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下滑的影响,工程机械行业高速增长态势回落已成定局。以柳工(000528.SZ)为代表的第二梯队公司受周期性波动影响已经非常明显,在大举增加融资租赁销售占比,放宽信用销售条件的背景之下,柳工2011年净利润仍出现了明显下滑。
有市场人士表示,行业下行周期,赢家通吃的工程机械行业,小公司投资的边际效应在递减。
稳健变激进
柳工历以稳健和扎实的形象示人。但年报显示,2011年柳工对销售政策进行了大调整。
“去年市场行情逐季走低,为了保住原有的市场份额,公司加大了融资租赁销售的比例。”柳工证券事务代表黄华琳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仅融资租赁这一项的销售比例上升到了40%左右。而据黄华琳在2010年4月对投资者的表述,2010年公司所有的信用销售比例约在10%。
融资租赁销售是除银行按揭之外的另一种信用销售模式,与后者最大的不同在于,按揭是利用外部金融机构进行分期付款,用户先付一部分首付给金融机构。厂商一次性收回货款,资金回收的风险转移给了金融机构。
而融资租赁是由租赁公司承担负债和资金回收风险,客户只用向租赁公司交纳保证金。
因此如果上市公司通过自有资金为用户做融资租赁,做的规模越大,公司的应收账款和存货、资产负债率等指标将越高,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则会持续减少。
如柳工2011年年报显示,其应收账款从年初的14亿元增加到年末的23亿元,应收票据从3亿元增加到5亿元,长期应收款从19亿元上升到32亿元,增长68.4%;存货由年初的40亿元增长到年末的50亿元;
简单测算,应收账款、长期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三项合计达到60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约为34%。也就是说超过30%的营业收入是缺乏现金流支撑的;而在总资产中,应收账款、长期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再加存货,占比超过49%。
由于中联重科(000157.SZ,1157.HK)同样将融资租赁业务放入了上市公司,可以与之对比,2011年中联重科在营业收入增长43.9%的情况下,长期应收款(主要为融资租赁应收租金)仅增长了30.7%。此外,中联重科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实现大幅增长,由年初的5亿元增长到年末的21亿元。
“这说明柳工融资租赁销售的商务条件更为激进,其在总销售中所占比例甚至高于中联重科。”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据年报显示,柳工的现金流由2010年7亿元恶化至-21亿元,在手货币资金共31.7亿元,而短期债务就高达32.3亿元,货币资金已经不抵短期债务。而中联重科2011年底的货币资金是短期借款的将近4倍。而且柳工2011年还有20亿元的公司债募集资金到账。
“尽管工程机械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但预计这次现金流改善的难度较上个经济周期要大。”上述业内人士认为。
查阅公司历史报表可知,2008年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令柳工的现金流由2008年年初3.3亿元下降至年底的-5.8亿元,但2009年随着流动性宽松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提升,公司现金流很快改善至15亿元。
“2008年现金流能立刻好转得益于应收账款控制较好,但此轮行业调整期,全社会资金面紧张不利于压缩应收账款,相反前期分期付款的回款风险会加大,下游客户违约弃货的主客观可能性会上升。同时由于行业下游需求增速放缓,流动性紧张,企业压缩存货改善现金流的难度也会加大。”该人士表示。
难挽销售颓势
以营业收入计,柳工一直以来基本处于行业第四的位置。而从已经和即将发布年报的三巨头业绩来看,行业第四与前三的差距在拉大。2011年无论是三一重工(600031.SH)和中联重科,还是徐工机械(000425.SZ),业绩都取得了明显的增长。
2011年,三一重工净利润86.49亿元,同比增长54%。中联重科净利润80.7亿元,同比增长72.9%。徐工机械根据其业绩快报实现净利润33.8亿元,同比增长15%。而柳工2011年净利润13.2亿元,同比下滑14.41%。
对于与行业三巨头的差异,柳工证券事务代表黄华琳解释称,由于产品结构存在不同。徐工机械是起重机龙头,国内市场份额超过50%,所以拥有定价权,市场需求下降对其影响相对较小;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是混凝土机械龙头,两者合计包揽混凝土机械市场大半壁江山。
而柳工占营收最大比重的是土石方机械装载机,另外还有挖掘机和起重机。
柳工年报显示,2011年装载机销量43727台,同比增长12.2%,市场份额17.1%,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公司解释称,主要因为小型装载机增速低于行业水平,所以按数量统计市场占有率在下降。但中大型装载机增速快于行业,销售收入仍是第一。
据记者了解,柳工是国内最早生产装载机的,多年以来一直是装载机龙头,目前柳工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下滑至20%左右。且跟混凝土机械相比,装载机单价便宜且客户较为低端多为个体户老板,对价格敏感。
柳工另一主要产品汽车起重机,2011年也出现了一定程度下滑。年报显示,2011年公司销售汽车起重机1439台,同比下滑34.9%,市场份额下滑2.0个百分点至4.1%。
