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文章将通过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对影响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双边贸易的因素,特别是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对双边贸易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关键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贸易关系 实证分析
一、模型的建立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均侧重于解释贸易产生的原因、模式和福利效果,而忽视了现实世界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即贸易流量的决定。贸易引力模型借鉴了万有引力定律,来对国际贸易的双边贸易流量进行计量研究。首先是由丁伯根(Tinbergen)和波伊豪宁(Poyhonen)分别开启了对国际贸易的双边贸易流量进行计量研究的进程。该模型认为,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同他们的经济规模正相关,与他们的实际距离负相关。该文章以林纳曼(Linnemann)的贸易引力模型为基础,并对其进行了适当的修改:2002年11月,当时的中国总理朱鎔基与东盟10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一经达成,立刻引起世界广泛的关注。因此在本模型中笔者将设立虚拟变量FT,以检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是否对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产生影响。
通过以上修改,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引力模型如下:
公式中,InTij为国家(或地区)j与国家(或地区)i的进出口总额的自然对数;InGiGj为国家(或地区)j与国家(或地区)i的GDP乘积的自然对数;InPiPj为国家(或地区)j与国家(或地区)i的人口乘积的自然对数;InDij为国家(或地区)j的首府与国家(或地区)i的首府之间的空间距离的对数;FT表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果双方都是区域内成员就赋值1,否则为0。
二、模型计算和结果
首先只考察基本因素,即GDP、人口和空间距离对各国与其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的影响。我们用Eviews3.1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结果如表1。
表1考察GDP、人口和空间距离对双边贸易的影响
(数据来源:IMF出版的Direction of Trade Statistics Yearbook 2005光盘;来自于世界银行网站的统计数据库;美国农业研究院网站。)
由表1可以看出,DW统计值为1.263,存在自相关问题,Eviews软件可以通过在原简单线性回归方程中添加AR(1)来消除一阶序列自相关,添加AR(2)消除二阶自相关,添加AR(3)消除三阶自相关,依此类推。这里我们在原方程中添加AR(1)来消除自相关问题,计算出目标新方程的拟合度较好,而且中国以及东盟各国对外贸易额受GDP、人口以及空间距离的影响,其中GDP产生正的影响,而人口和空间距离产生负的影响。特别是GDP和空间距离,他们的系数分别为1.039和-1.531,系数绝对值较大,也就是说他们对被解释变量(双边贸易额)产生的影响较大;而人口的系数为-0.148,可见人口的影响相对来说要小一些。现在在原方程中添加FT虚拟变量,采取(1)式的形式,用Eviews3.1计算得到结果。F统计值为321.01,R2为0.798,能通过显著性检验,由于DW值为1.261,说明同样存在自相关问题,添加AR(1)以消除自相关问题后结果如表2。
由表2可以看到,GDP、人口、空间距离以及FT都能很好地解释中国以及东盟10国与其各自的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关系,且都能通过1%显著水平的t检验,而且R2、F统计值以及DW值也都比较理想,因此,该模型的检验是比较成功的。GDP、人口、空间距离以及FT都对进出口额具有显著性较高的影响。其中,GDP与进出口额正相关,而空间距离与进出口额负相关,且GDP和空间距离的系数分别为1.061和-1.290,这与预测也是相符的,说明经济规模对双边贸易有促进作用,而空间距离对双边贸易有阻碍作用;人口与进出口额负相关,而且人口的系数为-0.186,其绝对值较小,说明人口对双边贸易的影响相对于经济规模和空间距离来说要小得多。再者,FT的系数为正,说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对其双边贸易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表2添加AR(1)后GDP、人口和空间距离等对双边贸易的影响
(数据来源:同表1)
从上面的回归分析中可以看出:GDP、人口、空间距离以及制度安排(FT)对中国以及东盟10国与其各自的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双边贸易都能产生一定的影响,成为影响中国以及东盟10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从实证检验的整体来看(见表2),决定中国及东盟10国与其各自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额最主要因素是各国的经济总量和空间距离,其中经济总量(GDP)的回归系数为1.061,空间距离的回归系数为-1.290,这说明中国及东盟10国与其各自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额与两国的经济总量正相关。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各国的对外贸易额也会不断的增长,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GDP年增长率都保持在8%以上。
