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培正中学“明日校园”建设的理念与实践

来源 :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zheyun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港培正中学创校于1889年,先后在广州、香港及澳门建校。百多年来,培育杰出人材无数,著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崔琦教授、费尔兹数学奖得主丘成桐教授均源出培正。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特区政府大力推动信息科技教育发展,培正中学被甄选为香港特区“信息科技先导学校计划”成员,随后,获特区政府优质教育基金拨款推行“P.C.Spirit培正中学强化信息科技特别计划”,总投资超过港币1600万元,培正中学成为香港信息科技教育典范学校。2006年,香港特区教育改革进入新纪元,全港中学课程由七年制过渡至六年制,与国际主流教育接轨。为迎接新学制来临,香港培正中学再次筹集资金超过港币1000万元建设“明日校园”,目标是将培正建设成为面向明天、跨越明天、优美而具有现代气息的学习型校园。本文将对培正“明日校园”计划的理念、实践及未来发展方向作详尽阐述和探讨。
  
  未来学校教育方向
  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年代及教育改革的新挑战,学校必须重新修订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及愿景。郑燕祥(2006)指出:教育改革的第三浪潮,是追求未来效能。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经济转型带来的巨大冲击,使得教育界不得不反思如何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技术,以应付新时代的需要。香港培正中学建设“明日校园”的策略包括“教育为主,技术为辅”、“六艺兼备,全人发展”及“三重化课程范式”三条,并以此作为未来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
  1.教育为主,技术为辅
  信息科技教育是以技术作为起步点,时至今日,信息科技已经成为学习不可缺少的支柱。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于2004年7月发表第二份信息科技教育策略文件“善用信息新科技,开拓教学新世纪”,明确指出教育技术是为教育服务的基本精神。文件重新制订新的信息科技教育理想:“学生、教师、学校及其他持份者将有效地使用信息科技作为提升学与教成效的工具,目的是装备学生迎接信息年代,把学校变为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学习场所,建立学校、家长与小区之间的协作。”要提高教育质素,必须要善用信息科技推动教学,实践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范式,确立“教育为主,技术为辅”的基本理念。
  2.六艺兼备,全人发展
  近年,世界各地教育当局不约而同地引入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改革,以提高教育质素。回顾中国传统教育却是以六艺为育人之本。早在中国春秋时代《周礼·地官·司徒》:“保代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明史·选举志》:“生员专治一经,以礼、乐、射、御、书、数设科分教,务求实才,顽不率者黜之。”哈佛大学教授迦纳提出教育及启发学生的多元智能是学校和老师的重大任务,让学生在人际智能、内省智能、音乐智能、身体动觉智能、空间智能、自然智能、语言智能及逻辑数学智能作多元发展(Gardner,1983)。古今中外教育取向,由“六艺”教育至“多元智能”理论,不谋而合共同地倡导全人发展。近年,不少有关大脑的医学研究指出,左脑专司逻辑思维、文字处理;右脑专司创意、艺术,左右脑配合使用,学习效果更可大幅提高。这些研究与历代中国教育要求六艺兼备,以至西方学者提出发展多元智能,有异曲同工之妙。
  3.三重化课程范式
  面对全球化趋势,重新建构教育环境及设计学校课程,让学习者扩展国际视野,增强人际网络,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取向。培育学生从传统场所为限的范式转向个性化、本土化及全球化的三重化课程范式;在信息科技、网络、地方和全球资源,以及实地经验的支持下,课程结构是混合的、互动的,并结合全球化、本土化和个性化的内容,将学生培养成为具备终身自主学习能力的社会公民(Cheng,2006)。三重化课程将成为信息年代教育发展的重要取向。
  培正“明日校园”建设与规划
