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独立学院内部和外部因素入手,解析独立学院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原因:教育部对高校的评价指标不适当、院长代理制的评审体系不完善、财务人员素质不高及外部对发票使用的监管不利,提出相应改善独立学院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对策,规范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体制。
关键词:独立学院 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失真 发票管理
会计信息是人们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实践获得反映会计主体价值运动状况的经济信息。葛家澍(1999)将会计信息定义为“把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传递给与该企业有着利害关系的人们……以便使企业管理当局能够采取最有效的措施,降低成本、提高盈利……” 会计信息是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管的重要依据一。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形成与提供违背了客观的真实性原则,不能正确反映会计主体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李惠兰,2001)。近年来,国内外不断出现的信息失真丑闻接踵而来:美国的安然事件、中国的郑百文和银广夏事件,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提出了巨大挑战。其中高等院校也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现象,2007年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采购涉贿120万元、2000年中国地质大学原财务处副处长侯英全挪用资金等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政府部门不断地出台相关政策,从1998年开始执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随后财政部和教育部联合发布了《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进一步规范了高等院校会计核算体制。但近年来,独立学院的兴起与快速发展,使得高等學校的经济活动不断涌现新的、更为复杂的会计问题。经济上完全独立、自负盈亏,但是教学制度上仍受教育部政策的约束,使得独立高校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呈现与传统高等院校不同的特点。本文重点分析独立高校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独立高校会计信息失真现状
独立高校在法人化的管理体制下,并没有真正实现企业化,尤其是财务核算过程仍然保留着传统的高校核算方式,教学支出大部分以经费项目的形式先立项后报销。这种立项-报销模式下,促使经费使用者在并无业务需求的情况,以个人或家庭日常花费支出项目经费(或滥用项目经费),导致项目经费用途与项目目的偏离,最终无法达到项目经费的员工做工激励作用,如经费负责人购入不实业务发票或假发票进行报销。此外,独立高校经济业务核算相对简单,人事体制相对的不规范,很大部分的会计人员依“裙带关系”进入财务部门,导致独立高校会计人员专业能力和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会计信息质量,进而无法真实反映独立高校的运营及财务情况,甚至存在实际支出与项目名义背道而驰,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二、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
造成独立高校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查阅相关文献,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从内部和外部视角入手,解析独立高校会计失真原因。
(一)内部原因
1、有关单位对教学经费的评估要求不合理
2002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提出一个重要的二级指标。该指标将“四项经费占学费收入的比例”和“生均四项经费增长情况”作为主要的观测点,把“本专科业务费,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和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作为主要内容,试图通过对“教学经费”的投入比例来评估高校的教学条件与利用情况,从而达到提高高校办学质量的目的。评估的初衷无可厚非,可由于评估指标的落后性和不确定性引发了许多问题。独立学院为了达到教育部评估经费标准,将不应该在教学支出项目列支的费用支出确认并披露为教学支出。这种做法满足了教育部的要求,但是账面列支完全成为人为控制结果,无法反应单位真实的管理支出状况,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2、院长代理制下个人业绩追求—委托代理制的缺陷
独立高校的治理结构为委托代理制,“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存在利益冲突,他们的信息不对称为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可能”(谭劲松,2000年)。董事会作为独立高校治理结构中的决策层,也是委托代理关系的委托方,委托院长执行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并每年对院长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评估。院长作为代理人,有着个人业绩的追求,业务处理中鼓励教职工采用教学和科研项目形式申请学校经费,美其名曰将钱花到“有用的地方”,但这些项目对学院的发展并无实质推动作用,只是为了在教学活动中“报表投入”。申请到项目的教师很可能通过购买发票的方式,将项目资金全部“花费掉”,同时项目金额在账上列支却为“教学支出”。实际支出与账面支出记录严重偏离,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这是委托代理制下的负面产物。
3、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在教学项目立项及发票报销过程中,有效的财务监督和严格审核可一定程度上减少虚假列支现象。然而,独立高校与传统高校的业务核算内容基本一致,并且业务内容相对简单,另一方面,任职的财务人员大多是依“裙带关系”进入单位,业务能力相对有限,因此,在经费报销过程中,很大部分财务人员无法和审核经济业务真实性及辨别发票真伪,发票管理成为形式,导致实际报销内容与教学项目的立项预算不相符,造成独立学院资金监管失控,进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二)外部原因
1、虚假开具发票