第二,根据上面的模型计算结果(见表2),中国及东盟10国与其各自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额与人口呈负相关,但是回归系数只有-0.186,也就是说人口的增长会对双边贸易产生负的影响,但是影响很小。人口因素对贸易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人口增加,国内分工深化,减少了国际贸易;另一方面,人口增加会创造需求,又会增加国际贸易。正是人口对国际贸易的这样的双重作用,使得在上面的回归分析的结论中发现人口对双边贸易额呈系数绝对值很小的负相关关系。
第三,根据表2结果可以看到,虚拟变量FT的回归系数为0.691,说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对中国与东盟10国之间的双边贸易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现实当中,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增长率在2004年为35.3%,其中出口额增长了38.7%,进口额增长了33.1%,增长率都高于平均水平,这说明该模型计算结果与事实是相吻合的。
第四,根据表2的模型结果,可以用Eviews3.1软件预测中国及东盟10国与各自的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量。为了能够简单明了地显示中国及东盟10国与各自主要贸易伙伴的实际贸易额与其模型预测值的关系,用实际贸易额T与其模型预测贸易量T*的比值T/T*,该值在1左右时说明二者比较吻合,该值越小说明两国之间的贸易潜力越大,反之则贸易潜力越小。
总体而言,各比值既有大于1的,又有小于1的,说明既有贸易过剩的情况也有贸易不足的情况,但是T/T*比值的平均值为1.869,说明总体上存在贸易过剩的问题。同时,由于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外贸依存度都很大,积极推动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发展对双方的经济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通过各国共同努力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好对中国以及东盟各国都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彼得·林德特、查尔斯·金德尔伯格:国际经济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2]彼得·罗布森:国际一体化经济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3]多米尼克·索尔韦托瑞:国际经济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谷克鉴:国际经济学对引力模型的开发与应用[J],世界经济,2001(2).
[5]菲德尔·拉莫斯(菲律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挑战、机遇与潜力[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1).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贸易关系 实证分析
一、模型的建立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均侧重于解释贸易产生的原因、模式和福利效果,而忽视了现实世界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即贸易流量的决定。贸易引力模型借鉴了万有引力定律,来对国际贸易的双边贸易流量进行计量研究。首先是由丁伯根(Tinbergen)和波伊豪宁(Poyhonen)分别开启了对国际贸易的双边贸易流量进行计量研究的进程。该模型认为,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同他们的经济规模正相关,与他们的实际距离负相关。该文章以林纳曼(Linnemann)的贸易引力模型为基础,并对其进行了适当的修改:2002年11月,当时的中国总理朱鎔基与东盟10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一经达成,立刻引起世界广泛的关注。因此在本模型中笔者将设立虚拟变量FT,以检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是否对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产生影响。
通过以上修改,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引力模型如下:
公式中,InTij为国家(或地区)j与国家(或地区)i的进出口总额的自然对数;InGiGj为国家(或地区)j与国家(或地区)i的GDP乘积的自然对数;InPiPj为国家(或地区)j与国家(或地区)i的人口乘积的自然对数;InDij为国家(或地区)j的首府与国家(或地区)i的首府之间的空间距离的对数;FT表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果双方都是区域内成员就赋值1,否则为0。
二、模型计算和结果
首先只考察基本因素,即GDP、人口和空间距离对各国与其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的影响。我们用Eviews3.1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结果如表1。
表1考察GDP、人口和空间距离对双边贸易的影响
(数据来源:IMF出版的Direction of Trade Statistics Yearbook 2005光盘;来自于世界银行网站的统计数据库;美国农业研究院网站。)
