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1-000-01
摘 要 本文主要是探讨运动疗法联合心理康复疗法在膝内侧副韧带损伤中疗效的分析。选取18例膝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优秀运动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例。对照组为常规康复疗法,观察组则是采取运动疗法联合心理康复治疗的方法。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进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5),且其个体康复情况均高于对照组。运动疗法联合心理康复疗法有益于膝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 运动疗法 心理康复疗法 联合 膝内侧副韧带损伤 康复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某医院膝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优秀运动员共18例。男13例,女性5例;年龄25-38岁;体重为48-81千克。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个组各9个人,时间为12-22周。
(二)方法
将18例患者用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例[1]。两组患者的病程、临床分型、文化程度、经济水平(x^2检验)及年龄(t检验)差异没有其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为单纯的临床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取运动疗法和心理康复疗法。
1.膝内侧副韧带的损伤程度的评价标准
按照损伤程度的标准,可以分为3度:I度:双侧的关节间隙之间的差异小于3毫米,内侧的副韧带浅层的纤维撕裂[2];II度:双侧的内侧关节间隙之间的差异在3-5毫米之间,内侧副韧带部分的深层的纤维撕裂。关节囊带部分出现破裂,有轻度渗出;III度:双侧的内侧关节的间隙差异大于5毫米,内侧的副韧带完全破裂,关节囊韧带也完全撕裂,渗出非常明显,找不到很好的止点。
2.运动疗法
膝内侧副韧带损伤之后的修复应该以加强其关节的稳定性为主。前面两度的损伤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就可以了,而后面的则应该及时的采取手术修补与缝合。对于观察组的这9例患者,都采取该运动疗法[3]。其方法可分为两个期:
(1)下肢固定期:根据病变的部位和损伤的特点等方面,在I度损伤时采取常规的物理疗法。行石膏夹板外固定膝关节屈曲30°一周[4]。到第二周之后调试固定支具膝关节固定于屈曲30°位。周期为3周。可采取肌力和肌耐力的训练或者关节活动度等运动方式的练习。II 度损伤的运动疗法基本与前面相同,但这期的康复时间为4-5周。石膏夹板固定延长到2周[5]。损伤1周患肢的负重应加大,还要进行行走练习。III度的损伤要以厚棉花夹板加前后石膏固定,其膝可以有10°左右范围活动。此期周期为5-6周。
(2)功能恢复期:该期,屈伸的活动度为0-135°,徒手的肌力达3级往上。目标为患侧的局部的肌力和柔韧性及其运动的范围的稳定性等基本恢复至正常[6]。恢复时间大约是2周。运动的处方主要有关节的松动术与牵引练习、强化其肌力及肌耐力的训练和神经肌肉本体感觉的促进法等等。
3.心理疗法
(1)支持疗法:通过劝导和说服以及鼓励等这些方法,帮助并指导患者认识到自身损伤的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从而建立起正确对待疾病的态度,消除其疑虑,树立起恢复健康的信心;(3)放松疗法:首先,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与舒适的生活条件,有医师向患者介绍全程康复治疗的理论方法以及操作的程序,然后对患者进行每天1-3次的全身训练。(3)心理上的疏导:与患者单独沟通,耐心的倾听患者的话语,了解其内心的痛苦与不适,最后给患者以疏导和一些必要的支持,使得患者对待疾病的态度变得积极起来。
二、结果
治疗前后对两组分别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的全部运动员在17周之后完全康复,且能重新回到运动场上进行比赛;对照组的7例运动员仍处于功能恢复期的初期,还需要较长的修复时间。但是其中有2例心态较好和自身修复能力较快的患者已处于功能恢复期的末期。
三、讨论
从以上结果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在膝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修复中运用运动疗法联合心理康复疗法能够很好的促进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但是单纯的康复治疗一定程度上并不能很好的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不过,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康复疗法的手段也在不断的更新,我们坚信,在未来的时间里,更好的康复治疗方法將层出不穷。
参考文献:
[1] 李钢.一次多针配中药热敷治疗膝内侧副韧带损伤[J].临床医学杂志.2006(04):87-88.
[2] 郭新娜,汪玉萍,赵彼得.实用理疗技术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14-117.
[3] 李广周.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及心理干预措施[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25(117):155-157.
[4] 程禹.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及其心理康复疗法[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22(12):95-96.
[5] 路燕,梁枢.运动损伤心理因素研究综述及其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2.11(1):154-157.
[6] 钱建龙,孙颖玲.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与心理健康相关关系的研究[J].Scientific Research. 2012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91-94.