一方面,办公用品的小规模纳税人是独立高校的物资主要供应商,为与独立高校建立长久、良好合作关系,其愿意为高校物资采购人员开具不实经济业务发票。另一方面,高校行政工作人员在项目经费等其他一些项目报销过程中,由于利益驱动,也希望通过获得虚开发票,向独立学院财务部门套现。在这种情况下,独立高校相关人员找到了“合作伙伴”,使虚开发票套现教学经费成为可能。这样不实的经济业务就记录到单位的会计账簿中,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2、开具假发票
目前,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得防伪税控系统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进项税额抵扣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3〕17号)规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请抵扣的防伪税控系统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要在90内验票”,而对于服务性企业(包含教育单位)的报销发票并没有执行真假验票,高校财务人员也不会对发票的真伪进行辨认,因此项目经费负责人在并无实际教学需求的情况,通过购买发票套现项目资金。甚至有时为降低购买的发票税点,将购买假的图书发票、打印发票及其他培训发票等。财务人员以假原始凭证为数据起点,记入独立高校的“教学支出”或办公支出,账簿产生错误数据,会计信息失去其反应经济活动的职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四章第二十二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有下列虚开发票行为: …… (二)让他人为自己开具与实际经营业务情况不符的发票……” 同时制定了惩罚措施“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虚开发票的,由税务机关没收违法所得;虚开金额在1万元以下的,可以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虚开金额超过1万元的,并處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我国的发票管理制度已对“购入发票”行为及销售假发票行为都作了法律限制和惩罚,但税务部门缺乏对日常违法行为的监管,此类违法行为仍然盛行,并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三、改善独立高等院校会计信息失真的建议
内部和外部双因素影响着独立高等院校的会计信息质量,结合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通过独立学院的内部规范和国家的外部监管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一)教育部调整对独立高等院校的考核指标
独立高校的教学质量不能从教学支出来考核,更多关注的应该是师资力量、学生的教学评估及学生就业状况等教育成果。教学支出可以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造假生成,此项考核指标毫无意义。而师资力量和学生就业状况是硬性指标,一方面从教学的“软件”投入考核了学校教学“投入原材料”的质量及数量,另一方面从“产品销量”(学生就业)也印证了学院的教育质量,这两项指标更客观、难造假,减少盲目立项和项目资金套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二)改进独立高等院校对院长的考核制度
独立学院办校宗旨是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对院长的考评应注重独立学院培养出的学生素质、毕业生社会认可度以及师资力量。若凭借利润考评院长的经营管理业绩是短浅的,从“教学支出”评价院长在经营过程中对高校教学的重视度是表面形式。考评院长的经营管理业绩要看“经营产品的销售额”、“产品社会认可度”以及独立高校的长远发展规划。以教学支出作为教学业绩考核指标,将导致院长将学院对教师的激励政策以“项目”名义表示,并不直接用钱作为奖励,需由经费负责人收集发票套现。此种方式从数据上美化了院长的管理业绩,即教学支出提高了、教学项目增加了、教学改革执行了等,但是在业务背后,教师并不将项目资金花费在教学研究及改革上而是购买发票套现,会计信息与实际业务偏离,会计信息失真。若将考核指标调整为学生质量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院长将增加提升“产品质量”(学生素质)的动力,将业务重视度集中于学生教育,有益于独立高校的长远发展。
(三)提高独立高校财务人员素质
独立高校要建立完善的人员招聘及培训体制,一方面培训现有财务人员,提升业务能力;另一方面改善人员招聘制度,要遵循公平、公开、公正和竞争择优的原则,选择有较高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财务人员,提高处理会计数据的准确性,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四)政府加大对发票使用的监管
独立学院会计信息失真有内在原因,同时存在外部监管失利。国家的发票管理制度已经在2010年12月进行了修订,如何将修订后的管理制度真正有效执行是我国完善发票监管的重要工作内容。
首先,任何企业、事业单位及独立学院财务人员都应对收到的发票进行业务真实性识别及票据真伪辨认,企业实时监督发票使用;
其次,税务部门对每一个单位每年一定比例地抽查发票,对高校应加大抽查比例,检查发票真伪以及业务真实性,提高政府对发票使用的监管;
最后,作为社会第三方的会计师事务所在对独立学院年检时可将发票事项是否发生及发票的真伪作为主要审计内容,实现对发票使用业务的全方位监管。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独立高等院校的会计信息失真日益严峻,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关键在于如何降低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本文针对开始提及的会计信息失真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教育部适当调整对独立学院的考核指标、改进独立学院院长评价指标及加强对发票使用的监督。最终从独立学院内部减少虚假发票套现的动机,通过外部监督降低经费负责人购买、使用虚假发票套现影响财务数据真实的可能行,提高独立学院的会计信息质量,使得会计数据真实反映独立学院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国家教委.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1998
[2]葛家澍. 中级财务会计[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P4
[3]李惠兰.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J].财会研究,2001 C4). P27-29
[4]唐洪洋.关于对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8(07)
[5]齐观彬.高校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9(11)
[6]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2010.12
[7]国务院.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的决定,2011.2