由表1可以看出,DW统计值为1.263,存在自相关问题,Eviews软件可以通过在原简单线性回归方程中添加AR(1)来消除一阶序列自相关,添加AR(2)消除二阶自相关,添加AR(3)消除三阶自相关,依此类推。这里我们在原方程中添加AR(1)来消除自相关问题,计算出目标新方程的拟合度较好,而且中国以及东盟各国对外贸易额受GDP、人口以及空间距离的影响,其中GDP产生正的影响,而人口和空间距离产生负的影响。特别是GDP和空间距离,他们的系数分别为1.039和-1.531,系数绝对值较大,也就是说他们对被解释变量(双边贸易额)产生的影响较大;而人口的系数为-0.148,可见人口的影响相对来说要小一些。现在在原方程中添加FT虚拟变量,采取(1)式的形式,用Eviews3.1计算得到结果。F统计值为321.01,R2为0.798,能通过显著性检验,由于DW值为1.261,说明同样存在自相关问题,添加AR(1)以消除自相关问题后结果如表2。
由表2可以看到,GDP、人口、空间距离以及FT都能很好地解释中国以及东盟10国与其各自的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关系,且都能通过1%显著水平的t检验,而且R2、F统计值以及DW值也都比较理想,因此,该模型的检验是比较成功的。GDP、人口、空间距离以及FT都对进出口额具有显著性较高的影响。其中,GDP与进出口额正相关,而空间距离与进出口额负相关,且GDP和空间距离的系数分别为1.061和-1.290,这与预测也是相符的,说明经济规模对双边贸易有促进作用,而空间距离对双边贸易有阻碍作用;人口与进出口额负相关,而且人口的系数为-0.186,其绝对值较小,说明人口对双边贸易的影响相对于经济规模和空间距离来说要小得多。再者,FT的系数为正,说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对其双边贸易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表2添加AR(1)后GDP、人口和空间距离等对双边贸易的影响
(数据来源:同表1)
从上面的回归分析中可以看出:GDP、人口、空间距离以及制度安排(FT)对中国以及东盟10国与其各自的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双边贸易都能产生一定的影响,成为影响中国以及东盟10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从实证检验的整体来看(见表2),决定中国及东盟10国与其各自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额最主要因素是各国的经济总量和空间距离,其中经济总量(GDP)的回归系数为1.061,空间距离的回归系数为-1.290,这说明中国及东盟10国与其各自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额与两国的经济总量正相关。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各国的对外贸易额也会不断的增长,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GDP年增长率都保持在8%以上。
第二,根据上面的模型计算结果(见表2),中国及东盟10国与其各自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额与人口呈负相关,但是回归系数只有-0.186,也就是说人口的增长会对双边贸易产生负的影响,但是影响很小。人口因素对贸易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人口增加,国内分工深化,减少了国际贸易;另一方面,人口增加会创造需求,又会增加国际贸易。正是人口对国际贸易的这样的双重作用,使得在上面的回归分析的结论中发现人口对双边贸易额呈系数绝对值很小的负相关关系。
第三,根据表2结果可以看到,虚拟变量FT的回归系数为0.691,说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对中国与东盟10国之间的双边贸易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现实当中,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增长率在2004年为35.3%,其中出口额增长了38.7%,进口额增长了33.1%,增长率都高于平均水平,这说明该模型计算结果与事实是相吻合的。
第四,根据表2的模型结果,可以用Eviews3.1软件预测中国及东盟10国与各自的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量。为了能够简单明了地显示中国及东盟10国与各自主要贸易伙伴的实际贸易额与其模型预测值的关系,用实际贸易额T与其模型预测贸易量T*的比值T/T*,该值在1左右时说明二者比较吻合,该值越小说明两国之间的贸易潜力越大,反之则贸易潜力越小。
总体而言,各比值既有大于1的,又有小于1的,说明既有贸易过剩的情况也有贸易不足的情况,但是T/T*比值的平均值为1.869,说明总体上存在贸易过剩的问题。同时,由于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外贸依存度都很大,积极推动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发展对双方的经济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通过各国共同努力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好对中国以及东盟各国都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彼得·林德特、查尔斯·金德尔伯格:国际经济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2]彼得·罗布森:国际一体化经济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3]多米尼克·索尔韦托瑞:国际经济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谷克鉴:国际经济学对引力模型的开发与应用[J],世界经济,2001(2).
[5]菲德尔·拉莫斯(菲律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挑战、机遇与潜力[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1).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