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中国农业而言,频繁出现的极端气候,正日渐成为观测农业水利体系瑕疵的放大镜——从2006年川渝大旱,2009年华北大旱,2010年西南大旱与南方暴雨,到2011年初的山东大旱,其背后无一不是农业水利建设滞后的魔影。
之所以谈到这些,是因为本周国内最为引人关注的话题之一,就是南方部分省份在前段时间的大旱之后,急转内涝。据6月14日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长江中下游地区第三轮强降雨天气仍在持续,“旱涝急转”对粮食、渔业、养殖业生产都会带来一定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曾经主持数项国家基金支持的有关农村基础设施和农田水利调研。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他说目前中国频繁的大旱大涝,暴露出中国水利设施抗灾减灾能力的薄弱环节,以及农村地区基础农田水利建设的严重“欠账”。
中国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1950至1970年代,三十年前,农村地区就已经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农田水利设施体系。但三十多年来,基层一直在吃老本,自从1980年代分田到户以后,沟塘渠堰的整修维护无人管理,国家的投资都被用于大江大河的治理。
在南方基层受灾地区,有些村里的河道沟渠干涸,露出来的是淤积着厚厚泥沙的河道,问及原因,村民说这是因为包产到户30年来,村里的河道、山塘、水库这些调水蓄水的小农水从来就没清过淤,只要下大雨,农田就被淹,到了旱季,抗旱的水又进不了农田,因此农作物难免受损减产,要丰收还得“看天脸色”。
针对这一点,中央在今年年初的“一号文件”中,富有预见性的首提农田水利改革,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集中于发展水利建设及确保农产品供应两方面,预计2011年水利投资额将高达四千亿元,较2010年增长一倍。
可以说,中央集中火力“治水”正当其时,而其发挥的效用还需要资金支持与基层落实。
6月12日,一条来自《中国经营报》的新闻广受瞩目——《力排众议 江西省委书记吁总理批建鄱阳湖大坝》。报道称,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飞临鄱阳湖视察旱情时,陪同温家宝调研的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向总理表示,希望中央尽早批准兴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
事实上,这条新闻背后的含义极为丰富。在周边的中部省份如湖南、湖北,相继因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区申报成功,两地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情况下,江西通过上马大项目改变中部落后局面的决心也似乎会越来越大。修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是江西数代人的梦想,此工程计划投资100亿元,修建一条长2.8公里的大坝。而且该项工程也是江西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核心项目之一。
不论未来蓝图如何,这一新闻都从侧面勾画出了当下地方政府在搞建设、谋发展过程中的思路与想法,地区之间的良性竞争也日渐升温。
升温的不仅有竞争,还有食品价格与CPI。
媒体报道称,根据商务部和农业部监测的数据,受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影响,5月份食用农产品价格开始结束小幅回落的过程,重回小幅上涨。作为CPI指标的一部分,因干旱造成的食品价格波动,也传达到了本周公布的CPI数据上。6月1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最新宏观经济数据,5月份CPI同比上涨5.5%,环比上涨0.1%,创下34个月以来新高。与之对应的是,猪肉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四成,接近历史高点。
目前CPI走高,有大旱大涝所造成的因素使然。这在另一个层面上也反应出,治理目前通胀隐忧的复杂局面,已不只是金融部门的工作,而需要相关部委通力合作。正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说的那样,“通胀就像只老虎,如果放出来就很难再关进去”。
之所以谈到这些,是因为本周国内最为引人关注的话题之一,就是南方部分省份在前段时间的大旱之后,急转内涝。据6月14日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长江中下游地区第三轮强降雨天气仍在持续,“旱涝急转”对粮食、渔业、养殖业生产都会带来一定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曾经主持数项国家基金支持的有关农村基础设施和农田水利调研。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他说目前中国频繁的大旱大涝,暴露出中国水利设施抗灾减灾能力的薄弱环节,以及农村地区基础农田水利建设的严重“欠账”。
中国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1950至1970年代,三十年前,农村地区就已经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农田水利设施体系。但三十多年来,基层一直在吃老本,自从1980年代分田到户以后,沟塘渠堰的整修维护无人管理,国家的投资都被用于大江大河的治理。
在南方基层受灾地区,有些村里的河道沟渠干涸,露出来的是淤积着厚厚泥沙的河道,问及原因,村民说这是因为包产到户30年来,村里的河道、山塘、水库这些调水蓄水的小农水从来就没清过淤,只要下大雨,农田就被淹,到了旱季,抗旱的水又进不了农田,因此农作物难免受损减产,要丰收还得“看天脸色”。
针对这一点,中央在今年年初的“一号文件”中,富有预见性的首提农田水利改革,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集中于发展水利建设及确保农产品供应两方面,预计2011年水利投资额将高达四千亿元,较2010年增长一倍。
可以说,中央集中火力“治水”正当其时,而其发挥的效用还需要资金支持与基层落实。
6月12日,一条来自《中国经营报》的新闻广受瞩目——《力排众议 江西省委书记吁总理批建鄱阳湖大坝》。报道称,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飞临鄱阳湖视察旱情时,陪同温家宝调研的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向总理表示,希望中央尽早批准兴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
事实上,这条新闻背后的含义极为丰富。在周边的中部省份如湖南、湖北,相继因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区申报成功,两地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情况下,江西通过上马大项目改变中部落后局面的决心也似乎会越来越大。修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是江西数代人的梦想,此工程计划投资100亿元,修建一条长2.8公里的大坝。而且该项工程也是江西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核心项目之一。
不论未来蓝图如何,这一新闻都从侧面勾画出了当下地方政府在搞建设、谋发展过程中的思路与想法,地区之间的良性竞争也日渐升温。
升温的不仅有竞争,还有食品价格与CPI。
媒体报道称,根据商务部和农业部监测的数据,受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影响,5月份食用农产品价格开始结束小幅回落的过程,重回小幅上涨。作为CPI指标的一部分,因干旱造成的食品价格波动,也传达到了本周公布的CPI数据上。6月1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最新宏观经济数据,5月份CPI同比上涨5.5%,环比上涨0.1%,创下34个月以来新高。与之对应的是,猪肉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四成,接近历史高点。
目前CPI走高,有大旱大涝所造成的因素使然。这在另一个层面上也反应出,治理目前通胀隐忧的复杂局面,已不只是金融部门的工作,而需要相关部委通力合作。正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说的那样,“通胀就像只老虎,如果放出来就很难再关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