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情感教育是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对语文学科人文属性的认识,有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充分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不断创新教学形式,把情感教育切实落实到语文教学细节中去,为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保驾护航。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6-0233-01
新课改不但关注学生基本学习能力,并且对学生人格健全和个性的养成尤为重视。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有义务和责任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应试教育思想依旧在许多教师的头脑中根深蒂固,所以在日常语文教学中过多的偏重于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常常忽视情感因素的渗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绪、心理和态度没有正确的科学引导,导致语文教学质量难以达到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难以得到提升。本文以情感教育为切入点,笔者结合教学实际总结了几点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渗透的策略,以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充分课前准备,奠定情感教育基础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高效教学的前提保障。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开展情感教育要以教材为基础,万变不离其宗,教师要仔细认真研读教材,深入挖掘其中的情感要素,结合初中生的情感认知,让学生可以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语文学习靠的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勤思多问,慢慢感悟才能真正进步。
例如在教学《在山的那边》前,我首先要学生通读一遍课本,大致的了解文章写了什么。再细读一遍文章,这一遍要读的慢,读的透。对文中不明自的问题可以记录下来,读完文章后的感受也可以自由跟同学交流。在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基本认识后,我紧紧抓住情感教育的节点,主动引导学生感受情感。着重提出“山的那边还是山”这一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看似一句简单的话,但是放在特定的文章情景中就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学生中自由表达自己的理解,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异性,也可能答案有一些偏差,但是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通过思考真正的融入到文章中去,课堂气氛十分融洽,学生满满收获。
2.巧用实践教学.优化情感教育效果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果在语文学习中仅仅让学生接触理论知识,学生的认识常常会停留在表面,印象浅显,无法体会作者的写作情感就难以到达知识的灵活迁移,语文的综合能力就得不到有效提升。所以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适当结合实践活动,来更好丰富学生的情感认知,全方面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实践活动开展中融合情感教育的因素,可以强化出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比如在教学《看云识天气》时,我发现仅仅通过课文的描述学生对天气现象的认识不够全面也不够深刻,课堂气氛相对压抑,学习学习兴趣不高。所以我提议在课下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观察并记录云的状态与天气变化之间的联系,看哪个小组观察的仔细,汇总的全面。学生都有好胜心,更不想成为团队的负担,所以在课下都积极的亲身实践,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既新颖也具有探索性,如此学生对文中把一些抽象难懂的描述都有了新的理解,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在实践活动中也得到加强。
3.构建和谐情境.提升学生的情感理解
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同样是情感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如果语文课堂上气氛压抑,学生们个个精神高度紧张,纷纷畏惧老师而不敢說出自己的想法,学生的思路完全跟随教师的讲解,对学习内容没有自己的理解,那情感教育便无从谈起。所以教师在进行情感教育时要注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的营造。教师要灵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感课堂上通过教师的逐步引导来感受文章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感受文章的情感升华。语文学科其实在情感教育素材选择上有很大的优势,像许多记叙文、寓言故事当中作者都是通过描述一件事,最后升华情感以深化主旨。正如在《黄河颂》时,为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我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播放了有关黄河主题的纪录片,学生被片中的景象深深震撼,真正体会到黄河在我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代表意义,学生的情感得到提升,情感教育的目标予以达成。
4.结语
简而言之,情感教育已经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作为教师要在组织教学活动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形式,创设良好的情感教育氛围,有意识的融合情感要素,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属性,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拓展、实践能力可以达到提升,更加深入的了解语文,爱上语文。
参考文献:
[1]论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王振侠.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5(03).
[2]浅析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杨秀芝.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4(03).
[3]探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教育[J].葛向祖.课程教育研究.2016(12).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6-0233-01
新课改不但关注学生基本学习能力,并且对学生人格健全和个性的养成尤为重视。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有义务和责任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应试教育思想依旧在许多教师的头脑中根深蒂固,所以在日常语文教学中过多的偏重于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常常忽视情感因素的渗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绪、心理和态度没有正确的科学引导,导致语文教学质量难以达到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难以得到提升。本文以情感教育为切入点,笔者结合教学实际总结了几点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渗透的策略,以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充分课前准备,奠定情感教育基础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高效教学的前提保障。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开展情感教育要以教材为基础,万变不离其宗,教师要仔细认真研读教材,深入挖掘其中的情感要素,结合初中生的情感认知,让学生可以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语文学习靠的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勤思多问,慢慢感悟才能真正进步。
例如在教学《在山的那边》前,我首先要学生通读一遍课本,大致的了解文章写了什么。再细读一遍文章,这一遍要读的慢,读的透。对文中不明自的问题可以记录下来,读完文章后的感受也可以自由跟同学交流。在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基本认识后,我紧紧抓住情感教育的节点,主动引导学生感受情感。着重提出“山的那边还是山”这一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看似一句简单的话,但是放在特定的文章情景中就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学生中自由表达自己的理解,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异性,也可能答案有一些偏差,但是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通过思考真正的融入到文章中去,课堂气氛十分融洽,学生满满收获。
2.巧用实践教学.优化情感教育效果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果在语文学习中仅仅让学生接触理论知识,学生的认识常常会停留在表面,印象浅显,无法体会作者的写作情感就难以到达知识的灵活迁移,语文的综合能力就得不到有效提升。所以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适当结合实践活动,来更好丰富学生的情感认知,全方面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实践活动开展中融合情感教育的因素,可以强化出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比如在教学《看云识天气》时,我发现仅仅通过课文的描述学生对天气现象的认识不够全面也不够深刻,课堂气氛相对压抑,学习学习兴趣不高。所以我提议在课下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观察并记录云的状态与天气变化之间的联系,看哪个小组观察的仔细,汇总的全面。学生都有好胜心,更不想成为团队的负担,所以在课下都积极的亲身实践,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既新颖也具有探索性,如此学生对文中把一些抽象难懂的描述都有了新的理解,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在实践活动中也得到加强。
3.构建和谐情境.提升学生的情感理解
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同样是情感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如果语文课堂上气氛压抑,学生们个个精神高度紧张,纷纷畏惧老师而不敢說出自己的想法,学生的思路完全跟随教师的讲解,对学习内容没有自己的理解,那情感教育便无从谈起。所以教师在进行情感教育时要注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的营造。教师要灵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感课堂上通过教师的逐步引导来感受文章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感受文章的情感升华。语文学科其实在情感教育素材选择上有很大的优势,像许多记叙文、寓言故事当中作者都是通过描述一件事,最后升华情感以深化主旨。正如在《黄河颂》时,为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我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播放了有关黄河主题的纪录片,学生被片中的景象深深震撼,真正体会到黄河在我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代表意义,学生的情感得到提升,情感教育的目标予以达成。
4.结语
简而言之,情感教育已经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作为教师要在组织教学活动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形式,创设良好的情感教育氛围,有意识的融合情感要素,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属性,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拓展、实践能力可以达到提升,更加深入的了解语文,爱上语文。
参考文献:
[1]论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王振侠.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5(03).
[2]浅析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杨秀芝.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4(03).
[3]探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教育[J].葛向祖.课程教育研究.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