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班主任,是联系学校和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整体校风和学风的好坏。作为一位初中班主任,在教育培养新时代的学生时,一定要结合班级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班级管理方案。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探讨出了初中班主任对学生的有效管理教育策略,即:建立有效的班级管理体制是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保证保证;营建良好的班风学风做好学生工作的重要手段;“因材施教”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方法;把握尺度是处理班级事务的唯一标准。总的来说,就是要重视学生内在动力的调动与集体向心力的培养。
关键词:班主任 存在问题 管理方式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层组织,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班级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人说,一个没当过班主任的教师是不完整的教师,这句话是有道理的。班主任在形成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班集体建设中具有特殊作用,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过程中起着导师的作用。从小学升入初中,由于年龄因素和生理特征,大多数学生在性格上都具有一定的反叛性。作为初中班主任,在管理班级工作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以健康发展为目标,围绕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确立远大志向抱负为中心,不断探索班级管理的新思路,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更要注重有效性和艺术性。本文针对目前初中班级管理的现状,对初中班级管理的措施作初步探讨,期望对广大同行有所裨益。
一、初中班级管理现状
受传统班级管理观念的影响,在初中班级管理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有的班级学生团结、守纪、奋进,有的班级学生却不求上进,纪律松散,如一盘散沙。这说明了目前在初中班级管理实践中有成功的一面,也有不足的一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重视课堂活动,轻视课外活动。长期以来,由于部分初级中学在培养目标上存在偏差,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部分班主任对班级管理认为班级管理仅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管理,而忽视了对学生课外活动的管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形成学生良好的品德都是非常不利的,用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是“书生型”,往往缺乏独立性、创造性。
(2)重视封闭性,轻视开放性。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由于部分班主任受旧思想观念的影响和对当前初中生心理特点的认识不够,认为班级管理仅是班内小群体的管理,与学校、与别的班级,以及与社会、家庭关系不大。管理仅限于班级小范围内运行,班主任是最高统帅,学生必须顺从“封闭性”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轻视“开放性”管理,没能更好地针对当前初中生思想活跃、交际广泛、明辨是非能力差等特点进行管理,从而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
(3)重视经验性,轻视科学性。在目前初中班级管理中,部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活动中过分凭借经验、凭借自己的主观意愿来开展工作,采用“管、卡、压”的管理手段。而能根据初中生特点和遵循班级管理规律,采用合理的、科学的方法较少,他们不能充分采用以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理论为指导的科学性管理,从而导致班级管理效率低下。
二、初中班主任管理的对策
初中生尤其是初一的学生,刚刚从小学升上初中,对一切都觉得很新鲜。他们正处在认识世界、学习知识以及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生活等方面的动态,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及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系统的班级管理教育策略,使学生积极融入班级的日常生活及学习之中,不断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从而使其掌握丰富的知识,在充满关爱的班级中不断成长。
(1)确立科学的班级管理目标。班级目标是班级的航船燈塔,是班级管理的关键。它具有导向、激励作用。对于一个班集体而言,没有目标,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班级就没有动力源泉。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应充分重视目标定位的作用。管理班级一定要有目标,管理才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而每接一个新班都要先建立一个班级学生档案,档案上应该包括学生所有的基本信息和资料。班主任力争在两周内熟悉这些材料。然后多和学生沟通,细致地观察、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表现和情绪变化,进一步掌握每个学生的脾气、秉性,以便在以后的管理中能做到因材施教,从而及时、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
(2)建立有效的班级管理体制。有效的班级管理体制可以规范学生在班级日常学习、活动行为,使学生严格按照班级管理条例约束自己不正当的行为习惯,彻底消除学生的违规心理,培养出他们的价值荣辱观,向优秀的学生学习,鄙弃不良习惯,使整体班级取得重大进步。建立有效的班级管理体制就要制定合理明确的班级日常生活、学习管理条例,约束学生在规定范围内开展自己的学习生活,如果学生出现违反班级管理条例的行为,班主任可以酌情对其错误进行处理,从而使个别错误得到及时纠正,摆对学生的学习心态;建立责任界限明确的班干部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管理学生内部事务的优势,使班级中的矛盾更及时的得到化解,充分发挥班干部的桥梁作用,便于班主任更方便了解班级的日常动态,从而对班级所存在的问题及时的做出应对措施;制定合理的奖罚制度,激励同学们在班级日常生活及学习中继续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使同学们向“尖子生”看齐,拥有更出色的表现,同时也能惩戒在学习上投机取巧的学生,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提高自己警戒度,从而提高整个班级的学习成绩与综合素质。
