏、陕西毗邻,故而有“晨昏青词起
本文根据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就目前对外汉语中级精读教材的设计与编写提出一些想法和见解。具体阐述了对外汉语中级精读教材编写的要求和原则,论证了其在编写过程中应遵循的
对山葡萄及山欧杂种葡萄‘熊岳白’、‘北醇’、‘北玫’、‘北全’进行了抗南方根结线虫鉴定和有关理化指标变化的观测,发现山欧杂种均为感性种,其中北全、北玫高感,弱醇低感。
近日,国家旅游局宣布,经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2010版国家标准《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于2011年1月1日实施,全国14万余家星级饭店同时开展饭店星级评定与复核
近日,《国家旅游局、甘肃省人民政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框架协议》)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浩,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刘伟平,国家旅游局局
冀研5号’是利用甜椒雄性不育两用系AB91为母本,以优良自交系JR为父本配制成的杂交一代甜椒新品种。该品种植株生长势强,果实长灯笼形,早熟,既耐低温弱光,耐热性又好,连续坐果能力
利用OS5-FL饱和脉冲调制式荧光测定仪研究了酸雨胁迫对龙眼叶片叶绿素a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3.5的酸雨胁迫下,龙眼叶片叶绿素a荧乐诱导动力学曲线发生明显变化,Fv/Fm、Fv/Fo、PSⅡ非环式电子传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萝卜抗真菌蛋白基因Rs-AFP1(2)插入大肠杆菌表达载体 pTrxFus中并诱导表达,其融合表达产物约22kD,约占总可溶蛋白的0.45%(0.5%).抑菌活性试验表明:重组Rs-
以7年生‘新红星'苹果为试材,研究了水杨酸(SA)在果实发育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果实生长发育期间SA出现一个含量高峰,随着果实的成熟,SA含量呈现下降趋势.于8月中下旬用S
[摘要]陕西凤翔因泥塑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朴实的表现手法,被誉为“民间工艺美术之乡”。 但多年来,由于开发不当等因素,使其文化价值降低,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通过调查研究,制定民俗艺术资源评价体系,更好地继承、保护和发展民间艺术,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本文从凤翔泥塑的艺术特色、情感价值、民俗价值、市场可开发性以及价值评估等方面展开分析,以期为西北民间艺术的传承和保护提供借鉴。  [关键词]陕西凤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