[8]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编写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讲座[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关键词:独立学院 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失真 发票管理
会计信息是人们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实践获得反映会计主体价值运动状况的经济信息。葛家澍(1999)将会计信息定义为“把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传递给与该企业有着利害关系的人们……以便使企业管理当局能够采取最有效的措施,降低成本、提高盈利……” 会计信息是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管的重要依据一。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形成与提供违背了客观的真实性原则,不能正确反映会计主体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李惠兰,2001)。近年来,国内外不断出现的信息失真丑闻接踵而来:美国的安然事件、中国的郑百文和银广夏事件,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提出了巨大挑战。其中高等院校也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现象,2007年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采购涉贿120万元、2000年中国地质大学原财务处副处长侯英全挪用资金等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政府部门不断地出台相关政策,从1998年开始执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随后财政部和教育部联合发布了《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进一步规范了高等院校会计核算体制。但近年来,独立学院的兴起与快速发展,使得高等學校的经济活动不断涌现新的、更为复杂的会计问题。经济上完全独立、自负盈亏,但是教学制度上仍受教育部政策的约束,使得独立高校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呈现与传统高等院校不同的特点。本文重点分析独立高校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独立高校会计信息失真现状
独立高校在法人化的管理体制下,并没有真正实现企业化,尤其是财务核算过程仍然保留着传统的高校核算方式,教学支出大部分以经费项目的形式先立项后报销。这种立项-报销模式下,促使经费使用者在并无业务需求的情况,以个人或家庭日常花费支出项目经费(或滥用项目经费),导致项目经费用途与项目目的偏离,最终无法达到项目经费的员工做工激励作用,如经费负责人购入不实业务发票或假发票进行报销。此外,独立高校经济业务核算相对简单,人事体制相对的不规范,很大部分的会计人员依“裙带关系”进入财务部门,导致独立高校会计人员专业能力和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会计信息质量,进而无法真实反映独立高校的运营及财务情况,甚至存在实际支出与项目名义背道而驰,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二、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
造成独立高校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查阅相关文献,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从内部和外部视角入手,解析独立高校会计失真原因。
(一)内部原因
1、有关单位对教学经费的评估要求不合理
2002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提出一个重要的二级指标。该指标将“四项经费占学费收入的比例”和“生均四项经费增长情况”作为主要的观测点,把“本专科业务费,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和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作为主要内容,试图通过对“教学经费”的投入比例来评估高校的教学条件与利用情况,从而达到提高高校办学质量的目的。评估的初衷无可厚非,可由于评估指标的落后性和不确定性引发了许多问题。独立学院为了达到教育部评估经费标准,将不应该在教学支出项目列支的费用支出确认并披露为教学支出。这种做法满足了教育部的要求,但是账面列支完全成为人为控制结果,无法反应单位真实的管理支出状况,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2、院长代理制下个人业绩追求—委托代理制的缺陷
独立高校的治理结构为委托代理制,“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存在利益冲突,他们的信息不对称为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可能”(谭劲松,2000年)。董事会作为独立高校治理结构中的决策层,也是委托代理关系的委托方,委托院长执行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并每年对院长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评估。院长作为代理人,有着个人业绩的追求,业务处理中鼓励教职工采用教学和科研项目形式申请学校经费,美其名曰将钱花到“有用的地方”,但这些项目对学院的发展并无实质推动作用,只是为了在教学活动中“报表投入”。申请到项目的教师很可能通过购买发票的方式,将项目资金全部“花费掉”,同时项目金额在账上列支却为“教学支出”。实际支出与账面支出记录严重偏离,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这是委托代理制下的负面产物。
3、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在教学项目立项及发票报销过程中,有效的财务监督和严格审核可一定程度上减少虚假列支现象。然而,独立高校与传统高校的业务核算内容基本一致,并且业务内容相对简单,另一方面,任职的财务人员大多是依“裙带关系”进入单位,业务能力相对有限,因此,在经费报销过程中,很大部分财务人员无法和审核经济业务真实性及辨别发票真伪,发票管理成为形式,导致实际报销内容与教学项目的立项预算不相符,造成独立学院资金监管失控,进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二)外部原因
1、虚假开具发票
一方面,办公用品的小规模纳税人是独立高校的物资主要供应商,为与独立高校建立长久、良好合作关系,其愿意为高校物资采购人员开具不实经济业务发票。另一方面,高校行政工作人员在项目经费等其他一些项目报销过程中,由于利益驱动,也希望通过获得虚开发票,向独立学院财务部门套现。在这种情况下,独立高校相关人员找到了“合作伙伴”,使虚开发票套现教学经费成为可能。这样不实的经济业务就记录到单位的会计账簿中,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2、开具假发票