(3)构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各种教育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切教育的基础。班级中的师生关系对每个学生和教师的情绪、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有着重大的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形成健康和谐的班风、有利于完成教育教学目标。所以,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工作作风和人格品质。而要构建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体现在平等性。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地位并不平等,学们必须无条件地服从老师的安排。而现代社会要求师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的相互依赖的关系,二者在人格上和行为上应具有可逆性。其次,要有民主的领导方式。以民主型领导方式为指导的班主任在班干部选举、评优选模绝不包办代替,而是征求全班学生的意见,在班级体计划的制定和班级活动的开展方面尽量征求同学的意见,这样学生才愿意同老师一起工作,他们会相互鼓励,独立承担自己的任务。
(4)提高班主任自身素质水平。《班级管理学》中讲到:“合格的教师,应该有无私奉献的师魂、诚实正直的师德、全面发展的师观、教书育人的师能、严谨求实的师风。”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其综合素质应该比一般的教师更全面、更完善。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该全面提升和完善自身素质。首先,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在日常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坚定不移地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解决和处理日常班级管理遇到的各种问题,包括运用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态度观察和处理班级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其次,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还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如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实事求是,严于律己的工作作风;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等。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坚定不移地履行各项要求,做好日管理工作。最后,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还应该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深厚的专业知识尤其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以及班级管理知识;应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善于分析学生,掌握学生的整体情况,并及时处理学生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隐性和显性问题。一句话,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即必须不断地提升自我。
总之,要实现班主任对班级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就必须确立科学的班级管理目标、建立有效的班级管理体制、构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并且要不断提高班主任自身素质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以及学习环境,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帮助学生们找出自身的优点以及弥补学业中的不足,从而激励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班主任 存在问题 管理方式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层组织,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班级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人说,一个没当过班主任的教师是不完整的教师,这句话是有道理的。班主任在形成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班集体建设中具有特殊作用,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过程中起着导师的作用。从小学升入初中,由于年龄因素和生理特征,大多数学生在性格上都具有一定的反叛性。作为初中班主任,在管理班级工作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以健康发展为目标,围绕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确立远大志向抱负为中心,不断探索班级管理的新思路,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更要注重有效性和艺术性。本文针对目前初中班级管理的现状,对初中班级管理的措施作初步探讨,期望对广大同行有所裨益。
一、初中班级管理现状
受传统班级管理观念的影响,在初中班级管理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有的班级学生团结、守纪、奋进,有的班级学生却不求上进,纪律松散,如一盘散沙。这说明了目前在初中班级管理实践中有成功的一面,也有不足的一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重视课堂活动,轻视课外活动。长期以来,由于部分初级中学在培养目标上存在偏差,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部分班主任对班级管理认为班级管理仅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管理,而忽视了对学生课外活动的管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形成学生良好的品德都是非常不利的,用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是“书生型”,往往缺乏独立性、创造性。
(2)重视封闭性,轻视开放性。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由于部分班主任受旧思想观念的影响和对当前初中生心理特点的认识不够,认为班级管理仅是班内小群体的管理,与学校、与别的班级,以及与社会、家庭关系不大。管理仅限于班级小范围内运行,班主任是最高统帅,学生必须顺从“封闭性”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轻视“开放性”管理,没能更好地针对当前初中生思想活跃、交际广泛、明辨是非能力差等特点进行管理,从而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
(3)重视经验性,轻视科学性。在目前初中班级管理中,部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活动中过分凭借经验、凭借自己的主观意愿来开展工作,采用“管、卡、压”的管理手段。而能根据初中生特点和遵循班级管理规律,采用合理的、科学的方法较少,他们不能充分采用以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理论为指导的科学性管理,从而导致班级管理效率低下。