摘 要 本文主要是探讨运动疗法联合心理康复疗法在膝内侧副韧带损伤中疗效的分析。选取18例膝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优秀运动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例。对照组为常规康复疗法,观察组则是采取运动疗法联合心理康复治疗的方法。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进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5),且其个体康复情况均高于对照组。运动疗法联合心理康复疗法有益于膝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 运动疗法 心理康复疗法 联合 膝内侧副韧带损伤 康复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某医院膝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优秀运动员共18例。男13例,女性5例;年龄25-38岁;体重为48-81千克。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个组各9个人,时间为12-22周。
(二)方法
将18例患者用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例[1]。两组患者的病程、临床分型、文化程度、经济水平(x^2检验)及年龄(t检验)差异没有其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为单纯的临床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取运动疗法和心理康复疗法。
1.膝内侧副韧带的损伤程度的评价标准
按照损伤程度的标准,可以分为3度:I度:双侧的关节间隙之间的差异小于3毫米,内侧的副韧带浅层的纤维撕裂[2];II度:双侧的内侧关节间隙之间的差异在3-5毫米之间,内侧副韧带部分的深层的纤维撕裂。关节囊带部分出现破裂,有轻度渗出;III度:双侧的内侧关节的间隙差异大于5毫米,内侧的副韧带完全破裂,关节囊韧带也完全撕裂,渗出非常明显,找不到很好的止点。
2.运动疗法
膝内侧副韧带损伤之后的修复应该以加强其关节的稳定性为主。前面两度的损伤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就可以了,而后面的则应该及时的采取手术修补与缝合。对于观察组的这9例患者,都采取该运动疗法[3]。其方法可分为两个期:
(1)下肢固定期:根据病变的部位和损伤的特点等方面,在I度损伤时采取常规的物理疗法。行石膏夹板外固定膝关节屈曲30°一周[4]。到第二周之后调试固定支具膝关节固定于屈曲30°位。周期为3周。可采取肌力和肌耐力的训练或者关节活动度等运动方式的练习。II 度损伤的运动疗法基本与前面相同,但这期的康复时间为4-5周。石膏夹板固定延长到2周[5]。损伤1周患肢的负重应加大,还要进行行走练习。III度的损伤要以厚棉花夹板加前后石膏固定,其膝可以有10°左右范围活动。此期周期为5-6周。
(2)功能恢复期:该期,屈伸的活动度为0-135°,徒手的肌力达3级往上。目标为患侧的局部的肌力和柔韧性及其运动的范围的稳定性等基本恢复至正常[6]。恢复时间大约是2周。运动的处方主要有关节的松动术与牵引练习、强化其肌力及肌耐力的训练和神经肌肉本体感觉的促进法等等。
3.心理疗法
(1)支持疗法:通过劝导和说服以及鼓励等这些方法,帮助并指导患者认识到自身损伤的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从而建立起正确对待疾病的态度,消除其疑虑,树立起恢复健康的信心;(3)放松疗法:首先,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与舒适的生活条件,有医师向患者介绍全程康复治疗的理论方法以及操作的程序,然后对患者进行每天1-3次的全身训练。(3)心理上的疏导:与患者单独沟通,耐心的倾听患者的话语,了解其内心的痛苦与不适,最后给患者以疏导和一些必要的支持,使得患者对待疾病的态度变得积极起来。
二、结果
治疗前后对两组分别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的全部运动员在17周之后完全康复,且能重新回到运动场上进行比赛;对照组的7例运动员仍处于功能恢复期的初期,还需要较长的修复时间。但是其中有2例心态较好和自身修复能力较快的患者已处于功能恢复期的末期。
三、讨论
从以上结果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在膝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修复中运用运动疗法联合心理康复疗法能够很好的促进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但是单纯的康复治疗一定程度上并不能很好的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不过,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康复疗法的手段也在不断的更新,我们坚信,在未来的时间里,更好的康复治疗方法將层出不穷。
参考文献:
[1] 李钢.一次多针配中药热敷治疗膝内侧副韧带损伤[J].临床医学杂志.2006(04):87-88.
[2] 郭新娜,汪玉萍,赵彼得.实用理疗技术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14-117.
[3] 李广周.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及心理干预措施[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25(117):155-157.
[4] 程禹.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及其心理康复疗法[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22(12):95-96.
[5] 路燕,梁枢.运动损伤心理因素研究综述及其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2.11(1):154-157.
[6] 钱建龙,孙颖玲.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与心理健康相关关系的研究[J].Scientific Research. 2012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