前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起重机老大徐工机械和老二中联重科2011年都加大了起重机的促销,直接冲击了柳工的市场份额。
另据黄华琳介绍,柳工的起重机一直以小吨位为主,盈利能力本身偏低,去年还将汽车起重机的销售体系由直销转为代理,新选定的代理商存在经验和投入问题;部分零部件如汽车起重机的底盘依赖对外采购,并且由于规模小采购困难并且成本高,影响了利润率。
公司年报显示,2011年土方机械毛利率下滑3个百分点,其他工程机械毛利率下滑了10.1个百分点。
据业内人士介绍,如果产品市场份额较低,缺乏议价能力,毛利率对原材料价格就会敏感,尤其是装载机。据悉2011年轮胎价格上涨了40%,钢材价格上涨了20%。
赢家通吃
今年装载机市场份额第一的厦工股份(600815.SH),2011年经营状况同样不容乐观。
据悉,厦工股份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119.9亿元,同比增长15.5%;净利润为5.7亿元,同比下降7.2%。
而与此同时,厦工应收账款同期增长约87%,攀升至约33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3亿元,同期同比下降392.6%。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净利润和现金流量数据中还包含了1亿多元出售兴业证券原始股的投资收益。
面对市场萎靡,厦工也调整了销售政策。采取了适当调整销售政策等措施,适当调整分期付款的首付款的比例,由此造成应收款项增加。
柳工和厦工等公司都属于行业“四五六”公司,市场占有率相对于龙头公司要低,一旦市场需求不景气,龙头公司降价促销立刻就会蚕食“四五六”公司的市场。
而且由于规模较小,缺乏议价能力,原材料价格上涨更容易拉低这类公司毛利率。如柳工2011年土方机械毛利率下滑3个百分点,其他工程机械毛利率下滑了10.1个百分点;厦工2011年综合毛利率为15.4%,较2010年下降1.7个百分点。
反观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和徐工机械三巨头的毛利率,中联重科2011年综合毛利率为32.4%,较2010年提高2个百分点;三一重工2011年综合毛利率为36.5%,与去年基本持平。部分产品如混凝土机械和履带起重机毛利率实现了上升;徐工机械2011年前三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约为22.0%,同比增长约1.3个百分点。
工程机械行业不同类别产品之间技术相关性大,典型的赢家通吃,龙头公司的市场份额会持续扩大,产品线会逐步拉长,各项优势只会越来越明显。
一位工程机械经销商告诉记者,2011年制造厂商之间市场份额争夺战愈演愈烈,经销商都在搞大促销,接下来预计无论是经销商还是制造商都将经历新一轮洗牌。
行业需求旺盛的时候小公司也能高增长,而一旦高速增长的时代结束,小公司将面临要么滞增要么被整合的命运,这类公司投资的边际效应在递减。
有市场人士表示,行业下行周期,赢家通吃的工程机械行业,小公司投资的边际效应在递减。
稳健变激进
柳工历以稳健和扎实的形象示人。但年报显示,2011年柳工对销售政策进行了大调整。
“去年市场行情逐季走低,为了保住原有的市场份额,公司加大了融资租赁销售的比例。”柳工证券事务代表黄华琳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仅融资租赁这一项的销售比例上升到了40%左右。而据黄华琳在2010年4月对投资者的表述,2010年公司所有的信用销售比例约在10%。
融资租赁销售是除银行按揭之外的另一种信用销售模式,与后者最大的不同在于,按揭是利用外部金融机构进行分期付款,用户先付一部分首付给金融机构。厂商一次性收回货款,资金回收的风险转移给了金融机构。
而融资租赁是由租赁公司承担负债和资金回收风险,客户只用向租赁公司交纳保证金。
因此如果上市公司通过自有资金为用户做融资租赁,做的规模越大,公司的应收账款和存货、资产负债率等指标将越高,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则会持续减少。
如柳工2011年年报显示,其应收账款从年初的14亿元增加到年末的23亿元,应收票据从3亿元增加到5亿元,长期应收款从19亿元上升到32亿元,增长68.4%;存货由年初的40亿元增长到年末的50亿元;
简单测算,应收账款、长期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三项合计达到60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约为34%。也就是说超过30%的营业收入是缺乏现金流支撑的;而在总资产中,应收账款、长期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再加存货,占比超过49%。
由于中联重科(000157.SZ,1157.HK)同样将融资租赁业务放入了上市公司,可以与之对比,2011年中联重科在营业收入增长43.9%的情况下,长期应收款(主要为融资租赁应收租金)仅增长了30.7%。此外,中联重科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实现大幅增长,由年初的5亿元增长到年末的21亿元。
“这说明柳工融资租赁销售的商务条件更为激进,其在总销售中所占比例甚至高于中联重科。”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据年报显示,柳工的现金流由2010年7亿元恶化至-21亿元,在手货币资金共31.7亿元,而短期债务就高达32.3亿元,货币资金已经不抵短期债务。而中联重科2011年底的货币资金是短期借款的将近4倍。而且柳工2011年还有20亿元的公司债募集资金到账。