  策划筹建未来学校,是现今世界各地教育工作者积极追求的新领域。在互联网Google搜寻器输入“未来学校”(School of the Future)这4个字,2007年7月中出现5亿3千多万个符合的查询,至2007年8月中增至5亿5千多万个,一个月增长达2千万个项目。微软公司最近宣布,与世界12个国家及地区政府合作发展“未来学校”,其中,2006年9月与美国费城地区教育局创立的“未来学校”,提出成功的要素是:投入及联系的学习社群、高效及优越的课程主导设置、灵活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环境、融合研究与开发的跨学科课程及进行专业领导(Microsoft,2005)。美国费城的经验,成为其他国家及地区发展“未来学校”的重要参考。
  香港培正中学于2006年筹建“明日校园”,计划重点有三:第一是以先进的信息科技及现代化技术作为建设基础;第二是培育学生六艺兼备,发展多元智能;第三是策划配合教育三重化课程范式发展。其目标是让学生可以各从其志、各展所长、扩阔视野及广结网络,活出个人成就。要成功推动“未来学校”的发展,校园设计、课程设计、智能小区设计及电子化领导是四个重点环节。
  1.“明日校园”校园设计
  校园建设由四大部分组成,分别为数字化绿色校园、数字化科技校园、数字化体艺校园及数字化知识管理校园。
  (1)数字化绿色校园
  绿化校园环境,广植花草树木,建设绿色学习园地包括自然教育径、自然生态园及绿色学习园圃等。在校园绿化范围内设有无线网络、计算机终端机及露天花园茶座,让学生可以利用校园终端机进行绿野游踪活动,在一个舒适及现代化环境下进行学习。此外,为学生提供栽植园地,园内设置长距离摄录机,可以通过互联网络控制摄录机拍摄及录像工作,培育学生学习观测自然生态的文化,让学生学习培育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保育环境及爱护校园精神,成为有理想、有远见的新一代。
  (2)数字化科技校园
  建设现代化教学环境,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及动力,发展科学研究与科学探索项目,培育实践与求真精神,将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校园。学校建设有校园游踪系统,校园计算机终端机可按学科需要设置成为英语游踪、科学游踪、数学游踪及校史游踪等活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全校课室将改建为环球教室,内设计算机及投影机、LCD-TV、异地同步显示计算机白板、无线音响系统及视像会议系统等,学生可以随时与外地学生进行互动学习;开设多频道校园电视台,同步播送国际、国内及本地新闻及信息,让学生放眼世界、认识祖国、关心社会;设置多媒体地理教室,可利用无线网络及电子手帐进行互动学习及进行GIS课程;开设移动教室,利用手提电话在户内户外进行实时学习,将手提电话网络与WiFi网络直接连接学校内联网系统,存取教学资源及实时响应教师提问,教师亦可实时了解学生学习结果及予以回馈;设置环境教室进行户外环境观测,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索及专题探讨。
  (3)数字化体艺校园
  建设各种数字化体艺训练场馆以推动多元化体育及艺术活动发展。实施一人一体艺计划,将体艺课程规划为正规课程,发掘学生体艺潜能,强健体魄,提升个人修养,启发创意思维,培育精英。体育场馆设有室内体育馆、有盖操场、全天候运动场、跳远池及三掷练习场;新建的健身活动中心设有计算机及电子测量仪器记录学生运动水平;艺术场馆设有音乐活动中心供音乐欣赏,录音、混音、音乐创作及制作音乐作品;艺术活动中心可进行多媒体短片制作、宽银幕动画制作、音效制作、影片剪接、传统视觉艺术创作及静态拍摄;演艺活动中心设有环回立体声音响及灯光系统供音乐、舞蹈、戏剧排练演出及录制节目;传意活动中心设有多个录像房及视像摄录系统供学生进行传意训练活动;会议展览中心设有无线网络、演讲厅及活动隔音间设施供会议、展览及教学活动之用。
  (4)数字化知识管理校园
  应用数字化知识管理策略于教学工作,凝聚教师及学生的智慧资产包括教学材料、教学心得、作业要求、考试题目、仿真答案、学生作业及专题习作等,储存于网上资源库,让教师及学生可以按权限存取。积极推动网上小区建设,组织学生、教师、家长、专家及网友参与网上小区的学习活动,积极推动知识传播及知识分享活动,提升学习者的智慧及创新能力,进行知识创新学习活动。
  2.“明日校园”课程设计
  香港特区教育局于2004年信息科技教育策略文件中,提出基于现有的优势及可见的障碍,定下未来重点策略:借助信息科技产生杠杆作用,支持和推动教育改革的措施;培养学校领导层能力的发展,从而发展有效使用信息科技的全面及策略性学校计划,实践学校的理想与目标;进一步把信息科技融入课程以及学与教的过程;界定“信息素养”的级别,为学生制订目标,发展他们的信息科技能力,并将之使用在学习与沟通上(教育局,2004)。培正“明日校园”课程设计,是基于教育局提出的重点策略,并配合环球化、本土化、个性化及全人教育的发展,而提出的实践方案。
  (1)环球化学习
  环球化学习是今天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目标是要开阔学生视野,通过学生对网络知识的学习了解,并借助网络,将各地优秀的教学技术、教学资源、教育创新项目引入学校,增强学生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个人智慧。计划将全部课室改建为环球教室,为学生进行环球化学习提供一个有利环境。