目前,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得防伪税控系统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进项税额抵扣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3〕17号)规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请抵扣的防伪税控系统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要在90内验票”,而对于服务性企业(包含教育单位)的报销发票并没有执行真假验票,高校财务人员也不会对发票的真伪进行辨认,因此项目经费负责人在并无实际教学需求的情况,通过购买发票套现项目资金。甚至有时为降低购买的发票税点,将购买假的图书发票、打印发票及其他培训发票等。财务人员以假原始凭证为数据起点,记入独立高校的“教学支出”或办公支出,账簿产生错误数据,会计信息失去其反应经济活动的职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四章第二十二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有下列虚开发票行为: …… (二)让他人为自己开具与实际经营业务情况不符的发票……” 同时制定了惩罚措施“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虚开发票的,由税务机关没收违法所得;虚开金额在1万元以下的,可以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虚开金额超过1万元的,并處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我国的发票管理制度已对“购入发票”行为及销售假发票行为都作了法律限制和惩罚,但税务部门缺乏对日常违法行为的监管,此类违法行为仍然盛行,并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三、改善独立高等院校会计信息失真的建议
内部和外部双因素影响着独立高等院校的会计信息质量,结合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通过独立学院的内部规范和国家的外部监管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一)教育部调整对独立高等院校的考核指标
独立高校的教学质量不能从教学支出来考核,更多关注的应该是师资力量、学生的教学评估及学生就业状况等教育成果。教学支出可以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造假生成,此项考核指标毫无意义。而师资力量和学生就业状况是硬性指标,一方面从教学的“软件”投入考核了学校教学“投入原材料”的质量及数量,另一方面从“产品销量”(学生就业)也印证了学院的教育质量,这两项指标更客观、难造假,减少盲目立项和项目资金套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二)改进独立高等院校对院长的考核制度
独立学院办校宗旨是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对院长的考评应注重独立学院培养出的学生素质、毕业生社会认可度以及师资力量。若凭借利润考评院长的经营管理业绩是短浅的,从“教学支出”评价院长在经营过程中对高校教学的重视度是表面形式。考评院长的经营管理业绩要看“经营产品的销售额”、“产品社会认可度”以及独立高校的长远发展规划。以教学支出作为教学业绩考核指标,将导致院长将学院对教师的激励政策以“项目”名义表示,并不直接用钱作为奖励,需由经费负责人收集发票套现。此种方式从数据上美化了院长的管理业绩,即教学支出提高了、教学项目增加了、教学改革执行了等,但是在业务背后,教师并不将项目资金花费在教学研究及改革上而是购买发票套现,会计信息与实际业务偏离,会计信息失真。若将考核指标调整为学生质量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院长将增加提升“产品质量”(学生素质)的动力,将业务重视度集中于学生教育,有益于独立高校的长远发展。
(三)提高独立高校财务人员素质
独立高校要建立完善的人员招聘及培训体制,一方面培训现有财务人员,提升业务能力;另一方面改善人员招聘制度,要遵循公平、公开、公正和竞争择优的原则,选择有较高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财务人员,提高处理会计数据的准确性,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四)政府加大对发票使用的监管
独立学院会计信息失真有内在原因,同时存在外部监管失利。国家的发票管理制度已经在2010年12月进行了修订,如何将修订后的管理制度真正有效执行是我国完善发票监管的重要工作内容。
首先,任何企业、事业单位及独立学院财务人员都应对收到的发票进行业务真实性识别及票据真伪辨认,企业实时监督发票使用;
其次,税务部门对每一个单位每年一定比例地抽查发票,对高校应加大抽查比例,检查发票真伪以及业务真实性,提高政府对发票使用的监管;
最后,作为社会第三方的会计师事务所在对独立学院年检时可将发票事项是否发生及发票的真伪作为主要审计内容,实现对发票使用业务的全方位监管。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独立高等院校的会计信息失真日益严峻,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关键在于如何降低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本文针对开始提及的会计信息失真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教育部适当调整对独立学院的考核指标、改进独立学院院长评价指标及加强对发票使用的监督。最终从独立学院内部减少虚假发票套现的动机,通过外部监督降低经费负责人购买、使用虚假发票套现影响财务数据真实的可能行,提高独立学院的会计信息质量,使得会计数据真实反映独立学院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国家教委.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1998
[2]葛家澍. 中级财务会计[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P4
[3]李惠兰.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J].财会研究,2001 C4). P27-29
[4]唐洪洋.关于对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8(07)
[5]齐观彬.高校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9(11)
[6]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2010.12
[7]国务院.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的决定,2011.2
[8]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编写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讲座[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