“尽管工程机械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但预计这次现金流改善的难度较上个经济周期要大。”上述业内人士认为。
查阅公司历史报表可知,2008年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令柳工的现金流由2008年年初3.3亿元下降至年底的-5.8亿元,但2009年随着流动性宽松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提升,公司现金流很快改善至15亿元。
“2008年现金流能立刻好转得益于应收账款控制较好,但此轮行业调整期,全社会资金面紧张不利于压缩应收账款,相反前期分期付款的回款风险会加大,下游客户违约弃货的主客观可能性会上升。同时由于行业下游需求增速放缓,流动性紧张,企业压缩存货改善现金流的难度也会加大。”该人士表示。
难挽销售颓势
以营业收入计,柳工一直以来基本处于行业第四的位置。而从已经和即将发布年报的三巨头业绩来看,行业第四与前三的差距在拉大。2011年无论是三一重工(600031.SH)和中联重科,还是徐工机械(000425.SZ),业绩都取得了明显的增长。
2011年,三一重工净利润86.49亿元,同比增长54%。中联重科净利润80.7亿元,同比增长72.9%。徐工机械根据其业绩快报实现净利润33.8亿元,同比增长15%。而柳工2011年净利润13.2亿元,同比下滑14.41%。
对于与行业三巨头的差异,柳工证券事务代表黄华琳解释称,由于产品结构存在不同。徐工机械是起重机龙头,国内市场份额超过50%,所以拥有定价权,市场需求下降对其影响相对较小;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是混凝土机械龙头,两者合计包揽混凝土机械市场大半壁江山。
而柳工占营收最大比重的是土石方机械装载机,另外还有挖掘机和起重机。
柳工年报显示,2011年装载机销量43727台,同比增长12.2%,市场份额17.1%,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公司解释称,主要因为小型装载机增速低于行业水平,所以按数量统计市场占有率在下降。但中大型装载机增速快于行业,销售收入仍是第一。
据记者了解,柳工是国内最早生产装载机的,多年以来一直是装载机龙头,目前柳工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下滑至20%左右。且跟混凝土机械相比,装载机单价便宜且客户较为低端多为个体户老板,对价格敏感。
柳工另一主要产品汽车起重机,2011年也出现了一定程度下滑。年报显示,2011年公司销售汽车起重机1439台,同比下滑34.9%,市场份额下滑2.0个百分点至4.1%。
前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起重机老大徐工机械和老二中联重科2011年都加大了起重机的促销,直接冲击了柳工的市场份额。
另据黄华琳介绍,柳工的起重机一直以小吨位为主,盈利能力本身偏低,去年还将汽车起重机的销售体系由直销转为代理,新选定的代理商存在经验和投入问题;部分零部件如汽车起重机的底盘依赖对外采购,并且由于规模小采购困难并且成本高,影响了利润率。
公司年报显示,2011年土方机械毛利率下滑3个百分点,其他工程机械毛利率下滑了10.1个百分点。
据业内人士介绍,如果产品市场份额较低,缺乏议价能力,毛利率对原材料价格就会敏感,尤其是装载机。据悉2011年轮胎价格上涨了40%,钢材价格上涨了20%。
赢家通吃
今年装载机市场份额第一的厦工股份(600815.SH),2011年经营状况同样不容乐观。
据悉,厦工股份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119.9亿元,同比增长15.5%;净利润为5.7亿元,同比下降7.2%。
而与此同时,厦工应收账款同期增长约87%,攀升至约33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3亿元,同期同比下降392.6%。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净利润和现金流量数据中还包含了1亿多元出售兴业证券原始股的投资收益。
面对市场萎靡,厦工也调整了销售政策。采取了适当调整销售政策等措施,适当调整分期付款的首付款的比例,由此造成应收款项增加。
柳工和厦工等公司都属于行业“四五六”公司,市场占有率相对于龙头公司要低,一旦市场需求不景气,龙头公司降价促销立刻就会蚕食“四五六”公司的市场。
而且由于规模较小,缺乏议价能力,原材料价格上涨更容易拉低这类公司毛利率。如柳工2011年土方机械毛利率下滑3个百分点,其他工程机械毛利率下滑了10.1个百分点;厦工2011年综合毛利率为15.4%,较2010年下降1.7个百分点。
反观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和徐工机械三巨头的毛利率,中联重科2011年综合毛利率为32.4%,较2010年提高2个百分点;三一重工2011年综合毛利率为36.5%,与去年基本持平。部分产品如混凝土机械和履带起重机毛利率实现了上升;徐工机械2011年前三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约为22.0%,同比增长约1.3个百分点。
工程机械行业不同类别产品之间技术相关性大,典型的赢家通吃,龙头公司的市场份额会持续扩大,产品线会逐步拉长,各项优势只会越来越明显。
一位工程机械经销商告诉记者,2011年制造厂商之间市场份额争夺战愈演愈烈,经销商都在搞大促销,接下来预计无论是经销商还是制造商都将经历新一轮洗牌。
行业需求旺盛的时候小公司也能高增长,而一旦高速增长的时代结束,小公司将面临要么滞增要么被整合的命运,这类公司投资的边际效应在递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