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震是地壳释放能量的一种运动方式,是一项危害极大的自然灾害。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建筑建设的发展,高层、超高层建筑频频出现,因此,相关安全性的问题使得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房屋建筑;抗震性能;有效措施
一、从设计理念上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
近年来,在建筑施工中建筑质量问题频频出现,因此,为了不断改进和完善建筑工程质量,更重要的是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能和耐久性能。在建筑设计方面首先要考虑对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要从整体上提升房屋的稳固性,所以在做规划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到以下几个问题。
1.从整体上提高建筑抗震设计。从目前来看,建筑设计人员对于建筑结构整体性设计的问题掌握并不是十分到位,建筑结构整体性质量决定着建筑本身抗震防塌能力的高低,所以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应当更多的重视整体性规范的完善,加强构件的组织合理性,充分发挥结构整体性的实际作用,使构件之间形成有序有效的受力层次和破坏序列。建筑物抗震设计要点是建筑物的承载能力,承载能力好坏关系到剧烈外力施压后的严重破坏程度。因此只有从整体上提高结构抗震潜力,才更有利于建筑物的抗震防倒塌。
2.从结构设计上提高抗震能力。房屋的建筑结构是承载剧烈震动的关键,对建筑结构抗震能力具有重要影响的结构主要有: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的砌体结构、以钢筋混凝土为主要建筑材料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以钢材为主要建筑材料的钢结构框架以及钢与钢筋混凝土的组合结构等等。其中,砌体结构和框架结构常出现于多层建筑中,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多用于高层住宅,框架结构或框架—剪力墙结构多用于公共建筑,砌体结构或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则多为住宅建筑。上述结构形式的抗震性能各不相同,在这些结构形式中框架—剪力墙结构和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较好,而框架结构和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相对差一些。那么,如何更好地增强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主要还是根据当地建设的实际情况而定。
从地震倒塌的房屋建筑中可以看出,大多数框架结构设计上存在问题,地震中,许多不对称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明显的出现扭转现象,进而产生侧移导致框架结构整体失稳,产生破坏。所以说提高墙体的抗剪、抗弯能力和提高延性,使圈梁与构造柱连接形成封闭的整体,可有效地防治墙体被震裂,防止因地震发生时的突然倒塌。
二、增强房屋建筑抗震性能的具体方法
1.合理规划,正确选址。房屋建筑抗震能力与建筑建设选址有着密切的关系,建筑结构设计要符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地理要求,在选址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工程地质情况,避开地质灾害发生的地段和活动断层,强调场地的安全性。大多数房屋倒塌就是在地震中由于地质灾害,例如滑坡、泥石流等导致结构坍塌,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城市的建设发展应通过合理的选址规划,避免在抗震不利的地段建造住宅房屋,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2.新技术应用原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思想不断应用在建设中,为了不断提高房屋构建的承载能力,现代建筑中运用了较为先进的隔震技术和隔震材料,同时保证构件支撑和抗水平力共同作用。如今隔震技术主要应用于建筑高层或超高层中,通过剪力墙、支撑或连接件等达到减小横向和竖向的地震反应。抗震新技术中主要是通过改变结构的动力作用来增强抗震的效果,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加强对技术应用原理和科学施工的深入认识和理解,以保证房屋建筑具备较强的抗震能力。
3.正确施工。合理的抗震设计必须通过高质量的施工才能起到抗御地震的作用,只有把好房屋建筑设计和施工两道关才能有效地提高建设工程的抗震性能。在建筑施工中,施工单位应将房屋的抗震性能作为施工的重点内容,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内容要求对施工方案和施工图纸进行审查,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施工标准、按国家规定的施工材料和规范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及监理人员要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监督和抽查,以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安全性。
4.房屋加固。增强房屋的抗震性能,除了以上几点内容,对房屋建筑进行加固改造,也是增强房屋建筑抗震性能的有效手段。房屋抗震加固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减轻屋盖重力、加强构件连接、加固木构架、增砌砖抗震墙、增设柱间支撑等措施,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加固墙体、加强墙体连接等措施。在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结构形式之一,建筑框架结构加固目的就是提高框架结构的强度、刚度、延性、稳定性和耐久性,确保其安全使用,延长寿命。目前我国的建筑结构加固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现阶段,随着人们对建筑物结构与构件加固研究的深入,目前工程上常用的加固法有以下几种:
