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生活教数学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ing3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做到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捕捉生活素材,让学生体会数学;探讨生活问题,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回归生活空间,让学生充分地应用数学!
  关键词:联系生活实际 捕捉生活素材 探讨生活问题 回归生活空间,
  《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新修订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也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我们可以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从以下几方面,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一、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以教材为蓝本,注重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轻松愉快的数学情境。例如:在教学上下、左右、前后位置时,可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我相信很多老师都有这样问:你的前面一位同学是谁、后面一位同学是谁,左边是谁、右边是谁,你在这组中从前往后数是第几个,从后往前数是第几个,我们班在二 (5)的下面,二(5)班在我班上面;回家观察一下自己的卧室,并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一下卧室内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然后说给爸爸妈妈听,观察一下自家房屋周围都有些什么,到学校后,和小伙伴交流。等等。又例如教学“比一比”时,通过找教室周围的物体的长短高矮的比较,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教学《 厘米、毫米的认识》在课的开始,我用幻灯出示学生用过的铅笔、螺丝钉、粉笔的实物图,然后让学生尝试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画面:看了这张图,你们想说些什么?学生面对自己生活中所熟悉的实物图,兴趣盎然,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我想知道这些实物的长度一定要用尺量。”有的说:“要量出这些物体的长度必须先学会用尺量的方法。”还有的说:“知道了这些物体的长度,可以求出铅笔比粉笔长多少?螺丝钉比粉笔短多少……由此可见“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大千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心理学研究表明:比起现实情境来,幻想的情境更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给他们带来深刻的内心体验。儿童最富于想象和幻想,儿童的世界最是千奇百怪、色彩斑澜。儿童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成人常常不可理喻,就像教材中的可爱的小动物、兔子运萝卜、小蜜蜂采蜜等,我们认为不合逻辑常理,孩子们却兴趣盎然。因此,我们需要保有一颗纯真的童心,善于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努力避免成人化的说教,这样,才能捕捉到一幅幅令他们心动的画面,设计出一个个可亲可近的情境。
  二、捕捉生活素材,体会数学
  当数学与孩子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时,数学才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我们力求做到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让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学,感受到数学的巨大魅力。因此数学课程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在教学要求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學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学生对生活是最熟悉的,结合生活气息设计一个个有趣的例题,会使他们产生亲切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探究。
  三、探讨生活问题,激发兴趣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让一年级学生从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努力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值得尝试的。 例如:我在教学教材第75页第7题时,了解到全班学生都做过值日生。我就对学生说:“今天,小明和小青值日。”然后出示插图,让学生观察画面,四人合作讨论:看着这幅插图你们想知道什么?经过小组讨论,学生们纷纷举起小手。有的学生说:“我们小组想知道两人一共擦了多少张桌子?”有的学生说:“我们四人想知道小明比小青多擦几张?”还有的学生说:“我们想知道小青比小明少擦多少张桌子?”……我把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出示在黑板上,并奖给提出问题的小组一朵小红花。这样既对学生的回答作出了肯定,又唤起全班学生探索问题的热情。然后老师再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效果较好。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以现实生活为载体,能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发现问题,努力解决问题,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的价值。
  四、回归生活空间,应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 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与生活,学习致用。例如,在教学:“数据与整理”课中,事先真正让学生了解周围的班上同学都喜欢什么节目,初步让学生体会到收集,整理信息方式,了解某些具有倾向性的现象,明白男生比女生更喜欢体育节目,学生比家长更喜欢幸运52等。通过这样的活动,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在数据整理中,获得了更多的信息,同时,班内回报交流过程,也是数学交流提高过程。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实践证明,只要教师积极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
其他文献
摘要:实施有效的課堂教学制度是小学校正常运行的基础,小学的课堂教学水平直接决定了小学教学效果的好坏和学生水平的高低,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基础性的一步也是决定性的一步。学科学又作为一门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为开阔学生视野、激活学生思维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本文通过与日常教学体会相结合,认为通过课堂探究活动,可以提升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探究活动 科学课堂教学
期刊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  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学生的道德素质比文化素质更加重要。小学语文教师在平常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对小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将德育有效地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从而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另外,像《中华美德贤文》的文章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进而实现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要推荐学生阅读此类的书籍。为了更加有效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教师可以“情”和“知”这两个方面作为视
期刊
一、执行,需要大家有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  我非常欣赏一句话——“有目标的人,在奔跑;没有目标的人,在流浪。因为他不知道他要去哪里”,所以目标很重要。然而,目标要切合实际更重要。好高骛远的目标规划,不会成为行动的指南,不会激发执行的动力。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少说空话大话,多做实事小事”的工作思路,旨在引导大家要有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要摘就摘跳一跳能够得着的果子,要做就做努努力能做得到的事情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指出:培养小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而空间观念的形成是同几何初步知识教学密切联系着的,小学生正是从点,线,角,圆和简单的几何图形的形状及其长度,面积,体积等概念中,获得一些初步空间想象力的。因此,加强这些知识的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生存、发展和突破,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现实,从学生实际出发,有效地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那么,如何培养
期刊
摘要:生态文明是指人类社会在改造自然造福自然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所付出的努力及其获得的全部积累成果。高效率、高科技、低能耗、低污染、健康持续的生态文明是我们唯一的出路。本文对生态文明建设做进一步思考与研究。  关键词:生态文明 建设内涵  2010年来,自然灾害频发,3月我国西南刚刚经历了百年不遇的自然灾害,4月23日,我国多滴出现沙尘暴及大风天气,其中甘肃民勤县的强沙尘暴为17年来最强,特
期刊
一、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或是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身心变化为目标,这些变化是以直接可观察的行为指标为依据的。因此,教学目标就是学生的学习目标。我們可以理解为:它表述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说明教师将要做什么;其表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避免用含糊不清或不切实际的语言。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
期刊
好的课堂提问,可让学生主动积极思维,既学到知识,又发展能力。因此,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对搞好教学意义重大。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巧妙地把问题贯穿和服务于教学,恰到好处地抛砖引玉,笔者以为有以下诸问题:  一、提纲挈领提问抓关键  关键,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教材的重点处提问,重点就会突出,在教材的难点处提问,难点就容易突破。如:在“初步认识分数”教学中,重难点是让学生认识几分之一、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密不分开的,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当教师在结合文本和儿童的心理特征,适时、适量地为学生创造各種生动的语言、声色俱全的展示、直观形象的角色扮演等情境时,一个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与探知欲望,并在领悟中感受阅读并积极地产生了有话要说、要写的冲动感。学生带着热情凭借自己的经验能力与文本、与故事、与场景进行对话
期刊
步入中年级,学生开始写“正式”的作文,课程标准对这一学段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乐于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能写内容较具体的片段,40分钟完成不少于250字的习作。从以上要求可以看出,不管从写作内容还是字数,对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要指导给学生一定的方法,使得他们做好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下面我就粗浅地谈几点我的看法:  一、认真观察生活中的点滴,增加孩子的生活经验  生活
期刊
内容提要:现在,社会上到处都在呼吁教育要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弟子规》是最普及的蒙学读物,也是中国文化的符号,讲述了儒家文化的核心观念、古人的做人准则和治学态度。它基本上涵盖了中国文化的一些非常重要的概念、一些人生的态度、一些做学问的好习惯。  关键词:语文阅读 渗透 经典阅读  现在的孩子大多以自我为中心,这主要与社会与家庭的影响是分不开
期刊