二、初中班主任管理的对策
初中生尤其是初一的学生,刚刚从小学升上初中,对一切都觉得很新鲜。他们正处在认识世界、学习知识以及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生活等方面的动态,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及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系统的班级管理教育策略,使学生积极融入班级的日常生活及学习之中,不断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从而使其掌握丰富的知识,在充满关爱的班级中不断成长。
(1)确立科学的班级管理目标。班级目标是班级的航船燈塔,是班级管理的关键。它具有导向、激励作用。对于一个班集体而言,没有目标,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班级就没有动力源泉。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应充分重视目标定位的作用。管理班级一定要有目标,管理才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而每接一个新班都要先建立一个班级学生档案,档案上应该包括学生所有的基本信息和资料。班主任力争在两周内熟悉这些材料。然后多和学生沟通,细致地观察、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表现和情绪变化,进一步掌握每个学生的脾气、秉性,以便在以后的管理中能做到因材施教,从而及时、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
(2)建立有效的班级管理体制。有效的班级管理体制可以规范学生在班级日常学习、活动行为,使学生严格按照班级管理条例约束自己不正当的行为习惯,彻底消除学生的违规心理,培养出他们的价值荣辱观,向优秀的学生学习,鄙弃不良习惯,使整体班级取得重大进步。建立有效的班级管理体制就要制定合理明确的班级日常生活、学习管理条例,约束学生在规定范围内开展自己的学习生活,如果学生出现违反班级管理条例的行为,班主任可以酌情对其错误进行处理,从而使个别错误得到及时纠正,摆对学生的学习心态;建立责任界限明确的班干部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管理学生内部事务的优势,使班级中的矛盾更及时的得到化解,充分发挥班干部的桥梁作用,便于班主任更方便了解班级的日常动态,从而对班级所存在的问题及时的做出应对措施;制定合理的奖罚制度,激励同学们在班级日常生活及学习中继续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使同学们向“尖子生”看齐,拥有更出色的表现,同时也能惩戒在学习上投机取巧的学生,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提高自己警戒度,从而提高整个班级的学习成绩与综合素质。
(3)构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各种教育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切教育的基础。班级中的师生关系对每个学生和教师的情绪、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有着重大的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形成健康和谐的班风、有利于完成教育教学目标。所以,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工作作风和人格品质。而要构建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体现在平等性。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地位并不平等,学们必须无条件地服从老师的安排。而现代社会要求师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的相互依赖的关系,二者在人格上和行为上应具有可逆性。其次,要有民主的领导方式。以民主型领导方式为指导的班主任在班干部选举、评优选模绝不包办代替,而是征求全班学生的意见,在班级体计划的制定和班级活动的开展方面尽量征求同学的意见,这样学生才愿意同老师一起工作,他们会相互鼓励,独立承担自己的任务。
(4)提高班主任自身素质水平。《班级管理学》中讲到:“合格的教师,应该有无私奉献的师魂、诚实正直的师德、全面发展的师观、教书育人的师能、严谨求实的师风。”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其综合素质应该比一般的教师更全面、更完善。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该全面提升和完善自身素质。首先,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在日常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坚定不移地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解决和处理日常班级管理遇到的各种问题,包括运用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态度观察和处理班级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其次,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还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如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实事求是,严于律己的工作作风;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等。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坚定不移地履行各项要求,做好日管理工作。最后,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还应该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深厚的专业知识尤其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以及班级管理知识;应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善于分析学生,掌握学生的整体情况,并及时处理学生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隐性和显性问题。一句话,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即必须不断地提升自我。
总之,要实现班主任对班级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就必须确立科学的班级管理目标、建立有效的班级管理体制、构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并且要不断提高班主任自身素质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以及学习环境,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帮助学生们找出自身的优点以及弥补学业中的不足,从而激励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