(1)加大截面加固法。加大截面加固法是采取增大混凝土结构的截面面积或增配钢筋,以提高其承载力和满足正常使用功能,或改变其自振频率的一种加固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在提高构件承载力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使原来的强梁弱柱改变为强柱弱梁。试验表明,在核心区增加一至两道封闭箍筋,将有效地减缓节点区混凝土的开裂,提高节点的抗震能力,同时通过对加密区的处理可提高构件的延性,此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结构的抗侧刚度。
(2)外包钢加固法。外包钢加固法是指混凝土柱或梁的四角或两角包以型钢或内部灌注粘结剂,以达到整体受力的一种加固方法。同加大截面加固法相比,外包钢加固法可使原构件截面基本不变,并且施工便捷,但是混凝土构件的承载力可大幅度提高。
(3)预应力加固法。预应力加固法是采用外加预应力钢拉杆或型钢撑杆,使原结构或构件的受力得到改善或调整的一种间接加固法。采用预应力加固框架梁,在加固前已经受荷且大部分已出现裂缝。通过预应力拉杆横向收缩法加固后,使原梁的裂缝减小甚至闭合,并使原框架梁产生反拱抵消部分原梁的荷载挠度,从而改善了框架梁结构的受力性能,提高原有框架梁的承载力。
(4)粘钢加固法。粘钢加固法是将钢板采用高性能的建筑结构胶粘结于混凝土构件表面,使钢板与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达到加固和增强原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的目的,有效的提高结构的承载力,增强抗剪、抗震和稳定性,改善受力状态。这种加固方法施工周期短,粘钢所占空间很小,几乎不改变构件原有外形。该技术主要应用于混凝土断梁、断柱,减震以及生命线建筑物的抗震加固等。
(5)混凝土置换技术。当梁、板或柱等构件的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或相差较多时,可将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混凝土凿除,换上符合要求的新混凝土,对于梁板只要设置好模板及支撑,同时调整好钢筋就较容易实现。但是对于柱子,整根或某区域,特别是当其上面已经建有多层柱子时,混凝土置换就相当困难。因此必须做好支撑设计, 满足强度要求的同时应满足稳定变形要求,施工过程必须监测,确保加固过程的绝对安全。而置换用的混凝土应比原有建筑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一级,同时采用微膨胀混凝土。
三、结语
总之,工程建筑的抗震性能是房屋建设中考虑的重要内容,为了减少房屋建筑因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在房屋建设过程中设计及施工人员一定要注重加强抗震设计的方法,注重房屋建设的安全质量,严把质量关。为了增强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房屋建设工程应当严格按照当地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房屋的抗震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玉岚.汶川地震引发的建筑结构抗震安全性能探讨[J].建材世界.2009(10).
[2]曹军红.高层建筑抗震设计要点.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34期.
[3]李国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乡镇建设部,2004.
关键词:房屋建筑;抗震性能;有效措施
一、从设计理念上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
近年来,在建筑施工中建筑质量问题频频出现,因此,为了不断改进和完善建筑工程质量,更重要的是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能和耐久性能。在建筑设计方面首先要考虑对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要从整体上提升房屋的稳固性,所以在做规划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到以下几个问题。
1.从整体上提高建筑抗震设计。从目前来看,建筑设计人员对于建筑结构整体性设计的问题掌握并不是十分到位,建筑结构整体性质量决定着建筑本身抗震防塌能力的高低,所以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应当更多的重视整体性规范的完善,加强构件的组织合理性,充分发挥结构整体性的实际作用,使构件之间形成有序有效的受力层次和破坏序列。建筑物抗震设计要点是建筑物的承载能力,承载能力好坏关系到剧烈外力施压后的严重破坏程度。因此只有从整体上提高结构抗震潜力,才更有利于建筑物的抗震防倒塌。
2.从结构设计上提高抗震能力。房屋的建筑结构是承载剧烈震动的关键,对建筑结构抗震能力具有重要影响的结构主要有: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的砌体结构、以钢筋混凝土为主要建筑材料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以钢材为主要建筑材料的钢结构框架以及钢与钢筋混凝土的组合结构等等。其中,砌体结构和框架结构常出现于多层建筑中,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多用于高层住宅,框架结构或框架—剪力墙结构多用于公共建筑,砌体结构或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则多为住宅建筑。上述结构形式的抗震性能各不相同,在这些结构形式中框架—剪力墙结构和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较好,而框架结构和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相对差一些。那么,如何更好地增强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主要还是根据当地建设的实际情况而定。
从地震倒塌的房屋建筑中可以看出,大多数框架结构设计上存在问题,地震中,许多不对称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明显的出现扭转现象,进而产生侧移导致框架结构整体失稳,产生破坏。所以说提高墙体的抗剪、抗弯能力和提高延性,使圈梁与构造柱连接形成封闭的整体,可有效地防治墙体被震裂,防止因地震发生时的突然倒塌。
二、增强房屋建筑抗震性能的具体方法