  课程主要是以专题研习形式推行,内容重点是结合不同国家地区文化、价值观及行为规范,由两地区至多地区学生协作进行,对专题作深入的探讨。现时已开展的环球化学习活动计有与新加坡及北京学生的网上对谈及辩论活动、与苏州学生进行专题研习活动,与英国及澳洲学生的协作学习活动亦正筹划当中。积极推动与外地学生进行各类交流活动,可促进环球化学习发展,可进一步提升学生“两文三语”水平。
  (2)本土化学习
  善用本土的资源及环境,建设成为学生的学习基地;充分与地区群体合作,让学生走出学校,参与小区及社会活动,体验不同阶层人士的生活,加强学生对本土的认识及归属感;引入小区资源,支持学校教学发展,以提升教学效能。
  培正“明日校园”建设中,绿化校园、生命园圃及环境教室的建设,是学校推动本土化学习的重要环节,将生命教育、环境教育、小区参与成为学生学习的基本课题。鼓励教师将本土内容融入各个学科课程,加强学生对本土的认识、了解及参与。最近,学校将戏剧教育融入语文科教学,将本土生活题材作为戏剧的主题,让学生在编写剧本、讨论剧情题材及演出过程中加强对本土的认识,领会和体验本土文化。此外,计划与专业团体合作,在校内设置环境观测设施,测量学校附近的环境状况,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3)个性化学习
  传统学校统一课程的学习模式,已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要;学习者具有不同的专长及兴趣,单一教育模式,埋没了不少学习者的天分及学习兴趣。推动个性化学习,课程多元化及学习专门化是两个重要取向。课程多元化是指学校设有多元化课程,让学生有机会按兴趣及专长选择;学习专门化是指学校设有专科课程,可以让学生有机会进行深度学习及跨级学习,以展所长。
  培正“明日校园”特别为学生设计了多元化学习环境,体艺设施齐备,让学生的个性可以得到充分发挥。目前,中一级开始实施体艺专科课程,全级安排同时上课,学生可以按个人兴趣及专长进行分组专业培训,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学校内联网资源库已全面进行更新,将各级课程内容及作业要求上传,让学生可以进行自学。资优学生可以按能力提前完成要求而进行跨级学习。现时初中计算机认知课程已开始实施跨级学习计划,部分中一的学优生已经可以提早完成中一课程,直接进入资源库提取中二学习材料进行学习。信息科技为个人化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个人才能得以发挥,这是传统教学难以达致的。
  (4)全人教育
  成功的学校,既要照顾学生学习的特殊性,也要照顾学生学习的均衡发展,两者配合方可达致更大的教育效果。推行多元智能教育,让学生“六艺”兼备,是全人教育的基本精神。
  培正“明日校园”将现代化校园建设、多元智能概念与全人教育课程规划结合,充分考虑现代化教育技术与发展多元智能的校园环境结合,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发挥。从下表可见,将教育理念、课程结构、现代化校园建设进行有机整合,改变了以往学校重点集中发展智育的取向,让全人教育的理念得到了落实和发展。
  今天,学校需要投放更多资源于智育以外的项目,建设数字化绿色校园、科技校园、体艺校园及知识管理校园,目标就是要发展全人教育。通过大型的演艺活动,安排乐队进行编曲及乐曲排练、戏剧组进行剧本创作及排练、动画组进行多媒体创作、美术组进行舞台布景设计、音效组进行计算机音乐创作、技术组在安排剧场音响、灯光及投影效果配合等组成一项大型的协作学习活动,是提升学生的共通能力的好例子。
  3.“明日校园”智能小区设计
  Nonaka
其他文献
通过调研我国及河北省梨果标准制定的现状,对梨果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梳理标准结构的缺失及内容的不协调,并应用标准体系建立的原理,对我国及河北省梨果标准体系的
一直以来以奇瑞、吉利等为代表的传统自主品牌与以广汽本田、东风日产等为代表的合资品牌虽然在产品线上已经开始出现一些冲突,但在品牌形式上始终是泾渭分明。随着合资企业推
期刊
早在2000年,上汽通用汽车泛亚便开始了在黑河的整车耐久冬季试验。2004年,泛亚在黑河市区建立了冬季试验基地,进行整车冬季试验和动力总成冬季标定试验。2014年11月,上汽通用汽车
从推出的产品和入市策略上讲,国内车企发展自主品牌乘用车的方式大致可归纳为两大类。一种是低成本,低(或较低)价位的低(或较低)端起步策略,以吉利和奇瑞为主要代表。后起的比亚迪和
自2000年以来,教育资源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关键点,在几年的摸索与实践中,逐步从迷茫走向理性,从混乱开发走向科学化的知识管理模式,无论是从内容层面、技术层面,还是多维角度的应用设计层面,均有明显的成绩与进步。其中,基础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模式则成为教育信息化的典型代表。本文试图从基础教育资源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等角度反思我国教育资源开发的有效策略。    一、资源建设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