1.合理规划,正确选址。房屋建筑抗震能力与建筑建设选址有着密切的关系,建筑结构设计要符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地理要求,在选址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工程地质情况,避开地质灾害发生的地段和活动断层,强调场地的安全性。大多数房屋倒塌就是在地震中由于地质灾害,例如滑坡、泥石流等导致结构坍塌,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城市的建设发展应通过合理的选址规划,避免在抗震不利的地段建造住宅房屋,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2.新技术应用原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思想不断应用在建设中,为了不断提高房屋构建的承载能力,现代建筑中运用了较为先进的隔震技术和隔震材料,同时保证构件支撑和抗水平力共同作用。如今隔震技术主要应用于建筑高层或超高层中,通过剪力墙、支撑或连接件等达到减小横向和竖向的地震反应。抗震新技术中主要是通过改变结构的动力作用来增强抗震的效果,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加强对技术应用原理和科学施工的深入认识和理解,以保证房屋建筑具备较强的抗震能力。
3.正确施工。合理的抗震设计必须通过高质量的施工才能起到抗御地震的作用,只有把好房屋建筑设计和施工两道关才能有效地提高建设工程的抗震性能。在建筑施工中,施工单位应将房屋的抗震性能作为施工的重点内容,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内容要求对施工方案和施工图纸进行审查,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施工标准、按国家规定的施工材料和规范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及监理人员要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监督和抽查,以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安全性。
4.房屋加固。增强房屋的抗震性能,除了以上几点内容,对房屋建筑进行加固改造,也是增强房屋建筑抗震性能的有效手段。房屋抗震加固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减轻屋盖重力、加强构件连接、加固木构架、增砌砖抗震墙、增设柱间支撑等措施,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加固墙体、加强墙体连接等措施。在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结构形式之一,建筑框架结构加固目的就是提高框架结构的强度、刚度、延性、稳定性和耐久性,确保其安全使用,延长寿命。目前我国的建筑结构加固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现阶段,随着人们对建筑物结构与构件加固研究的深入,目前工程上常用的加固法有以下几种:
(1)加大截面加固法。加大截面加固法是采取增大混凝土结构的截面面积或增配钢筋,以提高其承载力和满足正常使用功能,或改变其自振频率的一种加固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在提高构件承载力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使原来的强梁弱柱改变为强柱弱梁。试验表明,在核心区增加一至两道封闭箍筋,将有效地减缓节点区混凝土的开裂,提高节点的抗震能力,同时通过对加密区的处理可提高构件的延性,此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结构的抗侧刚度。
(2)外包钢加固法。外包钢加固法是指混凝土柱或梁的四角或两角包以型钢或内部灌注粘结剂,以达到整体受力的一种加固方法。同加大截面加固法相比,外包钢加固法可使原构件截面基本不变,并且施工便捷,但是混凝土构件的承载力可大幅度提高。
(3)预应力加固法。预应力加固法是采用外加预应力钢拉杆或型钢撑杆,使原结构或构件的受力得到改善或调整的一种间接加固法。采用预应力加固框架梁,在加固前已经受荷且大部分已出现裂缝。通过预应力拉杆横向收缩法加固后,使原梁的裂缝减小甚至闭合,并使原框架梁产生反拱抵消部分原梁的荷载挠度,从而改善了框架梁结构的受力性能,提高原有框架梁的承载力。
(4)粘钢加固法。粘钢加固法是将钢板采用高性能的建筑结构胶粘结于混凝土构件表面,使钢板与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达到加固和增强原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的目的,有效的提高结构的承载力,增强抗剪、抗震和稳定性,改善受力状态。这种加固方法施工周期短,粘钢所占空间很小,几乎不改变构件原有外形。该技术主要应用于混凝土断梁、断柱,减震以及生命线建筑物的抗震加固等。
(5)混凝土置换技术。当梁、板或柱等构件的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或相差较多时,可将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混凝土凿除,换上符合要求的新混凝土,对于梁板只要设置好模板及支撑,同时调整好钢筋就较容易实现。但是对于柱子,整根或某区域,特别是当其上面已经建有多层柱子时,混凝土置换就相当困难。因此必须做好支撑设计, 满足强度要求的同时应满足稳定变形要求,施工过程必须监测,确保加固过程的绝对安全。而置换用的混凝土应比原有建筑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一级,同时采用微膨胀混凝土。
三、结语
总之,工程建筑的抗震性能是房屋建设中考虑的重要内容,为了减少房屋建筑因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在房屋建设过程中设计及施工人员一定要注重加强抗震设计的方法,注重房屋建设的安全质量,严把质量关。为了增强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房屋建设工程应当严格按照当地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房屋的抗震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玉岚.汶川地震引发的建筑结构抗震安全性能探讨[J].建材世界.2009(10).
[2]曹军红.高层建筑抗震设计要点.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34期.
[3]李国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乡镇建设部,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